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海外華人的“自幹五”現象

(2023-06-16 17:44:56) 下一個

剛來美國時就發現,留學生論壇上的民族主義不是一般的激進,對宏觀問題的主流意見遠比大部分國內網站要左得多,倒是和“四月網”之類的極左網站非常一致。剛開始我也不太理解,總覺得喝過洋墨水的人應該沒有那麽 多民族仇恨才對。但是在美國呆了幾年以後,逐漸明白了其中的奧妙。留學生群體(包括在讀的和已經畢業的)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殊之處,而其中每一個方麵都和民族主義情緒的形成有很強的因果關係。

一.缺少在曆練中“去狼奶”的過程
 
每一個中國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民族主義的信息轟炸下長大的:學校的各種儀式、教科書、橫店出品的抗日劇、兒童讀物中的政治植入、奧運會亞運會 期間的媒體狂歡……這些大家談得很多,我就不多說了。問題是,為什麽國外的一些華人在這方麵格外嚴重?換句話說,為什麽很多沒有出國的牆內之人反而能在成年後逐漸擺脫早期的民族主義植入?
 
據我觀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的年輕人往往在畢業後經曆了複雜的社會曆練(官二代除外),從而其中一些心智較健全者很快認識到自己的壓力並不來自於外國人,所謂國家利益和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十分可疑。以我個人為例,雖然年輕時也算比較反叛,但是一直到工作以後和各種機構打過交道,才 慢慢體會到政治尋租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巨大摧殘,也才發現缺少政治問責的壞處不僅僅是貪汙點錢那麽簡單;而知道這些以後才逼迫自己去看更多材料,以至於進 一步求學。
 
但是像我這樣工作了幾年才出國的留學生屬於少數,絕大部分是直接考研(如果有錢的話,直接考本科)出國的。他們恐怕一輩子沒有經曆過中國式的行政審批,沒有自己掏錢看過大病(更別說給孩子看病),因而也就喪失了在生活曆練中“去狼奶”的機會。雖然他們不用翻牆,有更好的資訊來源,但是有些東西,是切身痛苦代替不了的。
 
二.留學的篩選過程
 
什麽樣的人容易留學?不好說。但是有兩個規律是很明顯的。1.理科生比文科生比例大;2.有錢的比沒錢的比例大。這兩點都有可能導致境外中文輿論的民族主義傾向。
 
請注意,我在這裏沒有給理科生貼標簽的意思。其實我本科的時候也是理科生。但是從比例上看,理科生閱讀人文書籍、思考社會問題的比例確實要略低一些(我沒有收集過數據,當然無從判斷其統計顯著性,隻能是一種感覺)。並不是他們沒有能力閱讀人文書籍,而多半是沒有時間。考托考G然後出國以後再應付美國研究生魔鬼教育,誰有心思操那份閑心?偶爾想關心點國家大事怎麽辦?隻好混留學生論壇,和其他的理科生討論,故而獲取的有效信息非常有限。
 
至於家境上的區別(也就是所謂的“階級性”)就更明顯了。在國外見到的農村學生不是沒有,但是比例多大可想而知。在一個雨都擋不住的殘破校舍內上小學和初中,沒有電腦也沒有海量的印刷材料,甚至付不起午餐費用,這種情況下能考上大學已是奇跡,更何況上名校,進而申請出國?所以,你如果去美國的那些留學生父母經常聚會的公園和他們聊聊,就會發現,他們中體製內的人士居多,甚至經常一起唱紅歌。這些家庭的孩子的國家認同感當然會高於平均值,也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

三. 異國生活的失敗感
 
學語言的黃金年齡是20歲之前。凡是本科畢業以後再出國的人,除非有極特殊語言天分,英文想達到揮灑自如的程度,絕非易事。英文好的人有,但還是那句話,比例太小。
 
當然,語言不好並不代表掙不到錢。即使一些留學生抱怨公司裏受老外排擠,多半是一種錯覺——人家沒事排擠你幹嘛?我從沒有觀察到中國留學生 有任何經濟上的挫敗感,相反,拿自己和美國“紅脖子”相比的時候,優越感倒是不少。所以,留學生的失敗感更多是社交上的。比如聚會的時候別人聊天的內容聽 不懂也插不上嘴,感覺可想而知。這絕非老外故意排擠,隻不過他們和同樣母語的人說話更自如罷了。
 
朋友圈子的狹小還不是最大的問題,一旦涉及到男女關係,負麵情緒就會大爆發。不信你去看看留學生論壇上是怎麽惡毒攻擊那些嫁給外國人的中國女性,很多詞匯簡直不堪入目。我並不喜歡從中國文化上解釋這些現象,事實上國內輿論早就對跨族婚姻持非常寬容的態度。但是留學生是個很特殊的群體,由於語 言上的不自信,和美國女生約會的男性中國學生實在是非常罕見,我來了這麽久還沒見到過。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種族歧視雲雲,其實和這沒關係。第二代華人裏麵娶本地女性的就很多了(我以前的一個鄰居就是)。說到底還是語言能力的問題,兩性相處的過程尤其需要表達各種微妙的意思,男方還要承擔起講笑話的功能,語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是不可想像的。
 
