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我成為微信的“信徒“已經四年了,回頭看看,我感覺作為“微信徒”我似乎有些過於虔誠,以至於明顯地“信生活過度”。
自打有了微信以後,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睡眼惺忪地瀏覽一會兒,以此開啟新的一天。同樣,每天晚上我也會以“關機睡覺”的方式取代從前的“關燈睡覺”來結束我的一天,就是偶爾起夜時我也會習慣性地滑開手機屏幕看看微信裏有沒有什麽“重要消息”。平時就更不用說了,看微信是常態。記得幾年前我看過一篇名為“三天不上網我們會做些什麽”的文章,我也曾暗下決心,想體驗一下三天不過微生活的日子,可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找到所謂的“合適”的機會。
總體來說微信是個好東西
首先:微信給人們提供了一個便於交流而又互不打擾的通訊平台。在沒有微信之前我跟人交流主要是打電話,有時一個電話過去對方正忙著,我的電話就變成了打擾,而現在一個微信留言:“忙嗎?有事兒商量,閑了給我回個話。”就要禮貌得多了。有時我會一邊在店裏接待客人一邊在微信上和朋友,甚至和國內的親友聊天,閑了說一會兒,忙了停下來,斷斷續續,有時文字,有時語音,有時來個表情符合,方法機動靈活,連長話費都省了,絕對是工作聊天兩不誤。據說很多上班族神不知道鬼不覺地當著老板的麵兒就在桌子底下用微信把私事兒談了,據說更厲害的是有人在老婆的眼皮底下擺弄著手機彈指之間就把妹兒撩了,你說神奇不神奇?別誤會啊,我是說手機、微信神奇,可不是說騙老婆撩妹神奇,這是個原則問題!
其次:微信的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且傳播範圍廣,微友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現如今無論世界上哪個角落發生點兒什麽事兒,大到地震海嘯,中到明星劈腿,小到飯店打折,朋友圈幾經轉發瞬間便盡人皆知了。看朋友圈很多時候也是在閱讀,幾年前我看過一篇文章,文中批評很多中國人不讀書不看報。對此說法我不敢苟同,就以微生活者為例,我們每天心靈雞湯沒少喝,名人軼事沒少看,妙語美文沒少讀,難道網文不是文,網書不是書?微生活者們不僅每天大量閱讀還常常身體力行,親自上陣,執筆捉刀。很多微友在轉發正文之前要提個“序”,在分享了文章之後再加個“評”,更有微友幹脆把微信當作個人的寫作空間,詩歌、小說、隨筆、雜談、書法、繪畫、天天寫,日日練,眼瞅著掀起了一股全體微民爭當文藝青年的新時尚。
第三:微信以朋友圈的方式使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又以群的方式使我們得以結識新朋友,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遠在大洋彼岸,刷刷朋友圈我們便知道我們在國內的親朋好友每天都在幹些什麽,日子過得如何,而我們自己也會以曬幸福的方式讓國內的親友放心。群的出現則使我們的視野變寬,世界變大,交際變廣。微信群裏人多嘴雜話題多,不一定哪個話題就引起了你的興趣,然後你便冒個泡插個嘴,便有可能結識幾個誌同道合的群友,甚至最後成為生活中的朋友。群多人多自然女人也多,聊著聊著,指不定哪個群裏的哪個美女就引起你的興趣,如果你沒婚剛好她也沒嫁,沒準兒這還是個交往的好機會,沒準還能成就一段好姻緣。當然“看了頭像想死你,見了麵嚇死你”的風險也是存在的,正所謂“微戀有風險,見麵需謹慎”。在群裏混久了,大家相互之間熟悉了,時機成熟了,群主振臂一揮就是一個群體活動,聚餐,唱歌,郊遊,文體活動,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好不熱鬧。這麽說吧,身在海外,在沒有微信之前“寂寞”是我生活的主基調,有了微信之後“想靜靜”反倒成了我的奢求。
微信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隨著微信的影響越來越大,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微商出現了,微媒體出現了,各種微信交流平台也越來越多。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事物往往有正反兩個方便,微信對人們生活的這種影響和改變有利也有弊。
