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走馬觀花遊列國》第六篇:西歐隨團遊(之四)法國

(2022-01-06 09:17:21) 下一個

老安遊記《走馬觀花遊列國》第六篇:西歐隨團遊(之四)法國

上一篇講到我們的旅遊團在歐洲中北部的經曆,包括德國,荷蘭和比利時。本篇講我們在法國首都巴黎的行程,巴黎的地理位置見圖1中的第16點。

圖1. 歐洲地圖

2002年7月4日清晨,我們離開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向南開。大約8點穿過“滑鐵盧遺址”,即當年拿破侖戰敗的地方。在一個小山上有一個紀念碑,遠遠看上去,一些遊人在紀念碑四周觀看和照相。旅遊大巴沒有停,我們也沒有時間去參觀,隻聽導遊查理講解了一番。

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們到達比法邊境,照樣隻有標誌沒有海關,大巴直接開了過去。上午11點,我們的大巴進入巴黎。午餐安排在巴黎的“香港酒家”。飯後直接開往蒙馬特山(Montmartre),巴黎城市的最高點。

蒙馬特山地區有很多風景點,其中以聖心大教堂(St Heart Cathedral)最為著名。聖心大教堂的白色圓頂,在清澈碧藍的天空下,呈現出潔白無暇冰清玉潔的純淨。下圖是我與我妻在聖心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圖2. 我與我妻在聖心大教堂前麵的留影

當天下午的項目是自費參觀巴黎郊區的凡爾賽宮,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凡爾賽宮的廣場上,約好下午6點來接我們,然後導遊和大巴就離開了。下圖是我妻在凡爾賽宮廣場上的留影,其中右圖中青銅雕像的騎馬人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圖3. 我妻在凡爾賽宮廣場上的留影

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的凡爾賽。於1682-1789年由路易十四所建造,凡爾賽宮金碧輝煌,大氣磅礴,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帝王行宮。在此期間凡爾賽甚至超越了巴黎,成為法國實際上的首都。

路易十四(Louis XIV,r.1643-1715),自號“太陽王”(Sun King),在位的時間72年零110天,成為世界上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他使得法國成為君主專製中央集權王國,他建立起的絕對君主專製,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

路易十四親政後勵精圖治,使法國成為歐洲霸權,締造出輝煌強盛的黃金時代。他曾發動過三次大戰爭和兩次小衝突,使他成為歐洲霸主。西班牙戰爭使法國王孫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但是戰爭的負擔也造成國庫空虛,他死後法國國力日漸下滑,最後導致法國大革命。

說到路易十四,感覺到法國的路易太多。其實排號14還不是最後的一個,排號19才是。隻是路易十九當國王才幾個小時,他唯一的一個詔書就是宣布王室下台。如果再把後麵的路易-菲利浦也算上的話,法國就有20個路易國王了。

路易十四在位時大肆修建凡爾賽宮,並向大貴族宣稱“朕即國家”,把他們集中在凡爾賽宮來居住,從而將整個法國官僚機構圍繞在他的周圍,以便強化他在軍事,財政和機構中的決策權。下圖是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裏的肖像,頭戴假發身披皇袍,男人腳穿高跟鞋。

圖4.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裏的肖像

凡爾賽宮有寢宮,花園,劇場,政治會議室等,是一個觀賞性和實用性兼備的宮殿建築群。金色,藍色和粉橘色是宮殿的主基調,竭力表現出“絢爛豪華奢侈美”,這種風格被後世稱為“巴洛克”。後來凡爾賽宮又加入了甜美的“洛可可”風格。下圖是凡爾賽宮的廣場。

圖5. 法國巴黎郊外凡爾賽宮的廣場

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極盡奢華,在歐洲形成了修建皇宮的風潮,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瑞典王國的君主們紛紛仿效。如今的凡爾賽宮已經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曆史上,凡爾賽經曆了許多國際上的重大事件。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大獲全勝,國王威廉一世(William I,r.1861-1888)於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布德意誌帝國成立,自己出任德意誌帝國的皇帝。從此德國正式擠身歐洲列強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1919年1月18日,獲勝的美英法等列強,在凡爾賽宮召開了會議(巴黎和會),在此確定了戰後的世界新秩序。眾所周知,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問題的不公,引發了“五四運動”,從此中國的曆史也由近代進入現代。

