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婦吟

(2006-01-13 22:18:00) 下一個
韋莊:秦婦吟
欄目:唐詩鑒賞  作者:施蜇存  2005-7-24 11:51:48   瀏覽:2112 相關信息
   韋莊,字端己,長安杜陵人。少年時,孤貧力學,才敏過人。乾寧元年(公元八九四年)進士及第,釋褐,授校書郎。李詢為兩川宣諭和協使,辟莊為判官。後受王建辟,掌書記。未幾,朝廷徵為起居郎,王建上表留之。及王建自立為蜀王,莊為其心腹,首預其謀。凡郊廟之禮,冊書赦令,皆出莊手。以功臣授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韋莊應舉入京,正值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僖宗李儇幸成都,莊困居長安。及黃巢兵敗,長安解圍,莊始得脫身東行,流離遷徙於汴洛、吳越、湖湘之間,作詩清麗飄逸,都是一些懷舊傷時的作品。及至成都,尋得杜甫所居浣花溪故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遂重作草堂居之。歿後,其弟藹編集其詩六卷,為《浣花集》。
   韋莊為唐末五代詩人,與韓偓同為唐詩的殿軍。他曾於光化三年(公元九OO年),選杜甫以下一百五十人之詩三百首,分為三卷,以繼姚合所編《極玄集》,故名之曰《又玄集》。
   韋莊非但是唐末詩人一大家,也是著名的詞人。他的詞,在文學史上與溫庭筠齊名,合稱“溫韋”。《花間集》第一卷即收溫、韋兩家詞,對北宋初的歐陽修、晏殊父子都有影響。
   韋莊在東遊時曾作長詩一首,名曰《秦婦吟》,描寫他親身經曆的兵亂情狀。其中描寫了黃巢起義軍占領下的長安,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樣的詩句。這首詩當時流傳出去之後,引起了公卿貴族的憤怒。韋莊自己也很後悔,向各處去回收抄本。但這首詩已廣泛流傳,許多人家的屏風、幛子上都有寫這首詩的。直到他臨終時,遺囑上還寫著不許家裏掛《秦婦吟》幛子。後來韋藹給他編定詩集,也沒有把這首詩編進去。因此,從宋代以來,雖然這件事記錄在孫光憲的《北夢瑣言》中,但誰也沒有見過《秦婦吟》。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一九OO年),甘肅省敦煌縣東南鳴沙山的石室中發現了許多古代寫本書籍及文件,為英國人史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取去了一大半。經過整理,發現了幾個《秦婦吟》寫本,最早的是唐天複五年(即哀帝天祜二年,公元九O五年)張龜的寫本。這時韋莊還在世。其次是貞明五年(公元九一九年)安友盛寫本,在韋莊死後不久。可知當時《秦婦吟》已流傳到遼遠的西域邊疆,無法回收了。這些寫本,由伯希和整理寫定全詩,寄回中國,於是我們才能見到這首失傳了一千年的敘事長詩。
   韋莊是封建貴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他對黃巢的農民起義,當然持反對態度。他在這首一千三百六十九字的敘事詩中,描寫了黃巢占領長安時,由於部隊紀律不嚴,人民遭受擄掠和奸淫的情況①;但同時也譴責了關外許多節度使的擁兵自保,不肯出兵勤王。從全詩的傾向性看來,韋莊是兩邊都否定的。但主要的一麵,還是在譴斥黃巢起義軍,所以他稱之為“賊”。
  
  ①黃巢軍隊在攻入長安以前。紀律是很好的。《舊唐書·僖宗紀》說:“自淮以北,整眾而行,不剽財貨,惟驅丁壯為兵耳。”
  
