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到處是傻子共振,他們為什麽又蠢又壞又荒唐?

(2025-07-01 04:44:40) 下一個

他們既是舊製度下被社會邊緣化的犧牲品,也是謠言與信息混亂的製造者。他們本身是時代的悲劇,同時又在努力的維護一個悲劇的時代!

上一篇文章寫完以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傳播的東西很反智,牠們還要努力的編造和傳播?而昨天文章中,我舉例的那個熱衷傳播反智內容的人也證明了一點,是否反智和年齡、學曆以及擁有多少財富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作為一名身價數十億的開發商,他的財富得益於市場經濟,他把兒子送去美國讀大學,但他卻經常以傳播反美反市場經濟的內容為榮。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最近有一個話題引發網絡熱議——傻子(B)共振。這個詞最早出自於美國社會學家保羅·拉波特提出的“認知封閉”(cognitive closure)概念。原本的解釋是,人們往往隻相信他們看到的、他們想到的、他們已經得到認可的和與他們自己的世界觀相符的事物,其他東西他們視而不見。現在更多時候是指互聯網打破了時空限製後,原本散落各處的傻子並沒有因為網絡提高自己的認知,反而相互聯合起來不斷疊加相同的認知,最終在信息繭房裏玩得不亦樂乎。有網友用AI創作出下麵這幅畫麵,無比精妙傳神的描繪出傻子共振的場景。一群青蛙坐在井底。它們個個拿著手機,與其他井的青蛙熱烈討論“天果然隻有井口那麽大”。

就像聲音可以在固體、空氣和水中傳播,卻無法在真空中傳播一樣,傻子共振也需要有相應的介質。這種介質就是媒體。自媒體時代,信息的門檻很低。每個人即是內容的接收者也是發送者。隨著信息節點的不斷增加,共振效應也越發明顯。如果你看到電視上在說一句話,報紙上、公眾號和某音上也在說同樣的話。你就很容易本能的認為這句話是真的。隻有少部分人會停下來思考這句話的真實來源是什麽?誰在說和為什麽要對你說?

一方麵的原因是源於我們共同的教育短板。長期的批判性思維教育缺失,導致公眾的辨別力薄弱。普通網民缺乏係統性的信息甄別與邏輯分析訓練。信息快餐化的時代,很多人隻被標題或者短視頻片段吸引,懶得對內容的真實性進行核實。於是就有人有意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散布虛假信息迎合集體心理。內容上越極端、越離譜,越容易吸引眼球。即便是反智到慘不忍睹,也會因迎合主流情緒而被平台默許,獲得更多流量支持。這就會不斷催生出司馬南、盧克文的徒子徒孫。令局域互聯網上反智氛圍愈發濃鬱。

這些積極製造反智內容的自媒體人也分三六九等。司馬南之流早已經把全家遷入萬惡的美帝,隻留下牠隻身在國內扛起罵美反美的大旗。次之的如盧克文之流。雖然赴美簽證被拒,無法繼承司馬南“罵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的衣缽,好歹也靠反智賺到了千萬身家。最下乘的是總量最多的反智小卡拉米。牠們雖然個人影響力有限,但以其龐大的數量依然成為傻子共振中最為關鍵的介質。這些人有些是蠢,有些是壞,但更多的是又蠢又壞又荒唐!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清末有一類特殊人群——體製外太監。

眾所周知,太監是中國曆史上的身份地位都很獨特的一類人。他們之中,位高者可以手握權柄幹涉朝政;位低者終身勞碌無名無姓,在曆史中不如一縷煙塵。但即便是最低等級的太監,在封建皇朝也是“宮務員”。按照封建皇朝的規則,利益是根據距離權力中心的遠近進行分配的。太監雖然沒有官僚係統的政治地位,但也算是納入國家行政編製、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關鍵是離權力的中心更近。保不齊哪天就有機會一躍而起,成了連封疆大吏都不放在眼裏的“廠公”。當年慈禧身邊的太監總管小德張回天津靜海老家探親,排場之大震動了十裏八鄉。正因為有這樣的便利和成功先例,讓“宮務員”這個職位在大清朝格外吃香。很多人就是因為看上了太監這份職業的前途,所以主動選擇自宮,謀求一刀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其中固然有貧苦人家為了生計不得不給孩子“淨身”。但是也有一群人是遊手好閑或者欠了一屁股爛賬,不願意做苦工又向往“人上人”的生活,索性自己閹了。