我與我妻在凡爾賽宮逗留了三個多小時,盡可能地多參觀一些景點。下圖是我與我妻在鏡廳(Mirror Hall)裏的留影。鏡廳長75米寬19米。當年的德皇威廉一世,就是在這裏宣布德意誌帝國成立的。

圖6. 我與我妻在凡爾賽宮鏡廳裏的留影

凡爾賽宮裏有國王套房,1715年,路易十四就是在國王套房裏去世的。國王套房的牆上掛著一個大大的橢圓形大理石鏡,上麵的淺浮雕是“騎馬踏敵的路易十四”,馬蹄下麵是兩個身戴枷鎖的戰俘。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國王套房的大理石鏡前留影。

圖7. 我與我妻在凡爾賽宮國王套房的大理石鏡前留影

凡爾賽宮裏還有王後套房,1789年,一群起義者衝進王後套房裏,去捉拿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r.1774-1792)的王後瑪麗-安托瓦奈特(Marie Antoinette),但是卻被她從後門逃跑了。但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協和廣場上,他們被分別送上了斷頭台。

在凡爾賽宮的禮品店裏,我買了兩本中文書《巴黎》和《凡爾賽》和幾本介紹法國曆史,法國帝王及法國大革命的小冊子。另外還買了一些明信片準備寄給孩子們。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就出來在外麵的廣場上等候大巴來接。

晚上7點,導遊帶我們到巴黎的餐館去吃“蝸牛大餐”。剛一坐下,餐廳裏的服務員就過來。他身穿白襯衫黑背心花領結,左手背後右手斟酒,彬彬有禮紳士風度。臨走還來一個彎腰伸手的“告別禮”。看起來這“蝸牛大餐”可是真是不同凡響啊!

這種情調對於熱戀中的小情侶倒很適合,反正他(她)們也不在乎吃多吃少,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情竇初開,溫馨浪漫。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累了一天的遊客們,早就饑腸咕嚕叫,前胸貼後背,哪裏還有心情去搞什麽羅曼蒂克呢?

主菜(Main Dish)上來之後就大失所望:盤中的“蝸牛”屈指可數,沒等品出味道就盤底見光,旁邊籃子裏的麵包也不夠吃,名牌紅酒哪能空腹多喝呀?

回想幾天前在德國的“豬手餐”,那才是“貨真價實,實至名歸”。反看法國的“蝸牛大餐”,實在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看看我妻那彎鉤的手指,仿佛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委屈地蜷縮在盤子當中。法國巴黎什麽都好,隻是這“蝸牛大餐”,實在不敢恭維。

圖8. 我妻在法國巴黎吃“蝸牛大餐”

晚飯後,我們參加自費的塞納河上夜景船遊。我的傻瓜相機感光不足,拍了好些照片都是黑呼呼的一片,隻有下麵的這兩張還算馬馬虎虎。

圖9. 我在塞納河遊船上拍攝的巴黎夜景

圖10. 我在塞納河遊船上拍攝的巴黎夜景

遊船結束之後,導遊還帶我們到過幾個地方,風景看得不請楚,照片感光也不好,所以也沒有多大興趣,真不知當初旅行社是怎麽安排的?回到旅館後,簡單洗漱一下就睡覺了。明天一整天都在巴黎遊覽,要保持一定體力才行。

2002年7月5日,從9點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走馬觀花三小時,差不多把巴黎的主要景點都逛到了,在這裏簡述如下(順序可能不太準確)。

埃菲爾鐵塔(Tower of Eiffel),是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戰神廣場的一座鐵製鏤空塔,是巴黎最高的建築物,也是法國文化的象征和巴黎的地標之一。埃菲爾鐵塔建成於1889年,目的是迎接萬國博覽會,設計師是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鐵塔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傑出作品,也是法國願意付費參觀人數最多的文化景點之一。1991年,埃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的沿岸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埃菲爾鐵塔高312米,280米處的觀景平台,是在歐盟範圍內公眾能夠抵達的最高觀景台。鐵塔的總高度,通過安裝天線而多次提高。這些天線被用於科學實驗,主要用於發射廣播電視信號。下圖是我在戴高樂廣場上拍攝的埃菲爾鐵塔,廣場上的騎馬像是約弗爾元帥。

