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25-31章

(2020-09-28 22:19:20) 下一個

第25章 受邀西行

至此,劉錦棠的幾件事情基本都辦完了。

本來就是出來遊玩的,左宗棠的信估計還要一旬才會到。於是一行二十人坐船去寧波府普陀山遊玩了幾天,然後換船沿錢塘江上溯到杭州,然後又坐船回到上海。遊玩了一圈,花了13天,優哉遊哉。

本來還想去太湖和蘇州遊玩一圈,但是怕耽誤了左宗棠的大事。於是直接回上海了。

也幸好一路都是坐船,如果是陸路,怕是時間至少需要一個月。

到上海之後問了驛站的人,竟然說十天之前就接到了左宗棠的信了。劉錦棠感覺應該不是這次問采購槍械的事情的回信。於是讓驛館的人拿來。

打開一開,果然不是。上麵寫著:

“毅齋鈞鑒:沙俄已入侵黑龍江,北疆日趨緊張,而今其又侵略伊犁。軍民抵抗四十餘天,仍無法抵擋,沙俄已於7月4日侵占伊犁。我方若不盡快出兵顯示收回的決心,怕是他們會得寸進尺。你在家已經呆了三四個月了,假期也已經很久了。你看一下,盡快招募幾千鄉勇,11月西行助我。

“今陝甘各地均已平定,且已由河南、湖北之民填充。唯餘肅州馬文祿、河州馬占鼇以及在西寧已經合兵一處的白彥虎和馬桂源與馬本源。其餘散處各地之回匪或為苦役或聚集於此三地。戰事若順,則明年可抵新疆,對峙沙俄。”

放下信,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沙俄狼子野心侵占了伊犁。如果不及時出兵,恐怕他們會繼續侵占烏魯木齊,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東或者直接向東侵占烏裏雅蘇台。到那時,陝西山西直隸等中原之地將直接在其虎口之下。

進軍新疆,還是需要朝廷同意,撥發軍費。估計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但是可以先將甘肅完全平定,並為之備。左宗棠應該是從這一點上考慮,讓自己現在過去的。希望他能及時說服朝廷出兵吧。

自己可以為他做點什麽呢?打仗需要的是兵員、裝備、糧草後勤,以及最重要的軍費。兵員左宗棠有他的楚軍一萬多、金順的軍隊兩萬多,自己如果再帶過去一萬五,算上當地的一些投降的軍隊,應該有六萬上下。這些軍隊在甘肅差不多夠用了,如果去新疆,平阿古柏和驅趕沙俄,那就不清楚了,需要更新更細的軍情。這個是後一步的事情,到時候說。

裝備麽,蘭州製造局現在不知道怎麽樣了。自己可以從上海采購一些步槍和加特林機槍,大炮或許也可以,要看左宗棠的意思。自己還可以采購一批製造這些裝備的機器並雇傭一批洋人技工,但是這個怎麽著也要半年才能到貨,加上路途和調試生產等等,怕是需要一年。估計趕不上甘肅的平亂,新疆或許可以。金陵內軍械所的那些設備和人員應該是運過去就能用的,不知道西北有無可以用的河流,若有可以用於運送糧草後勤。寫信問問左宗棠吧。

糧草後勤這個應該陝甘之地夠用了,左宗棠對這個很重視,不會出什麽問題。

那麽還有就是軍費了。粗看起來自己在這方麵做不了什麽。如果是一年前的自己,肯定這麽想。但是這一年自己管理了很久的後勤,見過喬致庸等晉商,見過胡雪岩,見過鄭觀應;關鍵是自己和郭嵩燾交流過很久——雖然實際上是他說得多,自己基本是聽的——把這些經商的事情給串聯起來了。無商不富,如果有他們的加入,不管是出租苦役、捐助或者是買賣流通,都可以增加陝甘之地的收入,變相地增加了軍費。

於是,劉錦棠把這些想法都寫到了信上,給左宗棠寄過去。同時說明,自己現在在上海,這幾天就回老家去招募鄉勇,如果需要在上海辦事的話,自己可以找人來做。

第26章 采買

但是信剛寄出去沒幾天,左宗棠又來信了,這次是直接拍一個幕府先生來的,都累得不成樣子。

信上同意了劉錦棠購買機器槍械的事情,還讓幕府先生帶來了五十萬兩的銀票,隨他購買,入賬即可。

劉錦棠收到這個直接有點發蒙。自己剛接觸西洋菜多久啊,就讓自己采買。左宗棠真瞧得起自己。估計他也是著急,讓李鴻章采買,還不知道要黑他多少呢。

既來之則安之,上吧,一步步來。

前幾日鄭觀應來過,自己還沒收到回複,就隻是聊了一下,沒細問多少。明天叫他過來問問吧。

第二日,鄭觀應到了。客套閑話之後,劉錦棠問道:“前幾日正翔兄來時,左宗棠還未回信。昨日中堂回信,決定采買一些。不知道正翔兄這幾日問得如何了。”

鄭觀應拿出幾張紙來,遞給劉錦棠一半,自己拿著一半。

“我已經多方打聽了。加特林機關槍1000兩銀子一台,M1847左輪+手槍15兩銀子一把,毛瑟1871式步槍是最新的,5兩銀子一杆。子彈麽,都是一千發13兩銀子。

“至於製造的機器,加特林機關槍的整套生產線是5萬兩銀子,毛瑟1871步槍的整套生產線是3萬兩銀子,M1847左輪+手槍的生產線是5萬兩銀子。都已經包括了對應的子彈生產線。關鍵是恐怕一時半會材料還是需要從國外進口。

