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大洋遊印度 - 印度世界文化遺產挑戰
人生苦短、一輩子總要瘋狂兩次。05年冬季聖誕後新年假期,自我挑戰,用一周時間以最低費用、最短時間、最快速度、最多景點走馬印度所有世界文化遺產。購好年底飛孟買、新年後由新德裏返程機票,不可更改退換。印度世界自然遺產遠不如非洲北美中國豐富,不在規劃之內。
2006年印度世界文化遺產分布和計劃中的鐵路旅行路線圖
印度世界文化遺產,三百大洋的背包行
當時印度有21處世界文化遺產,分布次大陸各地。明知7天走下來絕無可能,設個極限目標,努力爭取,解決旅途中無數預想不到的問題,可謂驢友走火入魔樂在其中的最高境界。21處世遺名單和申遺年份,外加06年後新加入的五處:
* 阿格拉古堡 (1983)
* 阿旃陀石窟群 (1983)
* 阿格拉的泰姬陵 (1983)
* 埃洛拉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石窟群 (1983)
*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跡群 (1984)
* 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1984)
* 法塔赫布爾西格裏 (1986)
* 亨比古跡群 (1986)
* 中央邦歡喜佛克久拉霍建築群 (1986)
*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 (1986)
* 孟買南部的埃勒凡塔(象島)印度教石窟(1987)
* 朱羅王朝大神廟 (1987, 2004)
* 帕塔達卡爾建築群 (1987)
* 中央邦桑吉佛陀古跡 (1989)
* 德裏的胡馬雍陵 (1993)
* 德裏的顧特卜塔及其古建築 (1993)
* 印度山地鐵路(1999)
* 菩提伽耶的佛教摩詰菩提寺(2002)
* 溫迪亞山脈的比莫貝卡特早期人類石窟(2003)
*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2004)
* 孟買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維多利亞終點站) (2004)
* 德裏紅堡群 (2007)
* 齋浦爾的簡塔•曼塔天文台 (2010)
* 拉賈斯坦邦的山頂堡壘 (2013)
* 孟買維多利亞哥特式建築和藝術裝飾 (2018)
* 拉賈斯坦邦齋浦爾市(2019)
約了資深驢友Eddie,一位數值模擬工程師,精通最佳流動路徑設計。每人輪流分工當天旅行計劃、最佳路線和世遺“導遊”,以圖高效低耗快速旅行。計劃使用當地最便捷大眾交通工具-惡名昭著的印度火車,兼用大巴、出租車和摩托,日夜兼程,隻要能向前,絕不停下,用最快速度到達下一個世界遺產。中途不訂旅館,不能走了,就地入住。好在印度食宿到處都有,吃飯路邊解決。印度街邊小吃攤多如牛毛,咖喱辣椒消毒殺菌。廁所是個問題,不過隻要印度人不在乎,我們也能將就。
預算設定兩百元,但一周時間和二十多個目的地,想以最低費用快速旅行,真是難上加難。中學時代背包旅行,母親總是說“窮客人富盤纏”,盤纏還是要帶夠,挑戰不成功也不能要飯走回來吧。最後旅行完結帳,每人費用近300大洋。其中沒有想到的幾處額外開銷是門票和取暖。
印度景點也像中國采用雙軌製,外國遊客要支付本地人票價10-15倍的價錢。當時匯率是1美元兌42盧比(現在81盧比, 貶值一半)。另一件沒想到的事,印度冬天很冷,旅店沒有暖氣。為了輕裝,隻帶了件雨衣,背包裏最重的是相機、軍用望遠鏡和各種旅行手冊。租用旅館電熱器,1千盧比一晚,超過房費。