圖11. 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

下圖是我與我妻在戴高樂廣場上的留影,遠處的背景是埃菲爾鐵塔。

圖12. 我與我妻在埃菲爾塔前的留影

在戴高樂廣場上,有一個法國元帥約瑟夫-約弗爾(Joseph Joffre)的騎馬像,一些遊客在騎馬像的台基周圍仔細讀文字說明。因為時間有限,我們沒有過去。下圖是我與我妻在約弗爾元帥騎馬像前方的留影。

圖13. 我與我妻在約弗爾元帥騎馬像前的留影

巴黎凱旋門(Arch of Triumphant),位於法國巴黎戴高樂廣場的中央。巴黎的十二條大街都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放射,氣勢磅礴。每年7月14日的法國國慶日,法國總統都要檢閱軍隊,檢閱的車隊從凱旋門下通過。

圖14. 法國巴黎的凱旋門

1805年12月2日,拿破侖率領的法國軍隊在奧斯特裏茨戰役中擊敗俄奧聯軍,法國的國威達到史無前例的頂峰。為了炫耀國力慶祝戰爭的勝利,1806年2月12日拿破侖宣布在星形廣場(今戴高樂廣場)興建凱旋門,以迎接日後凱旋歸來的法軍將士。

凱旋門高49米,寬44米,厚22米。凱旋門兩麵門墩的牆麵上,有四組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凱旋門的四麵都有門,門內刻有陣亡將士和重要戰鬥的名字。凱旋門可以乘電梯或登石梯上去,首先是小型曆史博物館,然後是頂部平台,可以鳥瞰巴黎全城。

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凱旋門前的留影。

圖15. 我與我妻在凱旋門前的留影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of Paris),位於法國巴黎西代島,建造於1163-1250年間,屬於哥特式建築。法文原名中的“Notre Dame”,原意是指耶穌之母聖母瑪麗亞,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即以此為名。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最有代表性的曆史古跡,拿破侖的加冕一世,就是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在聖母院門外的廣場中,有個叫零點(Point Zéro)的紀念物,是丈量法國全國各地裏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具有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征意義。下麵是巴黎聖母院正麵的圖像。

圖16.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

根據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所拍攝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上個世紀60年代在中國上映時,贏得了巨大的反響。電影中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米拉達,美麗動人,“鍾樓怪人”卡西莫多,奇醜無比。美女醜男,曠世奇戀,至死殉情,震撼了廣大觀眾的心靈。

導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巴黎聖母院,先在外麵照相,再到裏麵參觀,下圖是我與我妻在巴黎聖母院前麵的留影,左上角是早晨的太陽,有點逆光。

圖17. 我與我妻在巴黎聖母院前麵的留影

在巴黎聖母院外麵的廣場上,有一座古代武士的騎馬像,仔細看銘牌才知道,這是曆史上有名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the Great)。

查理曼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公元800年12月25日,獲得教皇的加冕而成為羅馬人的王,從此開始了上千年王權與神權的纏鬥。國王與教皇之間,既互相依賴,又相互鬥爭,關係錯綜複雜,剪不斷理還亂。

查理曼死後,它的三個孫子分疆裂土,建立了三個國家。後來分別發展成為現在的法國德國和意大利,所以查理曼被稱為“歐洲之父”(Father of Europe)。下圖是我在查理曼大帝騎馬像前麵的留影。

圖18. 我在查理曼大帝騎馬像前麵的留影

再下圖是我妻在巴黎聖母院裏麵的留影,圖中的五彩窗是巴黎聖母院的特色之一。

圖19. 我妻在巴黎聖母院內五彩窗下的留影

協和廣場(Concord Square),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斷頭台”上處決國王路易十六的地方。

圖20. 法國巴黎的協和廣場

亞曆山大大橋(Bridge of Alexander),是法國巴黎跨越塞納河的一座拱橋,連接右岸的香榭麗舍大街與左岸的榮軍院艾菲爾鐵塔,被認為是巴黎最華麗的橋梁。該橋得名於締結法俄同盟的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三世,他的兒子尼古拉二世曾經為該橋奠基。