   解放以來,《秦婦吟》被目為反動詩,從來沒有人選讀。如果把抗日戰爭以後十多年的動亂時期一起算進去,這首詩又已失傳了五十年,今天要找一個印本也不容易了。長篇敘事詩,在中國詩壇上曆來就不多,《孔雀東南飛》以後,名篇屈指可數。作為唐代篇幅最長的敘事詩,《秦婦吟》應當有它的文學史地位。再說,《秦婦吟》的思想性雖然屬於反動的一類,但這是作者階級意識的客觀反映。作者的態度隻是反映現實,而沒有意識到詛咒農民起義的革命行動。中國曆史上有好幾次農民革命行動,多數是由於軍紀不好,在打倒封建統治階級以前,先騷擾了人民,非但沒有取得人民的擁護,反而使人民成為他們的敵人。黃巢起義的革命意義,我們應當予以肯定,但也不必連帶地肯定他的部隊對人民的騷擾和迫害。如果從以上幾個角度來評價,我以為《秦婦吟》還不應當受到“反革命分子”的處分。為了免得它再度失傳一千年,所以我把《秦婦吟》作為韋莊的代表作來講解。同時,也把它作為我選講的最後一首唐詩。從個人的成敗來看,黃巢是個失敗的農民革命領袖,如果從他所領導的革命的效果來看,這一場革命畢竟加速了李唐政權的崩潰。從這一意義來認識《秦婦吟》,它是反映唐代政治現實的最後一首史詩。正如杜甫的《北征》是盛唐最後一首史詩。
  
   秦 婦 吟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絕,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風側鸞欹鬢腳斜,紅攢翠斂眉心折。
   借問女郎何處來,含嚬欲語聲先咽。
   回頭斂袂謝行人:“喪亂漂淪何堪說。
   三年陷賊留秦地,依稀記得秦中事。
   君能為妾解征鞍,妾亦與君停玉趾。”
   這是全詩第一段,八韻十六句。起二韻寫這首詩中所敘事的時和地。時是中和癸卯春,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八八三年)。地是在洛陽城外。雖然花依然盛開,但四方路上都沒有行人,故此也沒有塵土揚起。下二韻是寫人。忽然看見楊樹下有一個女人在歇腳。她頭髮蓬鬆,鬢腳不整,皺緊眉頭,好象很悲哀的樣子。再下四韻八句是問答。詩人問姑娘從何處來。女郎在未回答之前,聲音先就抽咽了。後來回頭對行人(發問的詩人)說:“我是因為兵亂流落到這裏來的。在長安城裏淪陷了三年,至今還記得那邊的情況。如果你願意為我解鞍下馬,在這裏休息一會兒,我也可以為你停留一會兒(講講我的經曆)。
   黃巢於廣明元年(公元八八0年)十二月攻入長安,自稱齊帝。唐僖宗倉皇逃難,奔入成都。中和三年三月,李克用擊敗黃巢兵,收複長安。這首詩開始就說明“中和癸卯春三月”,可知詩中敘述的女郎是在長安被困三年,直到黃巢敗逃後才脫身東行,漂泊到洛陽來的。這就是韋莊本人的遭遇,他正是在長安淪陷三年,而於癸卯三月離長安到洛陽的。因此,這首詩用女郎自述的口氣,這個女郎就代表了韋莊本人。
  
   前年庚子臘月五,正閉金籠教鸚鵡。
   斜開鸞鏡懶梳頭,閑憑雕欄慵不語。
   忽看門外起紅塵,已中街中擂金鼓。
   居人走出半倉皇,朝士歸來尚疑誤。
   是時西麵官軍入,擬向潼關為警急。
   皆言博野自相持,盡道賊軍來未及。
   須臾主父乘奔至,下馬入門癡似醉。
   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
   這是第二段,八韻十六句。敘述廣明元年十二月五日黃巢部隊攻入長安的情況。從這一段起,都是女郎的自述。詩意仍以二韻四句為一個小段落。詩人把這個女郎安排為一位長安貴人家裏的侍女,那天早上,她打開了鏡盒,還懶得梳頭。獨自靠著欄幹,正在教鸚鵡說話,忽然看見門外塵土飛揚,接著又看見街上有人在打鼓。居民們都慌慌張張地走出門來,上朝辦公的官員都趕回家來,還懷疑他們所聽到的消息不確。這時西邊有官軍開拔進城,打算調到潼關去擔任警備。同時有消息傳來:博野軍(京都禁衛部隊)已頂住了敵人,敵人一時不會打進城。誰知道我家主人騎馬趕回來,人都如癡如醉了。他說:看見皇帝已逃難出城,敵人的白旗已經遍地都是,衝進城來了。
  
