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在馬達加斯加漂流的三晝夜

(2023-08-06 09:04:30) 下一個

朝聞狐猴夜宿沙洲

 

馬尼亞河源自馬達加斯加中部馬達高原,穿過山川和原始森林,由東向西蜿蜒曲折,漸漸流入平原地帶,最後匯入莫桑比克海峽。

 

6月正值南半球冬季,在留尼汪和毛裏求斯度假後,順道來馬達加斯加一遊。行程包括馬尼亞河漂流三天。下了飛機,開車駛過馬達高原。第二天,在馬尼亞河與馬哈吉羅河交匯處,與八位馬達水手會合,登上小船西裏比希納號,從馬達高原順馬尼亞河漂流而下。

 

白天穿過兩岸原始森林,探訪狐猴、瀑布和村莊晚上宿營河中蘆葦沙洲。水手們各司其職,包括廚師舵手大副船長導遊,還有一個兼職吉他手。馬尼亞河水流平緩沒有天險暗礁,水手們白天無精打采的漂流,晚上來了精神,喝著朗姆酒,在河灘沙州圍著篝火唱歌跳土風舞。

 

上船前,船長要求每晚給水手們買朗姆酒。每到宿營地前,船先停靠河邊林地收集木柴用於晚上的篝火,然後與向導到岸邊村裏小店搜尋朗姆酒。一提起朗姆酒,不免想起《金銀島》裏的“比爾船長”,將朗姆酒澆在蛋糕上的情形。16世紀歐洲殖民者在加勒比海西印度群島用熬甘蔗汁生產糖,發現剩下的黑色糖稀發酵後可釀出酒,取名朗姆(Rum)。黃色和黑色的朗姆酒,經延長儲存醇化期,有一股淡淡的焦糖香味。

 

18-19世紀時,朗姆酒是英皇家海軍和海盜的標準配給,曾經當作工資發放。在曆史記載和小說中,常有水手和海盜痛飲朗姆酒的場景。殖民者從非洲大陸掠來奴隸,在毛裏求斯和馬達加斯加種植甘蔗,以後便有了本地產的朗姆酒。

 

在河灘上宿營,雖有心理準備,帳篷裏也加了層蚊帳,又是冬季,蚊子仍防不勝防。船家給客人帶一個活動廁所,下空的坐桶加圍帳,放在河灘沙地。坐桶和圍帳裏,不知何時聚集了無數避寒的河蚊,人一到便前仆後繼的叮上來。每次出帳篷上趟廁所,防蚊油塗了一層又一層,仍難免被叮上幾十次。換位思考,叮人的雌蚊,壽命高於雄蚊幾倍,一生也不過幾周時間,河灘上平時人煙罕至,此時絕沒理由錯失良機。

 

馬尼亞河流經的區域居住著馬島第三大族裔,薩卡拉瓦人(Sakalava),  屬於馬爾加什族。這裏人煙稀少,分布草原丘陵和平川,占全島麵積三分之一。薩卡拉瓦人在16世紀建立過馬拉加西王國,頂峰時期,曾統治過馬島半壁江山,以牛和奴隸與歐洲人交易,換取槍枝和其他製品。到18世紀末,被農業技術更先進的梅裏納王國奪走霸主地位。

 

薩卡拉瓦人現有120萬,過著半遊牧生活,在草原上自由放養牛群、利用河岸經營原始農業。當地人有沿河種植水稻薯類的習慣,已曆數百年。村民仍在使用傳統的獨木舟,往來河上、捕魚撈蝦栽種水稻。年輕婦女在臉上塗一種白色麵膜,防曬美容,時間長了部分脫落,變成京劇臉譜。晚上遇到一群婦女,像是見到一群白色木偶頭像,能嚇人幾跳。

 

馬達加斯加是個神奇國度,史前超大陸崗瓦納解體時,逐漸與非洲大陸分開,向東北漂移變成孤島,這一過程仍在繼續。想像一下,到馬島一行,其實是在印度洋上漂流,離非洲漸行漸遠。隻不過漂流速度極慢,一年幾個厘米。

 

島上動植物與世隔絕,九成為本地特有,在地球其他地方找不到。所以生態學家也將馬達加斯加稱為世界“第八大洲”。島上九十種狐猴,從生活在樹上到會在海裏遊泳的種類都有。狐猴手指和腳趾都很靈活,不怕人,一副大眼小精靈模樣,對人類很親近,用手指攥住人的樣子極其可愛。不過馬達人並不喜歡狐猴,畏懼它圓目勁睜的模樣,更害怕大眼睛裏的一對黑色複眼,認定那是魔鬼化身。

 

馬達加斯加人則是另一個奇跡,主體來自印度尼西亞群島,這些馬來人祖先南島民族從公元前五世紀始,乘獨木舟自南洋流漂而來。每年冬季印度洋環流自北太平洋由東而西,順著非洲東海岸向南到達馬達加斯加。返程的洋流直達南美洲,回不到南洋。史前的南島人,沒有文字導航術和風帆,單靠航海經驗、對洋流的了解和冒險精神,跨越波濤洶湧的印度洋,萬裏而來、永不回頭,經曆無盡艱難險阻和失敗,從此在馬達加斯加繁衍生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