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沈誌華到方方:我們什麽時候能夠就事論人,而不是就人論事呢?

(2023-01-15 18:07:45) 下一個

1

1966年2月,某航校到北京四中招收學員,16歲的沈誌華從全校一百多名報考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的預備飛行員。

就在他坐等航校的錄取通知時,文革暴發了,然後他就去參加了那個組織,全中國去串連,到處去煽風點火。

11月,天冷了,他回到北京,結果蒙了,他媽給抓起來了,他爸也受到了審查了。然後他的積極性也沒了,成了逍遙派。所謂逍遙派就是穿著綠軍裝戴著紅袖標全國各地串聯。反正那時候隻要說是那誰的紅衛兵,到哪都管吃管住,坐車坐船不要錢。

1968年2月,別人家的孩子都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去了,他家裏畢竟還有些關係,那時有關係的都進了部隊,沈誌華成為海軍航空兵一師一團的地勤機械員。

在部隊,由於沈誌華刻苦鑽研技術,並敢於 “為革命而學習技術”,他很快成為全師的技術標兵、代理機械師。他保養的飛機,被指定為由首長專飛。師長曾拍著他的肩膀說: “小沈,好好幹,你就是海軍航空兵的未來。”

就在他滿懷信心地等待提幹的時候,一場新的清查 “五一六”的政治風暴再次擊碎了他的美夢。沈誌華莫名其妙地被揭發為 “聯動分子”,在抄家時打死過人。

部隊雖然在多次調查後仍然沒有找出證據,但也不敢輕易否定,最後宣布他複員。

那時還不滿二十歲的他,撲到他心愛的飛機上哭了一場又一場,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從此就再也沒有希望了。

多年以後,沈誌華利用自己在公安部的關係輾轉找到了那個揭發他的人,問他為什麽要誣陷自己。那個人的回答讓他幾乎崩潰,他說:我不認識你啊,我就是為了立功,隨便寫了幾個名字。恰好就寫了沈誌華,誰讓你也叫沈誌華了。

2

沈誌華並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父親是延安時期的幹部,後任公安部勞改局的副局長,論級別也是個正廳級,其母也是公安部的處長,應該是個副廳級吧,這個級別在北京雖然說還算不上高幹,但與高幹們也都是熟頭熟腦的。

但沈誌華並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些資源,他上北京四中,是自己考上的,因為他門門成績都是滿分,進了北京四中就意味著他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北大、清華的校門了。

可沒等中學畢業,他又迎來了文革,然後當上了機械師,再然後被部隊“複員”了。

“複員”和“轉業”是有區別的,複員是指普通的士兵,恢複了老百姓的身份,一般也是不給安排工作的,要地方的民政部門給再就業或自謀生路;轉業就是到地方的某個行業從事一個新的職業,這一般都是軍官才能享受得到的待遇。

沈誌華複員後變成了發電廠的工人。他幹的是磨煤機維修的工作,磨煤機的廠房裏充滿了0.1毫米直徑的煤粉,這樣的粉塵不論穿什麽都會滲透到皮膚和肺裏,每吐的一口痰都是黑的。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沈誌華還是每天都堅持學習,等待有一天用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

1973年,全國搞了場大學入學考試。沈誌華四科總成績位列他所在區的第一,很多人一道都不會做的數學,他考了滿分。

就在他收拾行囊準備去清華報道時,突如其來的一條消息,讓他徹底懵了,北京出了個白卷考生張鐵生,於是所有的考生從0分排榜,分越高的排越後,沈誌華於是成了倒數第一。不但是倒數第一,還挨了批,說他白專,更說他偷學外語,有通敵嫌疑。

3

1976年文革結束,1977年中國恢複高考。沈誌華同時考上了新華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日報》還把他當作自學成才典型,在頭版進行了報道。最終,他選擇就讀社科院。

