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哈特小姐出生在一個富有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在芝加哥郊區的一幢美麗大房子裏長大,家中幺女。高中畢業後,去了肯塔基大學,專攻機械工程,父輩和祖輩均為機械工程師。
在大學,瑞哈特小姐遇見了來自肯塔基本土的同學卡爾森先生,兩個年輕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一見鍾情,墜入情網。
2020年,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瑞哈特和卡爾森大學畢業。那一屆的畢業生,連個像樣的畢業典禮都沒有。好在畢業之前,瑞哈特和卡爾森都已經接到大公司伸來的橄欖枝。瑞哈特決定去東岸的特拉華州,在那裏的最大城市維明頓生活,她所服務的公司--杜邦就位於該城市。卡爾森也相伴而行,他從事電腦工作,總部在加州,但是他可以在家遠程工作。
2021年底,當接到瑞哈特和卡爾森的婚禮請帖的時候,大吃一驚。在家族的一大票年輕人中,瑞哈特的年齡居中,剛滿24歲。每次家族聚會時,她總是很安靜地坐在一旁,喋喋不休的基本上是其他的表哥表姐們。由於疫情,家族成員們逢年過節隻能在網絡上相見,依稀記得她也曾介紹過她的男朋友卡爾森,可是,美國年輕人今天談朋友,明天就分手,有誰在意呢?
沒想到,瑞哈特不聲不響搶在所有的兄弟姐妹前,買了房、順便準備在後院把終身大事給辦了。
瑞哈特是第三代孩子中第一個成家的,又聽瑞哈特的母親說,因為後院可容納的人數有限,瑞哈特並沒有邀請所有的親戚參加她的婚禮。盛情難卻,我們驅車東行十多個小時,到達特拉華州維明頓。
維明頓雖是特拉華州最大的城市,但是市中心也就那麽幾條街,與芝加哥相差得太遠了。走入瑞哈特和卡爾森的新家,立刻被不同的風情所吸引,這是一幢1890年的聯排別墅:維護良好的前庭花園和寬敞的前廊,兩層樓帶地下室,除了浴室和廚房外,整個房子都鋪設了硬木地板;浴室和廚房均被翻新,但是裸露的磚牆使這房子保留了其原有的特色,彰顯其悠久的曆史,並且非常具有吸引力。
準新娘瑞哈特帶著眾人參觀了他們的新家,這是我第一次與準新郎卡爾森麵對麵,看著他精致的五官、精力充沛的模樣,以及待人接物的熱忱,難怪他能收獲美人的芳心。
卡爾森非常驕傲地告訴我們,房子的翻新工程由瑞哈特親自主持、親自設計、親自動手,百年老宅在瑞哈特的手中重新煥發了青春的活力,沒想到機械工程師也擅長土木工程師的活兒。
後院是舉行婚禮的場所,雖然空間並不寬敞,但是布置非常簡約,鮮花點綴其間。比較一下,後院的過去和現在,不得不佩服這對新人的創新能力。貼幾張後院改造前的老照片,各位看官比較一下吧~
婚禮前夜,是Rehearsal Dinner,預演晚餐。親友們相聚在一起開始吃吃喝喝,晚餐由卡爾森的父母操刀主辦。晚宴後,大家將椅子排開,有說有笑開始彩排,落實一些細節。
當卡爾森抱著一個機器人出場時,我們方才明白,這個機器人是卡爾森自己研發製作的,兼任花童和戒童的重任,在婚禮上撒花並為新人遞上婚戒。
新娘出場時,需要有人演奏《婚禮進行曲》,我家老二自告奮勇擔任婚禮的DJ,從手機上找到樂譜,很快就在鍵盤上敲出了“Here Comes the Bride”的調調來。
新娘的父親坐在我們身旁,低頭在手機上穀歌婚禮的流程,他開玩笑說,畢竟隻結了一次婚,而且很久遠以前的事了,對流程有些陌生了。
第二天上午,新娘的女眷們陪著新娘一起去美容美發,挺花時間的。
