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幾件鎮館之寶

(2021-10-09 10:29:58) 下一個

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幾件鎮館之寶

北美三大藝術博物館,排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DC的國家藝術博物館之後,當屬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除了訪客數量略少,藝術學院博物館的其它幾項排名均很靠前,如在TripAdvisor排名全美第一,最受遊客歡迎;某世界藝術博物館排名也曾列第四,讓人刮目相看。大部分來芝加哥的遊客,會將藝術學院博物館排在行程首位。

藝術學院博物館有30萬件展品7千件油畫,來自全球各國。20年代,白金漢家族曾捐贈中國戰國時代青銅器4百件、19世紀前的日本浮世繪繪畫數千件,... 不過博物館仍以收藏歐洲印象派、後印象派繪畫作品見長,所以進入博物館後,先直奔主題,去觀賞那幾件公認的鎮館之寶。

 


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 - 9月初,早上門還未開門,已排起長隊。

 

喬治·修拉(1859-91)《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1884年繪, 1889年做最後修改。描述周末巴黎郊外,塞納河中小島上度假的人群。畫家在這幅畫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點畫法,以後也為同行所采用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1848-94)《巴黎街道, 雨天》, 1877年。作品展示了具有巴黎城市風貌的新街道。在1877年的印象派第三次展覽中展出,當時畫家隻有29歲,卻已名利雙收。在印象派畫家團體中,他不僅最為年輕,而且是最為活躍的成員。

 

文森特.梵高(1853-90)《自畫像》, 1886年。梵高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新印象派色彩理論,使用對立的色彩,如蘭黃、紅綠。梵高在畫裏使用了互補色彩的對比,藍綠色背景調襯托他橙紅色的頭發和胡須。在嚐試做一名牧師、教師、藝術品推銷商失敗後,這位天才畫家在畫像中透露出內心的不安與沮喪。

 

克洛德·莫奈(1840-1926)《麥草垛(秋季,日暮)》。這幅作品是25幅《麥草垛》係列中的一幅,都以同一主題命名。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擁有其中6幅。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臥室》,在梵高居住於阿爾勒期間,他畫了三幅臥室,這是其中之一

 

畢加索(1881-1973)《母與子》,繪於1921年。當年畢加索妻子生下一個孩子,促使畢加索創作這幅作品。1920年代初,是畢加索的新古典主義畫風時期。受到希臘和羅馬古代不朽藝術形式啟發,在這部作品中,畢加索使用解剖、扭曲和尺寸變化,表現孩子通過母親了解世界,母親成為其心目中的世界化身。

 

畢加索(1881-1973)《老吉他手》,繪於1903年底至1904年初,是他最令人過目難忘的作品之一。瘦長、棱角分明的人物描述一位盲人音樂家在演奏中。這位當時22歲的畫家,將自己對受壓迫底層民眾的同情,訴諸畫中。他知道貧窮困苦的滋味,緣於在這幅作品之前的1902年,一整年中,他曾身無分文饑寒交迫。

 

Pierre-Auguste Renoir 雷諾阿(1841-1919)《兩姐妹(陽台上)》, 1881年。描繪了一個年輕女子和妹妹坐在戶外和裝有毛線球的籃子。從陽台欄杆上,可以看到灌木叢、樹葉、塞納河和河中有一艘船。模特是28歲的珍妮·達洛(1863-1914),一位未來的演員,扮演妹妹者未知。姐妹倆分別穿著深藍色法蘭絨連衣裙和白色上衣,鮮豔的帽子上配花。她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望向遠方。畫家捕捉住她麵部表情的寧靜和完美無瑕。那個孩子直接注視著藝術家,同時又保持與姐姐的近距離。這幅畫表達了青春和希望。

 

Mary Cassatt 瑪麗·卡薩特(1844-1926)《洗澡》, 1891/92。卡薩特是美國畫家與版畫家。該畫是卡薩特在19世紀90年代作品中最傑出的一幅。她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法國渡過,因此成為印象派畫家,善於描繪女人和母親與孩子的關係,這件作品是其中代表之作。描繪母親正在給孩子洗澡的場景,畫家刻畫母女之愛、孩子的可愛、母親的親昵,烘托母愛主題。

 

勞倫特···海爾(1606-56)的《龐娣婭、居魯士、和阿斯帕思》,繪於1631/34。海爾是法國巴洛克畫家,巴黎閣樓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主要倡導者。他深受巴黎的意大利藝術家作品影響。早期作品的標誌是色彩迷人、人物精致,善於用講故事的高超技巧描繪主題,是法國皇家科學院創立人之一。

此畫是海爾此係列作品中幸存下來的兩件之一。表現敵國王後龐娣婭被捕獲,朋友阿斯帕思將她送給居魯士大帝。居魯士(穿藍衣者)卻以宙斯的名義發誓,從未見過那個女人,也不打算見她。並聲稱公務忙碌,無暇分心,將她交給阿斯帕思照顧。一個決意征服天下,克服人性弱點的形象躍然而出。奪取領土創建宏偉帝國才是他真正的目標。美麗的龐娣婭使阿斯帕思陷入困頓之中,結局不出居魯士所料,阿斯帕思被愛征服,拜倒在龐娣婭裙下,最終身敗名裂。

 

蓬佩奧·巴托尼(1708-1787)《戰爭與和平》, 1776年。羅馬戰神(朱庇特和朱諾的兒子,是羅馬軍隊宗教中最著名的軍神),被手持橄欖枝的和平之神所束縛。巴托尼是意大利新古典畫派領袖。

 

格蘭特·伍德(1891-1942)《美國哥特式》, 1930年。人物以畫家妹妹和牙醫為原型。畫中的男子手握三叉釘耙和嚴肅表情,象征農活艱苦意誌堅強。這幅作品極為著名,作品中描繪的農民,是美國現代藝術作品中最令人熟悉的形象。畫作於大蕭條初期完成,表現中西部先驅者的拓荒精神。

 

除以上幾件鎮館之寶,博物館裏15-19世紀的歐洲畫作,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列出幾件古典畫派作品,曾在畫冊裏見過,年代也足夠久遠,每幅都有一個背景深厚的曆史故事。雖不在鎮館之列,也值得仔細一看。

彼得·克萊斯(1596-1660)《靜物》, 繪於1625年。克萊斯是荷蘭畫家,當時畫壇流行靜物題材,這幅畫是宴會場景。桌上擺著當時昂貴的食品,中間的一道是甜肉餡烤蛋糕,四周還有削皮的檸檬、幹果、橄欖、葡萄酒。

當時在展廳內畫框前駐足的有好幾位,也在凝視此畫,大概與本人一樣心懷疑慮,不免就揣度起各位君子 - “那甜肉餡蛋糕能好吃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MarkM76 回複 悄悄話 一直以為芝加哥藝術館非常棒。但是好像不如紐約和華盛頓的出名。但是有一天突然看見世界博物館排名。第一是柏林博物館。第二是芝加哥博物館。哈。覺得沒有看錯。
翡然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water_color 回複 悄悄話 去過芝加哥藝術館多次,這些確實是它的精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