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四卷-第68-79章

(2020-10-08 22:59:53) 下一個

第四卷  維新

第68章 甲午

1894年6月的時候,清朝駐美公使得到消息,因為朝鮮的東學黨起義,中日同時進駐朝鮮。於是,劉國昌發電報給父親劉錦棠,表明日本有可能借此占領朝鮮,並應增兵朝鮮,防範日本借口發動戰爭。同時,建議父親派悍將率軍前往朝鮮或者東北。此時朝鮮有人口1500萬人。

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發出了“第二次絕交書”,拒不撤兵,並反誣中國“有意滋事”,揚言“將來如果發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負其責”。 到7月17日,日朝談判也宣告破裂。一直關注此事的劉國昌得到消息立刻給父親發電報,認為日本即將發動戰爭,應時刻備戰。同時再次建議父親派兵前往朝鮮。同時電報發給李鴻章,提醒北洋海軍,日本或即將發動偷襲。

但是,一人之力終究無法改變大勢。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二十年北洋水師,一日之間損失近半。當此之時,劉國昌電告父親,一定要建議李鴻章,要爭取黃海製海權,不能拱手讓人。但是終究李鴻章還是沒有聽從劉錦棠的建議,他認為劉錦棠一介陸軍將領,怎麽懂海軍的戰略,卻是沒有想到,自己也不過是個陸軍將領,並且最後一次率軍打仗已經是三十年前了。

黃海戰敗之後,清廷估計到日軍將乘勝入侵遼東半島,諭令李鴻章速謀戰守。李鴻章根據“各國探報,倭人將以大股圖犯北京,又雲謀襲沈陽”的情勢,提出了“惟有嚴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籬,力保沈陽以顧東省之根本;然後厚集兵力,再圖大舉,以為規複朝鮮之地”的戰略方針。清廷集中兵力加強對遼東地區的防禦,任命四川提督宋慶為幫辦北洋軍務兼前敵各軍總統;迅速募軍30營;將集結於九連城附近鴨綠江右岸的81餘營5哨,包括銘軍、毅軍、盛軍、奉軍及靖邊軍、蘆榆防軍、仁字虎勇、盛字練軍及吉字練軍、齊字練軍、鎮邊軍等計3.04萬清軍分左右兩翼防線,形成東起蘇甸及長甸河口,西迄大東溝、大孤山,綿亙數十裏的鴨綠江防線。

清政府在以重兵屯駐鴨綠江防線的同時,卻是將戰鬥力最強的新疆提督董福祥的一萬軍隊擺放在了山海關至奉天、營口一帶做第二線的防務。

得到此消息,劉錦棠、劉國昌等人大罵李鴻章私心誤國。但也唯有聽命。於是劉錦棠命令董福祥,若是前方潰退,則無需待命,直接出擊。

果不其然,10月26日,清朝重兵近三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三日不到就已經全線崩潰。於是10月29日,清政府任命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授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並任命湖南巡撫吳大澄和陝西巡撫劉國祉為幫辦。但吳大澄的軍隊一直到1894年12月初方才出關。在此之前,前敵指揮一直是劉國祉。

董福祥在清軍潰敗之後即已經從營口、遼陽分別出兵5000人。從營口出兵到大孤山200公裏,從遼陽出兵到安東(丹東)250公裏。收到前敵各軍總統任命之後,董福祥立即發文,請聶士成、依克唐阿在通遠堡集結軍隊,相機反攻鳳凰城。11月4日,董福祥部占領大孤山並在日軍艦炮無法到達之處布防。11月6日聶士成反攻鳳凰城成功,但損失巨大。11月15日攻占丹東,並於11月20日收複鴨綠江以西、金州以東地界。

與此同時,10月24日,日軍2.5萬人在軍艦掩護下旅順後路上的花園口登陸。在由於李鴻章一心要保旅順港,清軍便沒有在旅順周邊設防。日軍的登陸活動曆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問,隻有當地的農民自發抗擊日本軍,暫時拖住了日軍的行動。董福祥屢次命令前敵營務處總辦、道員龔照璵派兵抵抗,但他無動無衷。11月6日,日軍擊潰清軍連順徐邦道等部,進占金州(今遼寧大連市金州區)。7日,日軍不戰而得大連灣。日軍在大連灣休整十天後,開始向旅順進逼。18日,日軍前鋒進軍土城子,徐邦道的拱衛軍頑強抗擊,次日龔照璵置諸軍於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台。19日,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先後潛逃。11月21日,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次日,旅順陷於日軍手中。日軍攻陷旅順後,即製造了旅順大屠殺慘案,4天之內連續屠殺中國居民,死難者達2萬餘人。

此後,清朝軍隊陸續增援,董福祥為前敵各軍總統。劉國祉見旅順由於有日軍艦炮支援無法收回,於是派兵渡過鴨綠江進軍平壤,因兵力不足,到達清川江後固守待援。

1895年12月25日吳大澄率軍到達戰場之後爭奪指揮權,強攻旅順。但湘軍戰鬥力差,軍官又多係庸劣無能、貪生怕死之徒。反而在一個月之內被反攻了100餘公裏,直到劉國祉派兵重兵駐守的花園口,方才被董福祥率軍擋住。而北部則是劉國祉親帥大軍固守李官鎮,這才遏製了日軍的攻勢。至此,吳大澄自認乃自歎曰:“餘實不能軍,當請嚴議”。劉國祉未免再來一個如此不懂軍的人來,並且鑒於吳大澄此人長於籌劃,於是上書申請將其留任。吳大澄感激之下,將所部湘軍近交於劉國祉。劉國祉因戰功卓著,在湖湘之地已經是戰神一樣的人物,所以各營也沒有太抵觸。於是劉國祉一邊指揮其作戰,一邊整編。

1895年2月28日,在劉國祉多方調度之下,清軍方才再次將日軍堵在了金州之西。之後,劉國祉空出手來,派董福祥等人在3月12日占領了平壤,並向漢城進軍。

1895年3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日本此戰在海戰上連戰連捷,但在陸戰中隻是前期占了便宜,在之後的戰鬥中基本都是被劉國祉壓著打。由於日本是小國,畢竟國力有限,自1894年底以來,日本不少地方都爆發了農民暴動,社會動蕩不安。所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於1895年2月2日向清政府提出了和談的要求。但日方指定要李鴻章充當全權代表,並向清政府提出,必須以割地、賠款為 “議和”條件,否則無需派代表前往日本。清政府十分害怕戰爭繼續下去,於是1895年3月,趕忙按照日本意思,改派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以美國前任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前往日本馬關(今下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談判。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正式開啟了和談。

當時北洋水師雖全軍覆滅,但是遼東戰場清軍占優勢,並已經占領了平壤。但是李鴻章遇事畏縮,日方代表以勝利者的姿態進行威脅和訛詐,美國顧問科士達則設法慫恿李鴻章趕快接受條件,以便從中漁利。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重畫中朝邊界,以清川江-禿魯江-鴨綠江-圖們江為界;中國將旅順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三千萬兩;後增加五百萬兩“贖旅順費”;以及等等條款。

條約簽訂之後,朝野罵聲一片。

第69章 回國

1894年8月1日,得知清政府和日本宣戰之後,劉國昌本想立即回國,但是考慮了一下,還是停了下來。他電報給父親,請他派兵2000人到呂宋(菲律賓),他計劃租用美國海軍軍艦率軍進攻日本。

10月30日,得知清軍潰敗,大哥被任命為幫辦之後,決定即時回國。11月5日從華盛頓出發,坐火車到舊金山花了一個月,然後坐輪船到夏威夷花了15天,已經是12月20日。此時的夏威夷是剛剛由美國人建立共和國不到半年,並且美國人占人口比例不過5%,其餘40%是日本人,20%是華人,其餘是土著。到達之後他聯係了先期到達的致公堂一些人,布置了接下來的事情是建立工會,發動華人開始了罷工,爭取華人的參政議政權益,同時壓製日本人的勢力。

之後劉國昌就再次出發前往呂宋,並於1895年2月10日到達呂宋。此時的柯黎刹已經成為呂宋獨立運動的領袖。

柯黎刹祖上是福建晉江人,17世紀中葉因為家境困難到呂宋討生活。像他這樣的華人有很多。

小黎刹生活在這樣一個多民族混血的家庭中,從小就受到多種民族文化的熏陶。他有九個姐妹和一個哥哥,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寵愛,3歲開始學認字,8歲寫詩獲獎,11歲入教會學校,各科成績優異,並展露出很高的測繪和繪畫天分。16歲入馬尼拉聖托馬斯大學攻讀哲學和文學。其間,他看到媽媽雙目幾近失明,就兼修醫學院的眼科學。後來,他感到這所教會大學對本地學生嚴重歧視,就憤然輟學。

在懷有滿腔愛國心的哥哥帕西安諾的暗中支持下,黎薩未稟告父母,於1882年5月孤身一人赴歐洲留學。他先是在馬德裏中央大學習文學、哲學和醫學,並取得行醫證書。三年後,他轉赴法國巴黎大學和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攻讀曆史學、心理學、人類學和歐洲古典文學。同時,他還忙中偷閑,完成眼科學學業。他給家人寫信時說:“我每天用半天時間學習德文,另半天時間學習治療眼疾的醫術。”後來,他利用所學的眼膜曲率鏡新技術給母親做了複明手術。

1887年7月,黎薩學成回國。迎接他的是家庭的溫暖懷抱,還有殖民當局一紙冰冷的驅逐令。當局以他在歐洲留學時“不安分”為由,不準他在自己的國家停留。原來,在留學期間,他深受人文主義教育的啟迪,追求自由、平等、公正的民族主義思想逐漸形成。

他遠離祖國,但時刻關注著祖國的命運。他在集會和撰文時,抨擊殖民當局和天主教會,提出終結殖民製度和驅逐西班牙教士的政治主張。同時,他投身文學創作,於1887年在柏林發表描寫呂宋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西班牙殖民罪行的長篇小說《不許犯我》,並將書印好後偷運回國。這一切,殖民當局當然不能容忍,他不得不重返歐洲。