在等待通知書時,他又犯了毛病,寫了一篇文章,論述為什麽我們總是要左傾。

結果這篇文章被當時社科院的副院長鄧力群看到了,這個極左的人覺得沈誌華是一個另類,怎麽可以進社科院呢?於是把他的錄取通知書給扣了下來。

沈誌華得知這個消息後,急了。直接衝進了鄧力群家裏,將這段時間的研究所學一股腦全吐露出來了。

聽完他的闡述,鄧力群對眼前這個小夥子刮目相看,心裏想著隻要你真有才能,好好學習,為國家做點貢獻還是可以的,何況這畢竟是自己人的孩子。

就這樣,沈誌華終於拿到了社科院的通知書。

好不容易能做自己心愛的學術,沈誌華幹勁十足。不到三年他就在《世界曆史》《社會科學戰線》上發表了八篇論文。

這樣的成績,畢業時評個優秀畢業生是小菜一碟,可離畢業答辯還有16天,一群警察突然衝進了他家,將他直接銬走,說他泄漏國家機密,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

當沈誌華得知自己被抓的原因後再一次差點崩潰。事情的起因是美國抓了一名中國人,說他竊取了美國不少機密文件。然後中國說那我也抓你一個,然後就把一位在中國教書的美國學者給抓了。

不巧的是,沈誌華曾給這位美國學者看過不少社科院的內部雜誌。給美帝遞刀子這個鍋他可是甩不掉的。沈誌華隻能乖乖地開始自己的牢獄生活。

4

鐵門、鐵窗,沒有鐵鎖鏈。

有好長一段時間,沈誌華就這樣一天到晚地靠在牆發呆,他想我才32歲,難道我這一生就隻能這樣了?

不行,我得把我的碩士論文寫完,最好是能寫成一本書。

說幹就幹,監獄裏沒有筆,他就用牙膏皮蘸墨水。沒有紙,他就在《列寧選集》的邊上記下自己每一點思考。需要專業書了,他就讓家裏人送來。

慢慢地,他的床底下都是書,連獄警都說北京第二監獄的圖書館就開沈誌華的床底下。

就這樣,他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完成了40萬字的《新經濟政策與蘇維埃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詳細講述了20年代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

1984年,沈誌華刑滿出獄,沒有單位敢要他,社科院也沒法給他補發學位。

走投無路的他,隻好幹起了擺攤做生意的個體戶,後來,又選擇南下做生意。

可是他居然還沒對科研死心。離開北京時,他去了趟社科院,專程和導師告別。他含著眼淚對導師說:我現在真的是走投無路了,隻好離鄉背井,暫時放棄學問。如果有一天我沈誌華能賺到錢,就一定還回來跟您做學問。

就這樣他開始了自己的南下之旅。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沒有地方住,他就住在人家門廳裏。沒有公司要,他幹脆給老板拎包。四處漂泊的日子裏,他嚐盡了人情冷暖。直到找到份穩定的工作,月薪700元。

生活看似穩定了下來,他的日子也沒那麽窘迫了。這時,他聽說社科院的同學要出一套書,沒有人審稿,他想了想,立馬放棄了現有的工作,飛奔回了北京。

人們說他傻了啊,被學術坑了那麽多年,怎麽還一有機會,就頭也不回地紮進去呢?可他卻不覺得苦,沒錢吃飯,就啃方便麵,鑽到一間小屋子裏,沒日沒夜的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編出了近2000萬字,整整62本書。

眼睛都快看瞎了,可他覺得沒什麽,他心裏想著:這或許是我最後一次重回學術界的機會了。

憑著這股子韌勁,這套書很快編完了,他興衝衝地跑去各大學術機構,希望能討來一碗飯吃。

可是,他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學術機構,低三下四的看人臉色,得來的都隻有這一個答複:你有汙點,沒檔案,沒職稱,我們不能要你。

5

天要亡他,縱然他再想做學術他又能如何?沈誌華灰溜溜的重回南方,做起了外貿的生意。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批做黃金的朋友,幹脆入了他們的夥。

