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聊宗教信仰

(2020-12-10 06:16:02) 下一個

     

      說來慚愧,直到今天我還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

       一位信主的朋友跟我說:你遲早會成為上帝的信徒,因為在上帝的花名冊裏有你的名字。我心說:我將來信不信主,我本人都不知道,你怎麽會知道?當然我也就是抬扛般地這麽一想,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相信“頭上三尺有神明“,我相信冥冥之中一定有一種力量在主宰者我們,隻是這種力量是什麽,是什麽樣子,是在以什麽樣的方式存在著並統治著我們,我仍然心存疑慮。

       回國休假時也經常會被人問起我的宗教信仰問題,當聽說我沒有信仰時,他們會覺得驚訝,因為在他們眼裏,西方國家人人都有宗教信仰,而像我這種“外鄉人”不信教就等於不在主流社會中。他們大多還能舉出我們共同的朋友出國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的N多個例子。實際上在加拿大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很多,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他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們相信自己!甚至近些年很多人公開質疑上帝的存在,記得幾年前在多倫多我就曾看見在一輛公共汽車的車身上醒目地寫著“也許上帝並不存在”。

       一方麵加拿大的年輕人去教堂的越來越少了,而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包括很多中國大陸來的新移民接受洗禮,加入教會。這些人當中有的在國內就是基督徒,有的是來加後聽從了主的召喚,有的是抱著一種文化融入的態度參加教會活動,還有些人是為了擺脫寂寞困苦,尋求幫助而信教的。不管怎樣,我個人感覺有信仰是件好事,有所敬畏比無所畏懼要好得多。

       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宗教的影響卻是無所不在的。

       就說蒙特利爾吧,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以saint(聖)命名的街道遍布全城,教堂更是無處不在,有人說過:要想在蒙特利爾扔一塊磚頭而又不砸中教堂的玻璃是不可能的事。蒙特利爾也因教堂眾多有個別稱叫做:“聖人之城”(the city of Saints)。另外,盡管我很少走進教堂,但是主的聲音也經常在我的耳邊回蕩,我的家裏,我的店裏經常會有傳教人士光顧,打開一本小冊子,聊聊主,聊聊信仰,念一段聖經,再探討一些生命的起源和歸屬的問題,也是一段寧靜美好的時刻。

       人有信仰絕對是好事,生命中有了一種寄托,生活上也有了一份道德約束。我身邊很多信主的朋友都非常有愛心,願意幫助人,並以此為樂事,但如果要說有信仰的人個個都行為高尚,個個都是道德楷模,在我看來倒是沒有多大的事實依據。我發現在一些人的生活裏,信仰歸信仰,生活歸生活,兩者分得非常清楚。比如說有些人在教會活動中出錢出力幫助他人,但是在教會之外的日常生活裏還是便宜能就占就占,生意該騙就騙,信徒和凡人兩種身份自由切換。

       在馮小剛的微博裏看到一段話:“ 出國時見到教堂總會蒙生進去坐一會兒的願望,因它宏大又安靜,本人雖非信徒,但走進去坐下來,敬畏之心就被喚醒,甚至還會意識到自己罪孽深重,對比之下,每年去寺院感受到的卻是滿院子的人都在和佛做交易,您保佑我升官發財娶漂亮媳婦早生貴子行大運,我給您燒香磕頭再塑金身。買賣做的一點虧不吃,許願還願一報還一報。”這段話用在西方的教堂裏也一樣,很多人走進教堂也是帶有明顯的功利目的的,敬奉上帝是為了尋求上帝的庇護,犯了錯誤希望可以通過懺悔免受懲罰。

       我有一朋友,已婚,出國多年,現居美國,據他自己說全家人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幾年前我們在國內相遇。我發現他是夠虔誠的,至少在形式上如此,每次吃飯前他都會低頭默默地祈禱一番方才動筷。有一次,他祈禱的時間很長,我問他在說什麽,他說他在懺悔,說前一天夜裏和別的女人上床了。可沒過幾天又是在一次晚餐上長時間的祈禱,還是同樣的理由。

        想起趙本山小品裏的一句話,有錯就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改,改完還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沒有信仰,我是說還沒有。我有種感覺我會信佛。我沒看過宗教的書,但我比較敬慕幾大宗教,我相信它們都是教人怎麽做好人,所以我覺得這幾個大的宗教,找一個跟自己有緣的就行。信仰就是生活的哲學,跟著大路走,不會走歪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