   扶羸攜幼競相呼,上屋緣牆不知次。
   南鄰走入北鄰藏,東鄰走向西鄰避。
   北鄰諸婦鹹相湊①,戶外崩騰如走獸。
   轟轟崑崑乾坤動,萬馬雷聲從地湧。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煙烘烔。
   日輪兩下寒光白,上帝無言空脈脈。
   陰雲暈氣若重圍,宦者流星如血色。
   紫氣漸隨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①相湊:相聚集。
   以上是第三段,八韻十六句,寫黃巢部隊入長安城的情況。前八句寫長安城中慌亂的景象,人民都互相呼喚著東躲西藏。屋子裏是一片混亂,門外是兵馬馳突。後八句寫皇城裏起火,夜晚的天象也顯示著災難。長安皇城中南北七條街,東西五條街,都是政府公署倉庫所在之處。宦者星共有四個,在皇位左右,這裏用以比喻擁護皇帝逃難的內官。皇帝所在之處,天上有一股紫氣,皇帝改換居住的地方,紫氣也跟著遷移。台星是三台星,共有六個,是三公的天象。現在台星也被敵人的妖光所拆散了。這是用以比喻朝廷官員都逃散了。
  
   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
   舞妓歌姬盡暗捐①,嬰兒稚女皆生棄。
   東鄰有女眉新畫,傾國傾城不知價。
   長戈擁得上戎車,回首香閨淚盈把②。
   旋抽金線學縫旗,才上雕鞍教走馬。
   有時馬上見良人,不敢回眸空淚下。
   西鄰有女真仙子,一寸橫波剪秋水。
   妝成隻對鏡中看,年幼不知門外事。
   一夫跳躍上金階,斜袒半肩欲相恥③。
   牽衣不肯出朱門,紅粉香脂刀下死。
   南鄰有女不記姓,昨日良媒新納聘。
   琉璃階上不聞行,翡翠簾間空見影。
   忽看庭際刀刃鳴,身首支離在俄頃。
   仰天掩麵哭一聲,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鄰少婦行相促,旋解雲鬟拭眉綠④。
   已聞擊托壞高門⑤,不覺攀緣上重屋。
   須臾四麵火光來,欲下迴梯梯又催。
   煙中大叫猶求救,梁上懸屍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鋸⑥,不敢踟躇久回顧。
   旋梳蟬鬢逐軍行,強展蛾眉出門去。
   舊裏從茲不得歸,六親自此無尋處。
  ①暗捐:俏俏地拋棄。
  ②盈把:把,即握。盈把,即滿手。
  ③相恥:恥即辱,加以侮辱。
  ④眉綠:畫眉毛的青黛色。
  ⑤擊托:即敲打。托,同拓,有打擊之義。
  ⑥全刀鋸:從刀鋸之下保全了生命。
  
   以上是第四段,二十一韻,四十二句。寫婦女所受的兵災戰禍。先用四句作概括:家家流血,處處冤聲,伎女小孩,都被拋棄。其次寫四鄰婦女受難殞命的情況。東鄰美女是被擄掠去的,西鄰、南鄰少女是被殺死的。北鄰少婦是被火燒死的。每人用四韻八句來敘述。最後三韻六句是女郎自述:她幸而沒有被殺,但被軍人脅迫,不敢不答應,止好梳理頭髮勉強展眉,裝出笑容,跟著他走。從此之後,歸不得家門,四親六眷也都斷絕來往。
  