這種情況下,單身留學生的終身大事就隻能內部解決,但是又要麵臨兩大問題:基數小的問題和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你想,即使生活在母語城市,麵臨上百萬的異性,一個人要找到合適的伴侶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如果生活在一個隻有幾十人,最多百把人的留學生圈子裏,擇偶的困難有多大?更何況,在這個小圈子裏,男性的數量遠遠多於女性(理科生多於文科生的間接後果),男性留學生的焦慮感可想而知。所以,他們對外嫁女性的惡語相向也不全是道德或文化原因,無非是地球上多數動物都有的擇偶焦慮而已。
 
想像一下,一頭長期處於擇偶焦慮之中的大型哺乳動物,當看到非常有限的潛在配偶群體經常被另一個部落的雄性拐走,他對那個部落會持有什麽樣的情緒?這時候,即使他朋友的住宅剛剛被本部落首領強拆了,他恐怕也顧不上義憤。相反,他可能還寄希望本部落首領有朝一日兵強馬壯,為自己出一口惡氣。
 
相比之下,國內的男性當然也有非常強烈的擇偶焦慮。但是在整個中國這個超大型部落裏,被外國人娶走的女性實在是比例太小,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就算全世界發達國家的適齡男性都加起來才多少人?那麽,國內男性的焦慮從何而來呢?他們觀測到的對手不是老外,而是那些坐擁三奶四奶的禿頂權貴,是劉誌軍、雷政富,是海天盛宴;他們心儀的女性有的早已因為生活所迫而淪落風塵,也有的雖然衣食不愁,但在高房價之下也斷不敢嫁給無房戶。雖然焦慮同樣存在,但是國內男性在性選擇過程中的對手不是外族而是本族,民族主義情緒當然也就缺少強大的動力。
 
四.外國人奉承下的忘乎所以
 
一個老外跟一個不太熟悉的中國人聊天的時候會說什麽?會批評你政府的政策嗎?當然不可能。並不是他們對中國的政策沒有一點意見,而是純粹出於禮貌。既然對你唯一的了解就是你的國籍,那不奉承你的國家奉承什麽呢?他們並不確定你的國家認同感如何,但是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必須假設你認同感很強,以免出現尷尬。很多人初到國外,可能在政治上並沒有明確的觀點,但是由於持續地被外國人奉承,不免下意識地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
 
我女兒幼兒園開運動會之前,老師會讓每個人寫一個和自己有文化淵源的國家(大多數美國小孩都有美國以外的文化淵源)。運動會之前,讓每個孩 子舉著自己寫的這個國家的國旗入場。每個小娃娃舉一個不同的國旗,看起來真的非常可愛。老師的原意當然是出於多元主義的好意,尊重每個孩子自己的文化背 景。但是此舉對於我這種父母來說,反而會覺得有點尷尬。我自己從小被迫參加各種和政治符號有關的儀式,不想讓我的孩子也這樣。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中國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舉著國旗,恐怕會有不同的反應。他們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代表中國的親善大使,如果回去以後不在網上狠發兩句為國爭光的言論,實在有辱使命……
 
也就是說,對於老外來說,你的國籍是了解你的“信息捷徑”(這是個政治學用語,常用於一些選民借助候選人的種族來投票的現象)。即使你在國內是一個並無強烈國家意識的人,當你出國以後長期麵對一些把你和你的國家聯係起來談論的人,不免會強化你的國家意識。
 
綜上所述,海外第一代華人,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相比於國內網民群體有幾個顯著特點:缺少被公權摧殘的經曆、人文社科閱讀量少、家境相對殷實、擇偶範圍窄且被迫與外國人競爭、社交活動少、以及經常被人以國籍來定位等幾大特點,那麽,“海外自乾五”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不是個道德問題,甚至也不是個認識能力問題,而多半是生活經曆的問題。
 
國內讀者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因為留學生怨氣重重,而以為美國或其他國家虧待了他們。誰那麽傻曆盡千辛萬苦跑道一個虧待自己的國家去?
 