婚禮在下午5點舉行,雖然室外還是有點炎熱,但是陽光不再猛烈了。站在這美麗的後院,端詳四周,難以想象這工程出自兩個年輕人之手,這對新人工作之餘,設計圖紙、購買原材料、施工...花了僅僅半年時間將後院改造成功。
賓客們都靜靜地坐在後院的椅子上耐心等待,這時機器人突然罷工了,穿著燕尾服的新郎跑上跑下調整程序,弄得人緊張兮兮的,我開玩笑說:沒關係,大不了,我再貢獻我家老三兼做花童和戒童吧。
好在機器人隻是短暫打了個盹,經過新郎的調整後,馬上蘇醒過來了。
新郎站在花架下與牧師一起等待那神聖時刻的到來,賓客們的心都提起來了。
很快,機器人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出場,一邊“嘎吱嘎吱”行進,一邊“咕嘰咕嘰”撒花,極富戲劇性,舒緩了大家的緊張情緒。
緊接著,“Here Comes the Bride”《新娘來了》的音樂聲響起,新娘父親攜著身披白色婚紗的新娘緩緩進入後院,款款將新娘送到新郎跟前。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身著一襲白紗的新娘身上,忽略了新郎見到身穿白色婚紗新娘那一刻的表情;他的表情極為複雜,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身披婚紗的瑞哈特。
在婚禮前一個星期,新人就到婚姻局登記領證,並一起選了結婚戒指,可是婚紗是瑞哈特自己去挑的。美國習俗認為,讓新郎提前看到婚紗會帶來厄運,新郎到婚禮當天才能看到白色的婚紗,所以,他們的婚紗照也是在婚禮進行中由專業攝影師記錄下來的。
記得三哥娶妻時,嫂嫂在婚禮上秀給我看她身上的“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 翻譯成中文就是“新娘身上要有舊的、新的、借來的與藍色的東西”,這些都是象征幸福美滿的物品。
舊的東西(Something Old)可以是外婆或者媽媽的婚紗、頭飾或飾品,象征著承接上一輩的幸福,與過往融會在一起;新的東西(Something New)則代表未來的新生活;而借的東西(Something Borrowed)通常會跟已婚的幸福人妻借飾品,以求沾些幸福好運;藍色的東西(Something Blue)則是因為藍色代表純潔忠貞與純潔。
婚禮上,瑞哈特的身上穿戴並沒有反映出這種傳統,而且也沒有麵紗,可能年輕一代不願意與過時的傳統聯係在一起,代替麵紗的是,瑞哈特的頭上戴著皇冠頭飾。
婚禮以證婚為主軸,牧師是街坊鄰居,已經退休多年,這次重操舊業,寶刀不老。不過,後來他也提及有些緊張,因為這是他主持的第一個有機器人參加的婚禮。賓客們一同見證新人交換誓詞、婚戒。
新郎母親和新娘母親的背影
當新郎向新娘表白時,聲音哽咽了好幾次,他“嗬嗬”笑著試圖掩飾自己的激動,他提到遇見瑞哈特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刻,他明白生活很不容易,但是有瑞哈特在,就有希望。
新娘向新郎表白時,提到了這半年來,兩人像春燕銜泥般,一磚一沙一石建造愛的小巢,有卡爾森在,就有愛的力量和勇氣。
交換誓詞在美國婚禮中很重要,深情而浪漫,當場就搞得七大姑八大姨開始熱淚滾滾,幸好我早有準備,給前後左右的女賓們遞上紙巾,避免她們哭成大花臉。
牧師的靈魂拷問也許大家都很熟悉了:
你願意與Ta結為夫妻,遵照上帝的誡命與Ta度日,以後無論貧窮富有,無論健康疾病,都能陪在Ta身邊?Yes, I do.