下圖是我與我妻在亞曆山大大橋前麵的合影。

圖21. 我與我妻在亞曆山大橋前麵的合影

榮譽軍人院(Invalides),簡稱榮軍院,最初是一家用來接待及治療退伍軍人及戰爭殘疾軍人的醫院。1861年,拿破侖的陵墓遷葬於榮軍院的陵墓內。榮軍院裏還有法蘭西軍事博物館。下圖是我與我妻在榮軍院前麵的合影,再下圖是榮軍院裏拿破侖的石棺。

圖22. 我與我妻在榮軍院前麵的合影

圖23. 榮軍院裏的拿破侖石棺

巴黎歌劇院(Opera of Paris),於1861-1875年間建造,擁有2000多個座位,豪華大氣,氣勢磅礴,被認為是新巴洛克風格建築的典範之一。巴黎歌劇院與盧浮宮巴黎聖母院,以及聖心大教堂,並稱為巴黎的四大標誌性建築。下圖是巴黎歌劇院的正麵。

圖24. 豪華大氣的巴黎歌劇院

在金字塔廣場(Pyramid Square)的中央,有一座聖女貞德騎馬的鍍金雕像。貞德(Joan of Arc,1412-1431),是法國軍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國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國軍隊的入侵。下圖是聖女貞德騎馬的鍍金雕像。

圖25. 聖女貞德騎馬的鍍金雕像

貞德出生於法國農村,生前不識字。傳說13歲時,在村後遇見了天使,得到“啟示錄”,要她帶兵收複法國失地。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救了奧爾良之圍,又多次打敗英國侵略者,並促使法王查理七世加冕,成為法國聞名的女英雄。

然而在1430年的一次戰鬥中被俘,被英國當局控製的宗教裁判所異端女巫罪判處火刑,1431年當眾燒死。二十年後英國軍隊被逐出法國時,貞德老母說服了教皇重新審判案子,終於在1456年為她平反,後來教皇晉封她為聖女。

貞德成了西方文化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從拿破侖時代以來,法國政治人物都常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世界上許多文學藝術家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馬克吐溫柴可夫斯基蕭伯納等,都創作過關於她的作品,相關的電影戲劇和音樂持續發展到今天。

中午12點,在巴黎的“富都酒家”解決午餐之後,自費參觀盧浮宮。說到“自費”,我想起了在出發前,旅行社給過我們一張“自費”清單。我一看就樂了,全是所到城市的地標!以法國巴黎為例:盧浮宮,凡爾賽,塞納河遊船,自費的門票也都是最貴的。

旅行社知道,大部分遊客即使自掏腰包,也不會放棄這些“自費”項目。我與我妻就選擇了七個中的六個,共330美元。不過旅行社也不是什麽都不管,導遊和司機先把我們送到景點去參觀,然後在約定的時間地點來接我們,他們可以趁機去辦他們自己的事情。

這樣的程序執行起來,旅行社可以節省總體投資,導遊和司機可以獲得私人時間,遊客們可以參觀滿意的景點。可以說“三全其美”,旅行社“精明得很”哪!

盧浮宮的正式名稱是盧浮宮博物館(Museum of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一個王宮,現在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隱士蘆齊名。

盧浮宮的建築物始建於1190年,近代曾經多次擴建,今天所見的是一個巨大的翼樓和亭閣建築群。盧浮宮的收藏品包括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有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等分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和考古文物。

盧浮宮博物館1793年開幕,馬上正式對公眾開放,是巴黎市內最知名的地標。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1989年,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把擴建工程委托給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玻璃金字塔成為盧浮宮的入口,是盧浮宮博物館前麵最美的景點之一。

圖26.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

下午1點,導遊和大巴把我們送到盧浮宮博物館,下圖是我在盧浮宮前麵的留影,背景是翼樓亭閣建築群和玻璃金字塔的入口。

圖27. 我在盧浮宮博物館前麵的留影

盧浮宮博物館的入口大廳在玻璃金字塔的下麵,光線充足,陽光明亮。我們的導遊把我們交給當地的導遊(地陪),約好大巴來接我們的時間和地點就離開了。下圖是我妻在入口大廳玻璃金字塔下麵的留影。