按照“標準操作”,清代願意淨身入宮做太監的人,要由老太監引入,然後訂立生死文書寫明是自願淨身。這樣才算是根正苗紅的優質太監。但清末大部分都是“私自淨身”。這些人都要前往北京恭王府、內務府等機構報到,登記排隊等候。但滿清末年宮裏的崗位太少,想吃這碗飯的人又實在太多。就造成了當時社會上出現大量“流浪閹人”體製外太監。太監孫耀庭回憶中提到:“宮門外常有淨身之後來投,無所去者。”光緒年間,登記在冊的宮外太監人數一度超過錄用名額數倍。這些人雖然對成為“宮務員”熱切期盼,但苦於無法真正落實編製。於是很多都進入戲班、茶館,以唱戲、說書之類的自媒體業務謀生。又因為身體殘缺,他們常“自詡”與宮裏有關係,靠賣弄“內幕消息”、添油加醋販賣傳聞換取飯食小錢。

正所謂“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往往越是被別人看不起,越要追求不可一世的派頭。和遭受被迫奴役的奴隸比起來,主動為奴的奴才就無恥多了!在這些人聚居的地方形成“體製外太監圈子”,內部信息互通。宮裏的低級太監有時候也會混跡在這種圈子裏借機散布一些“內幕”。久而久之還形成了獨有的太監文化。宮裏宮外相互抬轎子,隻要給錢,道德底線在這些人眼裏是不存在的。老北京廣安門、前門一帶曾聚集不少這類“消息販子”。不是在講宮廷八卦、權貴秘聞、異事傳說,就是政治謠言、政局變化預測;甚至兜售宮中秘術、醫學偏方等等借機騙財。他們的粉絲聽眾要麽是腳夫娼妓一類的社會底層群體,要麽是流連在茶館戲園子裏尋開心的閑散小市民。真正有道德有文化的知識分子,無不對這種反智信息嗤之以鼻。民國報紙曾報道“太監流民”製造謠言、擾亂社會的案例。他們既是舊製度下被社會邊緣化的犧牲品,也是謠言與信息混亂的製造者。他們本身是時代的悲劇,同時又在努力的維護一個悲劇的時代!

時過境遷,大清早亡了一百年了,但體製外太監的陰魂依舊不散。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是把JJ閹了,有些則是主動把腦子閹了。舊社會裏,他們在街頭乞討剩飯和銅錢;新時代,這些人在網絡上乞討流量和打賞。他們在俄烏戰爭中為戰犯坐地排卵民粹洗地;他們在以哈戰爭中喪心病狂的把以色列稱為納粹;他們在以伊戰爭中鼓吹伊朗用500枚導彈迫使以色列投降。就算是麵對伊朗的核設施被摧毀,他們依然可以擠出一副便秘的表情稱“美國被打了一個耳光,伊朗取得了勝利”。例如下麵這位。可笑的是,牠竟然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為伊朗總統。還好這貨是伊朗體製外的,否則當被神權政府治一個大不敬之罪!