   一從陷賊經三載,終日驚憂心膽碎。
   夜臥千重劍戟圍,朝餐一味人肝膾。
   鴛幃縱入豈成歡,寶貨雖多非所愛。
   蓬頭垢麵眉猶赤①,幾轉橫波看不得。
   衣裳顛倒語言異,麵上誇功雕作字。
   柏台多半是狐精②,蘭省諸郎皆鬼魅③。
   還將短髮戴華簪,不脫朝衣纏繡被。
   翻持象笏④作三公⑤,倒佩金魚⑥為兩史⑦。
   朝聞奏對入朝堂,暮見喧呼來酒市。
  ①眉猶赤:西漢末,樊崇起兵反王莽,兵皆畫眉作紅色,當對稱“赤眉賊”。
  ②柏台:禦史台,禦史大夫的公署。
  ③蘭省:秘書省,又稱蘭台、蘭省。有校書郎等郎官。
  ④象笏:象牙做的朝版。
  ⑤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
  ⑥金魚:三品以上官員佩帶金魚。
  ⑦兩史:柏台、蘭省,合稱兩史。謂禦史大夫與禦史中丞。
   以上是第五段,九韻十八句。女郎被迫嫁給黃巢部下的軍人之後所看到的新貴人的種種情況。開始六句是敘述自己的生活。自從落在黃巢軍人手中,已有三年,整天都是又驚又憂,夜晚睡在戒備森嚴的武器包圍裏,每天吃的止有一味被殺的人的心肝。雖然與那軍人同睡,那裏有什麽歡愛。金銀寶物雖然搶來了不少,可不是我所愛的。因為那個軍人蓬頭垢麵,一副“赤眉賊”的樣子,幾次三番的看,總是看他不順眼。從此以下五韻十句,描寫黃巢新朝廷中的文官。這批人衣裳都穿不整齊,說話多是外地口音,立過功勳的人,臉上都刺字雕花。柏台、蘭省裏的官員,盡是一些狐精、鬼魅。頭髮沒有留長,已戴上了簪子,晚上睡覺,連朝衣都不脫下,就裹在繡花被子裏了。作三公的人,連朝笏都不會捧,常常是翻轉捧的;作兩史的人,連金魚都顛倒掛的。這些人,早晨去上朝奏事,下午傍晚都哄到酒店裏去酗酒。
  
   一朝五鼓人驚起,叫嘯喧爭如竊議。
   夜來探馬入皇城,昨日官軍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裏,朝若來兮暮應至。
   凶徒馬上暗吞聲,女伴閨中潛色喜。
   皆言冤憤此時銷,必謂妖徒今日死。
   逡巡走馬傳聲急,又道官軍全陣入。
   大彭小彭①相顧憂,二郎四郎②抱鞍泣。
   泛泛數日無消息,必謂軍前已銜璧③。
   簸旗掉劍卻來歸,又道官軍悉敗績。
   ①大彭:時溥,小彭:秦彥。二人都是彭城(今徐州)人。
   ②二郎、四郎:二郎即黃巢。團為他排行第二。四郎是他的弟弟黃揆。
  ③銜璧:帝王兵敗投降,向勝利者銜壁請罪。軍,指官軍。
   以上是第六段,九韻十八句。寫長安城中人民所知的唐軍與黃巢軍戰爭情況。有一天,黎明時,城裏人民都驚醒起身,大家在叫喊,或竊竊私議。據說昨夜有騎馬的探子進入皇城,報告官軍已收複了赤水鎮。赤水鎮在長安城西渭南縣東,離長安止有一百多裏。官軍如果早晨出發,晚上應當可以到達長安。聽了這個消息,騎馬的凶徒們都喪氣吞聲,被他們霸占的女伴們都在屋子裏偷偷地高興。大家以為這些妖徒今天必死無疑,各人的冤憤可以銷氣了。過了一會兒,又有人騎馬奔來傳報消息。說大隊官軍已經進城。這時,黃巢部下的將軍大彭小彭都在擔憂,黃巢和他的兄弟也上馬哭泣了。可是,轉眼過了幾天,毫無消息。大家以為黃巢已向官軍投降。誰知道他們又揮旗舞劍,高興地回來,還說官軍已吃了個大敗仗。這一段敘述的曆史事實是中和二年二月涇原大將唐弘夫大敗黃巢部將林言於興平,同時王處存率兵二萬人攻入京城,受到百姓的歡迎。黃巢率領部下逃去。豈知王處存軍隊紀律更壞,軍士入城後,大肆奸淫搶劫。黃巢軍從灞上分幾路反攻。王處存軍隊蒼皇潰亂,迅即敗退。黃巢收複長安,惱怒百姓歡迎王處存,把所有的青年壯丁都殺死,街坊上流血成渠。
  