“其中加特林機關槍和M1847左輪+手槍是英國怡和洋行的,運到上海大概需要六個月。毛瑟1871式步槍英國和德國都有,英國的要貴一些,我這是問的德國禮合洋行的價格,路程相差不大,也是6個月”

“至於技師,一條生產線需要八九人就能夠勉強運轉起來了,對方也可以隨生產線一並找齊,每人每月200兩,但是雇傭的銀子要從貨物起運開始算。

“至於鋼鐵製造設備,一套大概需要7萬兩銀子。需要根據礦石的情況來決定具體的設備信息。這個倒是各國都有,美國到貨最快,要兩個半月,其他歐洲國家都需要六個月。”

本來劉錦棠還以為手裏的50萬兩很多,沒想到照著這個價格,買不到多少東西的。

加特林和步槍的生產線必須要的,每條生產線10個人,這就直接去掉了10.4萬兩(人員按照1年工資計算)。鋼鐵製造設備也是必須要的,又去掉8.2萬兩銀子。加特林100台配200萬發子彈,步槍3萬支配900萬發子彈,又去了30.3萬兩。這就去了48.9萬兩。隻還餘1.1萬兩,距離自己募兵的銀子差得遠了去了。

若是招募一萬人,則有20個營。一營有500兵丁和180長夫。營官1名200兩,四名哨官36兩,四名哨長24兩,三十二名什長153.6兩,72名親兵和20名護勇414兩,正勇336人1411.2兩,夥勇32人105.6兩,180名長夫540兩。如此每個月需餉銀2884.4兩,另外一營每個月支取口糧公費銀子2917.4兩。如此算來一個營需要每月5801.8兩銀子,1萬人20個營就是需要116036兩。

這樣算下來,招募的銀子自己倒是出得起大部分,畢竟自己統領老湘軍也有15個月,算上之前的薪水,也有7萬兩左右,花了一部分,但也有空餉可以吃的,算起來手裏也還餘著7萬兩。但是路途上怎麽也要兩個月,那自己就沒有了。並且這錢回家的時候也給了族裏很多。所以還是公私分明吧。

這麽算來怎麽都不夠。

劉錦棠告訴鄭觀應,自己計劃采購100台加特林和1條生產線與對應洋人技師、1萬枝毛瑟1871步槍和1條生產線與對應洋人技師、10把M1847手槍、1條鋼鐵生產線和對應洋人技師。

鄭觀應聽到之後大喜,說:“如此多的數量,價格和支付方式應該還是可以談的,我再去談談看,隻是最後肯定需要劉帥出麵定奪並簽訂合同。”

劉錦棠愕然,還沒說到自己的困難呢,鄭觀應直接幫自己解決了,這倒是省了自己揭自己短了。於是叮嚀囑咐,並許了鄭觀應5000兩銀子的運作費。

鄭觀應本來答應此事就是想傍上劉錦棠的船,並進而傍上左宗棠的大船,所以連忙推辭。但是最終也沒推辭掉。隻是心下暗自決定,一定要辦得漂漂亮亮的,這樣才能讓劉錦棠高看自己重視自己。並且旁邊還有郭嵩燾看著呢,雖然現在賦閑在家,但畢竟也是曾經李鴻章的幕僚,如果能隨便在李鴻章麵前提自己一句,自己以後在上海那不是如魚得水?!

考慮到回鄉之後就要招募兵勇前往蘭州,劉錦棠囑咐鄭觀應,現+貨越多越好,兩三個月後直接運到漢口,具體時間劉錦棠會提前通知鄭觀應。

鄭觀應道:“具體有多少現+貨,需要調查一下。鋼鐵設備如果是美國的慎昌洋行的,隻需要兩三個月,其他的由於美國沒有,隻有歐洲有,所以至少也要五六個月。”

“槍支隨軍攜帶沒問題,但是生產線和人員估計不行,太重了。到時候從漢口隻能再托車馬行轉運,讓車馬行的人隨軍走,也安全還省了厘金不用受各省關卡刁難。步槍在下會找各個洋行問下現+貨,盡量多湊一些,隻是價格估計就會比較貴了。

“還有就是後到的軍械設備,最好能夠軍隊護送,這樣也安全還省了厘金不用受各省關卡刁難。”

劉錦棠大體地答應下來。

再說一會話之後,鄭觀應就告退了。商定10日內將采買的事情定下來。同時約定鄭觀應先和美國慎昌洋行和德國禮和洋行聯係一下,看能否後天去現場試用一下幾種槍。

第27章 王韜入幕

鄭觀應第二天就帶來消息,試射沒問題。於是第三天幾人分上下午分別去了英國怡和洋行和德國禮和洋行。

試射之後,劉錦棠一方麵是滿意,另一方麵則是忐忑。滿意的是加特林機關槍的射速絕對是神仙一般地快,有了它,沒有任何敵人可以在彈藥沒打完之前衝上近前;忐忑的是都是西方大國,不知道俄羅斯到底裝備了多少這樣的武器,如果多了,那麽將是清軍的噩夢。於是,讓鄭觀應旁敲側擊一下。發現這是很新的槍械,隻有英國在用。其他國家或許有但是也隻是拿去研究,沒有成規模裝備。

劉錦棠放心了。

接下來的時間幾人也沒什麽事情,於是都是在各租借遊玩走動。還應幾個洋行的邀請去參觀了一下。

一周之後,鄭觀應直接來回消息。加特林隻有英國的幾個洋行有,全搜集起來也不過十台。10把手槍很容易就找齊了。步槍竟然也是隻有德國和英國幾個洋行有,不過數量就遠比加特林多了,算起來有二百多枝。隻是加特林的子彈並不多,隻有10萬發。步槍子彈卻是有20萬發,應該夠用。

