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者,或陰顯而陽藏,或陽顯而陰藏,故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而少陰顯,太陰而少陽顯。易者,陰陽之顯藏也。至矣!
曆史的恢宏,常人很難去看清其發展脈絡,大智慧者如孔夫子,對其人生的標記為五十知天命。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年代,糧食產量的界限對應的人口規模是一定的,這基本就給王朝畫好了生命線。在這條生命線內去防止土地兼並以優化財政,推遲財政危機的爆發,是王朝對宿命的掙紮。
進入工業時代,帝國的宿命同樣跟財政危機相伴隨,帝國的雄心跟財政收入之間的不匹配導致的財力透支終將帝國推向衰落,財政收入的受限是帝國財富固化的結果,財富固化的過程亦是帝國衰退的過程,這點跟以前的封建王朝沒本質區別。
將時間尺度拉伸到以10年為單位,曆史的脈絡會更加清晰明了。財富固化的頑疾在大智慧者那裏心如明鏡,為何還是會眼睜睜的看著王朝和帝國走向黃昏呢?本博在曆史是什麽6:曆史的動力中寫過有些趨勢是非人力所能為的,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也是曆史的厚重之處!
王朝和帝國的起點,對其後續的發展有著強力的製約。起點處,是其生命力噴薄欲張的時期,起點處是最容易將曆史遺留的頑疾蕩滌掉,清理好,為後續的發展留出一個幹淨的框架。如果看不清這一點,很容易在現實中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看印度經濟,N多人都將其看做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翻版,拿著中國經濟的成長經曆去描摹印度的話,會發現兩者很像,自然的會做出印度是下一個中國的判斷。但印度跟中國是形像而神不似,上麵的分析都是基於眼前的印度而沒有看到印度是以非暴力不合作的起點去立國的,這個起點限定了其立國後內部糾纏撕裂的內耗遠大於中國,這種內耗也限定了其日後的成就遠不會如中國那般。隻是拿著中國的版本去對照,去分析印度的話樣樣都對,但在實際操作中會發現樣樣都不行,後續20年的曆史會給出答案。
一如97年後的香港,當年華夏大陸沒有去施行去殖民地化,在新的起點處沒能去梳理香港的原有秩序,更或許是當年的為政者沒有看透以這種妥協的方式換來的屬權是沒有治權為根基的,給後續的長期動蕩埋下隱患。土司還是那些土司,是從原有秩序中長出來的,他們的屁股坐哪邊在沒有外力強加幹涉的情況下是不會變的。同時,那些勾結外人的資本土司也沒有看清雖然沒有治權的支撐,但是屬權是今朝靠著實力從外人那裏奪過來的,資本土司幻想著依靠上外人勢力然後拿錢去收買些街頭炮灰,搞點街頭運動就能從今朝那裏奪去實際的屬權,其對外人勢力跟今朝的力量對比看的太不清晰。
與其說現在是曆史的延續,不如說現在是曆史的凝聚。現實的事件,在現有的表象下隱藏著其曆史的凝聚。尤其是當現有的表象跟其曆史的凝聚之相存在巨大的差別時,僅靠現有的表象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因此本博認為,對現有事件的觀照,要放在事件的曆史脈絡中去觀照,擴大觀照事件的關聯範圍,梳理其發展脈絡,該事件是如何在曆史中長出來的就能比較清晰的去把握了。
一如前段時間英國威脅不再對香港終審法院派遣英籍法官,其威脅的目標是香港的國際金融港的地位,潛台詞是不承認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香港的英美法係以及高院的外籍法官委任,跟香港背靠英美國際金融體係而成的國際金融港是一體的。香港資本土司敢於跟華夏為政者去博弈,亦是基於此,有英美法係和外籍法官的照料,而華夏大陸又暫時離不開香港的國際金融港窗口,對那些資本土司亦不能如何。
曆史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單維的,本博依稀看見了下次金融危機中香港N個大家族要去返貧了,在危機中不搭把手又會如何呢,落井下石又將如何呢,危機中一根稻草都可能去壓死人的。香港資本土司的新陳代謝會在下次金融危機中加速循環,而英美本身將會是下次金融危機的暴風眼,哪還有餘力去關照海外的觸角勢力。
現有的表象,是其曆史凝聚的顯,其曆史凝聚的藏沒有在表象中顯現的。顯藏之易,盛衰交替,即藏之顯。
本文原創版權歸本博和曆史數據記錄所有,歡迎轉載,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