回到歐洲後,黎薩把主要精力用到社會活動和文學創作上。他同友人一起在馬德裏創辦《團結報》,提出反對腐敗教會和糟糕政府“這個西班牙雙麵巨人”,主張呂宋人自辦教會、享有結社和言論自由、同西班牙人在法律麵前平等。1891年,他在比利時發表小說《起義者》。這部小說是《不許犯我》的姊妹篇,繼續揭露殖民主義者“利用火槍和宗教給呂宋人民造成的苦難”,描繪呂宋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從這兩部作品中,人們可以聽到“複仇和反抗”的“愛國者的聲音”。這兩部小說被譽為呂宋現代文學的奠基之作,開辟了亞洲反殖民主義文學之先河。殖民當局將這兩部小說視為“反國家”“反教會”的“有害作品”,認定其作者黎薩是“革命的煽動者”。

黎薩走上呼喚民族自由與解放之路,一點也不偶然。早在上小學期間,母親受人誣告投毒殺人,專斷的教會不經審訊就將她關押兩年多時間。這使黎薩從小就萌生仇視西班牙殖民當局和教會的心理。哥哥帕西安諾心懷民族平等思想,暗中進行反殖民主義鬥爭,則給他以極大鼓舞。他自己在學校深受民族歧視的傷害,很早就參加社會政治文化活動,發表宣揚愛國主義的詩篇《獻給呂宋青年》(1879)。這些親身的經曆,同在歐洲接觸到的人文主義思想融會在一起,就成為“催生革命的實際行動”。

1890年,黎薩專門拜訪了因在《nature》發表大陸漂移假說而轟動歐洲學界的劉國昌。見麵之後,他震驚於劉國昌的年幼,難免有些懷疑,但是又從未有人提出過類似假說。同時,劉國昌因為黎薩的背景和主張也刻意和周圍的人交好於他。劉國昌根據呂宋的實際情況,建議他爭取掌握呂宋經濟的華人集團的支持,同時爭取當地土著的支持。逐漸地,黎薩被劉國昌的革命主張所吸引,遂跟隨劉國昌等人一起工作、學習,並於1891年在劉國昌的倡議之下眾人創立了《哲學》雜誌。《哲學》刊登了大量討論國家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的文章。

黎薩始終覺得應該通過合法手段進行社會改革的政治主張。雖然受到了劉國昌暴力革命的影響,但是仍然沒有放棄和平改革的幻想。於是二人議定,黎薩回國進行政治改良,若是行不通,則采取劉國昌的暴力革命手段。

1891年7月,黎薩悄然回到國內,創辦“呂宋聯盟”,正式提出通過合法手段進行社會改革的政治主張。豈料,殖民當局連這樣“溫和的民意”也不能容忍,強行將聯盟解散,將黎薩先是投入監牢,後又流放到南部棉蘭老島。黎薩至此放棄了改良主義,決定以暴力對抗專治。他一方麵組織曾經在歐洲留學的一些人在各地開辦學校,教授英文、農耕和園藝技術;創辦醫院,免費給窮人治病;修建供水係統,改善當地的民生為當地人辦理大量好事,贏得他們的愛護和尊敬。另一方麵他與波尼法秀等人在1892年7月以社會主義為綱領組建了“呂宋獨立協會”。

同主張依靠呂宋資產階級和鼓吹改良主義的“呂宋聯盟”相反, “呂宋獨立協會”主張依靠農民、工人、手工業者和其他下層勞動人民,通過武裝鬥爭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實現呂宋的民族獨立。因保密需要,黎薩根據劉國昌之前的建議規定“呂宋獨立協會”會員入會時必須舉行嚴格的血盟儀式;會員分成三級,開會時按不同等級各戴黑、綠、紅三種不同顏色的頭罩;會員必須服從命令,嚴守秘密,否則處死;會員之間隻有上下的單線聯係,通過暗號互相聯絡。“呂宋獨立協會”提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人平等、人人有工作做、共享自由與幸福的政治綱領,深深吸引了呂宋各界人民。

開始的起義隻是普通的大刀長矛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槍炮,都失敗了。由於有劉國昌的支持,黎薩在1892年底通過上海的買辦得到了簽訂了購買10萬枝槍和150門大炮的協定,並於1893年5月陸續拿到軍火,並開始起義。美國也在暗中支持。於是半年之間各地起義軍幾乎占領了呂宋島全境,並包圍了馬尼拉

但是1893年底開始,西班牙當局為了加緊鎮壓呂宋革命,於12月撤換了原總督布蘭科,任命波拉維夏為呂宋新總督。同時,從國內調來大批援軍,並在菲組建由當地人組成的“忠誠誌願兵營”。此時,波拉維夏共有3.6萬人。他計劃以精銳部隊集中攻打起義中心甲米地,切斷甲米地與其他各省的聯係,再各個擊破其他地區的起義。

然而,正當戰爭緊張進行之時,革命隊伍內部發生了分裂。以阿奎那多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害怕農民革命會危及到自己的利益,為阻止革命深入發展,於1894年5月10日殺害了波尼法秀,迫使黎薩流亡棉蘭老島,篡奪了革命的領導權,宣布取消“呂宋獨立協會”,起義陣營受到嚴重削弱。5月18日,西軍占領甲米地全省。阿奎納多將呂宋革命政府遷到了布拉幹的破石洞,繼續領導抗戰。起義軍名將納蒂比達在阿利亞加戰役中擊敗了西軍的進攻,在中呂宋7個省都建立了革命政權。

1894年5月底,劉國昌得知黎薩流亡棉蘭老島,於是派段祺瑞前往呂宋。8月1日,劉國昌根據段祺瑞的匯報,請求父親派2000人到呂宋支持黎薩。

1894年11月2日,起義軍成立了呂宋共和國,並宣布了臨時憲法,阿奎那多任總統。這時,總督裏維拉看到鎮壓已無希望,便向起義者誘降。阿奎那多在殖民者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威脅和利誘下,欲與敵妥協,於12月14日與殖民當局簽訂了《破石洞條約》。阿奎那多從西班牙人處得到80萬比索,同意繳械投降,自動解散政府,然後流亡香港。

呂宋獨立戰爭遇到了暫時的挫折。但是,黎薩爭取民族獨立鬥爭並未停止。他在11月份得到劉錦棠的軍隊和軍火支持之後,先是訓練手中如烏合之眾的起義軍。在得知阿奎納多解散革命政府之後,聯合原本起義軍中不願投降的將領馬卡布洛斯等人率軍反攻,解放了呂宋中部的廣大地區。

1895年2月10日,劉國昌到達呂宋之時,黎薩正在聯係馬卡布洛斯等人。黎薩化妝到港口接待了劉國昌。

黎薩告訴劉國昌,他計劃自己在棉蘭老島組織革命,國內支持的2000人則交給馬卡布洛斯領導,在呂宋島進行起義。劉國昌否定了他的這個想法:

“阿奎納多的前車之鑒,還沒能成為你的後誓之師嗎?槍杆子裏出政權。隻有掌握了槍杆子,你的社會主義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有一個阿奎納多,那就有第二個、第三個。你要拿呂宋的幾千華人當做你的試驗品嗎?土著如何我不關注,那是你的理想,但是華人的性命是不能就這樣輕易葬送的!”

“棉蘭老島有什麽?她的成功與失敗根本對大局沒有任何影響。呂宋島,確切地說,馬尼拉就是中心!占領馬尼拉,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就成了無根之水。軍艦的大炮是有射程的。離開海岸5公裏,軍艦就無能為力。占領馬尼拉,隻需登高一呼,其餘地方都將望風而降。”

“為什麽西班牙一直在增兵?因為他們覺得有鎮壓起義的希望!為什麽他們誘降了阿奎納多?因為他們已經鎮壓不了了。”

“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集中全部力量占領馬尼拉,隻要這些西班牙軍隊失敗,那麽呂宋的獨立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不用怕西班牙的報複,他們要的是經濟利益,那就給他們好了。”

“可是,如果那樣,我們獨立又是為了什麽?!”黎薩反對道。

“你們起義到底為了什麽?”

“民族獨立,人人平等、人人有工作做、共享自由與幸福”

“我想,我們之前討論過這些問題。你的這些裏麵,有實質內容的就有兩個:民族獨立、人人有工作做。”

“呂宋有什麽民族?華人和呂宋土人。華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百年,也是這片土地的主人。並且在過去二百年裏,為呂宋的發展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卻是受到了西班牙最大的敵意,暴力屠殺不計其數。土人呢?他們連自己的民族都不知道是什麽!所以,民族獨立是華人的獨立。土人,則是需要將其納入華人社會。當然,這個過程是和平的,而不是像西班牙人對待華人那樣。我們不歧視任何人,我們應當受到尊重,也會尊重別人。”

“第二個是“人人有工作做”。如果呂宋隻有華人,沒有西班牙人、美國人、英國人等。那麽呂宋就算是獨立了,終有一天也會再喪失獨立,沒有工業,靠農業是富強不了的,是保衛不了自己的。孱弱的清朝就是最壞的榜樣。”

“而發展工業,就離不開我們無比憎恨的泰西諸國。既然如此,那麽我們給予西班牙人的貿易自由那又如何?他們獲得了短期的財富,我們獲得了長期的獨立於工業。同樣的道理,美國、英國也是一樣。隻是,需要考慮的是,貿易製度如何建立、稅收如何保證等等。這些都要保持在自己手裏,這才是獨立的國家,這就是獨立的國家!”

