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易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2006-01-07 21:37:06) 下一個

 

經典哲學認為:全部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對存在的關係問題。可以這樣理解:思維不存在,就不會有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思維存在,就是一種存在與另一種存在的關係問題,即存在內部的關係問題。這就避開了“精神、物質”“唯心、唯物”“機械、辯證”等經院哲學論辯,而使哲學直接麵對現實實踐。因為在存在中隻有人具有思維,這種關係可以理解為人與人以外的存在的關係問題;作為個人來講,就是個人與個人以外的存在的關係問題;其實就是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這正是《周易》的核心:體與用的關係問題。


  自然界產生了人類以後,就有了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問題。如果人類為體,自然界為用,就是產生了人類如何利用自然界,使自己發展、壯大、幸福的體用關係問題。《周易》歸納了三種:(1)克(2)生(3)比合。“克”分為體克用、用克體兩種。“生”分為體生用、用生體兩種。“比合”則互利。例如:我克對方,對方不利,但我也因此而耗力;對方克我,我不利,對方亦因此有損。我生對方,我耗力,對方有利;對方生我,我有利,對方有損。比合則我與對方皆有利,這也是《周易》提倡和追求的“陰陽合其德”。今天的“相克”“相生”“比合”不一定明天還是“相克”“相生”“比合”,在現今的環境條件下如此,在不同的時間、環境下不一定仍然如此。那麽將如何呢?一定時間內的結局如何呢?《周易》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解決了這一難題。
  人們渴望預測未來,知道未來,無論是個人的未來,還是人類的未來,還是自然的未來。所以就必須按一定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預測未來。


  人們認識事物及推測事物發展及結局的思維方式有三種:第一種,形象思維。第二種,邏輯思維。第三種,靈感思維。三種渾然一體,卻各有區別。形象思維,通過形象的想像、聯想,來認識對象,多用感性。如詩歌、小說、劇本等文藝類多用。邏輯思維,通過邏輯推理,因果聯係周密計算來認識對象,多用理性。如數學、化學等實用學科多用。靈感思維,卻是一種思維的激光現象,無論是形象思維或邏輯思維,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產生的一種特異思維,它豁然間達到思維的目的。不過,形象思維更容易達到靈感思維的妙境。《周易》就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象、數、理”的感應、聯想、推理來認識和預測未來的學說。


  當一個生命誕生後,他的未來如何呢?邏輯分析是:這孩子健康狀況,其父母及親友的健康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的環境狀況及社會地位,當地環境與社會變化的聯係性等等。結論是:當時這孩子身體很好,其父母親友、家庭環境都很好,這孩子的一生就必然好。其理論是:認識該事物的過去就能認識他的現在,認識他的過去和現在就能推斷出他的將來。這是人們最常用的預測法,邏輯的相關因素越多,其推測準確性越大。但最大的缺點是:不能推測出,某年有傷災,某年有命憂,某年於某方得富貴,某年於某方倒大黴之類。而《周易》卻能預測這類問題。由於多用非邏輯方式預測,所以習慣於邏輯生活的人們難於理解,感到玄秘。


  邏輯預測是綜合該事物所有的曆史因素和現實因素而推斷未來的。《周易》預測是以該事物誕生的時空奇點,來推測該事物的時空生存範圍及發展軌跡。這就是周易預測的太極論,即:人人一太極,物物一太極,宇宙大太極。有點類似現代的全息論,不過全息論不如周易深邃。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萬物自然是物物一太極了。該事物誕生的時空奇點,就是該事物的太極。這獨一無二的奇點,是天地時空一定信息的集聚,一定慣性係的產物。它包含著該事物的發展趨勢及時空生存範圍,即該事物生存的能量及影響的時空範圍。這就是該事物的命運。


  某時某澗底生了一棵鬆,某時某山頂長了一株苗,澗底鬆隻得生長在山上苗的蔭影下,這是地勢使然。這就是該鬆與該苗的“命”,被誕生的時空奇點注定的命。同時,鬆不能長成苗,也不能長成其它的樹;苗也不能長成鬆或其它苗;且它們有各自注定的生長年限及影響的空間範圍。這是與生俱來的各自的太極包含的內容。這就是定數。
它們與任何事物一樣,一誕生就有了各自的形象,就包含了各自的生存空間、時間的信息數量,且一定有存在的理由。這就是《周易》認識和理解事物的方式:“象”、“數”、“理”。這也應了黑格爾的一句老話:“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當然,今天現實的東西不一定明天仍然現實,今天合理的不一定明天仍然合理。“昨日街頭方走馬,今日棺內已眠屍”的現象也很多,所以一個人必須知命。孔子雲:“五十而知天命”。


  某人從事某職業容易取得最大成功,走某方向是財運,某時期為旺象,某時期有災難,皆有定數。順命而行,自強不息,定然取得最大成功,且心態平和;若逆命而行,頑固到底,小則屢屢失敗,大則無故喪命,亦是定數中的定數。人是萬物之靈,也是自然之靈。他要與自然比合同一,自身內部亦要比合幸福。所以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及其發展,和人與人的關係及其互利,才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也是《周易》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出發點。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資本論》就是從人與物、商品與商品創造者之間的關係出發,研究了產品--商品--資本的進化過程,及與此相應的人與物及人與人之間的,相生、相克的轉化過程,論證了其比合互利的共產主義結局的必然性。 

 取材自 天髓網64Y.NET 杜國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