   四麵從茲多厄束,一鬥黃金一鬥粟。
   尚讓①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
   六軍②門外倚僵屍,七架③營中填餓殍。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
   采樵砍盡杏園花,修寨誅殘禦溝柳。
   華軒繡縠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④燒為錦繡灰,天街⑤踏盡公卿骨。
  ①尚讓:是黃巢的宰相。
  ②六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策軍,稱為六軍,都是保衛京師的禁軍。
  ③七架:未詳。《長安誌》有七架亭,在禁苑中,去宮城十三裏。恐怕不是此詩所雲七架營。陳寅恪以為“架”字乃“萃”字之誤。引《穆天子傳》中“七萃之士”以解釋此詩。亦恐非是,因此詩中名物詞語皆不用古典,且所有的寫本都沒有作“萃”字的。
  ④內庫:內藏庫,唐太宗在禁城內置庫,後世皇帝以為私有庫藏。
  ⑤天街:禁城內的街道。
  
   以上是第七段,十韻二十句。寫官軍敗退,黃巢收複長安後的情況。官軍雖然退出長安,但仍把長安四麵包圍著,阻止了黃巢的糧食運輸。城中米價飛漲,食物供應困難。尚讓家的廚房裏止有樹皮可吃,黃巢的餐桌上供應的惟有割下來的人肉。人民一批一批地餓死,埋葬在溝壑裏,所以墳多而人少了。禁衛軍的營門外靠著餓死僵屍,營裏也滿是死人。整個長安都城,冷冷清清的一無所有,八街九市,過去的繁華的地方,現在已長出了麥苗。杏園中的花木,已被人砍伐去做柴火;禦溝兩旁的楊柳,也因為軍人修寨子而被砍伐光了。一切華美的屋宇、錦繡、絲縠,都已銷散;朱門甲第的富貴大家已破敗了一大半。皇宮裏的含元殿、花萼樓,已是荊棘叢生,讓狐狸野兔去遊行了。總而言之,往昔的繁盛都已消失;滿眼所見,已不見舊有的人物。皇宮貯藏珍寶錦繡的內庫,已燒成一大堆灰燼;在天街上行走,腳下踏到的都是公卿貴族的骸骨。
  
   來時曉出城東陌,城外風煙如塞色。
   路旁時見遊奕軍,坡下寂無迎送客。
   霸陵東望人煙絕,樹鎖驪山金翠滅。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牆匡月。
   以上是第八段,四韻八句。從此以下,寫女郎走出長安後一路所見所聞。這四韻一段是個序引。她說:那天早晨走出東門,城外的風景宛如邊塞上一般。一路上常常看見有軍人在巡邏;山坡下也不象太平時候那樣有接送客人的熱鬧。東望霸陵,不見人煙。驪山上雖然還有茂盛的樹木,但金碧輝煌的台殿樓閣,已經不見了。過去的車馬大道,已成為荊棘叢林;路上沒有宿店,旅行人到了夜晚,隻好露天睡在斷牆腳下。
  