“可是,這樣的呂宋仍然弱小,無法靠自己保持獨立,隻能是在幾個大國之間進行平衡。一個不慎,就是再次被殖民的下場。”黎薩愁苦地說道。

“不錯,你能看到這一方麵,說明這幾年的鬥爭生活對你的改變很大。”

“你看到了尼泊爾麽?看到了緬甸麽?看到了越南麽?看到了琉球麽?看到了現在的朝鮮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小國是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的,隻能依靠大國。而他們依靠的清朝,自己都是腐朽不堪。依仗著自己的體量很大,能夠勉強保持一個體麵的獨立而已。日本是獨立的,但是它的經濟完全被控製在了英國、美國手裏。一旦與英美翻臉,日本將瞬間墜落。呂宋也好,東南亞其他地方也好,如果要保持獨立是必須依靠一個大國的。最合適的,還是中國。”

“可是你剛剛說,中國腐朽不堪,自己也隻是勉強保持獨立罷了。”

“我剛剛說的是清朝,不是中國。清朝,隻是中國的一個朝代,終究會滅亡。但是,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比現在任何國家的曆史都長,它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劉國昌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黎薩,繼續說道:“我想,在我們這幾年的交往中,你也知道,我的思想中,隻有中國,沒有清朝。”

“如果沒有外力的推動,或許十年,或許二十年。我們這批留洋英國、德國、美國的人都將成為中國的中流砥柱。但是那時間太長了。苦難的中國等不起。所以,我就是那個外力。”

“五年,頂多十年,清朝就會滅亡。新的中國就會出現,到時候,它是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列強的。那時候,它就能夠庇護國外的華人華僑,以及華人的國家。就如同拿破侖所說,中國這頭睡獅一旦醒來,那列強在東亞為所欲為的曆史都將成為過去。所以,還請你努力支撐,等我幾年。”

多年的追隨,黎薩早已隱約感覺到了劉國昌的思想,但是今天的一番談話,最終讓他確認了,劉國昌所想的,比他所猜測的要大得多。

於是二人握手相約。

劉國昌說道:“這次,我給你留下王世珍。一是便於指揮大陸來的增援,二是幫助你成為新生的呂宋的領袖。他的才華你知道的,你們好好合作吧。之後我可能也會再派人過來。隨王世珍學習也好,接替他也好。都會和你先商量的。”

“接下來,我會去西班牙總督府,和他們提前溝通一下。免得他們狗急跳牆。一旦狗急跳牆,就算我們取得勝利,但是代價也會很大。還是盡力降低一些代價吧。”

隨後,劉國昌拜訪了西班牙駐呂宋總督,和他說了呂宋獨立之後,西班牙仍然可以保持貿易自由。西班牙總督雖然表麵仍然很硬氣,但是心裏卻是知道,呂宋的獨立已經是不可避免了。於是留下了段祺瑞作為聯絡。

1895年3月25日,劉國昌終於到達了上海。

第70章 公車上書

劉國昌到達上海之後,得知在3月20日中日雙方在日本馬關春帆樓會見,已經正式開啟了和談。於是連夜給父親發電報,建議在和談之時要堅持日軍退出中國領土,同時保持現有軍事界限,不要退讓;要不然日本會得寸進尺,同時各國也會看到清朝的軟弱,會在之後加緊對中國的侵略與壓榨。另外,發電報給大哥劉國祉,建議以陝甘秀才、舉子等聯名上書,建議不得對日議和。

之後,劉國昌又聯係了譚嗣同、王韜等人。

王韜在1885年之後,辭官回鄉,同時受劉錦棠和郭嵩燾之托到上海找書店印刷新的小學語文和數學教科書。其中拚音為小學語文的主要內容,數學則是以阿拉伯字母為主,輔以中文。之後他在上海辦起了報紙,報紙由劉國昌建議起名為《明報》。創刊語寫明了俄名稱由來:“司馬遷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自漢朝以來,朝廷印邸報以上傳下達,並明各地之大事,為決策之參考。此乃中國報紙之開端。今本報創刊,取匯天下之事,明當今之變之意,故曰《明報》。”另外,還同時刊登了白話文的創刊語:“明報,就是讓大家明白各處發生了什麽事,各國有什麽思想、時事的報紙。明報,是個有態度的報紙。”

《明報》內容上共分三欄,首欄選錄京報,次欄為申城新聞,最後一欄為中外新聞,每日報首有論說一篇,多出自王韜之手。劉國昌等人出國之後,在中外新聞欄中,各國的基本情況介紹、奇聞異事、留學生所得的成績等相關報道也逐漸多了起來。劉國昌等人也撰文介紹了歐洲的各種思潮,其中尤以劉國昌為最。為避免麻煩,劉國昌起了一個筆名“輪回王”。王韜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犯忌諱,建議他改一個。但是劉國昌堅持,但是他也知道會有些麻煩,於是和王韜約定了專線的聯係,不假手他人。同時,以“輪回王”筆名發表的社論也限製了數量,平時也就一個月才寫一篇,間或兩三個月也沒有。並且王韜對外解釋,這是按照西方人的名字起的,姓名倒置,所以也說得過去。再加上背後有劉錦棠和英國人的支持,也就沒人敢找麻煩,慢慢地也就淡了。知道劉國昌這個筆名的也隻有父兄、譚嗣同、王世珍、段祺瑞等有限幾個人而已,劉國昌也隻有在對方非常可信時才會不避諱。

自甲午戰爭以來,劉國昌等人在《明報》上刊登了很多支持戰爭,拒絕和談的文章,影響力大增。

劉國昌聯係二人,建議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反對和談,即使和談也要維護中國利益,努力對現在的和談進行影響。同時,通過劉錦棠等人提醒李鴻章注意往來電文要避免被日本破譯。

4月5日,劉國昌到達北京。第3日,在陝西會館旁邊預先買下的一個四合院內成立維新館,開始宣傳強國主張。譚嗣同、梁啟超、王世珍、段祺瑞等人,以及和他們交好的朋友都陸續來聽講。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1890年進京參加會試,不中。歸途中,梁啟超在上海接觸到了《明報》、上海製造局翻譯的一些西書以及介紹世界地理情況的《瀛環誌略》等。這些書報紙籍,開闊了梁啟超的視野,從此他便對西方的政治、文化等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好有機會結識了王韜。1891年11月譚嗣同回國之後即進京參加1892年春闈,梁啟超也再次進京會試。王韜書信介紹了二人認識。梁啟超專門赴長沙會館拜訪,一番討論之下,發現他在變法、教育、西方事務的造詣遠在康有為之上。而譚嗣同也十分注意這個對列強事務充滿了求知欲的青年。於是二人結交,梁啟超以師事之。1892年會試二人都落第了,於是譚嗣同受梁啟超之約到廣州一行。他在廣州講學的時間不長,兩個月而已,但是他走之前,推薦了留歐學生的另外一人繼續在萬木草堂講學。

譚嗣同自己則是回到老家長沙。在湖南巡撫陳寶箴等人的支持下,他與唐才常等人創立了時務學堂。他自己擔任總教習,唐才常任中文教習,同為留歐學生之一的另外一人擔任西文教習。幾人在教學中大力宣傳變法革新理論,維新、平等、民權等學說由此而乘風揚波,日益恢張。他還把《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含有民族主義意識的書籍發給學生,大力倡導民權、民族意識。此外他還在教學中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4.8開始的時候,劉國昌每三日一講,先是教育,然後工業、軍事、農業、貿易、金融、西方社會製度等等基本是無所不包,每日換一個講題。他開明宗義地說道,強國需要國家每個方向都有人在努力在進取,但是每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應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或者幾個領域進行。4月8日開講之時,來聽的有長沙會館的一些人,但是就算算上譚嗣同等人,也隻有二十來人,這還主要是譚嗣同的名聲大。但是第二次人數就直接翻倍了。到了4月17日第四次開講之時,雖然已經將場地移到了一個能夠容納150人的屋子,但是實際擠進來的卻是有200多人。

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條約規定: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製;中國將旅順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割讓給日本;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三千萬兩;後增加五百萬兩“贖旅順費”;以及等等條款。

4月23日,《馬關條約》簽訂6天後,俄羅斯帝國因日本占領旅順,並在遼東半島有各種特權,阻礙了它向中國東北伸張勢力,便聯合法國和德國兩國進行幹涉,結果是日本於1895年5月4日決定放棄遼東半島,但要中國以白銀500萬兩將其“贖回”。史稱“三國幹涉還遼”。

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後一共勒索了中國三千五百萬兩白銀,清政府承認了日本對朝鮮、琉球的占領,並割讓了台灣、旅順、威海衛等地。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價值1億兩,遼東、山東沿海之地盡被劫掠。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試,等待發榜。條約內割讓台灣及旅順、威海衛等地,賠款白銀三千萬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台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0日第五次開講,有三百多人聽課。劉國昌跳過了本打算將的貿易,二是講起了甲午戰爭,講起了馬關條約,講起了國際形勢。講座之後,他拿出了自己寫成的“上今上皇帝請求變法強國書”,眾人一致聯署,並且八日之內,在京舉子近半聯署,數量達到了三千二百人。其餘人等各類聯署上書不計其數。

4月29日,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都察院”門前請代奏。督察員接收並代為上呈。自此,變法維新之說大熾。

23日、26日兩次講學照常進行,但因聯署之事,來聽講之人如人山人海。於是,劉國昌允諾,將此次講學內容付梓印刷,並盡快出版。王韜、鄭觀應、劉國昌等人在第三次講課之後就已有準備,隻是需要等待劉國昌的文稿。劉國昌之前對所講內容也有備課,但是沒料到會到出書的地步,於是4.29日講課取消。5.2重新開講。劉國昌也趁此時間與譚嗣同之、鄭觀應等人將之前手稿進行整理。劉國昌口述,王世珍、段祺瑞等人筆錄,於5.10日正式印刷完成。首版印刷1萬本。序言中說明了各個章節的協助編寫人員或者校對人員姓名與貢獻。

5月2日、5月5日、5月8日是第8、9、10次開講。至此各大類均已講完。在4月23日及後來的幾次講課中,劉國昌分別指明了各個領域的負責人員。比如對教育和思辨感興趣的可以聽譚嗣同的講課,對軍事感興趣的可以聽王世珍、段祺瑞的講課,對外交感興趣的可以聽曾紀澤、袁世凱的講課,對貿易感興趣的可以聽鄭觀應的講課等。其餘的工業、農業、金融、西方社會製度、自然科學、數學、地質學等劉國昌也趁此時間找了在京的留歐或者留美的學生過來作為教師。他們對此沒有準備的,則是劉國昌列出大綱,他們負責自己補充細節。劉國昌自己則是負責工業領域。

一時之間,維新會成為眾舉人的中心,各級官吏也有很多到場聽講的。

5月10日,劉國昌的講課內容命名為《強國策》正式出版。三日之間就已經售罄,各舉子幾乎人手一本。在之後《強國策》多次加印。一開始,強國策還隻是在舉子和前科進士等人之間流傳,後來秀才、私塾、各級官吏都開始研讀,甚至各國駐華使節也都有注意到。到了1900年之時,光隻是商務印書館的《強國策》就已經印刷了一百萬本,更別說其他各種版本了。而強國策則是共有2個版本,一個是最開始的講課手稿整理而成,裏麵的圖、表很少,即使有也是比較模糊的。第二個版本則是後來的3個月之內劉國昌進行了批閱增刪,也加入了一些必要的圖表,印刷也比較精美。兩個版本定價都是7分銀子。