走前作業要做足,研讀了印度曆史和《大唐西域記》。印度機場車站騙子橫行,所以特別研究了印度騙術,以備不時之需。印度地名即長又難拚,中途換車要快速得到地名,還要預知附近替代站點。從孟買上火車,才發現印度火車不報站名,又不準點。一路上坐錯車、買錯票、錯過車的事時有發生。
首日,孟買,三處世遺-象山島、維多利亞火車站、殖民時代哥特藝術裝飾,威爾士王子博物館,“印度門”的雞肉炒飯
清晨飛機在孟買落地,剛出大廳。看見我們沒人接機,果然幾個人圍過來。一個穿著筆挺飯店門房製服的大胡子印度人,趨前問在哪家旅館下榻。剛讀過最新印度機場騙術,知道下一句是,“旅館剛失火,我送你們去另一家”。印度大胡子的重複,讓人差點笑出聲來。
在印度旅行非常安全。老印對華人比較友好,另外絕大多數南方印人食素身材瘦小,不像在南部和中部非洲旅行,強壯高大的班圖人讓人感到咄咄逼人。印度人以智力忽悠、與我們旗鼓相當。玄奘西天取經,印度人還當過我們導師。
世界文化遺產埃勒凡塔(象山島)印度教石窟 - 馬不停蹄乘火車直奔孟買西南角的象山島,是行程中第一個印度世界文化遺產。火車駛出市中心,大片的貧民窟覆蓋孟買南部,一眼望不到邊。象山島上石刻神像保存完好,早期遺跡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表現印度教崇拜濕婆神的石雕藝術作品,大象洞石刻建於5-6世紀。一號洞30米見方,36根柱子,入口處石像薩達希瓦(Sadashiva), 代表濕婆三個身份, 創造者、保護者和毀滅者,真是完美的輪回。島上兩處小丘,由狹窄山穀相連,散布眾多遺跡。看罷令人感歎,一是規模水平都比中國眾多石窟高一檔次,二是曆經穆斯林時代仍保存完好,征服印度教的外來穆斯林,無論有意無意,寬容對待異教,沒有如塔利班一樣毀滅佛教遺跡,三是成群結隊的教徒,坐地詠讀,虔誠態度,令人起敬。
晚上到孟買“印度門”,類似凱旋門勃蘭登堡門。觀海上日落,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不知不覺在石墩上打起瞌睡。不多會兒被幾個亞洲遊客叫醒,告印度門小偷極多要千萬小心。
去下一個世界遺產的火車午夜出發,便在“印度門”打發時間,廣場上有很多小吃攤,居然有中式雞肉炒飯。買了一盒當晚餐。第一口下肚,琢磨著印度人做事真夠仔細,雞肉切得如此細致,還帶點咖喱味兒。細細品味,總覺得哪兒不對勁 - 那雞粒不是肉,是雞皮嘎噠。整盒炒飯是雞皮粒做的,沒一丁點兒雞肉!這輩子有雞皮恐懼症,最怕吃雞皮,尤其是切碎的。小時候家裏燉雞,沒人吃皮,幾天後,沒人動的雞皮就會出現在餃子餡裏。趕緊倒掉炒飯,緊急通知Eddie,哪知他那一盒早已下肚。
乘出租車直奔孟買中心火車站 - 維多利亞終點站,孟買的另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名有點長,全稱賈特拉帕蒂·希瓦吉·摩訶羅闍終點站,建於1853年5月,一長串本地名看起來令人眼花,英語稱為Chhatrapati Shivaji Maharaj Terminus。英國人稱其為維多利亞終點站,以紀念英國女王維多利亞。雖然發自內心支持印度人民族自豪、消除殖民地時代餘跡,還是拗不過琅琅上口的VT來的方便。
VT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建於1888年,展現華麗哥特複興建築形式與傳統印度建築風格,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996年時,當地新上台的濕婆黨將車站更名賈特拉帕蒂·希瓦吉,以紀念17世紀當地一位土邦王。兩年後孟買恐怖襲擊就發生在這裏,造成大量傷亡。2017年6月,車站再次更名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摩訶羅闍(梵語君主) 終點站。