   明朝曉至三峰路①,百萬人家無一戶。
   破落田園但有蒿,摧殘竹樹皆無主。
   路旁試問金天神②,金天無語愁於人。
   廟前古柏有殘孽,殿上金爐生暗塵。
   一從狂寇陷中國,天地晦冥風雨黑。
   案前神水咒不成,壁上陰兵驅不得。
   間日徒歆奠享恩,危時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
   寰中③簫管不曾聞,筵上犧牲無處覓。
   旋教魔鬼傍鄉村,誅剝生靈過朝夕。
   妾聞此語愁更愁,天遣時災非自由。
   神在山中猶避難,何須責望東諸侯。
   ①三峰路:三峰,即華山。三峰路,即去華山的大路。
   ②金天神:華山之神。
   ③寰中:此寰字不可解,英人嘉爾斯引《正字通》解作“宮周垣也”,即殿庭的圍牆。然則“寰中”就是“廟內”。
  
   以上是第九段,十二韻,二十四句。寫女郎在第二天繼續東行至華陰縣的情況。她一路行去,止見人煙寥落,田園破敗,竹樹失去主人,都被摧殘得不成樣子。走過華山神廟,就進去問問山神。山神說,我比你還憂愁得凶,簡直無話可說。廟前古柏樹都被砍光,僅餘殘蘖;殿上的銅香爐也已黯然失色,積滿灰塵。自從黃巢起兵造反以來,天昏地暗,風雨烏黑。香案上的神水也失去法力,詛咒不靈了;壁畫上的陰兵陰將,也不會顯神通了。平時受人民的祭祀供奉,現在危難的時候,卻沒有神通的能力幫助人民。我做神實在不行,心裏非常慚愧;止好躲避在深山裏。現在我的廟裏已沒有簫管之聲,也沒有人來獻三牲給我吃。我沒有辦法,止好派魔鬼到村子裏去,害死幾個男女過日子。女郎聽了山神的話,愈加憂愁,原來這是天降災難,神與人都無辦法。神還要到深山中去避難,那就不必責怪東方的許多掌兵的將軍了。
   這一段是詩人借金天神的話來諷刺潼關以東那些節度使的。他們擁兵自保,對黃巢軍沒有辦法,但卻縱容部下,虐害百姓。正如金天神的失去神通,靠手下的小鬼去禍害老百姓一樣。東諸侯,主要是淮南節度使高駢。由於他的失策,黃巢軍隊才能渡淮而北,長驅直入東、西京。
  
   前年又出楊震關,舉頭雲際見荊山。
   如從地府到人間,頓覺時清天地閑。
   陝州主帥忠且貞,不動幹戈惟守城。
   蒲津主帥能戢兵,千裏晏然無戈聲。
   朝攜寶貨無人問,暮插金釵惟獨行。
   以上是第十段,止有五韻十句。從此以後,寫女郎出潼關以後情況,這一小段是過渡性質的交代。楊震關即潼關。楊震是東漢時一位大學者,華陰縣人,被稱為“關西孔子”。女郎一出潼關,就望見荊山,進入虢州地界。頓時覺天地清閑,一片太平景象,如同從地獄裏來到人間。陝州主帥指虢陝觀察使王重盈,蒲津主帥指河中節度使留後王重榮。兄弟二人,當黃巢軍隊攻破潼關時,都止是上一個奏表,報告軍情,自己卻並不出兵迎擊,關起城門自保。詩人借女郎的話,說他們“忠且貞”、“能戢兵”。一個是“不動幹戈能守城”,一個是“千裏晏然無戈聲”,都是諷刺話。但在女郎的心目中,這裏是太平世界。清早,身上帶著珍寶,夜晚,頭上插著金釵,孤身行走,都沒有強徒來搶劫。
   此段第一句“前年”二字恐怕有誤。從上下文看來,似乎應當是“前天”的意思。但各個抄本都作“前年”,不便妄改,姑且照抄。
  