早在王韜在上海找人印刷語文和數學教科書之時,一直就沒找到中國人辦的比較大的印書館,最終還是借用了申報的印刷廠。當然,中國人辦的不是沒有,上海有個同文書局,就是1881年徐裕子創辦的。後來劉國昌得知此事,就通過劉錦棠建議王韜創辦中國人自己的印書館,並於1887年正式成立,起名為商務印書館,意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印書機構。這次《強國策》的印刷,王韜和鄭觀應就力主自己印刷。果然,這本書前前後後為商務印書館帶來了70萬兩銀子,毛收益則是有50萬兩。

一個月之後,受不了劉錦棠等人的多次催促,劉國昌自己也覺得自己太高調了,於是啟程回家,並於8月20日到達了蘭州。

第71章 強國策

在《強國策》中,劉國昌敘述了自己的強國主張。

強國第一在於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管子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強國第二在於農業。無農不穩,農業是強國之本。

農業第一水利,第二良種,第三五穀,第四農地改良,第五林業,第六畜牧,第七漁業,第八副業。

第一水利。古有都江堰,一堰成而四川為天府之國。農民大多仍然是靠天吃飯,故水旱之災連年有之,丁戊奇荒凍餒饑餓倒閉於途者比比皆是。若能興修水利,大水之年疏導東流入海,大旱之年以上年之水濟本年之田,平年亦可於雨季儲水旱季澆地,畝產定可明顯增產。

第二良種。中國各地糧食畝產不一。以小麥水稻平均畝產3擔穀計,若有良種可使畝產4擔,則可多養一萬萬三千萬之民。英國有科學家達爾文,著作《物種起源》,論述生物進化。若有人可得進化良種使畝產4擔,當賞之以重金、名之以國士、尊之以帝師。

第三五穀。小麥水稻畝產2擔,而玉米倍之,番薯十倍之。雖然番薯不能長做主食,但雜以五穀充饑是沒有問題的。

第四農地改良。農地劣等地有鹽堿地、冷浸田等引水洗鹽、深耕窩鹽、熏土暖田等法。若各法可推而廣之,則十年之後都是優等地。

第五林業。防風固沙,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農地肥力。可得蘋果、梨等水果食用,亦可得日常所用薪炭。

第六畜牧。肥力貧瘠之草原,可以放牧,蓄養牛羊馬匹以供食用、交通等。

第七漁業。河湖海邊,可以張網捕魚以供食用。甚至沿海之民可乘大船赴遠海捕撈魚蝦和海下珍奇以供食用與觀賞。

第八副業。農婦可織布養蠶補貼家用。

強國第三在於工業。無工不強,工業是強國之路。工業第一采礦,第二鋼鐵,第三能源,第四化學。

工業強大,體現在鋼鐵的產量上麵上,無論軍艦、火車、槍炮都是主要需要鋼鐵。要生產鋼鐵就需要探查鐵礦、煤礦以供使用,就需要化學工業以佐所用。四者雖分別描述,實際乃不可分也。能源除了煤炭還有石油。石油之前隻是做燈油用,但現在列強都開始提煉石油以供汽車等使用,若中國可即時開始發展石油工業,則與列強之差距僅有毫厘,或可並肩而立。

強國第四在於商業。無商不富,商業是強國之策。商業第一金融,第二海關,第三稅費。

商業的作用不在於生產,而在於流通。商業是以此處所餘補彼處不足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商人也付出了勞動,承擔了風險,因此獲得適當的利益是合理的。第一金融,收購此處有餘之時,足夠的本錢才能購買到足夠的產品,才能在運往彼處之後獲取更高的利潤。甚者,如有競爭,本金的多少直接決定了競爭的勝負。

第二海關,第三稅費。二者是合一的。海關關稅太輕,國家收入變少,國外商人易將商品賣到國內,國內商人無利可圖。海關關稅過重,國外商人無利可圖,國家收入也會變少,也不利於進口本國所需之物。國內流通之時也是同樣道理,所差者,一為國內商人之間的競爭,一為國內商人與國外商人之間的競爭。這就涉及到商戰,此處不談。

強國第五在於交通。交通如國家之血脈。交通第一江河輪船,第二鐵路火車,第三公路汽車,第四人力畜力。

貨物流通所依靠者就是交通,人員流通所依靠者也是交通。輪船運量最大,運費最低,其次火車,再次汽車,最次人力畜力。若十幾斤之物是運送三五裏,自然人力畜力即可,但若是數十上百噸之貨物或者成千上萬之人員,則非輪船、火車不可。汽車,是列強最新發展之物,至今不過十餘年,已可以載運數噸貨物數名人員一日之內行百裏。假以時日,汽車前途不可限量。

強國第六在於軍事。軍事第一軍隊,第二軍艦,第三大炮與槍械,第四飛行器。

中國陸軍之弱,不在於人員,而在於訓練。應裁減綠營,淘汰冗兵,聘用德國教官采用西法練兵。甲午海戰,我們輸的不是艦船,二是思想,海軍是馳騁於大洋之上的。故應添設海軍,派員到英法德留學,延請三國教官訓練本國之兵,改變水軍之念,成海軍之強。

強國第七在於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第一為科學,第二為技術,第三為專利,第四為生產轉化。

科學是理論研究,是法;技術是科學的時間,是術。列強之強肇始於蒸汽機,是術。然後以術逆法,依法創術,科學與技術須臾不可分也。專利乃是持有基數之人以之牟利的保障。聖人可公開專利為天下用。然五百年方出一聖人。人生於天地之間,熙熙攘攘為利來往,必須保護其牟利之本方可鼓勵大眾創新。此乃損一時之利,立萬世之基也。生產轉化,即為工業生產與應用。如今中國科學技術遠落後於列強,自當大力促進留學,以師夷長技以製夷。

強國第八在於文化。文化為民族之根。何為民族?同一文字,同一文化和心理認同。先進列強雖肆虐於世界,但其興起不過百年,何者?文化強勢!如今中華雖弱,但自黃帝起已有五千年祭祀不絕,若論上古更是綿長。此乃列強能殖民世界但無法徹底殖民中國之根本原因。欲強文化,第一整理曆史典籍譜係,宣揚文化傳承;第二考古,金石、墓葬、古籍、遺跡均可從一定方麵向我們展示古代生活。

強國第九在於法律。以上所述之事皆以法規定之,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且必須嚴格執法之人,使得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如此方可令行禁止。

強國第十在於開議會。仿英國議會之上院下院,以各省督撫各部長官為議會上院,以各省民選代表、工人、商人和各界士紳為議會下院,上垂拱而治。

強國第十一在於統籌。強國非一時一地一人之所能城也。億萬人之事需億萬人行之。所謂統籌,統一籌劃之意。億萬人有億萬人之思想,若無統籌,若八馬拉一車各向一方,雖力竭而不得寸進。統籌若錯,南轅北轍,行愈遠則距強國愈遠。故,統籌雖排末位,實為最要緊之事,需擇專才專項統籌,擇通才全麵統籌。

第72章 辦學

一路之上,劉國昌也從公車上書的激憤中逐漸冷靜了下來,不由地有些後怕。

事情鬧得太大了。自己一個剛剛成年之人鼓動了近半舉子,還號召維新。無論從誰眼裏看來,這都是劉錦棠的意思,而不是他的。這樣陝甘總督府不知道明裏暗裏受了多少責難。這也是李鴻章不爭氣,《馬關條約》簽訂的太苛刻了,這轉移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要不然自己怕是早就挨收拾了。

自己還辦了維新館,怕是大半舉子都聽過自己或者譚嗣同等人的講課,自己的《強國策》也是賣出了2萬餘本。買這個的恐怕都是舉子和官吏。從慈禧看來,這劉錦棠是想幹什麽。看來自己這是是坑爹坑慘了。

到家之後,劉國昌先去拜見父親。他發現父親的白頭發明顯多了,不禁有些悲從心來。

劉錦棠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四兒子。這個兒子聰明的很啊,從五歲就開始創造了拚音,然後還提倡用羅馬數字,還和三子一起創辦了多個工廠,生產的都是賺錢的東西。9歲就隨二哥三哥出國,老二在婆羅洲幫助當地華人也有老四的影子。在歐洲和美洲都成立了留學會把原本一盤散沙的留學人員組織到了一起,在美國則是鼓動華人獨占了一片不毛之地,在夏威夷則是鼓動當地華人爭取權利。呂宋更直接,要自己派兵支援,看來之後一段時間呂宋會有大變。自己這兒子看來是天生聖人的命。這次公車上書雖然有些急了,有些孟浪,但也無妨。隻要自己不進京,陝甘之地朝廷是影響不了的。等再過幾年,大兒子劉國祉成長起來,隻要自己和他兩個人不同時出事,那麽劉家就是穩如泰山。

如果朝廷派人摻沙子或者直接派人替代自己,那架空來人是小意思,如果那人不識時務,直接滅掉也就是了。隻要不直接出兵,那朝廷隻能默認自己的一手遮天。而出兵,嗬嗬,現在大清朝能打的也就那幾個人,自己和大兒子就占了倆,自己麾下的軍隊還一直在和俄羅斯衝突防備,戰鬥力不是朝廷那幫渣渣能比的。這次的甲午戰爭,陸上如果是大兒子能不受那麽大掣肘的話,日本人早就被趕下海去了。海軍,自己沒有,沒辦法。但是陸軍,又怕的誰來!

劉國昌拜下許久,不見劉錦棠回應,偷偷抬頭卻發現他好像在看著自己出神,看得自己心裏有點怕怕的。

劉錦棠終於回過神來,注意到還沒讓劉國昌起來。於是灑然一笑,讓他起來。卻發現他已經快趕上自己高了。六年前離開的時候,還是隻到胸部的小孩子。不由地又歎了一口氣。

劉國昌連忙到:“父親,兒子知錯了。你不要生氣了。”

劉錦棠問道:“那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嗎?”

“倡導維新,太出風頭。糾結大半的在京舉子,施壓朝廷。關鍵是,從朝廷看來,這不是我的意思,二是您的意思。”

“恩,知道錯就好。我也不多說你了。還好,你和其他的舉子離京的時間差不多。並且後來也不再是一個人出風頭,二是把其他幾個人也推了出來。加上自己想出頭的那些人。你雖然出類拔萃,但是從朝廷的眼光看來,隻是其中最出風頭的那個。你的主張朝廷並不是不能接受的。

“至於我,你不用擔心,沒有太大影響,找人疏通一下就好了。

“接下來你打算幹什麽?”