午夜進入火車站,氣味熏人,從站台上隱約見到鐵軌間有碩大物體在蠕動,拖著長長一條尾巴,是老鼠!還不止一隻,成群結隊而來。記得國家地理頻道播出印度教堂裏供奉老鼠,與牛同為神的化身。慶幸沒有帶家裏領導來,後來回去講給她聽,領導發誓一輩子不去印度。
孟買幾十處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哥特式建築,類似上海外灘的租界歐式風格建築,知名的幾棟有民事法庭、鍾樓、大學圖書館、會議廳、高等法院、工程署大樓、濱海大廈、警察總部、商業大廈,惠靈頓噴泉、渣打銀行、陸海軍大樓、國家現代美術館、西部鐵路總部、富豪電影院 … 2018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
第二天,篷車擠滿人,司機掛在車外;四麵透風的印度火車,沒有被褥的臥鋪,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 埃洛拉石窟和阿旃陀石窟,小泰姬陵,道拉塔巴德堡,奧蘭加巴德
幸運買到孟買至石窟的硬臥票,不像國內一格上下六鋪,印度臥鋪車一格居然有十個鋪!車開之時,列車員來發枕頭毯子,沒我們的份,原來買票時要另付費用。火車一路向北,車廂四麵漏風,隻好裹著雨衣簌簌發抖,不由想起喜兒的台詞,“北風哪個吹啊 …”,寒夜難熬。
下了火車,轉搭大蓬車去石窟,司機來者不拒,最後駕駛室擠滿,他自己一半身子掛在車外,一手駕方向盤一手拉著車身,以免被擠出車外,看得眾人目瞪口呆。倒不擔心他抓不住車幫,印度年輕人身手不凡,可以掛在火車外旅行,隻是擔心他別被來往車輛刮走。
埃洛拉石窟
現存34座石窟,佛教12座、印度教17座、耆那教5座,開鑿於7-11世紀,建於遮婁其王朝、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期間,佛教石窟屬於佛殿和僧人僧舍。時值佛教式微,為了與印度教競爭,石窟裝飾繁雜華麗。印度教石窟最有名的是第16窟凱拉薩神廟,高33米,長50米,建於8世紀晚期,神廟建築的顛峰之作。為羅濕陀羅拘陀國王克利希那一世,為紀念戰爭勝利,祀奉濕婆,用數千人費時百年而建。耆那教石窟建於9-13世紀,其中最有名的32窟稱因陀羅瑟帕,有17公尺高耆那教始祖笩駄摩那石雕,盤坐蓮花台金剛座。不遠處兩尊裸體像,長發披肩,臂纏藤蔓,象征耆那教苦行不渝。
阿旃陀石窟的故事
《大唐西域記·摩訶剌侘國》稱之為阿折羅伽藍及石窟,印度最大的石窟群遺址。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達雅山瓦格河陡壁懸崖上,建於前2世紀-公元7世紀期間,正值阿育王時代。窟內壁畫及雕塑被視為世界繪畫藝術經典,當時主要用於修道而非寺廟。1819年,藩王招待英國軍官約翰·史密斯打獵,史密斯追蹤老虎到溪穀斷崖,舉槍之際,老虎在岩壁上消失。史密斯發現岩壁有雕塑,藩王下令清理岩壁上的植物,遮掩下的石窟終於顯露出來。石窟主要為佛堂和僧舍,共29窟。一號窟有釋迦牟尼像、飛天仙女和五百羅漢。洞窟的正麵一般都裝飾有雕刻,內牆和天花板則裝飾有壁畫。最早洞窟形成於前200年到200年,最後是7世紀的作品。在伐迦陀迦王朝鼎盛時期,洞窟中住過幾百人,伐迦陀迦王朝於5世紀覆滅,阿旖陀的工程也嘎然而止。
阿旃陀石窟群
第三天,小鎮博帕爾,兩個世遺 - 桑吉佛教古跡和比莫貝特卡石窟