劉錦棠敲定了買。

鄭觀應還將購買的初步協議帶了過來。

加特林機槍100台10萬兩,配200萬發子彈2.6萬兩、生產線5萬兩,10名洋人技工六個月工資1.2萬兩,共計18.8萬兩。

毛瑟1871步槍3萬枝15萬兩,配900萬發子彈11.7萬兩、生產線3萬兩,10名洋人技工六個月工資1.2萬兩,共計30.9萬兩。

鋼鐵設備7萬兩,10名洋人技工六個月工資1.2萬兩,共計8.2萬兩。

以上總計57.9萬兩。

因為采購量比較大,各家的設備談到了八折,人工沒有辦法,還是原價還差點被漲價。如此最終價格是設備54.3*0.8=43.44萬兩,人工3.6萬兩(6個月),總計47.04萬兩。關鍵是可以先付一半,後一半等運到漢口之後一月內付清。

這樣隻需要一次性付23.52萬兩,其餘的六七個月之後再付即可。另外現+貨的10台加特林15000兩、1000枝步槍6000兩、10支手槍150兩,還有鄭觀應的辦事費用5000兩,共計2.615萬兩。也就是隻需要支出26.135萬兩就可以了。手裏還餘下23.865萬兩。算上各處花銷,還餘手裏23.5萬兩。

這些錢募兵就足夠了。1萬人的兵丁路程兩個月的費用232072兩,算上路上人情往來等等,估計23.5萬兩差不多了。至於路上的第三個月的餉銀,正好那時候就到大營了,可以找左中堂。

這些錢怎麽花再說,先把合同去簽掉。於是第二天和鄭觀應去把合同簽掉了。鄭觀應的好處費自然是簽在了合同裏麵,免得他受什麽掛落。

事情剛辦完。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傳來。

王韜,就是之前曾紀澤提過曾經給長毛進言的書生,到上海了,還給劉錦棠送來拜帖。

上次曾紀澤提的時候是8月15日,現在才是10月3號,王韜竟然已經到上海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簡直是神速。光是從上海到香港就要1800km的海路,海船也不過15km/h的速度,需要120h,12天才能到。

於是第二天幾人一起見了王韜。一個44歲的人。看他談吐,果然是對洋人很了解。並且行事做派也很西化。周漢看著不舒服,劉錦棠和郭嵩燾還好。畢竟流亡10年,遊曆西洋3年,如果一直都是國內的做派不懂得變通,恐怕骨頭都變成灰了。

本來劉錦棠也沒想這次出征就帶著王韜,二是想基本安定下來之後,再將其召入幕下,畢竟行軍打仗他應該不懂,純粹浪費了這麽一個大才。

王韜卻是微笑,說道:“此次在下得脫大難,能夠返回闊別已久的家鄉,不再在外流浪,多虧劉大帥和曾公子的大度。接到此消息時我本也是想在家著述,想將十年經曆寫出來以為天下人鑒。”

“但是後來朋友一番話點醒了我。此次我雖歸家,但是案底仍在,即使閉門不出,恐怕也會有天上來的禍事,反而不如自我流放。如此和劉帥出征卻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麵不影響著述,另一方麵也能夠將我這十年的一些想法付諸實踐,以檢驗是否可行。

“隻是如此怕是打擾到劉帥,還望海涵。”

劉錦棠自是大喜。王韜畢竟是秀才,還一直從事翻譯工作,又有遊曆西方的經曆,或許對自己的幕下工作不是很擅長,但是普通工作應該沒問題的,還能空餘給自己講解洋務知識。

於是當即答應下來。說明了自己接下來的安排,約定1873年1月1日武漢匯合。在此期間他歸鄉探親等沒有任何約束。

於是幾人繼續研討洋務之事,尤其是郭嵩燾,對此也是很有經驗,聊得很盡興。周漢也在這過程中慢慢轉變了自己對此人的看法,畢竟以後還是都要在劉錦棠手下吃飯的。兩人各負其責就好了,衝突也不大。

第28章 招兵赴西北

第二日,一行人就啟程回長沙了。王韜留下還要在上海訪友,鄭觀應則負責後續的采購事宜並負責1873年1月1日前將槍支彈藥等運到武漢。

路上,劉錦棠專門去南京呆了五天。他去拜訪曾國藩,提出希望將金陵內軍械所買下來,搬到蘭州。各項機器設備以及人員都要,人員不願遠行的,以一年為期,教會徒弟就可以回來。曾國藩自從有了金陵製造局之後就想處理它了,如同雞肋,棄之可惜,要之無用。要不是知道曾國藩的心意,曾紀澤怎會提出此事。

於是兩廂都合適,短短兩刻鍾,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於是劉錦棠用兩萬兩銀子把金陵內軍械所買了下來,全數遷往蘭州。

隻是雖然事情定了下來,但涉及的事情卻是繁雜。雖說有周漢可用,但是畢竟他決定不了事情, 並且對西北並不熟悉。於是來來往往安頓人員安排路途,轉眼就是幾天過去。

之後劉錦棠中途便不再停留,直奔湘鄉,自己原本的大部分哨長就是那裏的。然後輾轉家鄉幾地,將所有哨長聯係上。每去一地便說明情況,問對方是否還想去西北打仗。最終八十個哨長有一多半願意去,另外一半卻是不想再奔波了。

其餘不去的哨長,劉錦棠也並不惱怒,畢竟人各有誌。他和他們說:“戰場是做了那麽多年兄弟,隻要我在西北,你們有什麽事情到西北,無論是走商還是行路,都可以找我,也可以找這些同鄉的兄弟們。隻要能幫上忙,肯定是在所不辭。”