幸福本來是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不是說你到了哪個國家就自然享有。看到有個英國的研究(抱歉忘了具體出處),找到理想伴侶的人也就占十分之一左右。但是生活在一個自由安全的國家,至少可以免除其他方麵的後顧之憂(看病、食品安全、孩子上學、財產權、生育權等等),因而也就可以更全身心地追 求幸福。何樂而不為?當然,我也看到很多華人,即使沒有了後顧之憂,也因為國內養成的習慣忘記了怎麽追求幸福,像“虎媽”那樣異化為成就感的奴隸。但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不是他們所在國家的問題。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裏都很難有幸福感。
 
總之有經濟條件或者有申請獎學金能力的年輕人,別被國外留學生的抱怨嚇住了, 如果不出來感受一下太可惜。當然,如果有一天能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同樣自由和安全,則連學英語出國的力氣都省了。

 


作者: 李宇暉

 

===========================

推薦一篇博文:

俺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4)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公豬' 的評論 : 感謝補充。
老公豬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分析。

補充一下,還有一些留學生是拿著CSC中國政府的錢出來讀博的,需要定期去向使館匯報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分析透徹!這種“自幹五”還破壞了海外華人的聲譽。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克老狼' 的評論 : 沒錯。 WXC中的自幹五就是典型的例子。
麥克老狼 回複 悄悄話 這些人其實圖的就是一個嘴上痛快,天天痛罵米帝,狂吹天朝,一口一個“教員” -- 但身體卻實誠得很呢,沒見哪一個肯乖乖投奔“偉大祖國”回去添磚加瓦的

反而一個個都很堅定地賴在資本主義挖他們的牆角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滿池嬌'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竹風_如火' 的評論 : 感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jaja' 的評論 : 謝謝!
滿池嬌 回複 悄悄話 海邊公園 發表評論於 2023-06-17 00:57:11
他們的精神沒有寄托。民族主義是他們的精神庇護所。
------------------------------------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分析的透徹
ajaja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很好啊,感謝作者。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World' 的評論 : 嗬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心依舊2008' 的評論 : 利益帶來立場,精辟!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玉器晚成' 的評論 : 謝謝!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rainsw' 的評論 : 教育和宣傳當然有很大的影響。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心依舊2008' 的評論 : “不看人文書籍,不關心經濟政治的理工科生,談起政治來往往就憑感覺。“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我心依舊2008' 的評論 : 有道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mberwolf' 的評論 : 宣傳是一個原因。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牆頭的一朵梨花' 的評論 : 嗬嗬。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refox01' 的評論 : 謝謝支持!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邊公園' 的評論 : 有道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能做民意調查當然更好,但作者有認真可信的分析,也很不錯了。
我心依舊2008 回複 悄悄話 借博主寶地再說兩句:博主的分析十分透徹。

我周圍的第一代海華,起碼一半左右是自幹五;根源主要是在牆國洗腦時間太長,從小學到大學; 還有就是博主說的立場問題,加拿大有些移民帶著百萬資產移民,還有的是出國後賺天朝的生意,又有的是原來從體製內撈了不少錢,他們能說天朝的不好? 還有就是南非移民美國的人億萬富翁馬斯克,他快破產時是天朝幫他經濟上騰飛的,他能說天朝不好?
玉器晚成 回複 悄悄話 透徹,好文!
Grainsw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80%可以歸咎於中共的在中小學階段的狼奶教育。你說的現象在國內大學生群體裏一樣也存在,可能和階層無關,而和年齡有關。國內知乎裏看來的,他們說小學生比中學生更民族主義更擁護政府,中學生又比大學生更狂熱,而在讀大學生又比工作過幾年的年輕人更狂熱。這都是洗腦和其效果逐漸退化的表現。
我心依舊2008 回複 悄悄話 因為許多不看人文書籍,不關心經濟政治的理工科生,談起政治來往往就憑感覺,就憑新聞廣播裏的支言片語來評論,而牆國的官媒的新聞的導向性,客觀性,或者片麵性,你懂得的。
我心依舊2008 回複 悄悄話
請注意,我在這裏沒有給理科生貼標簽的意思。其實我本科的時候也是理科生。但是從比例上看,理科生閱讀人文書籍、思考社會問題的比例確實要略低一些
------
這一點同意; 在實際工作生活中我與許多理工科人士交流不少,業餘喜歡看人文書籍的不多,大多業餘時間喜歡打牌,看足球,再有時間就看專業書籍,因為平時輸入不多,談到社會,人文,政治,經濟他們中多數無太多見解。
JustWorld 回複 悄悄話 海外中文論壇的輿論導向主要受習共控製!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或許應該再加一條:被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表象所迷惑而又看不清這些表象之後的真相及其代價從而認同並加入中共外宣機器的輿論戰。
牆頭的一朵梨花 回複 悄悄話 疫情以前,這種討論基本成立。但是疫情以後,土共在海外華人中已經臭大街了,看看城裏的評論區就知道了。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都是一些常見的問題、普遍現象。博主觀察細微,分析得體,是一篇難得的好文。
海邊公園 回複 悄悄話 他們的精神沒有寄托。民族主義是他們的精神庇護所。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是理論探討可以以數據為論據,否則沒多少說服力;如果是個人感觀,則隻需要舉出三兩個例子就行了。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