前往博帕爾(Bhopal)的火車票售盡,找到站長,請他幫忙。同意上車補票。無奈普通車廂已擠得水泄不通,連門都進不去,還有幾個人掛著車外,不比“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北京市委差多少。隻好混進頭等車廂,車開後一位印度幹部模樣的乘客,義正言辭的譴責我們這群沒票進頭等艙的乘客。
博帕爾去桑吉,地圖上公路距離不過50公裏,為了趕時間,叫了一輛出租車,估計不到一個小時可以到達。結果整整走了三個多小時。沒有高速路也罷,唯一一條公裏,還布滿水坑。車要繞著水坑行進,比三輪摩托還慢。
桑吉大塔建於孔雀王朝阿育王時代(前273-前236),是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古塔,塔門上雕刻佛教故事和各種象征符號。桑吉大塔是佛陀人生輪回象征,中央小室盛放佛陀舍利。佛塔最初為埋藏佛骨而建,後來信徒們加磚添瓦,增修平台和三層華蓋,最終形成現今外觀。第二、三號佛塔藏有阿育王時十位上座長老和佛陀兩大弟子舍利佛和目犍連的遺骸。
桑吉大塔躲過盜墓賊,沒能逃過以《大唐西域記》按圖索驥的英國“考古學家”亞曆山大·卡寧厄姆(其實是陸軍少將)。卡寧厄姆依據《大唐西域記》記載找到大塔,盜掘佛祖遺骸,1853年將其偷運倫敦。經佛教徒抗議,百年之後英國才將舍利送返桑吉大塔。桑吉大塔高16米,直徑37米,為牆壁環繞,有東南西北四個入口。北通道門楣上的法輪浮雕,描繪佛祖以菩提樹為化身,石猴向佛祖奉獻蜂蜜的場景。玄奘在印度十幾年,沒有具體提到桑吉大塔和用途,據說是想隱瞞佛祖是凡人的真相,以便維持佛陀的超神地位。“桑吉佛教古跡”共有大小50座佛塔,於198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比莫貝特卡石窟 其名源自印度教英雄人物怖軍,意為怖軍所坐之處。其中一些石窟存在十萬年前直立人的遺跡,牆壁上的岩畫,有人類舞蹈造型,可追溯到三萬年前。1957年被發掘出來。2003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 桑吉佛教古跡
第四天,中央邦小鎮占西,沒有落腳之處;神廟克久拉霍的歡喜佛
神廟克久拉霍(Khajuraho)無人不曉,交通卻極不方便,不在鐵道線上。領教了印度公路的破舊,隻能完全依賴鐵路快速移動。博帕爾至占西一段,火車啟動後,才發現站台對麵駛進的列車是前往占西的列車,趕緊招呼Eddie提著行李跳車。好險啊,差一點就把我們又拉回孟買。
從占西(Jhansi)火車站搭乘長途大客車前往,車擠得滿滿的,大部份是本地人,加3、4個歐美背包客。中途在小鎮停車休息,像是一個集市,人車貨攤混雜,到處是閑逛的神牛。地上滿是垃圾,細看之下,發現是一堆堆牛糞,新鮮的和已經曬幹的。細膩有型的,屬於人類。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踩到。幾位年長異性乘客不在乎眾人目光,就地方便。雖然倍加小心,後來還是功虧一簣。其實踩屎不可怕,主要是踩下去軟軟的感覺,令人倍感失敗。感謝多年行業內政治正確的“多樣性和兼容”教育起了作用,能充分理解各種社會、文化和習慣的價值。
終於到達神廟克久拉霍, 位於中央邦北部,建於10-11世紀,塔上浮雕有眾多歡喜佛造型,千姿百態。當時印度由自稱刹帝利(高種姓)的拉其普特人統治,英國人稱他們為尚武民族。穆斯林入侵時,這座以性愛為圖騰的神廟建築群免於破壞,逐漸被埋沒,直至19世紀才被重新發現。
神廟克久拉霍
?
第五天,世界文化遺產 - 阿格拉古堡、泰姬陵、法泰赫普爾西克裏建築群,皇家花園、阿卡巴陵墓, 伊蒂瑪德-烏德-達拉,泰姬長得多美才打動沙賈汗為她建大理石陵?
