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謝謝你,俄羅斯!

(2022-10-30 17:38:46) 下一個

作為一名中文係畢業生,我曾經那麽癡迷於俄羅斯文學,不僅讀完了人所盡知的托翁主要作品,連妥斯陀耶夫斯基枯燥無味的五本大部頭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都啃完了,《靜靜的頓河》、《日瓦戈醫生》更是不知道讀了多少遍。

也許與極北之地的嚴寒有關,也許與沙俄的農奴製有關,這些文學作品中無不浸染著苦難。

每一次的苦難,都來自於仇恨與殺戮。

我忘不了《日瓦戈醫生》中的主人公在饑餓、寒冷與孤獨中死去,忘不了《靜靜的頓河》中丈夫戰死留下五個孩子後痛苦得在地上爬來爬去的寡婦,忘不了他們筆下在精神的踟躇中自我了斷的思想者……

苦難,已經不隻是俄羅斯文學的永恒主題,而且已經融進了他們的血液中,成了俄羅斯人的人生哲學。今年戰爭開始前的2月11日,英國防長華萊士飛往莫斯科見紹伊古作最後的勸阻時,他警告後者發動戰爭將會受到嚴厲的製裁,紹伊古回答說:“沒有人可以像我們一樣受苦。”

苦難,已經成了俄羅斯人生活中的美味。

俄羅斯的曆代思想者,很多人在監獄、流放地度過苦難的歲月,甚至妥斯陀耶夫斯基直到最後一分鍾才在槍口下被赦免。因為讀了太多這樣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以致於我有了很強的苦難免疫力。

從2013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在看守所度過了2年6個月,在監獄度過了3年4個月。這5年10個月間,“苦難”二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裏。

很多人以為,身陷囹圄僅僅是失去自由而已。其實不然。在那種環境裏,人的一舉一動、一坐一立、一言一行都被緊緊地箍住了。受教育程度越高、自我意識越強,痛苦的感覺越深重;對人格、尊嚴這些詞理解得越深厚,屈辱感就越強。

人,不再是人,隻是需要吃喝拉撒睡的生命體。

大多數知識分子,如果在那樣的環境裏待上一年以上,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不可逆轉的心理缺陷。

所幸的是,俄羅斯文學給了我這樣的免疫力,使我重見陽光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恢複了正常,身體和心理的正常。

我感謝俄羅斯,她的文學讓我的內心變得堅韌不屈。

今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我全程觀察著、記錄著這場戰爭,對這場戰爭的思考更是讓我原本模糊不清的觀念變得更加清晰。我苦惱地發現,其文學作品讓我癡迷的俄羅斯,竟然是如此地不堪。

9月25日,我寫了一篇《謝謝你,烏克蘭!》,感謝她讓我們懂得堅守正義的意義和價值。

俄羅斯,作為這場戰爭中反角,同樣可以給人很多警示。

如果你的行為是不義的,無論你用什麽話術、如何包裝,都欺騙不了善良的人,隻能欺騙自己。

開戰之初,俄羅斯反複強調目的是給烏克蘭去納粹化、阻止她加入北約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關於納粹化和北約東擴問題,我已經在其他文章裏詳細分析過,這裏不再重複。總之,除了接受信息投喂者,根本沒人正眼看這兩個理由,估計連提出這些理由的人自己都不信。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師出有名”而已,別人信不信他們並不在意,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強大的力量。

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義的,隻是戴個印著“正義”兩個字的頭套,他們信奉擁有力量就擁有正義。

如果他們堅信自己是正義的,就不會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拒不承認使用了伊朗製造的無人機。

這場戰爭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外表大不代表實力強,大象遠不是狼的對手。

俄羅斯公認為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其軍事實力從數據上可以輾壓整個歐洲;而烏克蘭隻是歐洲最貧弱的國家之一,2014年曾被俄軍打得滿地找牙。

然而,經過美西國家數年的培訓和常規武器支援,烏克蘭不僅將十路進擊的俄羅斯大軍擋住了,讓他們铩羽而退,在相持半年之後還發起了淩厲的反攻,打得對方潰不成軍。

俄方的什麽隱形戰機、什麽防空係統,經過實戰檢驗之後證明遠沒有說明書上寫的那麽管用。俄羅斯雖然將大量賣能源的錢用於軍事,可直到使用的時候才發現,許多所謂的高端裝備原來都是民用地攤貨,技術被卡之後軍工企業根本生產不出尖端武器,連損壞的裝備都沒有能力維修,他們的防彈衣隻能擋住汽槍子彈,甚至上百萬套棉軍服不翼而飛,士兵上戰場前連止血帶都沒有……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這八個月還讓我明白:戰爭是血腥而殘酷的。它不是電影,生命一旦逝去就再也回不來了,它更沒有一絲一毫孫犁《荷花澱》裏的詩情畫意。

它是遍地的屍體與殘肢,是親人的眼淚與哭泣,是堆積如山的黑色裝屍袋……

生命隻有一次,無論多麽美妙的藍圖,都不值得為它付出生命的代價。

被炮彈撕碎的小女孩,跪在親人遺體前哭泣的大漢,在媽媽墳墓前沉默的兒童……

這就是真實的戰爭,有什麽理由值得去發動戰爭?

通過對俄羅斯失敗原因的分析,我發現任何重大事件的決策都不能寄托於賭博的心態。

可以肯定,俄羅斯決定發起戰爭時,必定反複做過推演和分析,他們把成功建立在兩個前提下:一是澤連斯基的團隊沒有抵抗的勇氣和決心,二是美西不會犧牲利益去援助烏克蘭。
但他們想錯了。

事實上,這兩點都不是俄羅斯所能決定的。

俄羅斯能夠決定的,隻是自己的選擇。

其實,俄羅斯曾經有非常好的發展機遇。2010年,當普京在卡廷紀念碑前跪下時,歐洲已經作出了迎接俄羅斯回歸的決定。2011年,他們達成協議修建北溪-1號,即便2014年發生頓巴斯、克裏米亞事件,他們仍然建設了北溪-2號。

當歐洲把自己的能源命脈交到俄羅斯手裏時,就已經做好了與他和平相處的準備。俄羅斯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展經濟和民生,成為歐洲大家庭的重要一員,進入文明發展的快車道。

但是,他們陶醉在虛幻的曆史輝煌之中,在不合時誼的宏大敘事觀念下,走上了天下之大不韙的侵略道路,最終落到今天進退維穀的地步。

這不是哪一個人的悲劇,甚至也不隻是俄羅斯的悲劇,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的悲劇。

作為這場悲劇的全程旁觀者,我們可以、也應該從俄烏雙方悟到很多道理,雖然我們主宰不了曆史的進程,但至少可以幫助我們看懂曆史的進程,在曆史的進程中做一個清醒的人,而不是糊塗蟲。

所以,在感謝完烏克蘭之後,我還是要謝謝俄羅斯。

 

 


作者:吳老師醉後笑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烏鴉' 的評論 : 謝謝分享!
南山烏鴉 回複 悄悄話 以前讀了一些民國小說,蘇聯小說。前者充滿了人性的善良和渺小,後者充滿了個人犧牲和完美。俄羅斯小說則充滿了苦難和悲劇讀不下去。中國文革前電影和小說受蘇聯影響很深,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這些片子裏會發現滿滿的蘇聯元素,不用提那些反特和戰爭電影。以後通過蘇聯的解體才了解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實踐是災難性的失敗的,恰恰是它違背了人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