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7)飲水思源
回國期間,與原來的同事相約敘敘舊,聊聊天。不約而同地,我們都把聚會地點選在我們工作過的大學校園,或者是因為熟悉,或者是因為懷舊,也或者什麽都不因為,隻是喜歡校園的氛圍。
朱老師是我住教師宿舍時的室友,我很喜歡她外含內秀的性格和一絲不苟的做事作風。任何事情托付於她,便不再需要操心,不但辦得妥貼,且從不炫耀聲張。我們之間溝通默契,相處舒服。雖然專業不同,我們卻有著很多共同的興趣愛好,在業餘時間裏,玩攝影,練氣功,一起動手用家中的靈碎布料設計製作宿舍的遮陽窗簾,引得對麵宿舍樓的幾位女生在她們的窗口向我們豎起大拇指以示羨慕和驚歎。朱老師是文革前畢業的老大學生,雖已退休多年,卻還時不時地幫研究生答疑解惑,她主編的專業教科書也還在一版一版地出。這次見麵她告訴我以她為主編寫的"環境工程概論"第五版剛剛完成,她打算休息一陣子,幹點別的事了。
程老師是交大的攝影師,我們搞科研時課題組常常需要製作一些學術會議上要用的圖片幻燈,都會找程老師幫忙,他總是非常熱心又極其認真地滿足我們的所有要求。合作久了,逐漸便成了朋友,會經常向他請教一些攝影技巧方麵的問題。程老師曾經將他拍攝的交大校園風景匯集成冊二次出版,並送給我和朱老師新舊版本各一本作為禮物,如此珍品,得之有幸。程老師也早已退休,這次一見麵便問他在忙些什麽,他說有一位老同事最近去世,家屬悲傷過渡病倒了,他在幫忙處理一些雜事,忙得腳不沾地,言語中隻有同情,毫無怨言。四年未見,程老師一點未變,還是那樣熱心開朗,助人為樂。清沏的眼神,依然純淨得如孩童一般。
程洪迪拍攝
程洪迪拍攝
我們三人在校園聚齊已不早了,各自聊聊已到了午飯時間,我們決定去學生食堂用歺,順便看看食堂的夥食如何。進到裏麵,看到的是來來往往背著書包的年輕學子,青春陽光,腳步匆匆,那一股撲麵而來的青春的氣息,讓我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當年的大學時代,一樣的精力旺盛,一樣的意氣奮發。一晃五十年過去了,那是整整二代人的歲月,知識的傳承,文化的傳承,教育的傳承,我們都是承上啟下的媒介,此情此景,令人感慨。
現在的學生們比我們那時候的條件好太多了,新建的食堂寬敞明亮,一排排木製桌椅排列整齊,暈素菜式豐富營養又價錢便宜。我們各自要了幾個家常小菜,一人僅化了十幾元人民幣,邊吃邊聊,享受著與在大飯店聚餐時不一樣的氛圍,不一樣的盡興,不一樣的愉悅,和不一樣的滿足。
吃完飯到食堂外麵的飲品部點一杯飲料,在帆布遮陽傘下的小方桌旁坐下,我們各自打開手機,或iPad,分享我們的攝影作品或旅遊視頻,交流身邊的一些趣書逸聞,四年未見,有著聊不完的話題。旁邊桌上一對老夫妻見我們聊得熱鬧,也加入進來,一起回顧起老交大的一些人和事。原來他們也是交大63屆的校友,從外地回上海探親訪友,便挑了個好天氣來校園走走。雖然素不相識,但僅僅是"校友"這二個字,已足夠去除互相之間的陌生感,畢竟,"老校友"也是"老友"的一個分支呢。一番敘談,雖還未盡興,但大家都很開心,回到母校,就象回到故鄉,熟悉的環境會把我們帶回到以前那麽快樂的時光。
坐久了,起身到校園大道上漫步,去看看我們上過課的教室,呆的時間最多的圖書館和課間小憇的大草坪。大道兩旁的建築新建改建的不少,巳認不出原來的麵貌。特別是原來引交大人自豪的"包兆龍"圖書館,已部分劃歸管理學院使用,門麵改建得全然沒有了圖書館的味道,回想當年我喜歡在圖書館選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查資料或備課,一呆就是一天,那樣的氛圍巳不再可尋,實在是可惜。
包兆龍圖書館改觀之後
包兆龍圖書館改觀之前
工程館是朱老師所屬的動力工程係教學辦公大樓,據說錢學森曾在這裏上過課,那是1933年6月,機械工程學院「水力學」課程正在期末考試,大三學生錢學森演算一氣嗬成,試卷整潔完整,6道題全部回答正確,結果卻被任課教授扣除了4分,原因是最後一道題中「Ns」漏寫了一個「s」,這個故事後來被傳為美談,學子們都為有這樣的校友而自豪。
程老師拍攝的"晨曦"和"晨讀"是我最喜歡的二幅攝影作品。作品中的美景現在就在眼前。想當年,自己在"晨曦"景中的大草坪上讀書,休憇,操練氣功,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快樂時光。而在"晨讀"中那些凝神讀書的莘莘"學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程洪迪拍攝
程洪迪拍攝
程洪迪拍攝(晨曦)
程洪迪拍攝(晨讀)
離校門不遠處的老圖書館,是我每次重返校園必定會駐足停留之處。這是一座「文物級」的老建築,於1919年落成。這棟建築既有西方古典主義的羅馬科林斯柱式,也有巴洛克建築的細部雕刻、山花及對比色彩的運用,建築總體採用維多利亞風格,這座圖書館建成以後便成為校園內一道靚麗的風景。我很喜歡這座圖書館,學生時代常常會去那裏的閱覽室翻閱各種期刊雜誌,那裏安靜舒適的氛圍至今印象深刻。1985年,包兆龍圖書館建成,學校將老圖書館劃歸檔案館使用。現在它已經是105歲了,建築內外仍留維護完好。作為校史檔案館,它保留著百年交大最珍貴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蘊。成了百年交大文脈傳承之地。
程洪迪拍攝
經過"飲水思源"紀念碑,我們停下合影一張。這座紀念碑是1930屆學生畢業時以紀念母校培育之恩捐款修建的,後來在1979 年曾經重建。在這個雕塑前我拍過無數次照片,每一次都是為了提醒自己我們得到的所有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不能忘記學術前輩們對我們的栽培,提醒自己感恩這塊學術沃土對我們的滋養,因為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美德。
漫步校園,飲水思源,聆聽青春旋律,回首流金歲月。我們已經約好,下一次聚會時,還在老地方見。
周末愉快:)
安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