阿格拉紅堡 在泰姬陵西北2.5公裏,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另兩座是德裏紅堡和法泰赫普爾西克裏)。是16世紀莫臥兒王朝重要紀念建築,曆經莫臥兒王朝的阿克巴、沙賈汗、賈漢吉爾、奧朗則布等多位皇帝。城門和城牆為阿克巴大帝所建,結合了印度和中亞的建築風格。由紅砂岩石搭建,堅不可摧,圍牆長2.5公裏,中間是莫臥兒皇宮,沙賈汗修建的有賈汗吉爾宮(卡斯宮)、迪凡-伊-卡斯會客廳、及兩座清真寺。198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泰姬陵被稱作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看了泰姬像,能讓人重新相信愛情的力量。泰姬陵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是莫臥兒第五代皇帝沙賈漢為了紀念皇後慕塔芝·瑪哈(泰姬)而建。泰姬入宮19年總共生下8子6女,隻有一半存活。1631年在第14次生育時,因感染產褥熱,死於軍營,臨終前向沙賈漢要求不再娶、並為她建一座美麗陵墓。沙賈漢決心為她建一座全世界最美的陵墓。1632年陵墓動工,到1653年竣工曆時11年。泰姬陵位於亞穆納河轉彎處,沙賈漢可以從上遊的阿格拉堡上遠遠望見。陵墓外形宏偉壯觀,使用大理石建造,鑲嵌無數寶石翡翠水晶和瑪瑙藤蔓花朵,材料來自印度中國也門斯裏蘭卡和阿拉伯。還有來自印度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能工巧匠兩萬人參與建設。沙賈汗晚年被兒子奧朗則布囚禁在阿格拉紅堡,隻能從八角亭上眺望泰姬陵8年,身後與泰姬合葬泰姬陵。
泰姬憑什麽迷倒沙賈汗?
泰姬陵
阿卡巴陵
第六天 三個世遺,齋浦爾 - 城市宮殿、風之宮殿、拉克西米納拉揚神廟,蓋伊卡雷神- 皇家殯儀場,水上宮殿、屯兵堡、納哈格爾堡,山頂城堡中的琥珀堡,簡塔•曼塔天文台
德裏-齋浦爾-阿格拉 稱為新德裏地區旅遊“金三角”。之間有旅遊火車連接,車廂幹淨明亮,不用再同本地人擠在一起。當然票價也貴了幾倍。
按圖索驥齋浦爾幾個知名古跡和建築,一路觀看城市宮殿(City Palace)、風之宮殿(Hawa Mahal)、水上宮殿(Jal Mahal)、琥珀堡(Amber Fort)和屯兵堡(Jaigarh Fort)。2019年齋浦爾將之打包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其中琥珀堡早在2013年被申報為拉賈斯坦邦的山地要塞世界文化遺產,是其中六個山地城堡之一。
簡塔•曼塔天文台 - 建成於18世紀初,磚石結構。內有20多個觀測裝置和配套建築,是現代人類天文觀測裝置中的不朽傑作,展現莫臥兒末期對宇宙和天文學的了解。目視比較,比建於1442年的北京古觀象台的天文儀簡單得多,古觀象台上的儀器明清兩代幾經更換,可惜與京城幾大皇家建築群擠在一起,上不了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拉克西米納拉揚神廟(Laxmi Narayan), 在齋浦爾Moti Dungri 堡下方,供奉印度教拉克西米女神和毗濕奴神。由純白色大理石製成,具有現代風格,神像設計精美,寺內牆壁上裝飾其他印度教神靈偶像、語錄、符號和裝飾品。
蓋伊卡雷神(Gaitore - Maharaja’s Cenetophs)Gaitore意為靈魂安息所,位於齋浦爾市北部15公裏的齋浦爾-琥珀公路旁,實為皇家禦用火葬場。