   明朝又過新安東,路上乞漿逢一翁。
   蒼蒼麵帶苔蘚色,隱隱身藏蓬荻中。
   問翁本是何鄉曲,底事①寒天霜露宿。
   老翁暫起欲陳詞,卻坐②支頤仰天哭。
   鄉園本貫東畿縣③,歲歲耕桑臨近甸。
   歲種良田二百廛,年輸戶稅三千萬。
   小姑慣織褐絁袍,中婦能炊紅黍飯。
   千間倉兮萬斯箱,黃巢過後猶殘半。
   自從洛下屯師旅,日夜巡兵入村塢。
   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下高風吹白虎。
   入門下馬若旋風,罄室頃囊如卷土。
   家財既盡骨肉離,今日垂年④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萬家。
   朝饑山草尋篷子,夜宿霜中臥獲花。
   ①底事:何事,為什麽,疑問語。
   ②卻坐:退坐。
  ③東畿:畿是京都四周的地區。懷、鄭、汝、陝四州為東畿,設東畿觀察使。
  ④垂年:各個寫本均同,但不可解,大約是垂老之意。
   以上是第十一段,十四韻,二十八句。寫女郎在新安縣東遇到一個老翁。老翁自述其所受災難,官軍對人民的搶劫搜括比黃巢更凶。女郎說:在新安東郊,因為找茶水喝,遇到一個老人家,臉色青蒼,躲藏在蘆花堆裏。她問老人家是哪裏人?為什麽在這麽大冷天露宿在蘆花堆裏?老人想回話,又坐下來兩手扶頭,仰天大哭。後來他說:我是本地人,家有良田二百麈,每年要繳稅三千萬。家裏小姑娘會織綢子做袍褂,中年婦女能做紅黍飯。家中有糧倉千間,儲糧一萬箱。黃巢軍隊過後,還剩一半。自從官軍開到洛陽,日日夜夜有巡邏兵到村塢裏來騷擾。他們拔出了劍,揮舞著白虎旗,象一陣旋風似地下馬衝進門來,把我家裏搶得一掃精光。家裏既已一無所有,止好骨肉分散,各自去謀生路。我現在是一個孤苦老頭,可是山裏還有幾千萬家難民,在吃草根,露天睡在蘆花堆裏。
   這一段詩中所有數字,都是誇大了的,不可認真。“年輸戶稅三千萬”,羅振玉校本改為“三十萬”。周雲青注本依羅改本,亦作“三十萬”。他還引用《通典》,唐代上戶丁稅,每年繳十文。三千萬就該有三百萬戶,這個數字似乎過多。於是改為“三十萬”,就止有三萬戶,差不多了。其實唐代戶口稅製度,先根據貧富差別來定每個丁男的人頭稅。上戶是富戶。每年繳稅十文,是一個上戶丁男應繳的稅額。如果家有三丁,每年就得繳稅三十文。再說,東畿一縣,也不會有三萬戶之多。三千萬果然過多,三十萬也還是誇大的。老人家有“良田二百廛。一廛是一百畝,二百廛就該有二萬畝。如果這個老人是擁有二萬畝地的大地主,他決不會流落到骨肉分散,自己睡在蘆花被裏。還有,躲在山裏的難民也不會有千萬戶。
   讀唐詩,對於這種用數字的描寫方法,千萬不宜用數學觀念去和詩人算賬。李白的“白髮三千丈”,就使改為三尺,也還嫌長。羅振玉是個通人,也能作詩,應該懂得唐代詩人的習慣,可是他居然不顧校勘學的嚴謹原則,自作主張,把“三千萬”改為毫無根據的“三十萬”。按照詩的聲律,這個字必須用平聲字,作者韋莊懂得聲律,所以他用“三千萬”。如果這個地方該用仄聲字,他肯定會用“三十萬”。羅振玉這樣一改,周雲青還在注文中認為“似是”,這就非但暴露出他們都不懂聲律,而且還侮辱了作者韋莊,使他表現為連平仄和諧都不懂的詩人了。
   不但是數字的誇張,就是人名地名,唐代詩人也都是作為修辭方法使用的。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是極有氣魄的名句,可是有人偏要用地理觀念來妄改。有的說:黃河怎麽會上到白雲裏去?隻有黃沙,堆得高,才能“遠上白雲間”。有的說:黃河離涼州城有一千多裏,作《涼州詞》就不該用“黃河”。其實,能讀詩的人,知道詩人是在寫塞外風光,他把幾個特征結合在一起:浩罕的黃河、孤城、高山、羌笛、沒有春意。詩人並不專詠涼州,而富於地理觀念的讀者就感到不對頭了。如果碰到一個富於數學觀念的讀者,他一定會把“萬仞山”也改一改。因為一仞是八尺,萬仞就有八萬尺,涼州城外那有八萬尺的高山?
  
