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
2024 (61)
每到辦公室,第一件事總是打開收音機,鎖定 96.3FM Classical music 頻道。十幾年如一日,像一種輕巧的小儀式,其實隻是想要一些背景音樂。那首旋律常常隨晨光而來:先是幾聲輕柔的鋼琴,像溪水初解冰封;隨後管弦樂層層湧來,把情緒推上高處,又慢慢回落。最後,清澈的鋼琴聲裏,長笛獨自漂浮,仿佛歲月在空氣裏輕輕打了個圈。
某天才知道,這曲子是電影《燃情歲月》(Legends of the Fall)的主題曲。喜歡旋律,便去看了影片,才發現那是一首寫給愛與命運的長詩。蒙大拿的草原遼闊,看不到盡頭,遠山起伏如沉睡的野獸,黃昏的光斑灑在木屋與籬笆上,一切帶著原始而深情的氣息。自然在片中不隻是背景,更像暗中牽引命運的手。
男主角的身影,與草原和風暴幾乎同一個脈搏。他野性、熱烈,又注定孤獨。他和兄弟們在對那位女子的情感裏一次次糾纏,愛與責任、自由與羈絆,交錯成漩渦。荒野與戰場、家園與流浪,把他們推向生命的極處,每一個選擇都壓著宿命的重量。
再回到旋律,才明白音樂講述的是同一段旅程:鋼琴的清澈,是少年不染塵埃的心;樂隊的驟然湧入,是命運推來的高峰;尾聲裏的長笛,像輕輕的歎息,把一切重新交還給遼遠的天地。這便是“燃情歲月”——熾烈燃燒,終又回到靜謐。
也許每個人都是命運河流中的小舟,不能決定浪的方向,卻能在漂泊中握緊那些值得珍惜的人和情感,為自己的歲月點亮一束火光。
附:André Rieu 樂團演奏的 The Ludlows —— 選自電影《燃情歲月》,可與此篇靜靜相伴。
(音樂來自網絡)
——
【樂韻拾文】
拾一段旋律,落於字間靜聽。
輕彈慢語,不言深意,隻為安心。
“Healing Power of Music”確實如此,旋律的明暗起伏常是人心的映照,它不隻是安撫,更像一麵鏡子,讓人麵對情緒、慢慢走出來。那位朋友從醫學走向音樂療愈,是對生命溫柔的守護,令人欽佩。
也喜歡你說的“西方音樂與東方詩詞”相得益彰。兩者像兩條河,在情感深處匯成同一片海——無論是文字的留白,還是音符的停頓,打動人心的,總是那份共通的溫度。
謝謝你讓這篇小文有了新的回響,周末愉快。
所謂“Healing Power of Music”說的是音樂能夠引發人們的積極情緒,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帶來愉悅感。同時,悲傷的音樂也能為宣泄悲傷情緒提供出口,起到疏導作用。(曾經有朋友取得Harvard MD 學位後,不顧父母強烈反對,毅然轉向去成立音樂療愈中心,我很佩服她的勇氣和決心。)
林子posted電影“Legends of the Fall“主題曲,凝神聽來確實感慨良多!人類的天然情感與社會約束永遠縱橫交錯,矛盾撕扯。正如林子寫道:“(此曲抒發)愛與責任、自由與羈絆,交錯成漩渦。荒野與戰場、家園與流浪,把他們推向生命的極處,每一個選擇都壓著宿命的重量“,然而,生而為人,如何在亂世中保持內心的篤定和良善,Do No Harm to Others (as in the Hippocratic Oath),這是一個永恒的難題。
曾聽過這樣一種說法:西方音樂和東方詩詞是人類文明的兩大巔峰 (to which I agree :) 。注意到林子經常用典雅的中文詩詞/成語抒發情懷,同時配以清澈舒緩的西方音樂,相得益彰,美好而治愈。
感謝分享。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