當然,這類人從來是不會擔心自己傳播的這些東西有什麽邏輯上的硬傷。這些硬傷反而變成最有效的篩分工具。凡是被成功篩分出來的人,都是最適合產生共振的傻子。他們的受眾群也不僅僅是低學曆、低收入、低智商的三低人群,而是低認知、低現實感、低思考能力的新三低!隻需少以撩撥,要麽暴跳如雷要麽如喪考妣。表情動作都整齊劃一,令人感動。製造反智內容的自媒體人常常自詡為野生國師,可以憑中專水平為粉絲指點投資迷津、掌握國際風雲。歸根結底隻是變著法的在割傻子們的韭菜。畢竟“那個圈子裏”也有像“一個莎比”“中專盧大師”這樣混大了的。難免讓後來者生出“名嘴大V寧有種乎?”的憤憤。

不要指望這些共振中間體可以提供真實有價值的信息。他們通常是從上位信息中撿拾一些還未消化完全的排泄物。然後通過品嚐個中滋味,調整需要攻擊或者保護的對象。大多數時候,他們還會互相吃彼此的屎。導致他們吃的和拉的都是同樣的味道。也不要期望他們能帶給你真正的人生啟迪或者幫助。因為他們隻在意自己的寄生生活;把販售虛假消息、煽動民粹情緒當作這一行的天經地義。他們並不是真的蠢,而是純粹的壞!如果你發現一個人反美但是從來不反對美國的醫療、教育、高品質生活和綠油油的美鈔。那麽他反對的其實是美國代表的自由民主製度。愛國隻是他們招搖撞騙、製造傻子共振以便收割紅利的借口。

在傻子共振中還有一個常見套路的叫“選擇性報道”。例如,海外媒體在報道某一個新聞的時候往往會有不同的信息來源。如果是在一個開放的信息環境中,不同的信息來源會形成對衝。幾經印證下來就會看出誰在撒謊。所以不容易形成傻子共振。在自己沒有能力接觸到一手信息的時候,援引外媒消息也無可厚非。但有些媒體如果總是選擇性的引用某一類信息就非常值得玩味。而他們這類貨一旦遇到真正值得關注的民生問題,往往又會選擇性失明。事實上,如果你接觸到的所有媒體報道都在簡單重複“XX最壞,XX最好”的時候,難免不會受到影響。當你開始覺得這些被精選出來又精準的投喂給你的信息變得合口味的時候,那麽恭喜你,已經開始成為共振中的一份子!

說到“體製外太監”,還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小德張作為慈禧身邊的紅人,被封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妥妥的體製內太監的代表。他不僅在天津擁有田產和大量房產,還投資了祥義綢緞店、天成信綢緞洋貨店,擁有兩間當鋪。同時還擔任著致中銀行的常務董事,甚至還有一所道觀作為家廟。小德張的事跡深深打動了一個叫孫耀庭的孩子。盤算著隻要一刀下去就能實現屌絲逆襲,全家一起雞犬升天。但可悲的是,他淨身3天後溥儀宣布退位。

可是孫耀庭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的“太監夢”。終於在15歲那年辭別家人,毅然決然的前往北京。他先是在載濤貝勒府當差。後來覺得上升空間有限,於是四處托關係終於進了紫禁城。隻是那時候太監的崗位早已經不是稀缺資源。直到1942年馮玉祥闖進了紫禁城,所有的太監、宮女都被趕出皇宮。1996年,94歲的孫耀庭安然離世,成為了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據說去世前,孫耀庭的遺言是:不要讓別人給我洗澡。曆史上真實的太監也是有尊嚴的。此時此刻,他的夢終於醒了。無論是肢體上還是頭腦裏,有些東西沒了就是沒了,接不回去了!

今天的文章4100字,感謝您耐心讀完。限於篇幅,今天的文章著重聊了傻子共振中的介質問題。實際上造成傻子共振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網絡的信息放大作用和平台的數字陷阱等等。以後有機會再和朋友們分享我的獨立觀察和思考。我知道這篇文章會觸怒到哪些人。但還是想寫出來。在一個早已經習慣了接受情緒控製、充滿反智和反邏輯的網絡世界裏,傳播常識,建立邏輯和理性的思考,追求真相,並稱三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早有朋友勸我,要放下“渡人情懷”。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去做。哪怕最後隻剩下我一個人,也會為大家守護好這一點思想的燭火,與夥伴們共同守望未來!

 

 

 

作者: 如是大牛哥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