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尼赫魯 - 印度領袖對中國抗戰的態度(下)
從雅格那乘車到了孟買,又從那裏到巴都裏(Bardoli),國大黨執委會正在舉行會議的地方,在那裏會見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尼赫魯做過兩任國大黨主席,他在印度的勢力,隻次於甘地,青年尤其信仰他,甚至有人說他是青年的偶像。
我們是上午到的巴都裏,尼赫魯派他的書記用汽車來接我們到他的住所休息。這是很清淨的一個所在,本來是一個織布廠,現在停了工。甘地第一次不合作運動就是在這裏發動的。
到了中午,有幾個人走進來,趨來同我們握手,這就是尼赫魯先生 。他的態度非常和靄可親,談了一會,就請我們去午餐,同餐的大半是國大黨的執委。餐後又談了一小時,關於中國的部分已經發表過(見《譯報》),現在把他關於印度問題的意見摘要的記在下麵。(略)
我們告別的時候,尼赫魯又給我們照了一個相,並答應我們寫兩篇東西,一篇給中國學生,一篇給中國民眾,後來這兩篇東西都寄到我們的船上來,一篇是勉勵中國學生在艱難中奮鬥,一篇是希望未來的新印度和新中國握起手來,把東方固有文化和西方的科學冶為一爐,以創造世界新的文化(譯文均載《譯報》)。
尼赫魯的政治認識(注: 非武力),表麵上與甘地無大分別,但實際上是不同的。比如關於非武力一個問題,尼赫魯說:"我是接受非武力方法的,不但我個人喜歡這個方法,並且它也特別的適合於現階段印度的鬥爭。但我曾屢次聲明,非武力主義,於我並非天經地義。雖然我覺得非武力比武力好,但我寧願用武力而得自由,不願用非武力而為奴隸。"
我們離開巴都裏,又回到孟買,晤見一位婦女運動的領袖甘華立女士(Kapila Khandvala), 她是一個熱誠地擁護中國的人,不但見於言論上,也見於行動中。… 在上船的那天,她約了一位學生領袖,一位工人領袖來和我談話,可惜因時間匆忙,隻同他們談了半個鍾頭。…
關於抵製日貨一事,我們同甘地、尼赫魯、波士和其他國大黨領袖談過。他們說,印度人雖同情於中國,但抵貨一事,尚無積極行動,而原因大概是: 1) 重要的經濟權不在印人手裏,2) 印度民族工業尚幼稚,抑製日貨後,不得不買更昂貴的外貨,3) 印度本身問題已夠複雜,無力外顧,4) 做日貨買賣的,回人居多,恐加重印回衝突。但全印大會已設援助中國委員會,除派遣醫療隊到華外,又在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和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兩次舉行中國日,為中國宣傳及捐款,這已經是很值得我們感激的了。
訪問甘地 - 印度領袖對中國抗戰的態度(上)
訪問泰戈爾 - 印度領袖對中國抗戰的態度(中)
訪問尼赫魯 - 印度領袖對中國抗戰的態度(下)
當時的亞洲,除了中國是半殖民地,其它基本上都是歐洲的殖民地(除了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是打著把歐洲人趕出亞洲的旗號占領亞洲各國,對這些殖民地來說,歐洲人殖民和日本人殖民對他們沒什麽不同。所以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基本上沒有得到亞洲其它國家的支持。
所幸中國堅持了下去,並在美國的幫助下打敗了日本。不然亞洲的曆史要完全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