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蹤新語

追蹤記憶, 分享旅途拾零
個人資料
正文

百年前中國留學生眼中的紐約

(2021-01-02 09:26:39) 下一個
百年前中國留學生眼中的紐約
 
祖父20年代留學美國時寫的一篇文章,介紹紐約的生活,原載於《真理周刊》1925年3月29日兩周年紀念特刊7-9頁。摘錄如下。
 
"紐約的生活一瞥
 
紐約的生活 - 一座一座的高樓,鴿窩似的窗戶,裏麵藏著幾十家,幾百家的住戶,公事房,過那[罐頭]裏的日子; 街上,空中,地底裏,如梭的汽車,電車,火車,日夜不斷的往來; 行人在熱鬧的街道上,地洞裏,有時成千成萬的,熙熙攘攘的亂走: 活動著,忙著,金錢,速率,向著[不知道的地方],拚命的賽跑,這就是一個中國人在短期的觀察中所看見的紐約生活!
 
快活的紐約 - 紐約也有她的生活: 為那少數的賞鑒家,自然有高等的戲劇,音樂; 為那一般的平民呢! 盈千累萬的跳舞廳,半明半暗的一醉樓 (saloons; 賣私酒的地方),裸身露體的[潑辣斯] (buriesque; 女子雜耍戲的一種) …… 以下就不必說了。自然為那求學問的人還有公共藏書樓,古物陳列所,演說會等半娛樂式的消遣,大可以開開眼界。
 
社會問題一束 - 華爾街 (Wall Street; 銀行街) 富豪的金銀在地窖裏朽著,東部街的貧民肚子裏餓著,這是一個問題; 白晝和夜裏的強盜拿著手槍,當著警察搶劫,一天總有三四起,這又是附帶的一個問題; 男女的道德,本自由的原則,一天比一天的放縱,去年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七個結婚案內,竟有四千四百四十個離婚案,這又是個問題; 其餘勞資的問題,種族的問題,文化的問題,就不必一一述說。
 
中國學生 - 二百多中國學生在這個大城裏: 自然多數是閉門讀書,不問世事; 有的,被快活的紐約如磁石攝鐵的吸引了,以至於[樂不思蜀]; 還有的夠不上享受西方文化的資格,在這茫茫人海中,過那枯寂的生活,或者競唱[不如歸去]; 但無論那一種人,都以中國[雜碎館]為唯一的俱樂部; 那裏雖沒有蓴菜鱸魚之美,但是自家人在一起談笑飲食,也使人多少忘卻客居的感想。說到中國學生,我們自然想到紐約的[唐人街]和近來兩黨衝突,彼此殺死數十人的那個[堂戰]。這篇短文裏不能多論這件事,我隻說這是[國恥小史]裏應采去的一段材料就夠了。
 
……
 
青年運動 - 近來美國發生一種所謂青年運動,(Fellowship of Youth Peace) 是學生所組織的,會員有數百人,她的宗旨是聯合世界的青年,主張和平,廢除一切戰爭; 會員不分種界,國界,宗教,都可入會。這個運動與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有一種不同之點: 中國的運動發生於本國所起的覺悟,是對內的 (雖然也有世界的主張,但是次要的),美國的運動,卻是起於國際的覺悟,對於本國,沒有特別的主張。我以為這種世界的運動,雖然是必要的,但也要想到戰爭根本的原因,兼謀治本的方法。比如美國資本家,因利害的關係,極力主戰,試問美國的青年,即使力竭聲嘶的主張和平,究竟有什麽効力!
 
美國最大的學校 - 美國最大的學校是哥倫比亞嗎? 哥校有幾千門功課,幾萬個學生,自然很大,但還比不上紐約城! 紐約真是無所不有; 有價值的,沒有價值的,新奇的,尋常的,實在是社會學最大的研究所。平常人都說紐約不是讀書的地方; 說牠囂鬧太甚,沒有真正學校的生活,沒有同學的感情,不能與美國的家庭有親切的友誼,這都是對的; 但是我們若肯在圖書館以外,多用點觀察,研究,思想的功夫,紐約真是一個最有趣味,獨一無二的學校。
 
紐約的桃園 - 河濱公園,憑欄獨坐,晚霞方散,新月已出,赫貞江流,反映如鏡,北望格蘭德墓,巍然聳立,遙想當年豪傑息戈之盛況; 緩步而歸,煮鐵觀音茶,讀[春光花月夜]之什,幾不複知其為紅塵萬丈之紐約! 究竟桃園不必在世外,唯會心者得之。
 
既往與將來 - 我們讀美國的曆史,想起開國時代的佛林克令,林肯,華盛頓,約弗孫,漢米頓,誰不油然生敬! 今曰的美國雖然失了創業的精神,染了紈絝的習氣,但究竟不失為世界極有可能性的一個國家,我們應當拭目以待。記者不敢以[管窺]之見,妄下評判,也不願暴人之短,隱人之長,這篇小文,不過憑一時之印象,作將來研究的引子就是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