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轉守為攻-與飛虎隊衝突-離開戰鬥部隊 - 航空抗戰 (8)

(2021-01-21 11:18:37) 下一個
轉守為攻-與飛虎隊衝突-離開戰鬥部隊 - 航空抗戰 (8)
 
出國作戰 - 轟炸河內
 
大約是抗戰四、五年時,我們去轟炸河內附近機場。我當時是隊長,帶著本隊飛機,緊跟著前麵飛機。駕駛轟炸機時,很難看到地麵情況,由飛機前麵的投彈手觀察。那是我第一次出國作戰,記得回來以後,毛邦初帶著戲班在晚上來基地慰問演出。
 
炸過三次河內,沒有什麽戰果,日軍地麵炮火很猛烈,我們損失了幾架轟炸機。其中一次是楊仲安領隊去轟炸,同在一個大隊,大隊長沒去,一共9架轟炸機,沒有掩護。因當時飛虎隊在雲南一帶布防,日機不敢過來。我們從雲南蒙自起飛,飛了一、二個小時,到達河內。我們從日軍高射炮火網中穿過去,結果被擊落兩架。
 
三次轟炸都是在一個星期之內,我三次都去了。第一、二次有十幾架飛機,第三次9架,一共損失四、五架飛機。其中一架飛行員是閔學武,飛行員、領航員、投彈手都犧牲了。以後還轟炸過仰光,那次我沒去。
 
轟炸台灣新竹
 
轟炸台灣新竹是在抗戰未期,盟軍已占上風。新竹是日軍部隊集結點,有自殺部隊,但最後士氣不振。後來撤到台灣,我們去新竹,聽當地人講,自殺部隊被送到一個地方盡情享樂,然後再被送上戰場。自殺飛機性能不佳,充其量隻是一枚飛行炸彈。
 
轟炸新竹的是中美混合機隊,有兩隊飛機執行任務,均由美方派遣指揮。不記有多少架,去過多次。美方有從航空母艦起飛的機隊,我們隻是其中一支部隊。當時中國空軍已經沒有自主調度權,指揮權在美方。國內戰場如有需求,由我們軍方提出要求,美方再派遣飛機。
 
空軍撒傳單,是在抗戰快勝利之時。中美混合部隊,從雲南起飛,到台灣新竹、東港、台南投撒傳單(也是最後一次)。抗戰後期日機已很少,撒傳單的飛機相對安全。抗戰初期,空軍曾冒險去日本南部九州島空投傳單,由徐煥升率領兩架飛機。飛的是兩架馬丁機,飛機性能很好。另一架飛機的飛行員是蔣紹禹,現定居美國。
 
廣西作戰
 
廣西作戰時,我們很少派出飛機,日方也沒派出幾架飛機。作戰過程中,雙方都消耗很大。
 
長沙保衛戰
 
長沙外有一“老道河”,我們在那裏投炸彈次數最多。都是應地麵部隊要求,轟炸日本陣地。中國空軍使用短波電台,派遣一位“前進指揮官”到前沿部隊,與部隊聯絡。一是協調空軍轟炸敵人陣地,二是協調炮兵、觀測炮擊效果。再報告空軍指揮官,調動機隊轟炸或偵察,效果很好。
 
日軍在長沙布置高射炮網,射擊很猛烈。我們去長沙轟炸時,多從成都起飛,飛到萬縣下降加油掛彈。每天炸長沙,最多時一天飛四五次。很多時候,地麵部隊指揮官懇求空軍再炸一次,說日本人攻勢太猛烈,我們堅持不住了。飛機返回成都時,有時油量不足,便在吉安落地加油。長沙保衛戰中,盡管有空軍支援,陸軍仍犧牲慘重。
 
轟炸河南日軍
 
有一次去河南轟炸,配備了驅逐機(戰鬥機)保護。轟炸了多次,還是第一次有驅逐機保護,但雙方互相沒有聯係,合作也不好。以後到中美聯隊,美方作戰經驗多,與地麵有良好通訊溝通,空中配備有效掩護。轟炸日軍機場時,掩護我們的F-51飛機飛得較快,所以就往前轉一大圈再飛回來。
 
後來派駐四川溫江機場,機場邊有一大塊草坪。飛行員出任務時,太太們拿著椅子坐在草坪上等。機隊早上出發下午四五點回來,看到飛機歸來,她們開始坐在那裏數飛機。看到少了,心裏忐忑不安,也不知是哪家的。回來的高高興興,得知人陣亡的家屬立刻暈倒。很淒慘的事情,沒有辦法。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時飛機飛回來,油也用盡了。沒有迫降在外麵,已經算是非常幸運。
 
有一個機務長,非常辛苦的做地勤工作,每天負責加油卸油和掛彈卸彈。飛機早上起飛前,天還沒亮就開始加油掛彈。有時任務取消,地勤人員又要卸彈卸油,再將飛機推出跑道,蓋上偽裝布。兩件事都需要很長時間,他從來沒有埋怨過,經常念叨著自己編的掛彈歌,“加油卸油加卸油,掛彈卸彈掛卸彈,...... ”
 