   妾聞此老傷心語,竟日闌幹①淚如雨。
   出門惟見亂梟鳴,更欲東奔何處所。
   仍聞汴路②舟車絕,又道彭門③自相殺。
   野色徒銷戰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
   適聞有客金陵至,見說④江南風景異。
   自從大寇犯中原,戎馬不曾生四鄙⑤。
   誅鋤竊盜若神功,惠愛生靈如赤子。
   城濠固護教金湯⑥,賦稅如雲送軍壘。
   奈何四海盡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
   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
   願君舉棹東複東,詠此長歌獻相公。
   ①闌幹:縱橫。
   ②汴路:到開封去的路。
   ③彭門:即彭城(徐州)。
   ④見說:“見”字作“被”字解。見說,即被告知。
   ⑤四鄙:四郊。
   ⑥金湯:金城湯池。比喻堅固的城池。金城,猶言銅牆鐵壁。湯池,沸水的城濠。教字不可解,疑有誤。
   以上是第十二段,十一韻,二十二句。這是全詩的結束,詩人仍借女郎的話,說明了此詩的創作動機。女郎聽了老人的傷心話,整天哭泣,淚落如雨。出門惟見梟鳴,不見人跡。想再往東走,不知到何處是好。聽說去開封的路斷了;又聽說彭城在內亂。郊野、河邊,全是死屍。恰好有人從金陵(南京)來,說江南的風景大不相同。自從黃巢軍隊進犯中原以後,江南倒很太平,四郊沒有戰事。那邊的主帥象有神力似的鎮壓盜賊,惠愛百姓如同子女一樣。那邊城池堅固,攻打不下;各處繳納到軍營中來的賦稅多得很。當四海八方都亂得如洪水滔滔的時候,獨有江南一塊土地卻平坦如砥。我是個京城裏的人,現在卻逃難在異鄉;因為渴望安全,反而羨慕做江南的鬼。我希望你趕快乘船向東去,把這首長詩獻給江南的相公。
   前半段是敘述黃巢軍隊退出長安後,騷擾洛陽、開封一帶的情況。後半段頌揚江南的太平安定。詩結句所謂“相公”,是指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周寶。周寶駐守潤州(鎮江),保持了江南的太平。韋莊從長安出來,在洛陽住了一時,就到江南。這首詩大概是他為了獻給周寶而作,因此以頌揚周寶為結束。
   這首詩大體上雖然寫黃巢軍隊的奸淫燒殺,但從老人的口中吐露出來的,卻是官軍比黃巢更壞。《北夢瑣言》說:這首詩因“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兩句而為公卿所驚訝,恐怕也並不全是為此,可能還是觸怒了那些“東諸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