納哈格爾堡(Nahargarh)位於齋浦爾市外Aravalli山邊緣,俯瞰全城,與琥珀堡和屯兵堡構成齋浦爾城防禦環,印地語原意為“虎巢”。
第七天,德裏三處世遺- 紅堡、胡馬雍陵、顧特卜塔,新德裏- 國家博物館、印度門閱兵、印度之舞
在新老城間乘三輪摩托來往,車架子上搭著簾子,開起來迎風招展、四麵兜風,加上濕度和綿綿細雨,德裏的冬天能凍死人。
德裏紅堡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國王沙賈漢在新首府的宮殿,以紅色砂岩建造。長915米,寬518米。宮殿設計源自《古蘭經》中天堂,是莫臥兒王朝登峰造極的建築,工匠設計師來自波斯、貼木兒王朝和印度本地人。
胡馬雍陵建於1556年,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印度第一座花園陵墓,在建築領域內有多項創新,是伊斯蘭教印度教建築風格的典型結合,也在隨後泰姬陵的設計建築中得到發揮。
顧特卜塔 位於德裏南部,建於13世紀,尖塔高73米,基座直徑14米,塔身棱角狀和圓狀的凹槽裝飾穿插出現,多達七層。共有379級台階,直徑從底部14.3米縮小至頂層2.7米,是一座伊斯蘭宣禮塔。周邊建築有建於1311年的穆斯林藝術精品阿拉伊-達爾瓦紮門、兩座清真寺,其中庫瓦圖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築材料取自附近被搗毀的20餘座婆羅門寺廟。
印度各大城市少不了標誌性“印度門”,新德裏也有一座。時值新年,趕上印度閱兵式表演。印度儀仗隊誇張張揚,表演意味濃厚,很有看頭。晚上觀看印度民族舞蹈,穿插噴火雜技,熱鬧非凡。
胡馬雍陵
最後一天 印東部兩處世遺,摩訶菩提寺和科納拉克太陽神廟
原計劃最後一天飛往東海岸摩訶菩提寺和科納拉克太陽神廟,返回時順訪恒河奇觀,算來算去,總缺幾小時,隻好放棄。
前者是佛祖得道之地,根據玄奘記載,寺廟由阿育王建造,前期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是印度現存最早全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科納拉克太陽神廟位於孟加拉灣沿岸,每逢日出,神廟沐浴在冉冉升起的太陽下,太陽神蘇利耶駕駛6匹馬拉戰車,戰車有24個車輪。神廟建於13世紀,是印度最著名的婆羅門廟宇之一。
挑戰失敗,隻完成十七處世界遺產
挑戰結果,共完成17處世界文化遺產。雖沒成功,準備之中通讀了印度曆史、翻閱《大唐西域記》、追隨玄奘的腳步、也見識了印度各地咖喱。到訪過的世遺,計有象山島石刻、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哥特式建築和藝術裝飾,埃洛拉石窟,阿旃陀佛教石窟,桑吉佛教古跡、比莫貝特卡石窟,歡喜佛神廟克久拉霍 ,阿格拉堡、泰姬陵、法泰赫普爾西克裏建築群,齋浦爾市、山頂堡壘中的琥珀堡、簡塔•曼塔天文台,德裏紅堡、胡馬雍陵、顧特卜塔。完成大約三分之二,自判及格。
沒來及訪問的幾個世界文化遺產,有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亨比遺跡群落、帕塔達卡爾建築群,科納克太陽神廟、默哈伯列布勒姆古跡群、摩訶菩提寺建築群、北部窄軌山地鐵路、泰米爾納德邦的布裏哈迪希瓦拉神廟。