那一刻回答“Yes”順理成章,很容易,然而真正奉行到底的,在座的長輩們心裏都有個譜。
這時,戒童機器人將戒指遞到新人的麵前,新人交換戒指。
願這對戒指成為他們終身相愛、永結同心的信物,阿門!新郎,現在你可以吻你的妻子了。
牧師征婚後,牧師太太讀了一段《聖經》節選: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這對新人也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基督徒,所以婚禮沒有選擇在教堂,但是,他們都希望他們的婚姻得到上帝的保佑,所以請來牧師來證婚。在座的新娘外婆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顯然她對新人請牧師來證婚很滿意,她說:人嘛,總要有信仰的。
新娘和她的外婆
儀式後,後院又成為婚宴(reception)的場地,一般來說,婚宴的費用由女方家長承擔,由婚宴公司提供服務。不過,這次新郎的父母自告奮勇提出準備晚宴。
於是,一連兩個晚上的晚宴,就看著滿頭大汗的新郎父母在廚房裏變出花樣,有時新郎的祖母也上陣幫忙。等著賓客們酒足飯飽,新郎父母又將廚房收拾得幹幹淨淨。
新郎的母親和繼父
賓客們在後院高談闊論時,在廚房裏忙碌過後的新郎父親悄悄走進後院,拉過一張椅子,在最暗的角落靜靜地坐下,獨自端著一杯飲料自飲。
看著他一直默默無語地做事,於是,趨前問候,沒想到,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聽到他那濃重的南方口音,覺得非常鄉土,還特別親切。
老人名叫傑生,在肯塔基擁有25英畝的土地,以養牛為生。他和新郎的母親迪旭重組了家庭,傑生帶來三個孩子,迪旭帶來三個孩子。新郎是傑生的繼子,但是傑生看著他長大,感情很深厚。
卡爾森的生父在卡爾森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們,有偶無獨,傑生的妻子也丟下一家子離開了。有一次在教堂,迪旭的朋友對她說:傑生人很好,你們可以選擇在一起。迪旭脫口而出:可是,他那麽老!
聊起這段往事,傑生哈哈大笑。他說他隻比迪旭大十一歲而已。說真的,昨晚見到傑生、迪旭以及迪旭母親在廚房裏忙碌時,我差點把傑生當成迪旭的爹了。
不過,最後,傑生的誠心打動了迪旭。一家八口人靠傑生養牛為生,八口人擠在一個隻有三間臥室,一個衛生間的房子裏。
“八口人,一個衛生間!”傑生特地強調了一遍,怕我不相信。
他說,現在他很幸福,六個孩子們都長大了,找到了工作,他還做了祖父。提及養牛養馬養雞,他更是侃侃而談,那就是他的專業了。
看到他親手烹製昨晚的晚宴和今晚的婚宴,雖簡單但美味,每次款待四、五十位來賓,做事井井有條;聽他說明晚還要再招待新人的當地同事、朋友和街坊鄰居時,我簡直就肅然起敬了。這是一個偉大的父親!
“沒什麽,小事一樁,我平時特別愛做菜!” 他樂嗬嗬地擦了一把汗說。
晚餐結束後,就是婚禮必備的切蛋糕環節,新人攜手切下第一刀,然後相互喂食,代表著相互依靠的甜蜜美滿的新婚生活開始了。
晚宴的最後是舞會,第一支舞由新郎邀請新娘跳,據說兩人排練了好一段時間,所以跳起來配合默契,兩人柔情蜜意,纏綿悱惻,意味深長;然後,新娘與新娘父親跳第二支舞,場麵感人;之後,新郎邀請新郎母親跳第三支舞,溫情脈脈。最後,賓客們陸續加入到舞池共舞。
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
新娘和新娘父親跳第二支舞
宴席結束後,參加婚禮的長輩陸續離開現場。新郎拿著一瓶香檳酒,“砰”地一聲,大家又開始歡飲起來,深夜的派對,就專屬於年輕人了,沒有長輩在場,他們可以更放鬆地為新人慶祝狂歡。
傳統上,美國婚禮是由新娘家庭付錢,婚禮前的彩排晚宴則由新郎家庭負責。不過,現在,這個傳統已越來越模糊,比如,我們參加這個婚禮,新人承擔了婚禮的所有費用,雙方父母都從外地飛來直接參加婚禮。瑞哈特小姐的父母在婚禮上第一次見到卡爾森的父母,他們都為子女們的選擇而高興。
美國後院婚禮簡潔卻浪漫、溫馨、感人,為新人的人生最重要的時刻留下難忘的回憶,也提供了親友們歡聚的機會,重溫了婚姻的誓言,為新人送上了祝福。婚禮後,新人飛去歐洲度蜜月。
見證了一段愛情,很美好。年輕人的信念“我的生活我作主”,很迷人。
尊重原創;轉載請留言與作者聯係。
請掃二維碼關注小張老師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