圖28. 我妻在盧浮宮入口大廳裏的留影

在入口大廳裏,地陪導遊介紹說盧浮宮有鎮館三寶:“微笑的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和“無頭的勝利女神”。又說盧浮宮很大,三個小時根本看不完,要走“最佳路線”才行。她一再強調不要掉隊,萬一掉隊就在出口處集合。下麵的幾張圖是盧浮宮的“鎮館三寶”。

圖29. 盧浮宮的鎮館第一寶“微笑的蒙娜麗莎”

圖30. 另外的另外鎮館兩寶“斷臂的維納斯”和“無頭的勝利女神”

首先地陪導遊帶領我們去參觀鎮館第二寶“斷臂的維納斯”,光線很暗遊人很多。好不容易排上隊去照相,但還是不太理想。下圖是我妻在維納斯雕像前麵的留影。

圖31. 我妻在維納斯雕像前麵的留影

然後地陪導遊帶領我們去參觀著名油畫《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這是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於1805-1807年期間創作的一幅油畫

圖32. 盧浮宮裏的油畫《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

畫中真實地記錄了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聖母院隆重舉行的拿破侖一世加冕大典。為了鞏固帝位,拿破侖極其傲慢地“請”教皇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親自來到巴黎為他加冕。目的是借助教皇在宗教上的號召力,讓法國人民以至歐洲人民承認他的合法地位。

在加冕典禮上,拿破侖拒絕跪在教皇麵前讓教皇為他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畫家為了避免這一事實,煞費苦心地選用皇帝給皇後加冕的後半截場麵。這樣既在畫麵上突出了拿破侖的中心位置(拿破侖站起來給皇後加冕),又沒有使教皇特別難堪。

這幅畫裏有一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服飾姿態和表情。複雜的環境和眾多人物的光影效果,以及複雜色彩層次的把握,使得這幅世界著名的巨幅人物組畫登峰造極。

地陪導遊帶著我們邊走邊講,我們跟著她邊看邊聽,一直走到一座俯臥在床上的裸男雕像。雕像的製作非常逼真,似乎手指一按身體部位就能反彈,臥床也似乎鬆軟舒適,簡直像真的一樣,那可是堅硬的大理石呀!不知作者是誰,米開朗基羅?

圖33. 臥睡裸男的大理石雕像

好不容易等到人群散開照了相,正想低頭查看作者是誰時,發現周圍沒人了。地陪導遊不見了,我妻不見了,團友們也都不見了。糟了,地陪導遊千叮嚀萬囑咐,我還是掉隊了。

不過還好,她曾經說過盧浮宮有“鎮館三寶”,看完了第二寶,趕快去找另外的兩個寶吧。手中有張導遊圖,按圖索驥並不難,我急急忙忙趕到第一寶的展室。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原作,就掛在展室中間的牆上,裝在一個玻璃框裏,但是周圍擠滿了人。

我“輕舟排水”似的分開眾人來到牆下,匆匆忙忙地拍下了鎮館第二寶“微笑的蒙娜麗莎”。下圖是這幅肖像的照片,雖然不太方正還有點取景不全,但總算是得到了第一手資料。

圖34. 達芬奇的原作“微笑的蒙娜麗莎”

看完鎮館的第二寶,心裏一陣輕鬆,趕忙去尋找鎮館的第三寶,輕車熟路按圖索驥,來到相應的展室。光線有點暗,但是人不多。於是我找好角度拍下了“無頭的勝利女神”。

圖35. 盧浮宮鎮館的第三寶“無頭的勝利女神”

盧浮宮的“鎮館三寶”都看完了,心中的石頭放下了一半。下麵就“信馬由韁”了,走到哪兒,看到哪兒,照到哪兒。也不管是不是最佳路線,回頭路也不知走了幾遍,最後找到了地陪導遊。下午4點半結束了參觀,還在禮品店裏買了一本中文書《盧浮宮》。

下午5點,導遊和大巴來接我們,直接到中餐館“百樂門酒家”就餐,晚餐後送我們回到旅館:法國巴黎的水銀雅閣旅館(Hotel Mercure Accore,Paris,France),簡單地洗漱了一下就休息了,準備明天去英國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複會雪中梅:
謝謝鼓勵,新年快樂。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介紹的很好,跟著學習了。新年快樂,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