日前看見網友薑哲的博文“被割了韭菜,感慨一下”,筆者也感觸頗深。當年前輩們因為在家鄉生活潦倒而不得不從小就離鄉背井地在外辛辛苦苦討生活,然後在手上略有點積蓄後,往往捎錢回家,首先就想到了在家鄉置地(購買土地),期待著家人的生活改善,因為以農為本畢竟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傳統,有農民意識以地為本。但結果是,當改朝換代後新政權領導天下時,所有私有土地被共產,使得花了一輩子積蓄而購置的土地就這樣沒有了,,,也許,當時沒有被劃分為地主或富農就已經是一件值得慶幸之事;沒有被打倒,也值得天天燒香磕頭了!
這種因為朝代的更替而使廣大民眾被發生割韭菜的事情肯定是數不勝數,就如同網友薑哲所感慨的發生在他的前輩們的事,甚至這也可以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在中國曆史上發生這樣的事情太多,太“正常”!但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同一個政府之下的被“割韭菜”的事情:讓民眾購買供銷社股金後卻沒有後續了。一張老輩們留下的可以說是49年後共產黨政府發行的最早的股票,可以作為佐證(如下照片所示。因涉及隱私,故把老輩的名字給抹了)。
這是一張在50年代初,因為政府要組建和成立供銷合作社(供銷社)而讓老百姓認購後出具的股金收據,筆者認為這如同現在的股票(應該可以這麽認為吧?!)。在當時這是否是自願認購還是屬於被迫,因以前沒有聽老輩們說起過,現在無從得知(這張“股金收據”也是在近些年整理老家祖屋時被發現的),認購的股金2萬元 。在餘看來,在1951年的2萬元以當今的價值並沒有多少錢,但是在建國初期,2萬元對於一般的農村農戶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資金,也許是每家農戶足夠向政府交付一年或更多的農業稅了。中國的供銷社(查百度,目前官方全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隸屬中國國務院),作為國家的國有企業也已經有了70多年的發展,至今仍在運作,但其亦早已不是股份製。那最初從廣大的民眾那裏收來的股金,是不是回報了呢?因為這股票(股金收據)還完好無缺,加之50年代早期不久以後人民幣麵值就經過了調整,舊幣早已作廢。所以從常理推測,十之八九是那廣大“股民們”的錢也早已被不了了之,被消費了。這是不是也算是被“割了一次韭菜”?!
當然,對於這張“股金收據”,如今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一件文物,它見證了新政府政權的曆史,值得擁有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