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圓舞曲背後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緣分。
誰能想到,以《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一角深入人心的安東尼(Sir Anthony Hopkins),竟會與“華爾茲王子”安德烈(André Rieu)攜手?一個在銀幕上塑造冷峻形象,一個在舞台上點燃音樂熱情,本該毫無交集的兩個人,卻因為一首塵封半世紀的旋律相遇。
故事要回到六十年代。那時的安東尼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懷揣著對音樂的熱愛,寫下了這首《And the Waltz Goes On》。手稿靜靜躺在抽屜裏,一晃就是五十年。直到 2007 年,電視裏安德烈充滿感染力的演奏打動了他,他終於鼓起勇氣寄出了這份年輕時的夢想。
安德烈收到樂譜時驚訝不已——這旋律仿佛帶著舊日維也納的溫度,優雅中藏著說不盡的故事。
2011 年,這首沉睡已久的圓舞曲終於在英國的音樂廳蘇醒。當安德烈與他的約翰·施特勞斯樂團奏響第一個音符時,觀眾席上的安東尼眼眶濕潤。旋律流轉間,時光仿佛倒流,帶他回到那個滿懷憧憬的年輕時代。這一刻,他不是影帝,不是漢尼拔醫師(Dr. Hannibal Lecter),隻是一個終於等到夢想開花的老人。
這首曲子沒有炫技的編排,就像老朋友在耳邊輕聲細語。前半段帶著青澀的回憶,後半段染上歲月的醇香。聽著聽著,你會明白——人生從來不會太晚,隻要心中還有旋律,就永遠能在生活的舞池裏旋轉。
安德烈後來回憶:“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就知道它來自一個有故事的人。”
安東尼則淡然一笑:“這首華爾茲,是我對生命最深的致意。”
音樂終了,掌聲如潮。曲名《And the Waltz Goes On》何嚐不是在說:
世界轉動不息,悲歡皆入旋律;
若有噪音亂耳,靜觀唯能悟緒;
心若仍能起舞,何懼人間無趣。
一起來欣賞安德烈與樂團演繹的這首《And the Waltz Goes On》(音樂來源: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
【樂韻拾文】係列
拾一段旋律,落於字間靜聽。
輕彈慢語,不言深意,隻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