劉國昌回到:“本來想辦大學,但是擔心會被朝廷繼續注意到。所以還是去新疆吧。我也已經成年,按照父親和大哥的路走吧。”

劉錦棠沉吟到:“不必。安心辦學校吧。軍事上麵,我和你大哥支撐起來沒有問題的。老三也有這方麵的天賦,雖然大局觀稍有不足,但也是難得的將才。讓他跟你大哥多學幾年,成為一個中庸一些的帥才還是可以的。能否更進一步,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校舍已經準備好了。人員相信你也已經聯係好了,過一兩個月人齊了就開始吧。你打算怎麽辦?”

“我想讓大哥做校長,郭先生做中學總教習,我做西學總教習。設置教育、中文、政法、曆史、哲學、格致學、農學、工業、貿易、金融共十個學院,前五個為中學總教習負責,後五個為西學總教習負責。設二十一個專業,分別是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教育);經科、中國文學(中文);政治、法律(政法);中國史、外國史(曆史);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哲學);物理、化學、數學、地質(格致學);農學(農科);交通、土木、礦冶(工業);貿易(貿易);銀行保險(金融)。老師最開始需要30人左右

“大學學製3年,招收對象為我們之前已經進行過拚音和羅馬數字教育地人員,小學畢業。秀才優先。其他有誌之士,由各縣推薦,每縣限額10名。陝甘新疆共有200個縣。預估第一期學員應有200-500人。平均每位老師對應10-20名學生。

“現在西學老師我已經找好了。基本都是之前我們送往英、德、美的留學生。其中工業、貿易、金融兩個學院我直接負責。

“各科教材已經準備好了,都基本照搬歐美的,我覺得和我們的實際情況脫節太嚴重,初步想法是讓大家到各個地方去調研一下。反正一開始的時候學員不多,直接作為老師助手就好了。

劉錦棠問道:“恩,那就去吧。我們和歐美的情況差別很大,那就讓他們下去調研一年。看情況增減時間。回頭總督府發文,給你們個正式的名分。”

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第73章 調研

劉國昌發電報給譚嗣同,簡要說了自己調研的想法,邀請他過來,如有合適之人,也一起帶過來。劉國昌也一起邀請了之前在北京講學時的一些舉子。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本就對現狀不滿卻不知無處下手的譚嗣同就一起邀請了唐才常、沈藎、楊毓麟、熊希齡、陳三立、梁啟超、康有為等人。

在家呆了一個月,查閱了自己開辦的幾家工廠的賬目,到現場看了一下。靜極思動,劉國昌就出發到西安和劉國祉、郭嵩燾匯合去了。

10.01,劉國昌到達西安,直接住在了哥哥劉國祉的家裏。哥哥也是前兩三個月才從前線回來。於是劉國昌向他推薦了王世珍、段祺瑞、袁世凱等人。他對袁世凱的評價是,不是將才,但手段不錯,可以做一方外藩總督。劉國祉於是說道:“那就現到西安武備學堂學習兩年,然後再安排。”

“至於王世珍、段祺瑞,他們理論應該不錯,實戰欠缺,也先去武備學堂當教員,一邊教學一邊學習,就當考察了。如果可以,一年之後讓他們去中俄邊境去帶兵。”

“對了,現在武備學堂是老三在管著,有什麽事找他吧。他現在自己在外麵買了套四合院。還是你厲害,父親往家裏寄錢少,沒辦那幾個廠子之前不論是祖母還是嬸子,都是一肚子抱怨。你的廠子辦起來,又便利了當地人,又照顧了留下的湘軍,又賺了錢補貼家用。現在你可是家裏的寶貝。”

“你之前電報的事情,說的比較簡略。我和郭先生粗略商量了一下,你去辦就好,我們這裏沒問題。需要什麽你說就好。我現在政務繁忙,郭先生年歲也大了。學校的事情我們先掛著名,過兩年等穩定了,我們連名也不掛了。好好弄,從拚音和阿拉伯數字之後你就出國了,這次看看能再弄出什麽大動靜來。

“陝甘的軍事人才有武備學堂撐著,這幾年我已經把各級軍官都輪了一個遍了。也淘汰了很多人。隻是終究有些人麵子抹不開。過幾年他們退了,軍隊戰鬥力還會更好些。按照你之前信裏的方法做了教育,現在軍官應該都會隻聽我們的。”

哥倆聊了很久。

10月20日,約的人都到了。

1888年9月第一批留英10人有5人學海軍,5人學的其他。留德10人都是陸軍。1889年9月第二批開始留英10人就隻有3人學海軍,留德10人隻有2人學軍事,其餘的15個人都是學的工業、經濟、氣象等等,也就是這蘭州同濟大學10個學院21個專業的由來。到1895年7月,總共非軍事專業的畢業生有65名,有5名因進修或者其他原因留在了國外,其餘人員都回到了陝甘。這次劉國昌將所有人都聚集了起來,他們也都過來了。

從1892年9月開始,劉錦棠也每年派往美國10名留學生,學製同樣是3年,今年才是第一批畢業的時間。10個人也剛剛回來。

如此,陝甘之地留學人員就有了60人。

劉國昌還親自或者通過李鴻章等人電報邀請了其他各省留學歸國人員,都是之前在留歐中國學生會、留美中國學生會隻是認識的人,感覺還不錯的。一共邀請了30來個人。到10.20隻到了10人。

劉國昌邀請的在京落第舉子也有三四十人,10.20到達蘭州的則有30人。

譚嗣同、陳三立、梁啟超等人一共6人。康有為要留在廣州教學,沒有來。

算上劉國祉、郭嵩燾、劉國昌三人。

會議室一共是有109人。

會議開始,劉國祉、郭嵩燾講了幾句,然後劉國昌就開始分配工作了。

“我們同濟大學今天成立了。在座各位一同見證了這個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誕生。同濟大學的含義就是同舟共濟。現在國難當頭,我們要強國我們要富民我們要喚醒民眾,就要同舟共濟,一同把這個事情做好。

“有人說了,我在家鄉教學,也是在強國;我在工廠做技術,也是在強國;我在做官,為民請命,也是在強國。大家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強國的理念,為什麽還要辦這個大學呢?辦這個大學的必要性在哪裏?

“首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的問題,在於槍炮,在於鋼鐵,在於輪船,但根本的在於教育。沒有有足夠素質的人,槍炮、鋼鐵、輪船就算放在我們麵前,我們也不會用,用不好。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可能都想不到:一個新兵拿著步槍,打十米外的1米靶子,100發子彈打中不了1發;一個老兵每3發子彈就有1發能夠命中。怎麽來的,教育!大家都沒摸過槍吧,不信可以會後去試試。同樣的道理,隻有受到足夠教育的人才能識字,才能開船,才能造鋼鐵,才能造外國人都早不了的東西。

“第二,我們怎麽去做教育。自倉頡造字,我們的教育已經有五千年了。就算從孔夫子算起,我們的教育也已經有兩千年了。我們有戰國的百家爭鳴,有唐詩、宋詞、元曲。可是我們仍然受建國隻有幾百年甚至幾十年的西洋國家的欺負。為什麽?是我們得文化不夠先進,不夠燦爛嗎?不是!在精神領域,他們是無法望其項背的。我在歐洲在美國,他們的教育隻是兩三百年之前才算有的。但是他們現在能夠打得大清毫無還手之力。大英帝國的軍艦可以到達任何一個有水的地方,美國的商船可以行駛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滅亡的文明不計其數,我們或許就是下一個。為什麽?!他們是實用主義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常說而不重視的格致之學。他們從中國學到了火藥,學到了羅盤,造出了大炮,造出了軍艦。實用主義,這是他們成功的根本之道。在大炮之下,再優美的詩句都沒有任何作用,再雄辯的口才都是對牛彈琴。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第三,我們該如何去做實用的教育。同濟大學,同舟共濟,富民強國。如何做到?這就是我們接下來一年的時間需要去做的工作。之前的那本《強國策》相信大家都看過。沒看過也不要緊,我不打算一字一句地讀裏麵的內容。在裏麵,我曾經寫到:空言一年,不如實踐一天。任何的理論討論,都必須有實踐支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如何得到真理呢?到實踐中去!

“同濟大學設置了教育、中文、政法、曆史、哲學、格致學、農學、工業、貿易、金融共十個學院二十一個專業,各位都已經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了專業。現在,我們按照各自的專業到各地去調研。到各個州府去,到各個縣城去,到人民群眾中去。弄清楚現在各個專業對應領域的現狀,各個領域現在急需的是什麽,我們如何才能教育出他們急需的人才。

首先是教育。弄清楚現在陝西、甘肅、天山各省有多少州學、私學、縣學,有多少私塾、家塾,他們各自都在教些什麽,四十年來畢業了多少學生,有多少成了舉人、進士,有多少從商有多少為鄉紳。他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什麽樣的教育。

第二,中文。現在各地有多少書院,有多少藏書,通用的五經四書因私自傳抄有何錯漏,哪裏有絕版的古書,如何刻印。

第三,政法。現在清朝法律和西方法律有哪些異同,造成這個的原因是什麽。在實際宣判、執行過程有哪些黑幕,如何避免;中國現行官僚製度如何,有哪些灰色收入,如何改革能夠避免或者最大效力地避免腐敗和推諉。

第四,曆史。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從哪裏來。文字記載最遠隻到五經四書,之前的呢?有沒有其他的佐證。中國各地神話收集,這些神話中有哪些共同點,佐證了哪些曆史事實。各地有沒有我們還沒發現的古籍文物等,比如墳墓、比如佛塔、比如沙漠等等。國外發展的曆史,不僅是列強,還有其他被他們殖民的地區或者滅亡的地區的曆史。

第五,哲學。中國哲學體係是什麽,各個流派的產生、發展,各自的淵源如何,怎麽在維新中實踐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也是如此,經驗論、唯理論、神學、宗教、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主義、無政府主義。西方哲學中有哪些可以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麽。哲學,是考慮的社會發展的問題,要到社會運行中去發現,去體驗,去發展,去實踐,這樣才能體現他的價值。

