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京照相館》中不符合史實的部分

(2025-08-27 06:12:15) 下一個

請尊重真正的曆史,少一些戲劇化仇恨,多一些理性的懷念和反思。結束這場“情緒盛宴”,讓史實來的清楚一點,讓和平的聲音多一點,讓我們好好活在真實與清醒裏。

影院的“民族秀”開場白

暑期檔最大熱片《南京照相館》於 2025 年 7 月 25 日上映,票房迅速破 9 億。觀眾在影院裏咬牙切齒,看完有人直接站在銀幕前號召大家一起默哀。可是你有什麽資格號召大家呢?不站著默哀就是不愛國?純純的道德綁架。

看完電影回到家,孩子們咬牙切齒,回家指著日本地圖狠狠砸,這熱烈又克製的“仇恨教育”氛圍,堪比春晚的壓軸神曲,卻無處不在。

但等等,這場全民共情的“大合唱”背後,電影裏有不符曆史的“戲精成分”嗎?不僅有,而且不少。

美國女性換中國護士?

電影中,當日本士兵闖入金陵女子大學抓捕中國人時,一位“外國女醫生”挺身而出抗暴,被打倒在地。你以為她是電影裏看起來那麽專業?實際上原型是美國宣教士、該校文理學院院長魏特琳,本是一名女教師。

編劇居然把教師改成“女醫生”,邏輯是什麽?電影是不是覺得“醫生挺身護人”更容易引爆觀眾淚點?這改得太隨意了,簡直像把曆史換了個濾鏡,美顏過度。

底片送出去?“偷梁換柱”成了高光戲

影片核心情節──照相館老板和徒弟把日軍攝影師拍下的屠殺照片縫在衣角,偷偷送出國,讓西方媒體曝光,震撼世界。素材極燃,剪得像諜戰大片。但史實是,學徒羅瑾確實衝印了證據照片,並藏進寺廟牆洞,後被吳旋(或稱吳連凱)發現並保存,但根本沒“送出去刊登”──是戰後由吳旋上交證據,成為審判戰犯的關鍵證據。

導演“偷梁換柱”,把收集保存的過程編成了當年立刻傳送課堂,誰給的勇氣?可惜你把真正的英雄刪光了,改成了劇情需要的小高潮。

真實的曆史中,羅瑾和吳旋冒著牢獄風險守護相冊,為後人留下一件血淋淋的鐵證。電影卻虛構高潮,讓普通人瞬間成為超級英雄,情節拔高得像抖音神劇。這不僅是“文藝加工”,更是抹殺真實人物的勇氣與真實性。

商業導向下的消費邏輯

這畢竟是一部商業片,目的很明確:掙錢、刷票房、搞共情營銷。史詩級忠誠點不如“淚點”“梗點”那樣能上頭條。反正最後,觀眾哭起來就算了,不追究邏輯。

愛看電這些影的,都是什麽人?

一幫“無腦愛國”的觀眾,他們平時支持娃哈哈,支持“愛國網紅”,觀影後能哭到地圖前教訓日本。可回到現實,月薪三千,有機會練腦子嗎?

沒有,出門隻知道刷抖音、坐地鐵、轉發“厲害了我的國”梗。說曆史,要像女人塗口紅——隻要映在鏡頭裏好看,正確、真實,就變得無關緊要了。

尊重曆史,遠離仇恨毒藥

《南京照相館》可以有藝術加工,但不要把曆史變成“情緒導彈”,讓仇恨蔓延、讓孩子回家打地圖辱罵全體日本人。那不是教育,而是權利被濫用的教條。

所以,請尊重真正的曆史,少一些戲劇化仇恨,多一些理性的懷念和反思。結束這場“情緒盛宴”,讓史實來的清楚一點,讓和平的聲音多一點,讓我們好好活在真實與清醒裏。

 

 

 


作者: 德先生1915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