“現在西北還是戰亂,如果到那邊走商,一定要多些人手。估計平定不會太久。那邊人少地多,如果有想移民到那裏的,肯定讓相熟的人給安排一些熟地。”

於是劉錦棠又找關係新招了所缺個哨長,並約定自12.01日起在長沙市北銅靖渡口點卯,薪水從點卯之日起開算,12.20之後不再等候。

然後點卯的時候安排了各軍行進次序,劉錦棠帥大軍北行,派了親兵營周漢先行到武漢接應軍火。讓他們注意大軍行程,盡快跟上。

18天後,在襄陽劉錦棠見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周漢等人。原來周漢等人提前走水路到武漢用了兩天,到武漢之後等到12.27,鄭觀應等人就到了,然後安排了貨運行,從水路往襄陽。雖說是帆船還是逆流而上,卻也比陸路要快得多。500km水路隻是用了6天,就到了襄陽,算起來每天10h,一小時也能走8km。

由此,劉錦棠更加重視水運。這還是帆船,如果是小火輪,那恐怕要再快一倍。節省的時間算上人吃馬嚼,比陸路更快更省。這更加堅定了劉錦棠造輪船發展水運的決心。隻是他發愁,西北的地方能夠走輪船的江河到底有多少,還是要注意尋訪一下。

路上還有兩個月的時間,日常隻是走路,也是浪費。於是劉錦棠將16個營官和所有的80名哨官叫來。說道:“臨來之時,我給西北大軍采購了一批槍械。現在大批的還沒到,隻有一小部分,大概二百支步槍和10挺加特林。現在我帶你們看一下這些槍械的威力。”

本來這些營官和哨官也沒那這個當太大的事情。之前打仗大炮和抬槍又不是沒用過。但是在劉錦棠派親兵給他們演示了步槍之後他們就重視起來了。重量輕,單兵操作,填子彈速度比抬槍快了有三倍有餘,雖說射程短了許多,但是打仗時的用途怕是比抬槍大得多。隻是他們沒想到的是,後麵的加特林才真是刷新了他們的承受能力。那種暴雨一般地彈幕,直接將他們嚇傻了。他們無論如何想象不到,這種武器之下,還有什麽敵人可以幸存。隻是當劉錦棠說了子彈消耗之後,他們也是心下咋舌:這哪裏是子彈,分明是一把把的銀子!一分鍾200發子彈,那可就是2.6兩銀子,快趕上一個大頭兵一個月的餉銀了。

演示之後回到軍帳。劉錦棠說道:“大家看到這些武器的威力了吧。我們有了這武器,打贏是肯定的。關鍵是花多大代價!一杆槍6兩,一抬加特林150兩,100發子彈那就是1.3兩銀子。這都是從洋人那邊買的。一杆槍隻有1000顆子彈。用完了,那就隻是個燒火棍。”

“正式打仗的時候,10人負責1挺加特林,力氣必須要大,我們估計能分到20挺,集中分配,我的親兵營負責操作。打仗的時候根據你們的申請外派。步槍兩人共用1杆,每人配10發子彈,這是免費的。想多要,那就是十發1錢3分銀子,一百發1兩銀子。”

“戰場上將加特林丟失而逃的,罰150兩銀子。棄步槍而逃的,罰6兩銀子。”

眾將嘩然。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以前打仗,大刀長矛也好,抬槍也好,潰敗的時候說扔就扔了,朝廷都會給再配。

沒等大家質疑,劉錦棠繼續說道:“戰爭結束之後,每人所用槍支可以選擇上繳或者自己留存。上繳者槍支價值6兩銀子,每年遞減1兩”

一下子,大家的質疑聲就降下去了。誰也不傻,這就算是把槍直接給了個人了。自己的東西,還會隨便丟棄嗎?!

“另外,從新年起,俘虜一個敵人價值1兩銀子,營官拿本營獎勵的1/10。死人和殘廢的價值減半。”

這一下子又吵吵聲起來了。這次可不是質疑,而是興奮。因為如果照這個樣子,之前金積堡之戰的那二十多萬人可就是五十萬兩銀子啊。分到每個人那都有10兩。自己等人都是長官,營官少說一千兩,哨官少說二百兩是有的啊。

“所以呢,為了打贏,還為了多抓活的,大家一定要少用加特林機關槍,盡量隻在攻打艱苦的時候,或者敵人太多的時候用。步槍都練得準一點。匪軍衝鋒的時候一下子打死他們幾個,其他的氣勢就下去了,如果投降,就能抓活的了。不投降,就繼續打到他們投降。我就不信死到一半人他們還能堅持得住!”

“槍打得準,這是一回事,另外,隊列也要練好。十人一隊分為2行間隔而立,第一排蹲坐開槍,第二排上膛準備。開槍後第一排後撤並上膛準備,第二排變成第一排,蹲坐開槍。如此往複。如果熟練不夠,那就用3隊、4隊。反正一定要讓槍不斷地響,不能讓匪軍衝到麵前。知道了嗎?!”

有了前麵銀子的刺激。各營官哨官都精神特別足。

“今天,我們就把步槍發下去,我也把親兵都派下去教大家先練習端槍。三天之後,按照每人5發子彈發下去,各營各哨自己訓練。再15天,以哨為單位比試射靶,每人2發子彈。按照著靶數量排列成績,最後10名的哨,負責給前麵10名的哨買每人5發子彈。前10名的哨加餐肉一頓。另外,各哨均進行隊列檢查,前10名的哨加餐肉一頓。

“每15天比試一次。前後隊距離遠,每營各自組織比試。我會派親兵營前往主持,各營長哨長要配合監督。”

最後,劉錦棠還又加了1把火:“到達蘭州大營之後,兩種比試始終在前十的哨,我會給你們配備一挺加特林機關槍。開始是我的親兵負責操作,但是你們也派人學習,學成之後就是你們自己操作!”