第六,格致之學。這個名字雖然早就有了,但是真正發展,還是列強帶來的。我們都知道列強用格致之學生產出了無數的槍支彈藥、軍艦大炮。但是它們是怎麽生產出來的呢?現在的工廠、各種產品怎麽利用物理、化學、數學的方法製造出來的呢?之前的產品怎麽改進的,現有的產品應該如何繼續改進,甚至創造一些新的產品。行軍打仗大家都知道需要軍械,但是這遠遠不夠,打仗更需要的是後勤,一萬人的軍隊需要多少糧食、多少鹽巴、多少青菜,如何運送,運送需要多少民夫多長時間,運送的民夫需要消耗多少糧草。地圖自古就有,現在西方也有與我們迥然相異的地圖體係,哪種更方便,如何結合,如何繪製,如何有利於行軍打仗,如何有利於教導民生,如何有利於發展各種種植,如何探查鐵礦,如何探查煤礦。

第七,農學。中國現有四萬萬的人口,一畝地隻能生產200斤的糧食。怎麽樣能夠增加產量。澆水,施肥、選種,各種方法。如果能夠多生產10斤,那麽,中國就能多養活兩千萬人,就是一個中等省的人口。如果能多生產100斤呢?那就是兩萬萬人口。這意味著什麽?你能增加1斤的畝產,就能救活1府的民眾,10斤就是1省的民眾。如果你能讓畝產翻倍,你就是再造了一個中國!這是多麽大的功德?!但是,這個功德容易獲得嗎?可能需要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田間地頭,需要沉下心來!農業,是立國之基礎。

第八,工業。提到工業,大家就會想起鋼鐵廠。但是鋼鐵廠需要礦石,礦石需要開采廠;還需要煤,就需要煤礦。鋼鐵生產出來還需要製造成特定的鋼軌、機車、輪船、生產設備等等。隻有鋼鐵冶煉是遠遠不足的,這些都是一個完整的體係。一噸鋼軌能夠鋪多少的鐵路?一輛機車能夠拉多少的貨物?一艘輪船需要多少鋼鐵?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多少鐵路,多少公路,還需要建造多少,需要多少鋼鐵。每年老化更新需要多少。建造鐵路公路大型基礎設施需要多少人工,多少土石方。實施這些大的項目需要多少材料,多少礦物。等等這些。工業還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重工業就是剛才說的這些,輕工業則是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織尼廠,比如剿絲廠。這些工廠在各省分布如何,能夠供應多少民眾使用。所以,需要大家去調查清楚現在我們有了那些工廠,還缺少那些工廠。這些工廠能夠供應多少的產品,夠用多久。建一個廠需要那些準備,需要多久。工業,是強國之路途。

第九,貿易。我們生產出了產品,怎麽到用戶手中去?這就是流通,這就是貿易。商人逐利,他們賺的就是差價。此處糧不足,布有餘;彼處糧有餘,布不足;有第三人衣食無著。沒有貿易,兩方一方受凍,一方挨餓,一方既受凍又挨餓。於是第三人將此處布運往彼處,將彼處糧運往此處,如此兩方都是豐衣足食,而他自己則是賺取差價,也是豐衣足食。既然商人用自己的努力讓雙方豐衣足食,那麽他在這個過程中賺取差價,讓自己也豐衣足食,那又有何不何?孟子曰:何必曰利,必曰仁義。 可是仁義不能解決受凍挨餓。記得十幾年前的丁戊奇荒嗎?四年的時間,新疆接納了移民570萬。即使這樣,北方也有近百萬人餓死。如果沒有新疆移民,餓死的可不是簡單的670萬,可能會翻倍,也可能是另外個太平天國的動亂。即使一百個、一萬個的飽讀詩書的老學究對他們講“仁義”,又能救活一個人嗎?如果一個商人從列強手裏買來了上百萬噸的糧食,他賺了錢,也救活了幾百萬災民。那到底是這些老學究仁義,還是這個商人仁義呢?那麽,孟子錯了嗎?沒錯!這些老學究隻是抓住了那八個字,卻沒有看整篇的《王何必曰利》。孟子的這些說教,是針對國君的,針對朝堂之上的,這些都是衣食無憂的人。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聖人都是把穿衣吃飯作為最大的事情的。說遠了,就是想讓大家知道,貿易的重要性,大家不要看不起商人。我們需要調查各地有什麽特產。哪裏糧食生產比較多,哪裏棉花生產比較多,哪裏煤比較多,哪裏礦石比較多,哪裏鋼鐵比較多。這些產品是如何往來貿易的。在這其中我們如何引導能夠讓人民獲得最大的利益。沒有貿易,一家一戶就算是能夠生產十噸的糧食,它都會受凍,就算生產一百米的布,它也會挨餓。推而廣之,各省也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貿易,取有餘而補不足。無商不富。

第十,金融。現在三省有多少鑄幣廠,各自的銀子成色如何,各地的金銀銅錢比價如何。這些年有什麽變化,等等。一地五年一災,災年民不聊生。如果我們能夠豐年的時候收取百姓一些錢糧,災年的時候賠付給他們。這樣我們既賺到了錢,百姓生活也更有保障。

現在暫時就想到這麽多,大家都回去思考一下這個工作怎麽做,分別列出一個大綱來。我們按照學院進行調研,學院人數比較多的,可以分為多組。

眾人知道劉國昌才大,但麵對麵地交流才知道自己和他的差距。尤其是之前和劉國昌交流比較少的。之前更多的是聞名,這次終於知道什麽叫聞名不如見麵。當自己還在糾結於教導十幾個學生的時候,當自己還在一個工廠埋頭苦幹的時候,劉國昌已經把眼光放到了西北三省,已經把眼光放到了建立整個的工業體係。而自己,則是這整個規劃體係的創始人之一,眾人不由地與有榮焉。

郭嵩燾、劉國祉也是心下甚慰,幾年的國外留學,讓他更加成熟了,眼光也已經從一兩個人辦企業賺錢發展到了聚集誌同道合之人一起努力強國了。

劉國祉也是放下很大心思,至少自己以後有接班和輔助之人了。劉家的輝煌又能再持續二十年。之前自己沒讓兒子跟著劉國昌和劉國福出國,本來還覺得自己教育得不錯,但是最近看他崇拜劉國昌的樣子,還是要讓他跟著劉國昌鍛煉一下吧,然後看時間合適了再送他出國一段時間。

父親手下那些將領都是多少場戰役打出來的,現在多事一方封疆大吏,自己雖然靠著父親的蔭庇和自己打仗的名聲能夠指揮的動,但是還是有些費勁的。之前劉國福劉國昌等人出國的時候,父親也動員這些將領派自己子弟出國,開始相應的人並不多,但後來看自己老上司都把倆兒子送出去了,還混得不錯,所以陸續都送去了歐洲和美國,基本上是看二人在哪裏就往哪裏送。雖然是在取巧,但是客觀上讓他們的二代或者三代子弟都是跟著劉國福和劉國昌。現在這些劉國昌聚集起來的人倒是有一大半是他們的子弟。看他們崇拜劉國昌的樣子,四弟指揮他們毫不費力。四弟又是從小在自己家長大的,這可對自己以後接父親的班有很大益處。這小子眼睛眉毛都透著機靈勁,和父母兄弟都挺親的。原本因為天南海北的隔得遠的感情也被他給攪和的挺溫馨的。

第74章 調往布爾津

會上,任務大概地分配了下去。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之內,每個學院的調研內容也都經過討論定了下來。

一共109人參加會議,劉國祉、郭嵩燾有各自工作,沒有參加調研,二人是為大家提供官麵上的支持的。其餘人等包括劉國昌在內的107人在會議上則是分配了10個學院21個專業的調研工作。最少的是哲學,隻有2個人;1個人負責中國哲學,劉國昌負責西方哲學。最多的是教育和工業,分別有20個人。分配如下:教育20人,中文10人,政法12人,曆史11人,哲學2人,格致學16人,農學4人,工業20人,貿易10人,金融3人,總計108人,其中劉國昌負責金融和哲學兩方麵的工作。眾人三五人一組各自調查領域的內容。劉國昌因為之前在歐洲也好,美洲也好,本身就是對古典主義哲學、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共產主義等很感興趣,所以這方麵的工作基本不用再費太大精力,隻需要負責金融這方麵的就好了。劉國昌在歐洲的時候還曾經因為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認識和恩格斯等人進行過論辯。之後恩格斯還將與劉國昌的論辯編成文集,並且以二人合著的名義出版了《論經濟水平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係》作為《資本論》的續著,也刊行了《共產主義的民主集中製問題》作為二人合著。

會議室10月20日開的,人員分配之後已經是11月5日,這期間留美學生又來了10人,各地舉子又來了15人,也有5名舉子因各種原因離開了。

調查在11月5日分配了任務之後就開始了。因為兩天後就立冬了,陝甘尤其是新疆就要封凍了,氣溫也比較低,並且還有三個月(1896.2.13)就過年了,於是諸人約定,先各自回鄉調查所在地的對應情況。由於各小組遠近不同,所以各學院各小組都是分別約定在西安的匯合出發時間的,從農曆2月5日(1896.3.18)到15日(1896.3.28)不等。

眾人回來之後先是分別查閱了劉國祉、郭嵩燾、劉國昌收集來的各省簡單資料,然後基本上在1896.4.10之前就出發分赴各地了。

由於中間有人員來也有人員走,最終參與調研的人員有155人。與最初的107人相比,走了5名舉子,來了25名舉子,20名留美學生,還有8人是劉國昌看到農學和金融的人實在太少,想辦法找來的對二者感興趣的早先畢業的留歐學生。最終的人員分配如下:教育24人,中文16人,政法16人,曆史15人,哲學5人,格致學20人,農學10人,工業30人,貿易15人,金融5人。劉國昌仍然是負責哲學和金融兩項。

在這些過程中,劉國昌經常和大哥和老師交流。二人發現了劉國昌的一個很大的弱點:實際經驗不足。他的認知是對的,辦法是對的,但是一到實際操作,他就有點不知所措。其實這也難免,九歲(虛歲)就和二哥等人外出留學,從來沒有施政經驗,沒問題才怪。劉國昌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和父親說過之後,幾人決定安排劉國昌到個小的地方去主政一方,派得力的人員輔助他。劉國昌知道這個決定之後,擔心會影響學校的建設。劉國祉於是告訴他:“盡管去吧。同濟大學有我和老師在,眾人調研完成之後,你也回來就好。地方上的事情也不會耽誤的。看看這多半年你能做成什麽樣子吧。”