記得兩年前的一個歲末年初,微信朋友圈裏流傳著一個鏈接,點擊進去就會顯示一個人的微生活記錄,諸如你第一次使用微信是什麽時候,你的第一個微信聯係人是誰,這幾年你總共發了多少條微信,甚至詳細到你點讚多少次,被讚多少次等等。我記得當時我也轉發了,也看到了我的微信記錄,但後來據說這個鏈接容易泄密,容易暴露個人隱私,我很快就把它刪除了。我不知道有什麽辦法還能找到有關我個人微信使用情況的統計資料,但我還是能粗略地推算出我這四年來的微生活情況。我記得我是2013年開始使用微信的,幾年下來我發的朋友圈應該在七百條左右,我的每條微信平均有四十多條的評論,而我通常是每條都要回複的,這麽算下來,我的評論回複約有三萬條,這還不算禮尚往來我去別人的朋友圈裏點讚留言,以及我的群聊和我和別人一對一的個人聊天情況。我的微信聯係人有將近500人,即使這其中有一半人偶而發發微信,我偶爾點讚評論,即使每次添加聯係人時我都打個招呼,說幾句話,幾年下來應該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我似乎終於破解了“時間都去哪兒了”之謎。
我是個喜歡熱鬧的人,曾經也加入過幾十個微信群,一開始時還覺得新鮮,後來差不多都退了,不是群的問題,是我的問題。前些時候網絡上流行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估計說的就是我這種人。群多人多,啥人都有,有的群裏便常有好鬥之士出沒,沒事兒找事兒,經常是話不投機,倆人就幹上了,接著有拉架的,有站隊助威的,然後就演變成打群架了,遇到這種情況,開始我還能一笑了之或不嫌事兒大潛水看熱鬧,時間久了就覺得煩了,就眼不見為淨捎帶著把群給退了。還有一些群功利性太強,有功利本身不是問題,但有功利就難免有爭鬥,我就看到過幾個群的群主之間相互掐架,不過是為了什麽“你挖了我的人了,我搶了你的群員了”之類的小兒科的事情。拋開群主間的是非對錯不說,我隻站在群員的角度想想都覺得好笑,誰是你的人?怎麽我入了你的群我就成了你的人了?我入了幾十個群我就有幾十個主人了?賤人我還不侍候了呢,一矯情就又把群給退了。我個人認為群就是個鬆散的,人們紮堆兒的地方,連個組織都談不上,群主也就是個召集人,你又不給群員發工資,也就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兒,更不要把群、群員當作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你還別說,我一個美國的朋友跟我說,他那兒有的群還真就正式注冊了,還真就變成一個組織了,更厲害的是,他們那兒的群主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群,叫做“群主群”,大有一統微江湖之勢。
不得不承認,微信是一種新興勢力,借勢做事絕對是明智之舉,反思一下我倒覺得是我自己太保守了,太Out了。人說愛拚才會贏,那麽前提就應該是”敢想才會贏。群心齊,泰山移,借著微信平台群策群力做一番事業無可厚非。隻是有些人的有些過於大膽的想法我還是表示不能理解。曾經有一個人聊天時跟我說:“你看,我有兩個群,每個群有500人,我們是不是可以開個酒吧,你有酒吧管理經驗,我有人。我算過一筆賬,平均每人每個月去一次酒吧,每天還有30多人呢,再加上散客應該沒問題吧!”一千人的兩個群和一個酒吧好像沒有什麽必然聯係吧,你群裏的人未必就是你未來生意的客人,最多你可以在你的兩個群裏做做廣告而已!
我這個人胸無大誌,生性也比較散漫,所以我個人比較喜歡在一些以休閑娛樂為目的,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麽目的的群裏嘻哈閑聊,打趣說話,尤其喜歡在美女多的群裏和美女說話,好像也不隻是我,男人差不多都這德行吧,要不怎麽說美女是群動力,美女是群活力呢,這話當然是從男人角度說的。在這類群裏待得久了,很多人也都熟了,說話也也就更加無拘無束,男女之間不鹹不淡,不葷不素的曖昧話也常常溜出嘴邊,有時我正跟某美女口吐蓮花聊得熱火朝天,樂不思蜀的之際,有好事者把她老公或我老婆也拉進了群裏,我立馬變臉幻化成一位言辭謹慎,目不斜視,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人倒是正經了,可氣氛卻也降溫了,熱聊成冷聊,冷聊成無聊,無聊最後成了沉默不聊。蒙特利爾的華人圈子本來就很小,很多時候夫婦兩人還都在一個群裏,你說還讓人怎麽好好玩耍?慢慢地我由群裏的興風作浪者變成了一個沉默孤獨的潛水員,久而久之覺得無聊,就又退群,現在的我差不多把群都退光了。
退了很多群,我便隻混朋友圈,微友多了,我發現朋友圈的關係也有些複雜。比如我在給某些微友點讚評論時經常會在下麵其他微友的評論中意外地發現:哦,原來她們倆也認識?他和她原來是兩口子?我老婆怎麽和我經常搭訕的美女也是微友關係?甲和乙不是仇人嗎?怎麽還是微友?怎麽還互相點讚?我給甲點讚多了,乙會不會不高興啊?算了,我還是潛水吧。 從此少說話,多學習,多了解些有用的信息,看著看著我發現微信裏朋友轉發的很多信息都是假信息,有時甚至是謠言漫天飛,常常會使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有時我也因此憤憤不平。要說還是老婆看得開,她說:“別那麽認真,微信嗎,意思就是稍微信信就行,不能全信!”
(文章完成於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