這一下子,原本就已經情緒高漲的各營官、哨官立刻更加瘋了一般。劉錦棠趕緊給大家降溫:“大家也要注意,山民本就瘦弱。不要把人練廢了。”

各人紛紛答應,但明顯沒有太當回事。劉錦棠隻好暗自決定要加強巡查,一有問題趕緊處理。

在隨後的巡查裏,果然發現了很多加練國度的營哨。劉錦棠不得不加強監督遏製這種風氣。同時,也給士兵多加了半斤糧食。

第29章 大營之中說周詳

一路之上,由於有劉錦棠的俘虜一個人1兩銀子的賞賜。直接所過之處土匪都被滅掉了,抓了九千人,殺的隻有七八百人。弄得到後來有人聽說他們要過境,土匪直接就跑得沒影了。為此,劉錦棠還付出了一萬多兩銀子的賞賜。

劉錦棠雖然付出了一萬多兩,但是反過來,他把這些人都用7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隨軍的晉商和徽商,並且還從剿滅土匪的各地得到了各種剿匪的孝敬兩萬多兩,還搜出了土匪聚集的銀子兩萬多兩。期間,兩萬發子彈的2600兩銀子;耽誤了半個月路程,軍費有35000兩銀子。如此算來,裏外裏也反而淨賺了六萬兩銀子呢。如果不是左宗棠那裏等著自己,都恨不得直接剿匪算了。

兩個月之後的1872.3.12,各營陸陸續續到了蘭州大營。劉錦棠提前到左宗棠賬下報道。

當麵說了購買了100挺加特林機關槍,3000杆步槍、兩條槍支生產線、1條鋼鐵生產線的事情,還說明了金陵內軍械所搬遷過來的事情。

鋼鐵設備從簽合同到運到上海用了三個半月,從上海運到蘭州估計三個月。也就是說再過一兩個月內就能運到了。槍械和對應的生產線估計時間比較久,生產3個月,海運6個月,陸運3個月,估計要9到10月份才能到。

左宗棠很高興,於是安排人和劉錦棠交接了這些事情。他也和劉錦棠說了,自己搬遷過來的蘭州製造局現在也已經可以仿造槍支和普魯士炮,雖然性能還差別比較明顯,但是也是個好的現象。正好這次過來的也有洋人技師,能夠對仿造槍炮也有幫助。

現有雖然中國自己產的鐵和鋼也有能用的,但是基本都是優中選優才行。現在陝甘之地剛遭兵禍,鋼鐵生產量太小,就算是從河南和山西購買,供應槍支和大炮還好,至於鐵軌,差的遠。之前沒建鐵路的時候,感覺鋼鐵產量足足的,可是一旦事情做起來,土法煉鋼鐵的那些產品,做做農具差不多,當鐵軌,質量根本不行。

鋼鐵設備從簽合同到運到上海用了三個半月,從上海運到蘭州估計三個月。也就是說再過一兩個月內就能運到了,算上安裝調試,年底前應該能夠開始生產。現在還隻能先把枕木弄好,把各項配套的弄好,這樣鋼軌生產出來就能直接安裝了。

左宗棠也向劉錦棠通報了一下現在陝甘的情況。

陝甘移民1869-1870年增加了50萬,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在陝西。1871年陝西移民隻增加了20萬,甘肅則是大幅增加到了30萬。這則是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從成都到寧夏府平羅縣的路去年已經修通。今年1872到現在陝西已經又增加了20萬,甘肅增加了20萬;年底前分別到40萬應該是有可能的。

移民能這麽順利,速度這麽快,一方麵是朝廷支持和攤派各省。另一方麵是多虧修通或者拓寬了從洛陽到陝西、甘肅的道路。

由於是按照鐵路的規格修建的,路麵又寬又硬。驛道32丈100米,省道50米,府道25米,縣道12米。鐵路就算占用驛道的10米,那也沒什麽。頂多之後再拓寬驛道就好了。

劉錦棠是1870.10.23開始命令苦役修路鋪橋的,1871.2.4走的時候各地已經修了800km的路,從惠農縣經中寧到蘭州600km,從中寧(有段重複,不用修,實際從艾家村開始)到涇源縣六盤山200km。還一路上修修整拓寬了很多。

到現在(1872.3.12)已經又過去了一年。現在已經修了總計又增加了3600km。劉錦棠之前規劃的從四川成都府到寧夏府平羅縣的路1550km,甘肅境內經從文縣經隴南、天水、涇源縣到中寧的1150km去年年中就已經修通,四川省內的400km也在去年底修通了。從陝西河南交界的潼關經鳳翔縣到甘肅涇源縣的500km也已經修通。左宗棠還修了從蘭州經定西、隴西、天水、寶雞到鳳翔的500km,計劃以此作為從西安到蘭州的鐵路幹線。從蘭州往嘉峪關的800km也已經修了550km到了張掖縣

劉錦棠走時留下苦役10萬,但是很快數量就上升到了50萬,並且一度快速增長,一年內累計的苦役數量已經超過100萬。於是左宗棠始終保持自己手裏有50萬的苦役修路架橋。多的就按照劉錦棠的提議,租給晉商和徽商40萬。

左宗棠計劃進軍新疆,這每年的苦役租金280萬兩是他最大的底氣。這還是為了讓商人打點各地,故意賣的7兩銀子的低價。要不然按照正常的短夫或者長夫,那價格還要翻倍呢。並且他和商人也約好了,租期10年,如有人死亡,則按照剩餘年限一半的的價格,付給一次性賠償。