劉國昌本想自己也參加調研,無奈,隻好聽從父親的決定到地方主政。布爾津,布爾津河在這裏匯入額爾齊斯河,可通航,原屬烏裏雅蘇台將軍府管轄,因在額爾齊斯河的上遊涉及與俄國的貿易,在1884年在新疆建省之後作為阿勒泰地區的一部分劃歸甘肅新疆行省塔城府管轄。

4月3日,劉國昌從蘭州老家出發,前往布爾津。一路都是鐵路,2587km,一路日行晚憩,每天行駛8h,15日到達布爾津。中間有倒車等待時間等,在車上用了六天半,火車平均速度50km/h。這可是比十年前的30多公裏每小時要快的多了。劉國昌也問了列車長,是烏魯木齊生產的。烏魯木齊附近發現了煤礦和鐵礦,於是在烏魯木齊建造了鋼鐵廠,這已經是八九年前的事情了。現在新疆的機車、鐵軌基本都是烏魯木齊和伊犁建造的。

從烏蘇到布爾津的鐵路本來是為了打仗修建的,打算從齋桑泊水路運送給養,後來基本沒用到。商人發現這條路之後,開始利用這條道路發展和俄國的貿易。隻是布爾津渡口也隻有五六月份才能通航,所以平時也很少人來,來也是囤貨。

第75章 中俄貿易現狀

來之前,劉國昌找大哥等人要過布爾津的資料,也讓大哥找晉商、徽商詳細要了中俄貿易的相關資料。

中俄貿易主要是中國出口茶葉、棉布,進口毛皮、毛呢。

1727年《恰克圖條約》簽訂後,中俄兩國邊境以恰克圖等地為界,清政府準許俄國商人來華貿易。以茶葉為主要商品的恰克圖互市貿易經久不衰,持續近兩個世紀。18世紀晚期,茶葉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進口商品。俄國商人將中國茶轉運到莫斯科附近的伏爾加流域的下諾夫哥羅德城,行程耗時1年,利潤高達300%。19世紀中葉前,中俄貿易幾乎全集中於此。晉商壟斷了恰克圖的茶葉貿易,俄商則是將茶葉轉運至俄國國內。

1851年,中俄訂立《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通過該章程,西北地區開辟了伊犁和塔城兩個市場,俄商在恰克圖與中國通商的貿易格局被改變,恰克圖的地位被撼動了,但是貿易額仍然處於上升之中。此後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通過1858年的《中俄天津條約》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又取得了中國的海路貿易權和內陸商業特權。茶葉貿易的巨額利潤使俄國茶商作為殖民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在產茶區直接采購甚至建廠製茶,進行貿易。1863年漢口出現第一家俄國磚茶廠為起點,俄商興建的磚茶廠以不可遏製之勢出現在內地各產茶區。俄國的磚茶廠采用工業化大機器製茶法,產品緊實,運送方便,價格低廉,相對山西陸運的茶葉,處於有利地位。俄商還在漢口將茶葉裝船通過海運經過蘇伊士運河運到俄國在黑海的敖德薩港,在時間和運費上均大大優於經由恰克圖的陸路“茶道”。在俄商直接采茶,沿江沿海經天津運輸獲利的同時,曾盛極一時的晉商在茶葉轉運中,不但要在天津繳納關稅和厘金,而且在天津至買賣城的各個內地關卡都要繳納一定的稅金,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中國商人難與俄商匹敵,坐失其利,造成恰克圖有行無市。1863年以前恰克圖約有100山西行莊,到1868年僅存4個。恰克圖貿易無可挽回地衰落了。恰克圖的交易額1880年代較1850年代少了3/4。恰克圖互市額呈現顯著頹勢。

與之同時,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允許俄商到中國蒙古各旗進行貿易,無需納稅;對其中的大宗商品——磚茶,雙方議定了“每百斤六錢”的低稅率。俄商可深入中國內地進行貿易。這實際上把廣大中國市場納入俄國的經濟軌道。稅率上的巨大差別,令俄商可以在恰克圖市場從容壓低價格。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商稅厘既重,獲利無多,是以生計日絀,漸行蕭索”。按理說,俄商運自中國內地的茶葉應經蒙古地區由恰克圖出關輸送到俄國市場,但因蒙古地區茶葉需求量巨大,加上俄商茶葉價格低廉、質量好等優勢,俄商便無視基本規則,大量在蒙古地區銷售茶葉。1880年天津海關《1877-1879年天津貿易報告》中說:“天津之過境磚茶雖在津海關具保運恰克圖,但實際擬運且銷於蒙古者至少十居其七。”西北商路的開辟也撼動了恰克圖作為中俄陸路唯一通商口岸的地位,恰克圖生意日漸慘淡終成無可挽回之勢。曾經的中俄“萬裏茶道”就這樣被趕下曆史舞台。

1872年和1882年的兩次中俄戰爭,伊犁和塔城作為經商口岸戰爭期間中斷了,恰克圖頹勢有所減緩。戰爭之後,無論是左宗棠還是劉錦棠,都很注重中俄貿易。西北是無法自給自足的,所以貿易是必由之路,無論是國內貿易還是中俄貿易。所以在條約中也分別規定了貿易口岸。第一次中俄中亞戰爭商定的口岸是塞米伊和奇伊利,第二次中俄中亞戰爭則是額爾齊斯河畔的巴甫洛達爾和鹹海北端的阿拉爾斯克。

兩國的鐵路都已經修到了阿拉爾斯克,所以此城在戰爭結束後的十年裏發展很快,由於都是鐵路,運費比巴甫洛達爾要高一些。巴甫洛達爾則是受限於額爾齊斯河的冰期太長,一年有5個月的冰期,所以發展不是很快。布爾津則是額爾齊斯河上遊布爾津河注入額爾齊斯河的河口處的一個小鎮。這裏4-10月解凍,6-8月汛期時可以勉強通航小火輪。

在巴甫洛達爾交易的商人大部分是將貨物用火車從西安運到塞米伊,然後順流而下到巴甫洛達爾。一些小商人為了節省運費,則是將貨物運到布爾津囤起來,然後在汛期水運到巴甫洛達爾。

劉錦棠為發展和俄國的貿易,在1884年專門向朝廷申請從湖南生產的茶葉經西北運往俄國時,由陝甘總督征稅。朝廷許了。徽商晉商則是在劉錦棠支持之下在湖南湖北等茶葉產地也用機器製茶,然後直接用鐵路運輸到俄國。一路之上劉錦棠隻在最後的兩個通商城市收取一次稅費。大大降低了晉商的成本,使得他們可以和走海路到黑海的俄商的茶葉相競爭。

第76章 布爾津施政

劉國昌4月15日到達布爾津之後,先是熟悉了一下周圍情況,發現隻是一個幾百人的小鎮子,準確地說,是一個靠著碼頭的小鎮子。碼頭也隻是一個破爛的小碼頭。

於是劉國昌請了一位學水利的留學生,兩人考察了從布爾津到齋桑泊的河道。河道總長260公裏,一路之上曲曲折折,取直後長度為180公裏。二人一起規劃了布爾津河的整改方案。

他們將布爾津河比較大的拐彎處都取直,並根據河流的流量將河道寬度縮減了一半以上到50米至100米,束流衝沙。然後再在河流的關鍵拐彎處建造水庫。

規劃做完之後,時間已經到了八月底,汛期就要過去。如果要改造,那就要立刻開始了。如果是長期施政,那自然可以慢慢來。但是劉國昌知道自己隻是短暫地在這裏學習施政經驗。於是他用自己的身份調來了1萬的苦役。1人1天能完成100擔土的工程量,1擔50公斤,土密度是2噸每立方米,即每人每日能夠2.5立方米的土。每人每天能挖8立方米的土。平均每人每天能夠完成2立方米的土石方。按照2米深20米寬來新修河道,則每米土石方為40立方米。挖出的土按照河寬50米堆成河堤。1萬人每天能夠完成500米。從哈巴河到布爾津河之間需要取直的有12.5公裏,從哈巴河到齋桑泊有24公裏水道需要取直。總共有36.5公裏水道需要取直,理論計算為72天。但是實際上土方量不止如此,但是也會使用炸藥等工具。實際河道取直的施工從8月底到11月底用了3個月,正好在封凍之前完成了取直工程。

與此同時,劉國昌從現有航道下手。在8月底汛期過去之後,他用從烏魯木齊采購的蒸汽挖沙船從齋桑泊開始向上遊疏通河道。挖沙船從原有的2米深航道中部最深處向下挖。本來計劃挖出了個大約4米深的航道,底部則是有10米寬。但是施工之後發現,一艘船每小時隻能夠挖10立方米的泥沙,每天工作8小時能挖4米長。所以最終廢棄了這個方案。打算還是利用枯水期人工挖掘航道。

劉國昌本來打算用推土機和拖拉機來完成航道工程的,但是在5月份和烏魯木齊製造局聯係之後,發現他們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沒辦法,他隻好去和他們的技術人員說了原理。內燃機他們已經生產了三四年了。所以技術上沒有嚴重短板,但是短期內也肯定用不上了。

在進行河道整修的過程中,劉國昌也同時發現額爾齊斯河兩側的灘塗土層厚度有限,但是都很肥沃。於是他請父親找了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讓他們隨行考察了額爾齊斯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兩岸的土地。結論是土地很肥沃,適合種植大豆、小麥、玉米等。調查得到,布爾津河兩岸大概有300km2,哈巴河兩岸大概有250km2,阿勒泰大概有210km2,福海200km2,青河100 km2的土地可供耕種。總計1060km2,約合114萬畝的土地可供耕種。按每戶4人2丁30畝計算,可招納移民21.2萬人。按畝產1.5擔,每人歲食6擔估算,齋桑泊上遊的額爾齊斯河流域可供養40萬人。若是算上數倍的牧場,可供養的人數更多。而現在的阿爾泰地區隻有6萬人左右,自己治下的布爾津更是隻有大概7000人,分散居住在各個村子。布爾津鎮治所已經是人口稠密了,總計隻有400人。

於是劉國昌決定適度引進移民。布爾津縣總共可承載6萬務農人口,共計供養11萬人。劉錦棠決定5年內從內地引進移民3萬務農人員,一為農業,一為穩定。

此外,劉國昌偶然機會發現布爾津縣也有非常豐富的石灰石儲量,可以用來燒製水泥,製造建築材料。

於是,劉錦棠製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農業以玉米、大豆、小麥為主。工業則是燒製石灰。第一年先引進2000移民,耕種舊有土地。然後每年引進已有人口的0.5倍,5年時間就可以引進移民2.6萬人,之後就不再特意引進移民。工業則是建立一個小的水泥廠。生產出來的水泥一開始是自用,建造碼頭、修建房屋等。在生產量擴大之後再順流而下供應塞米伊等地,也能用火車運送到烏魯木齊、伊犁等地,這就完全是商業的事情,要看當地是否有足夠礦產可以生產水泥了。

