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生雞還是雞生蛋,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好像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傾向於是先有蛋後有雞。但是,蛋是在什麽年代在哪裏形成,似乎還沒有定論。而雞呢?經過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原雞起源於東南亞地區,在中國也發現了1萬年以上的雞骨化石,隻是不知道這化石是原雞還是家雞。根據各種曆史記載,把原雞馴化成家雞也有悠久的曆史。被馴服的家雞跟隨著人類的腳步擴展到了全世界,並以它優秀的蛋白質成了我們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
據說,雞的數量為地球上各種家畜家禽之冠,如果平均分配,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三隻。可是麵對數量如此驚人的雞,又有多少人對它的認識不僅僅是停留在餐桌或影視圖片上呢?
我記得母親曾經說過,我在剛剛學會走路時就去抓老鄉家裏的小雞,我女兒則是在她兩歲多時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雞。
在生下女兒的第三個春節,先生的一個老鄉給我家送來了一隻活雞,是一隻還未下過蛋的黃色的小母雞。老鄉說這是隻絕沒有用飼料喂過的走地雞,保證雞嫩肉滑,美味爽口,總之就是吃了以後還想再吃,回味無窮的那種。我再三感謝,收下了老鄉的一片心意。麵對一隻活雞,我還真是沒法下手,隻好先放在衛生間。
先生回來後,我讓他去處理一下那隻雞。誰知這時女兒突然嚎啕大哭起來,把我嚇了一跳。隻見不到三歲的女兒,站在衛生間門口,一副誓死捍衛的樣子,堅決不讓我們靠近那隻雞。經過好說歹說,最後她終於同意讓她爹馬上把小雞送到奶奶家 " 養 " 起來,女兒這才止住哭。
此後,相當一段時間,我都不敢在女兒麵前提起雞,就怕她想起那隻小雞,心理有陰影,以後不再吃雞。還好,她年紀小,完全忘記了這件事,但從此我家裏也再不敢有活的 " 食物 " 出現。
一晃三年,又一個春節到了,這時女兒個子長得挺高,就是吃起飯來十分費勁,好像就沒有什麽她喜歡吃的東西。我諄諄教導她 :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窮人的孩子,家裏沒錢連飯都吃不飽。她反問我 : 他們為什麽不去銀行取錢 ? 怎麽回答她 ? 我決定還是改變教育方法,在春節有假期,帶女兒到一個貧困山區去看看,讓她體會到什麽是 " 身在福中不知福 "。
我們去了一個偏遠的瑤族山區,交通十分不方便。走進瑤族老鄉的家裏,黑乎乎的幾乎伸手不見五指,連個坐的地方也沒有。他們區別貧富的方法就是看看誰家門口上方吊著的那塊豬肉的大小。當時是過節,家家的門上方都吊著大小不一的豬肉。
我覺得心裏沉甸甸的,直後悔為什麽沒想到帶些衣物用品給他們。我想趁機教育一下女兒,一轉身,卻發現她不見了。我連忙跑出屋外,看見女兒和當地的一群小孩玩得滿頭大汗,小臉蛋上髒兮兮的,粘了不少塵土。她看見我,滿臉興奮地跑過來對我說 : 媽咪,我看見真的小公雞了,它真的會叫喔喔喔 !
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有純潔幹淨的心靈,眼睛裏哪有什麽貧富之分 ? 女兒第一次見到會叫的小公雞,新鮮的事物能給她帶來了最大的快樂。我放棄了對她教育的念頭,揮了揮手說 : 去玩吧。讓她繼續和那群小孩去追逐他們的快樂。
那時,我沒有想到要告訴女兒,可愛的小公雞還會有另一個樣子:羞怯柔順的雞一旦進入博鬥狀態,就變得昂揚勇猛,頑強善鬥。這也和人一樣,善良的表麵之下,並非一定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現在想起來,我一直忽略了對女兒進行人性善惡兩麵的教育,使她現在成了一個傻白甜。
"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 ",中國自古就把雞稱為 " 五徳之禽 " ,雞也是美好吉祥的化身。我願家家戶戶人人都大福大貴大吉大利,也願女兒一生都平平安安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