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社會墮落的根本原因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

(2021-07-19 20:04:11) 下一個

“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這是馬丁·路德·金的名言。此言在中國引用率極高,有時還被改頭換麵,如最常見的這一版:“曆史將會記錄在這個社會轉型期,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無論翻譯的版本怎麽變異,批判的方向卻始終不易:好人的沉默。

恐懼導致沉默,沉默更加劇了恐懼

有待追根究底的問題,不是事實,而是事實背後的成因:麵對壞人的囂張,好人為什麽沉默,正如麵對明目張膽的謊言、慘無人道的暴行、千夫所指的罪惡,國人為什麽旁觀,無動於衷,漠然置之,甚至默默扭過頭去,假裝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

流行的答案:因為恐懼。的確,不論是納粹的焚化爐,還是紅衛兵的皮帶扣,不論是獨裁者的槍口,還是暴徒的鐵棍和匕首,施暴之時,都會讓觀者感到恐懼,脊背發涼,手腳發軟。趨利避害,可謂人類本性。在殘虐的暴行麵前,我們往往自顧不暇,如何能挺身而出,義助受難者呢;我們暗暗祈禱,施暴者凶惡的目光不要停留在我們身上超過一秒鍾;我們願以旁觀與沉默,換取暴力的豁免,隻是,最終能否豁免於暴行,並不取決於我們的意願,這本不是一場平等的博弈,旁觀與沉默,隻可能使我們手中的砝碼越來越輕,施暴者手中的權力越來越重。

用恐懼的心理為沉默辯護,正如用人性的幽暗為恐懼辯護。沉默不僅是恐懼的產物,它還是恐懼的重要來源。換言之,恐懼導致沉默,沉默加劇恐懼,同時,沉默深化沉默,恐懼深化恐懼。這應該不難理解,想象一下,當暴行發生,觀者茫然失措,冷眼相待,沒有人呐喊,沒有人反抗,近乎死寂的沉默,必將使暴行愈發肆無忌憚;暴行的猖獗,必將加速恐懼的彌散與傳播。

沉默不僅是邪惡的幫凶和同盟,沉默還是對呐喊的冷血和冷戰

除了恐懼,沉默如瘟疫一般蔓延,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為什麽最後站出來指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會是一個孩子呢?因為社會習俗告訴我們不要去關注不該關注的事物,而孩子正是還未曾學會該社會習俗的人。

在此,沉默,以及支配沉默的思維,都出自權力的指令和對權力的順從。當然這依舊可以歸結為對權力的恐懼,不過,當恐懼權力成為一種傳統、一種習俗、一種模式,恐懼便不再需要理由,不再需要追問“為什麽恐懼”,唯一值得我們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此間的沉默,則是一種合謀,既是沉默者與權力的合謀,也是沉默者之間的合謀。沉默因此成為了一種集體行為。集體沉默不僅會強化個體沉默,還可以庇護個體沉默,個體將從巨大的集體那裏尋找保持沉默的理由,並在問責之時,將所有的罪孽都推向集體,所以就出現了“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的情形。

在此情境之下,個體要打破沉默,不止要戰勝自身的恐懼,還要衝決集體的網羅。這注定了呐喊者的命運,不是被視為叛徒,就是被視為瘋子,他們最大的敵人,有時不是權力者,而是身邊的看客。基於此,沉默者往往被指控為邪惡的幫凶與同盟:不僅默許、縱容、鼓舞暴行,還在解構對暴行的反抗。

這正可以解釋,為什麽對“好人的沉默”的批判,要先於“壞人的囂張”。因此,“好人的沉默”不僅是“壞人的囂張”的產物,還是後者的重要來源。

沉默不是沉默者的通行證,沉默終將是沉默者的墓誌銘

第三個原因,當沉默者不甘沉默,試圖發聲,卻無奈發現,自己失語了。這就是沉默的代價。此刻的他們,哪怕張大了嘴巴,喊破了嗓子,卻與沉默者無異。這三點,尤其是前兩點,大抵可以詮釋“好人為什麽沉默”。

明乎此,才能更進一步,來探尋怎樣打破沉默。竊以為,隻要沉默者擁有最起碼的良知和理性,他們便會不滿於沉默的狀態,他們應該認識到,沉默暫時是沉默者的通行證,卻終將是沉默者的墓誌銘,當暴力與罪惡大行其道,哪個沉默的旁觀者能夠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呢?

還是馬丁·路德·金的警告:“我們看到真相卻一言不發之時,便是我們走向死亡之日。

 

 


作者: 貌不驚人語驚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cwang28 回複 悄悄話 可悲的是美國社會也已經淪落到此地步了
sandstone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格利' 的評論 : 社會和政府製度不公正,不平等會有壓力,但普通好人沉默,不抗爭,不能帶來正麵的變革。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容易,踐行難。壞人囂張和好人沉默應該是互為因果,壞人之所以囂張,有時候是社會法律或政府為其背書,大多數好人不得不沉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