可販賣黃金需要正規批文,不然就算走私。於是,他通過各種渠道,見到了北京市黃金管理局處長,跟他講述了自己這些年的遭遇。

處長問他:你為什麽要走販賣黃金這條路呀?沈誌華坦誠地說:我就想賺點錢,以後有機會了,還能回去搞學問。

聽著他這一番話,處長感動了。在那個年代,這麽潛心搞學問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就這樣,沈誌華拿到了批文。

批文來之不易,他每個月都要飛幾次北京進貨,每塊25公斤的金磚,每次背兩三塊。那一年,他一個人就做了有半噸的黃金。以至於黃金界的人都稱他為“中國頭一號黃金販子”。

就這樣,他很快就成了百萬富翁。

有了錢,他又想搞他的學問了。

1991年,沈誌華回到北京,成立了一個文化公司,接著,又拿出一筆錢設立了“東方曆史研究出版基金”,專門資助學術著作的出版。看到研究者們甘於寂寞,他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他還自費為他們舉辦高層學術會議 。

很多學者出不起往返機票,擔心他們因為窮不能來,他就放話說:與會學者們的住宿、夥食,會議所需的經費和資料,全部由我來承擔。

就連飛機票他也一起報,一項項文化活動就這樣,在他手裏操辦起來了。

6

1990年代那會兒,俄羅斯局勢混亂,蘇聯檔案解禁,可以開放給外國人複印。

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這對中國來說,可是筆寶貴的財富。沈誌華心動了,他提出了“搶檔案”的想法。可蘇聯的檔案,複印一頁就要2.8美元,成千上百頁的複印下來就是天價啊,沒有研究所肯拿錢出來。

沈誌華急了,一旦這次錯過,可就再也沒機會了。於是,他與社科研究所商量了下,聯手成立了“蘇聯曆史檔案集”課題組,組建了《蘇聯曆史檔案選編》編委會,他還拿出140萬人民幣,準備去俄羅斯複印檔案。

可按當時1美元=8塊人民幣來說,沈誌華的140萬人民幣,也就不到二十來萬美元而已,又能複印多少資料呢。

沈誌華的經商經曆派上用場了,他帶了幾瓶酒,走訪各研究所,專門找蘇聯研究學者喝酒,喝的迷迷糊糊之際,哥們間的感情也上來了。沈誌華拋出正題,我想弄點兒你們蘇聯的檔案回去,麻煩哥哥們幫幫忙,給我整點複印件唄,再給每個人手裏塞上300美元,這事兒就成了。

就這樣,他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複印到了蘇聯第一手資料。

有了這些一手資料,沈誌華開始了檔案的編寫工作。曆時7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終於將《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編寫完成。內容更涵蓋中國各時期的政治軍事形勢、美蘇國共關係問題、朝鮮戰爭等眾所關心的問題的真相,更有許多獨有的稀見資料,堪稱一套“空前絕後”、“最高機密”的孤本檔案合集。

他編寫的這些檔案,得到了學術界極高的評價,甚至有人這樣認為他的做法,就像我們的祖先在《史記》《三國誌》中所做的那樣,直麵曆史,不為尊者諱。即便是敵人,也客觀冷靜地分析,並給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還有一位知名世界史專家說:“有了這批價值連城的檔案,不僅蘇聯史要重新認識、重新書寫。對20世紀世界史和國際關係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評價。”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批史料,修正了不少史學界的錯誤觀點,澄清了許多曆史懸案。我們現在對朝鮮戰爭的了解,許多都來源於他的這些史料。

人們說,他憑借一己之力“改變”了曆史。

7

沈誌華回歸史學領域以後,將研究重點確定為蘇聯對外政策,特別是朝鮮戰爭,以及中蘇關係的曆史。

朝鮮戰爭是發生在 “冷戰”年代的規模最大、參戰國家最多的一場局部戰爭。朝鮮戰爭的影響不僅是對於 “冷戰”格局,乃至對於兩大陣營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等方麵,無不極其深遠。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一本該大力研究的問題,卻一直是史學研究的敏感地區。