這次能有這麽多的苦役,也是左宗棠嚐到了出租人力的好處,於是發布軍令,活的1個1兩銀子,死的和殘廢的0.5兩。這也是他和劉錦棠商量好的。各營也因此不再直接屠城,匪軍的對抗心理也不再那麽大了。

現在的回匪還有三個地方沒有平掉:河州馬占鼇(臨夏縣)大約20萬人,西寧馬桂源、馬本源和白彥虎大約50萬人,肅州馬文祿大約30萬人。一個是對方勢力比較大,不想猛攻徒增傷亡,另一個也是想按照金雞堡的例子,聚而殲之,免除後患。現在對方人員已經聚集得差不多了,等劉錦棠過來就要正式進攻打了。

現在河州馬占鼇有傅先榮、徐文秀等人在打,西寧則是董福祥在牽製,肅州現在是派徐占彪在牽製。左宗棠打算派劉錦棠去打西寧,董福祥還是歸他節製。

第29章 新式武器喜眾人

劉錦棠聽到這裏連忙聽令。

然後他說明了一下加特林和步槍的威力。左宗棠很懷疑。於是劉錦棠專門第二天帶左宗棠去看了演示。就像自己第一次看的時候一樣,左宗棠也驚呆了。隻是左宗棠還是夠大氣,能有這樣的神器,多花錢也是沒問題的。

劉錦棠趕緊說了為了提高軍士的技能和避免資敵,自己製定了獎懲措施。左宗棠思考了一會,覺得很不錯,如果全軍推行起來,戰鬥力一定大大提高。

於是劉錦棠繼續修整。左宗棠行文到各個營裏,讓軍將領和各營主官到自己這裏來。就算是最遠的徐占彪也讓他帶幾個主要的營官過來。

各軍各營於是交代好手頭軍務,到了大營,算起來6萬人也有120個營呢,但大部分都是三四個營才有一個營官。於是算上各軍首領一共來了五六十人。難得人有這麽齊的時候。

於是左宗棠安排了各軍的工作。然後帶他們去參觀劉錦棠的演練。一如從前,大家從原本的不以為是轉到了目瞪口呆再轉到了欣喜若狂。隻是聽到這些槍械的價格和還要半年才到,就直接萎了。反應過來之後各軍就開始爭搶現有的10挺馬特林機關槍和200多枝的步槍。但是左宗棠說這些操作需要長期訓練。各軍還是需要等大批的槍械到了才好用。然後才強壓下各人的爭搶。

左宗棠也趁此公布了新的獎懲措施。戰場上棄大炮而逃的,罰營官600兩銀子,將加特林丟失而逃的罰150兩銀子,將毛瑟1871式步槍丟失而逃的罰6兩銀子,將抬槍丟失而逃的,罰3兩銀子。每次戰鬥隻發10發子彈,再多按照10發1錢3分銀子購買。槍械在戰役完之後以營為單位清點,有損失的營官照價補償。另外他還強調了,加特林一分鍾200發子彈就是2.6兩銀子。

聽到這些,大家都不說話了。都希望把劉錦棠作為小白鼠,先看看劉錦棠用新式武器的效果怎麽樣再決定自己的進退。如此也避免了劉錦棠被孤立起來,劉錦棠也樂得如此,也不說話。

於是左宗棠讓各營官回營,專門留下了各軍將官。左宗棠說明了一下攻打西寧的軍隊改成劉錦棠的老湘營,董福祥仍劃歸劉錦棠麾下。如此則是北路徐占彪牽製肅州之敵,南路傅先榮、徐文秀兩人負責攻打河州,劉錦棠則是帥自己的老湘營和董福祥攻打西寧。

第30章 剿西寧

領命之後,董福祥到劉錦棠賬內報告了一下這一年的情況,也說了留在寧夏移民的老湘營眾人的情況。劉錦棠很欣慰。於是董福祥直接回營,準備攻打事宜。劉錦棠則是率領已經修整了半個月的各營出發赴西寧。

此時的董福祥正在西寧西邊黃河邊上湟水河支流匯入的地方安營紮寨,距離蘭州50km,距離西寧200km。

兩天之後,大軍到達了董福祥營地。然後了解地形地圖,安排進攻方式等。

又三天之後,劉錦棠讓董福祥的董字三營打頭陣,並安排自己帶來的6個營分屬左右兩翼配合。如此,每天更換3個營上去。10天後,每個營都輪過至少2遍。但是這期間,步槍都沒有讓他們用。

然後,劉錦棠召集各營官將領中軍帳議事。劉錦棠說明,將在之後時間內,將200多枝步槍集中發到1個營裏。結合來蘭州的路途上的表現和前麵10天的表現,按照綜合情況先後排列。每次配備新式步槍的1個營為主力,前方放一個抬槍營,後方是自己親兵營派200人攜帶3挺加特林,最後則是200人負責的三座大炮。左右側各放3個營策應。

每天換一個主力營。主力營隻管狂飆突進,其餘負責投降敵人的收編和漏網掃除。

董福祥感覺很擔心,但是劉錦棠說:“兄長不必擔心。隻要你看一天就會明白。”

這種遠近火力的布置是王韜的主意,劉錦棠也認可。前麵幾天的演練和試探,劉錦棠已經摸清了回匪的基本情況。就算大炮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是步槍和機關槍也足以保證勝利。

果然,這樣的配置,直接把對方打蒙了。遠遠地看到敵人就大炮轟三輪,能看清體型了就是抬槍,敵人衝上來能看清胳膊腿了就是步槍,再近能看清五官了,前排的人就都趴下,直接機關槍開火。