戰時機場和機上設備
 
機場照明設備 - 剛開始時,用弧光燈,這種燈像探照燈一樣,光量足夠,但是照亮時間很短。飛機來時將它打開,但很快關掉。燈一關,機場陷入一片漆黑。而且這種燈隻能照地麵,飛機兩側和前後看不見。如果三架飛機一起協同起飛降落,後麵飛機看不見前麵的,就很容易撞在一起。這都要求飛行員熟悉地形,熟悉機場和跑道情況,而且有良好飛行技術和經驗。
 
傳碼機和傳播機(通話機) - 早期飛機上使用傳碼機,與地麵保持通訊聯係。飛行員也接受過輸碼譯碼訓練。後來使用的通訊設備,在近距離也可以對講,但幾乎聽不到或聽不清楚。抗戰時裝備傳播機,可以進行實時空中通訊,但非一對一。一通話,敵人在地麵也可以收聽到。所以我們在飛行中,都盡量保持靜默。在飛機內隻打手勢,由長官一人發出命令。直到37年,機內交流還是隻能靠打手勢進行。
 
機上通訊設備發展很快,到抗戰時,通訊在作戰時起著幾乎是決定性作用,我們通過它才能獲得到地麵報告,掌握敵機動向。否則飛行員在空中,就好像盲人一樣,根本不曉得敵人在哪裏,什麽時候去進攻。
 
所謂飛機定向,也就是用傳播機的波長來定向,敵人可以利用我們傳播機呼叫來測定我們空中位置和飛行方向。
 
密封艙 - 抗戰前和初期,飛機都是敞篷的,霍克機和凱賽機也是以後才裝上駕駛艙罩,用於作戰。
 
航空炸彈 - 炸彈開始時都是國產,後來有了一些進口炸彈,炸彈原理在軍械裏算是最簡單的。主要是靠引信引爆。有各類專用引信,製導炸彈毀壞機場跑道、工事、建築等,引信短的則一般在地麵就爆炸,用於殺傷人馬飛機。
 
飛機性能 - 凱賽機是美國產,性能較好速度快。但是由於機身長,不夠靈活。這種飛機攻擊地麵還可以,不適宜空戰。由於機動不方便,作戰時不少飛行員就死在上麵。凱賽機在美國本來用於表演,但是我們到美國的購機人員對飛機性質不了解,別人怎麽說,他們就怎麽相信。另外炸彈是掛在機腹中,投擲炸彈時,要把機腹下麵的鐵罩打開,因此飛機沒法密封。有些飛機很好,但武器配置不好,浪費了有限的資源。
 
與飛虎隊衝突
 
抗戰中後期,我們加入中美混合部隊,陳納德為負責人。成立時有幾個大隊,中國空軍為第一大隊,用美軍番號。人員則采用雙重製式,所有的大隊長、中隊長及隊長都由中、美雙方各派一人,飛行員則都是中國人。
 
空軍的崇洋心理,慢慢顯露出來。在印度訓練時,中美雙方飛行員享受著同等待遇。但回到國內後,卻受到不同待遇。中國飛行員無論在食、住方麵,都受到低一等對待。
 
美國人本來對中國飛行員相當友善,大家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一起娛樂。但是到了中國後,他們看到中國這麽貧窮落後,加上中國人又如此對待自己人,他們也就滋長了幾分優越感。那時後勤由勵誌社黃仁玲負責總務。
 
開始時,中美飛行員分開就餐。記得有一次去吃飯,遠遠地看到飯菜怎麽是一片黑色的呢?走進些一看,原來上麵落的全是蒼蠅。看到別的飛行員揣起來若無其事的吃,我實在是食不下咽。中國飛行員待遇這麽差,美國人變得不願和我們一塊吃飯。後來雖然都在同一個餐廳,待遇卻不一樣。
 
時間久了,中國飛行員怨言與不滿越來越多。幾經向上反映,沒有下文,事情終於爆發。一天,當餐廳值日軍官要求中國飛行員,在美國飛行員吃過後才能進餐廳時,我忍不住與他頂撞起來。本來就有不滿,加上語言溝通障礙,我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這下掀起了悍然大波,事情鬧到了陳納德那裏。航空委員長周至柔把我從昆明召到重慶,要我把事情解釋清楚。
 
我很生氣,說我們出生入死,奮鬥了這麽多年,和美國人一樣作戰,為什麽我們的待遇要低人一等?為什麽中國人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周歎了一口氣說,我們現在不僅要忍辱,而且要負重啊。我們的國勢這麽弱,一定要爭取一切可能的外援。現在美國朋友這麽大力的幫助我們,讓他們先吃一頓飯,又有什麽了不得呢?
 
空軍參謀學院
 
繼續任隊長,不足以給美國人看到對我的處罰,降職又不能平複中國飛行員的不滿。主任為難再三,考慮到我正好需要讀書,才可以升遷,於是安排我到長沙空軍參謀學院讀書。
 
從雲南部隊到參謀學院,大概有2個月時間。巧的是,我畢業那一天,正好廣島事件(美國投擲原子彈)爆發。隨後日軍投降,抗戰勝利,無需再作戰。於是我轉到空軍北平基地,做地麵工作。先人事科長、後處長。到台灣後,在國防部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萍蹤新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王鍾淦先生已於2003年仙逝,感謝您的評論。一定拜讀大作,謝謝。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您和戰友們在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可歌可泣,敬禮!有空歡迎欣賞愚作,也是軍事曆史題材: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index/77065/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