沈誌華從收集到的眾多檔案文獻中, 在中國大陸以外編輯、出版了3卷本 《朝鮮戰爭: 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在大陸學術雜誌上發表了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蘇關係的俄國檔案文獻》等兩組專題檔案。此外,還利用這些檔案文獻, 撰寫並發表了 《中國出兵朝鮮的決策過程》、 《抗美援朝戰爭決策中的蘇聯因素》等 14篇學術論文;撰寫了《朝鮮戰爭揭秘》、《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等 4部專著。此外,他還翻譯了《朝鮮戰爭與斯大林的外交》、《蘇聯在朝鮮的目標與朝鮮戰爭的起源》等8篇國外學者研究朝鮮戰爭的論文。

為了考察有關中蘇邊界糾紛的問題和事件,沈誌華和夫人李丹慧沿中蘇邊境,從新疆一直跑到東北,查閱了各省市檔案館的檔案。

為了研究中蘇在越戰期間對援助越南問題的矛盾,沈誌華和夫人又奔波於廣西和雲南兩省的各檔案館。

在這樣堅實的史料基礎上,他們對20世紀紛繁複雜的中蘇關係作了認真細致的爬梳整理; 對涉及中蘇關係的重大問題,都一一進行實事求是的闡述和分析。

2005年以前,盡管他已是享譽國內外的中國史學家的代表之一,在 《“冷戰”在亞洲》、 《“冷戰”與中蘇關係》等 22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令與會的中外學者側目的學術報告。盡管他已經當選為中國史學會理事,被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所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聘為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名譽研究員,但所有這些職銜全是 “兼職”、 “名譽”的。實際上他仍然是沒有單位、沒有職稱、沒有學曆的 “三無”民間研究者。

2005年,華東師範大學領導終於 “慧眼識英雄”,大膽地、堅決地禮聘沈誌華為該校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該校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主任。

他總算是有了名分。

8

2020年11月5日,一場由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組織的學術講座,題目為《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建立與終結》的講座在Bilibili直播中途突然被掐斷了,被迫轉移到了騰訊會議上才得以繼續。後來首都師範大學發布聲明才知道,原來是遭到了惡意舉報。

這個主講人就是沈誌華。

因為沈誌華通過研究蘇聯的檔案,揭穿了許多的的謠言,這讓許多人接受不了自己相信了半輩子的東西被這樣打破,於是,謾罵、封殺、汙蔑隨之而來。

現在,你隻要是網上搜一下“沈誌華”,就可以看到許多針對他個人作風、個人經曆、思想品德的負麵文章,更給其扣上的“漢奸”、“賣國賊”的帽子,而真正針對學術問題對他進行批駁的,少之又少。

其實又何止是他呢,方方不也是一樣麽?

我在前幾天發的那篇《方方:我什麽都好像懂一點,就是不懂得諂媚》出乎意料地湧入四五百人的留言,而且勢頭還沒有減弱,其中半數以上是肯定方方的,半數以下則是用各種汙穢的語言大罵方方。

肯定方方的多能說出他們肯定的是什麽,而罵方方的一律都是罵她舔美國和西方。

可你要是問他們方方究竟寫了些什麽,究竟是哪句舔了美西,他們幾乎一句也說不出來,或者說出來的也是被人閹割篡改過的。你若是給他看原文,他們是不會去看的,因為他們怕的就是自己相信過的東西被事實所擊穿,讓自己被人當成金屬銻,於是隻會以更汙穢的語言來謾罵,直到聲嘶力竭。

9

什麽時候,我們能夠基於事實而不是自己的成見來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呢?

什麽時候我們能就事論人而不是就人論事呢?

我雖然還不算老,但我想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因為有許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也加入了無腦的謾罵大軍。

嗚呼哀哉……

 

 

作者:胡錦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tongchuanli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收藏了。我讀了沈誌華的有關朝鮮戰爭曆史研究,真是高水平,好極了!
tongchuanli 回複 悄悄話 好文!收藏了。我讀了沈誌華的有關朝鮮戰爭曆史研究,真是高水平,好極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竹風_如火' 的評論 : 他真是經曆坎坷。
竹風_如火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有這麽倒黴的人啊,事事正踩在點上,倒黴到極點了。又那麽有才,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