敵人從來沒遇到如此猛烈的火力,都沒到加特林發揮威力,就已經潰敗了。自己的中軍最大的用途就是看守和押送俘虜。董福祥看到這個直接驚呆了,嘴都合不上。其實劉錦棠自己也沒想到原本打得很膠著的仗會變成這樣。兩天的時間就向前推進了60裏。看到這樣。劉錦棠趕緊更改了作戰方案,命令戰法不變,但是前方的這9個營精簡為7個,隻負責突進和擊潰,其餘由中軍負責。遇到堅城則再等待主力。於是速度更加快了,一天正常能推進20km,最快一天直接突進了30km,害的劉錦棠趕緊命令壓下速度。不慢下來不行阿,抓不過來。

很快,老湘營推進到了西寧城。未免對方逃跑。劉錦棠暫停了進攻,命令各營修整,同時命令董福祥等各帥7個營各帶2挺機關槍向西寧城的南北兩側迂回,並命令有步槍的主力營在內的4個營帶2挺機關槍直插敵人後方堵住敵人退路,自己則是帶4個營和4挺機關槍緩緩壓上。

為了打好這一仗,劉錦棠直接把10萬發的加特林子彈分發了下去了6萬發,夠每挺打半小時的了;前麵的幾次演示和練習也不過用了20分鍾4000發。20萬發的步槍子彈也發下了5萬發,平均每支槍200發,再多就背不動了。加特林幸虧有小推車,要不都搬不動,6000發子彈,那就至少有600kg。

劉錦棠與各路將領約定,盡量將敵人往包圍圈裏麵趕,當包圍圈縮短至邊長4km時,就不再放敵人進出。

3天後,包圍圈形成了。回匪開始並沒有意識到,但是當出入不得的時候,就開始著急了,於是先向劉錦棠的主力發起進攻,結果被機關槍打得大敗。又向其他幾個方向衝了一下,發現都有機關槍。於是,他們退回去想固守城池。但是當劉錦棠用機關槍將城門打碎之後,他們直接投降了。

整個戰役出乎尋常地順利。南北兩側加特林機關槍分別打了20分鍾;西側機關槍根本沒開槍,直接步槍就搞定了;自己這邊機關槍平均打了5分鍾。如此,機關槍總計打了100分鍾2萬發子彈,再扣除之前聯係和觀摩等各項消耗0.5萬發。步槍用得比較多,前麵10天的路程用去了3萬發,打西寧用去了1萬發;路途練習4次用去1.5萬發,打土匪1萬發。之前的各種練習、演示用去了0.5萬發。總計加特林還餘7.5萬發子彈,步槍還餘13萬發。

整理俘虜,發現白彥虎跑了,問了馬桂源和馬本源,白彥虎在發現清軍火力強大之後,沒等清軍到西寧,就已經跑掉了。

歸攏了一下俘虜,算上之前俘虜的竟然有30萬人。大家都很高興。這就是一萬多人分這些銀子阿,平均算起來每人都有十兩多呢。

但是沒等高興,左宗棠消息傳來,傅先榮戰死,左文秀負傷。軍令急調董福祥前往支援。

董福祥連忙向劉錦棠請示要步槍和機關槍。步槍的話,董福祥的軍隊之前一段時間也用過多次,還算熟練,但是機關槍是操作不了的,並且這也是軍隊重器。於是答應將一半的步槍暫時配給董福祥,機關槍3挺由劉錦棠親兵負責,隨董福祥一起行動。當然,押金還是需要的,要不然估計會像以前那樣潰退的時候裝備都丟掉了。董福祥急忙拔營去支援左文秀。至於子彈,配得比較足。步槍子彈主力營每人背100發總計5萬發。機槍子彈配給3.6萬發,夠各自打半個時辰的。

劉錦棠向左宗棠上報了這一情況。並說明了自己將陸續把這些俘虜押送到蘭州。這種情況在大營裏麵時左宗棠已經和劉錦棠說過。

前麵一年的時間,苦役的押送、派發、出租早已經形成了製度。差別是這批苦役太多了。雖然前麵攻打西寧之前陸陸續續已經押送了10萬的俘虜到大營,但這次還是有一次性20萬的。大營也沒辦法很快處理。劉錦棠隻好放慢行程,把苦役一批批地送過去。

劉錦棠繼續率領自己的一萬兵丁押送20萬的俘虜。幸虧也是有一部分的營官是老人,對這個比較熟悉了,要不然也會像前年那樣手忙腳亂。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抱著僥幸的心理暴亂或者逃走。但是當幾次的一甲人被當眾砍頭之後,就再也沒有逃跑的人了。

三天之後,劉錦棠收到左宗棠的命令。左宗棠讓他在西寧暫時駐紮。他將從別的地方調5萬人過來修從西寧到蘭州的路。相應的管理官員也會派過來。這批20萬人,他會打散調到張掖、天水、河州等地去修路。甘肅、陝西需要修哪些路,需要做哪些水利等等,

於是劉錦棠在等待的時間裏,直接安排苦役先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一個月後,交接的官員來了。調過來的5萬人也到了。於是劉錦棠按照交接官員帶來的左宗棠的軍令拔營經蘭州府河口鎮、武威到肅州。

第31章 定肅州,回亂平

劉錦棠在西寧的這段日子裏,董福祥已經打敗了本就有投降打算的河州馬占鼇。甚至如果董福祥晚到一旬,馬占鼇估計就主動投降了。董福祥到達之後隻是修正了2日,就主動發起了進攻。本來就有降意的馬占鼇看到這麽猛烈的火力,幹脆地投降了,根本沒顧上說出本來的打算。他本還想靠投降弄個縣長之類的官職保有自己手上的軍隊。結果董福祥一打,他隻能到最後靠左宗棠的民族政策活了一命,當了個營官。手下的軍隊也被擇優編了2個營,受董福祥節製。其他的則是直接1年勞役。全家人能活下來,馬占鼇已經感到很幸運了,於是高興地接受了安排。