2007年後印度又增加11個世界文化遺產,挑戰難度大幅增加,其中有德裏紅堡、簡塔•曼塔天文台,西高止山脈八處景點(2012),拉賈斯坦邦的山頂堡壘六處城堡(2013),古吉拉特邦帕坦的女王階梯井(2014年),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2016),那爛陀寺考古遺址(那爛陀大學)(2016),艾哈邁達巴德曆史名城(2017),孟買維多利亞的哥特式建築和藝術裝飾(2018),拉賈斯坦邦齋浦爾市 (2019),多拉維拉- 哈拉帕文明古城 (2021),特倫甘納邦的卡卡提亞王朝盧德什瓦拉(拉瑪帕)神廟(2021)。
2022年印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分布
七天咖喱詛咒 走前閱讀背包客攻略,流傳著訪印“七天咖喱詛咒”,即連吃一周咖喱,會產生應激反應,出現腹瀉。因酷愛咖喱,以為可以躲過。沿途每天三頓咖喱。早餐試過一種煎餅,皮薄酥脆,內包咖喱餡,味道不錯。中午在路邊當地人小店吃飯,見識了正宗印度咖喱飯。印度外的咖喱美食,加了肉類土豆洋蔥番茄,類似美式中餐。當地人的午餐,不過一大盤米飯,加一小碗咖喱醬,按口味另加胡椒、紅辣椒、青辣椒、雙份辣椒,別說肉類,連蔬菜都沒有。印度餐食缺少卡路裏,所以茶裏多放糖和奶粉。在離開印度的飛機上,恢複正常飲食,結果“咖喱詛咒”應驗,還是沒逃過一劫。
小結一下,用一周時間三百大洋挑戰印度世界文化遺產,應具備幾個條件,一吃咖喱,二沒雞皮恐懼症,三不介意腳下,四能欣賞碩鼠,五可靠辣椒禦寒。話說回來,印度還是很不錯的。除了印度IT問詢電話遍天下,講半天解決不了問題外,普通印度人友好善良、印度文化源遠流長、印度古跡遍布次大陸,印度思想家思辨超群、印度宗教百家爭鳴,為人類留下豐富遺產。印度四十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值得一看、應該一看。
至於經驗教訓,玄奘的遊記《大唐西域記》可讀性太差,明明西域人文薈萃聲色犬馬,他大法師卻寫得味如嚼蠟,辜負了唐太宗一片好意和驢友殷切期盼,不讀也罷。搭乘印度火車過夜,別忘了自備枕頭毛毯,印度火車速度不快,晚上四麵漏風,難熬寒夜,寒夜難熬啊!走前努力習慣咖喱,無論走到哪裏,路邊小攤除了咖喱還是咖喱,天天食用可防蚤驅蚊。在印度鄉村小鎮旅行,避免穿涼鞋,一旦踩著新鮮異物,擠進鞋內, 很難清洗, 異味裏夾著咖喱味。印度中南部道路奇差年久失修, 車要繞S形避開水坑, 真是坐車日行20裏, 沿途往看一千坑。二、三十公裏的路, 出租車要走好幾個小時。另外印度人聊天, 無論同意與否, 是或不是, 知不知道,有或沒有, 行與不行, 一概搖頭為複, 非常誤導。
背包族老前輩玄奘。這是玄奘日本粉絲多年前繪製的《玄奘西天取經圖》。玄奘服裝華麗,涼鞋時髦考究,耳穿出家人250戒嚴禁的耳環,項繞一串美化的骷髏念珠,畫著倒柳眉,頭上懸著香火,左手一卷經書,右手持著法輪。這形象哪裏是去西天取經,更像走T台。
最後感概一下,印度人不注重曆史記載,雖有豐富宗教文化和曆史,卻沒一部像樣曆史記錄,所以不能以史為鑒;中國人注重曆史,官修史書長篇累牘文過飾非,也同印度人一樣,不汲取教訓不能以史為鑒。兩個東方巨人,既相同也不同。
我在公司上麵兩層領導是印度人,底下管的人裏85%+ 是印度人,現在對他們的頭部動作很了解了。
7天居然看了17處世界文化遺產,其中有些地方(如桑吉佛教古跡),我們在印度一個月都沒去。先到像島,再去埃洛拉石窟和阿旃陀石窟次序安排得好。
我最怕咖喱味道,結果在船上不得不吃的一頓咖喱雞真是好吃:)。可能咖喱吃的不多,胃腸道未出任何問題:)。
其實印度比傳說中的好很多,應該鼓勵你太太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