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我們上《幾何》的第一課。
你們誰知道,“幾何”是誰發明的?
石同學:我知道,中國人發明的!他叫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哄堂大笑)
別笑!你請坐。
幾何這個詞啊,最早是古希臘人在測量土地時創造的概念,拉丁語叫“geometria”。有個叫歐幾裏德的人後來寫了一本書,叫“Stoicheia”,明朝的時候,傳教士利瑪竇把它帶到中國。可中國人看不懂啊,於是徐光啟和利瑪竇一起就把這本Stoicheia翻譯成了中文。
同學們想象一下,幾個古希臘人在測量土地,一個人問:多長啊?蘇州人徐光啟就用吳儂軟語說“幾何?”,Geometria就變成了“幾何”。
今天,我們來學幾何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點和線。
幾何原本中說,點是沒有部分的,就是說,點沒有大小長短厚薄,它隻是一個用來指示位置的標記。那麽線呢,就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之間最短的距離。
石同學:不對!線難道不是一個個點鋪出來的?幾何原本都說了:直線是它上麵的點一樣的平放著的線。
石同學,和你說過好多次了,上課別看手機。你確定真看的是《幾何原本》?
同學們,我們來連線故宮博物院,看看徐光啟的原版。請看大屏幕投影:
“直線止有兩端,兩端之間上下更無一點。兩點之間至徑者直線也。稍曲則繞而長矣。”
語文課代表,請你解釋一下這段話。
語文課代表:直線終止的地方是兩端,兩端之間沒有任何點。兩點之間最近的地方就是直線。稍有彎曲就繞彎路變長了。”
好,請坐。
石同學看見沒有,上課要專心聽講別老看手機,網上垃圾信息太多。
石同學:老師老師,你錯了,你看,英文的幾何原本是這樣說的:A straight line is a line which lies evenly with the points on itself.
好,英語課代表,你來解釋一下這句話:
英語課代表:直線是自身帶有點的躺平的線。
好,請坐。
的確,可惜我不懂希臘文,但需要指出的是,希臘文中的“點”,是sign,或symbol的意思,是無形無量的,所以,原版的幾何原本說:點沒有部分(A point is that which has no part)。所以無形無量的點不可能鋪成線,更不可能鋪成麵。
那麽,“自帶有點”是啥意思呢?
看,這是一條直線:
我們來把它分成幾段:
A—B C—D E—F G—H I—J K—L M—N O—P Q—R
看見沒有,原來隻有A、B兩點,我們每分一次,就出現兩個新的“點”,這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就是一條獨立的直線。一條線可以無限的分下去,那麽,一條線上就有無窮多的“點”。記住,雖然點是成為線的必要條件,但絕不是充分條件。無數的”沒有部分“的“點”,不可能鋪成一條有形的線,否則幾何原本就自相矛盾了。隻有當線被分割後,“點”才出現。
同學們要注意,歐幾裏德的Stoicheia是西方除了《聖經》之外印刷量最多也是被翻譯成其他文字最多的著作,從最初的古希臘文到拉丁文,到意大利文,到德文,到英文,lost in translation的現象難以避免,上麵這句,我們可以再連線美國國會圖書館,看看那裏的1847年版本的英文翻譯:
A straight or right line is that which lies evenly between its extrememities.
"在它的兩個極點之間躺平的線就是直線”。
同學們,你們千萬別躺平,要好好學習數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滴鈴鈴……
好,下課!
石同學,你到辦公室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