河州馬占鼇,最終投降的總共有20萬人。

經過這兩場戰鬥。左宗棠和各軍將領都看到了新式裝備的好處。左宗棠更是看到了訓練有素的軍隊和普通軍隊的差距。

劉錦棠攻打西寧。死傷不超過200人,大部分還是在前期練兵和打西寧城的時候造成的。傅先榮、左文秀攻打河州,大將一死一傷,兵丁死傷兩千人。董福祥攻打河州,死傷500人,步槍丟失了10把;這還是有傅先榮和左文秀的兵配合的情況下。

劉錦棠打西寧用時15天,槍械無一損失,機槍子彈耗費2萬發,步槍子彈耗費4萬發。俘虜30萬人。

董福祥打河州用時10天,步槍丟失10把,機槍子彈耗費3萬發,步槍子彈耗費3萬發。俘虜20萬人。還有傅先榮、左文秀的一半功勞。

經過這兩場戰役,傅先榮、左文秀的綠營還餘1.3人;劉錦棠的老湘軍沒損失,仍然是1萬人,加上董福祥的董字三營和收編的馬占鼇的3個營,劉錦棠節製1.3萬人;徐占彪有1萬人。這樣算起來有3.6萬人。兵力捉襟見肘。打肅州夠的,隻是擔心逃脫的人會比較多。打新疆恐怕是不夠的,還需要調動其他軍隊,周圍的能得用的也就是烏裏雅蘇台將軍金順兩萬多人,雖然此人驕橫貪功,但是打仗確實是把好手,並且自己的安排他還是能夠聽得進去的。

眼前的事情是圍攻肅州。自己已經安排了劉錦棠(董福祥仍歸其節製)、左文秀兩部人馬均經張掖前往肅州,並規定了7月15日到達。徐占彪負責北大河北側河岸堵截,左文秀負責肅州城西側堵截。劉錦棠負責東側和南側,作為主攻。同時劉錦棠作為前敵指揮。

左宗棠安排好了,劉錦棠卻是一直在發愁。軍械是沒問題的,子彈是個大問題。肅州估計有五十萬人,自己手裏的機槍子彈還剩4.5萬發,步槍子彈還剩10萬發。不夠用啊。槍械不給左文秀和徐占彪吧,他們會有意見;給吧,他們沒用過發揮不了太大作用,自己不就沒得用了?!

自己采購的步槍、子彈和設備是從德國禮和洋行買的,5.25的時候已經到上海了,正在往武漢運;7月1日得知加特林機關槍、子彈和設備是從英國怡和洋行買的,6.25也已經到了上海,正在往武漢運。正常運到肅州需要2400km,三個多月的時間。陝西渭南到張掖1200km的路修得好,速度變成1.5倍,那也隻是省了20天,需要兩個半月。正常時間肯定來不及了。看來隻能分批運送了。於是劉錦棠派600裏加急,給在武漢的周漢去信,說明自己急需子彈和槍械,讓他優先運20萬發的子彈和1000枝步槍過來,等加特林機關槍到了之後再先優先運送20萬發的子彈過來。希望能夠趕上吧。

劉錦棠7.05到達的張掖城此時1000枝步槍和20萬發步槍子彈剛剛也已經到了,之前也收到了周漢的信,加特林機關槍、子彈和設備也在6.25也已經到了上海,正在往武漢運。20萬發加特林子彈預計在7月1日從武漢開運,估計在7月底之前能到。

劉錦棠放下了心。左文秀的軍隊不攻城,直接一路向肅州挺近。劉錦棠則是開始一步步清剿,槍械子彈也不再恨吝嗇。到了7.15的時候,劉錦棠正好打到了肅州城下,路途俘虜的20萬回匪也派人押送給了左宗棠。

加特林子彈還沒到。於是劉錦棠聯係左文秀和徐占彪,讓他們一邊清剿周圍的叛軍據點,一邊等待消息。不必急於攻城。

20天後,加特林子彈到了。於是相約攻城。

城內也學乖了,糧食備得很足。向外衝了幾次,都被劉錦棠用機關槍和步槍打了回去。看到火力這麽猛,他們幹脆就不大規模向外打了。都是一小股一小股地攻打左文秀和徐占彪。徐占彪還好,有河流天險,左文秀卻是很難過。沒辦法,隻好撥給左文秀200枝槍,沒想到,沒過幾天,潰敗的時候都丟光了。幸虧子彈都在身上帶著,要不然就成了資敵了。左文秀也是臉麵上過不去,也不再談要槍支的事情,隻是死命地打。劉錦棠隻好派親兵營帶著2挺機關槍支援左文秀,這才把西邊戰線穩定下來。

轉眼過了半個月,城還沒有攻打下來,子彈卻是用得很快。左宗棠終於來信,出了一個主意,讓劉錦棠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劉錦棠大喜,第二天就對城內公布了左宗棠的辦法。

左宗棠提出:首領投降則士兵服苦役十年,殺首領投降,則士兵服苦役五年,殺盡管理百人以上官的隊伍,則隻需付苦役2年。脅從回民可免苦役。

這一下子,原本打算死扛清軍進攻的城內頓時不淡定了。清軍火力太猛了,打下去肯定是個死,肅州城已經成了死城。城內糧食眾多,就算能夠苟延殘喘半年,那又如何,還是一樣的結果。於是5天之後回匪嘩變,殺頭領而降。苦役五年10萬人、二年20萬人。脅從定點遷往陝西居住。

左宗棠大喜。命令各軍修整10天。至此陝甘回亂徹底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