同時,為了保護額爾齊斯河流域生態不被破壞,他規定除了官府分配的30畝土地外,未經允許的新開荒地按照每畝1擔收取租金。

11月中旬的時候,劉國昌得知各調研分隊都已經回到了西安,於是也交代了各項事務給了繼任的知縣,卸任返回西安了,並於1896年12月15日到達西安。

第77章 家底-人口與農業

到達西安之後,眾人集中開會。每個人都向大家大體匯報了自己的調研成果,然後按照學院各自回去繼續整理調研報告。最終在1897年1月5日形成了陝甘總督府的第一份國民經濟發展報告:《1880年至1895年西北三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報告》。然後各自回家過年,決定過年回來後製定第一個五年規劃。劉國昌則是帶著這份報告回到了蘭州給父親看。

1864年,新疆人口約200萬人,陝西1300萬人,甘肅2000萬人。1873年底新疆平定之時,新疆人口隻有70萬,陝西已經從1870年的600萬增加到了750萬,甘肅已經從1870的400萬增加到了520萬。之後的兩年,陝甘人口每年新增自發移民10萬人。新疆則是在左宗棠的大力移民之下,到1875年底人口達到了117萬,其中費爾幹納移民10萬;陝西人口為770萬,甘肅為540萬。

之後由於丁戊奇荒,左宗棠和繼任者都大力將北方四省的災民向新疆移民,最多一年(1878年)達到了250萬。到了1879年底,新疆(包括新收回的領土)已經有687萬人。陝西和甘肅則是由於連續荒年,人口分別降低到了700萬和400萬。據統計,西北三省增加的360萬人,有150萬來自河南,150萬來自直隸,60萬來自山西。就這樣,仍然有近百萬人餓死。若是沒有新疆接收這些災民,餓死之人至少要加倍,也就是800萬人。

1879年3月,俄國侵略中國;1881年10月底,劉錦棠打退俄國;1882年10月20日簽訂合議。4年的時間,由於戰事,移民工作雖仍在進行,但速度大大減緩,並且大部分移民都是到的陝西和甘肅。到1882年底,新疆有人口1000萬人(其中新占土地上有300萬土著哈薩克等民族),陝西有800萬,甘肅有450萬。

新疆原地域的耕地麵積4000萬畝,費爾幹納盆地有耕地750萬畝,新占耕地6500萬畝,共計11250萬畝;至少需農民戶375萬戶,每戶4以2丁4人計,為1500萬人。糧食可供應充足2813萬人。

陝西省耕地4000萬畝,至少需農民戶133萬戶,每戶4以2丁4人計,為533萬人。糧食可充足供應1000萬人。

甘肅耕地5000萬畝,至少需農民戶167萬戶,每戶4以2丁4人計,為667萬人。糧食可供應充足1188萬人。

劉錦棠作為陝甘總督,戰後移民之事再次重視起來。陝西人口已經能夠耕種所有土地,所以不再專門組織移民。若扣除原有省內非務農人員,甘肅差額150萬人,新疆人口也差額700萬,所以它們是移民重點。每年新疆移民有50萬,陝西、甘肅則是約10-20萬。十三年間,新疆移民650萬(絕大部分是移民到新占地區);陝西移民150萬,甘肅移民200萬,總計950萬。算上自然增長的人口,到1895年底之時,新疆人口已經有1700萬,陝西1000萬,甘肅700萬。此時的西北三省已經停止了專項的移民組織。

新疆原本有土著居民70萬。後來中俄戰爭中占領的新的領土上有土著居民300萬人和5萬俄國移民。到1895年底,土著居民還有250萬。新疆移民和本地的漢人總計有1300萬,其中有700萬是在新疆原有地域,200萬是在費爾幹納,其餘650萬則是分散在其餘各綠洲。

第78章 勞工貿易

在1882年新疆新占領的土地中,俄國居民有大約5萬人。由於中亞地廣人稀,所以劉錦棠隻是將其中的1萬抵抗的居民交由當地哈薩克首領管製。

後來劉國昌在歐洲留學的時候,俄國從1889年開始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劉錦棠和朝廷都擔心俄國以這條鐵路為根據地進攻西北三省,俄國則是擔心劉錦棠阻止鐵路修建。兩頭都怕,於是在劉國昌提議下,劉錦棠主動提出俄國應將鐵路修建在距離新疆北界500公裏以外。俄國收到這個提議鬆了一口氣,於是討價還價之下,簽訂協議。

協議規定,西伯利亞鐵路距離新疆邊境不得少於200km。為此,劉錦棠應將境內的俄國居民遣送回國,俄國負責每人路費20兩銀子。同時規定,劉錦棠不得反對俄國通過中國商人從西北三省招聘工人。俄國不得歧視在俄國經商的中國人,並需保護在俄國烏拉爾山以東經商的中國人,若是犯法,需遣送回西北審判,遣送不便的,由俄國公使派人進行審判,審判過程必須經俄國批準方可生效。

協議簽訂之後,劉錦棠以禮送出境的名義將5萬的俄國居民遣送回國,路費總計收了100萬兩。同時徽商和晉商等人,也將之前俄國的仆從哈薩克以每人每年30兩銀子的價格租給了俄國,中途死亡的,賠償100兩。苦役租完之後,他們就開始聯係當地的哈薩克首領,利誘他們招收自己屬地的牧民到俄國打工。交易市場是卡拉幹達。知道此事之後,劉錦棠按照劉國昌的建議,將稅金定為交易額的33%,同時大力打擊地下交易。定稅之後,原本在地下的傭工交易迅速發展,從1890年的幾百人到後來的基本穩定的每年10萬人。大規模的傭工交易一直持續到1904年西伯利亞鐵路修建完成。之後小規模的傭工交易也一直持續到了1915年收尾工程完工。1889-1903年,總計有100萬人(其中50萬是苦役)被輸送到俄國修建鐵路,在之後的收尾工程中則是有20萬人次。最終能夠返回的人則不足20萬,其餘要麽被強留在俄國,要麽死在了工程之中。在交易之中,50萬的苦役劉錦棠在1895年之前收取了8000萬兩銀子(其中3000萬兩給了商人),沒死的俄國也以死亡補償了,不再放回。其餘的1903年之前的50萬人則是每年收到1670萬兩銀子(1904年收到2370萬),總共收到了1.4億兩。1904~1914年總計收到租金4380萬兩(1908年及之後每年310萬兩)。商人組織的勞工收三一稅,分別為(以1903年為界)4630萬兩和1445萬兩。

僅在1889年—1901年間,俄國就為西伯利亞鐵路花費了14.6億盧布,到1904年修建完成則是花費了20億盧布。到1915年收尾工程完工,則是總共花費了23億盧布,總計14.26億兩銀子。其中西北三省的各類勞工費用總計2.64億兩銀子。

第79章 苦役與田賦

新疆1882年有4萬團練和5萬綠營,防守各地。劉錦棠鑒於陝西、甘肅已經不再是邊境,所以減少了兩地的綠營,將人員調到新疆。到1885年,陝西有綠營1萬,甘肅有綠營2萬,新疆有綠營9萬和團練4萬。團練每年軍費是557萬兩(5569729兩),綠營每年軍費420萬兩,總計每年軍費977萬兩。

1882年戰爭之後,劉錦棠抓了1萬的俄國屯民和50萬的哈薩克牧民作為苦役。於是每年有210萬兩的苦役租金。

1883年的時候,劉錦棠手裏有之前積累下來的3073萬兩苦役租金,朝廷每年撥款不過500萬兩。每年苦役租金210萬兩。每年的缺額就有267萬兩,隻有用積累的苦役租金先墊著。

俄國開始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之後,劉錦棠有了俄國的苦役租金,1890-1895平均每年有1470萬兩。1896年開始將會有大幅度下降,估算隻有500萬兩。

1872年之前新疆的稅收一年也不過二十萬兩上下,聊勝於無罷了。之後幾任陝甘總督和新疆巡撫都大力移民種地和開墾廢棄的耕地。

1882年底,中俄簽訂停戰條約之時,新疆有人口1000萬人(其中新占土地上有300萬土著哈薩克等民族),陝西有800萬,甘肅有450萬。

新疆原地域的耕地麵積4000萬畝,每戶30畝,可分配133萬戶,每戶2丁4口,需要農戶533萬人。之前移民的時候主要就是移民到這些地方,人口已經達到了600萬。耕地已經基本全部利用。平均每畝產穀1.5擔,折合米0.75擔。一擔穀價格是1.5兩銀子,農稅是什一稅。之前由於丁戊奇荒和戰爭的原因,收稅是絕大部分收糧,收銀的也不多。從1882年開始才少部收糧,大部收銀,基本是3:7的樣子。1882年農稅收了630萬兩銀子和180萬擔穀。在之後的日子裏,也基本變化不大。

費爾幹納地區有耕地750萬畝。1872年之前有70萬人口,其中40萬為布魯特人,分散在周圍山地和再遠的地方放牧。盆地有大約30萬人。戰後還餘20萬人,另有5萬人作為苦役被運往內地。之後再經過戰爭和幾次動亂,到1882年底的時候,費爾幹納盆地的原住民還剩下15萬人。在十年移民過程中,費爾幹納盆地作為移民的重點地區之一,總計移民100萬,總人口已經達到115萬。盆地土質肥沃,平均每畝產穀2擔。1882年的時候,農稅收了158萬兩和45萬擔。在之後的日子裏,基本變化不大。

1875年底,第一次中俄戰爭,左宗棠等人占領了伊犁河穀之外的大片土地。其中阿拉木圖300萬畝,科帕爾80萬畝,比什凱克450萬畝,江布爾300萬畝奇姆肯特50萬畝,塔什幹400萬畝,饑餓草原1300萬畝,總計2880萬畝。算上其他零星的地方,大約3000萬畝。丁戊奇荒中,阿拉木圖4.5萬人、科帕爾0.5萬人,比什凱克1.5萬人,江布爾0.5萬人,奇姆肯特1萬人,塔什幹3萬人。饑餓草原1萬人,總計13萬人。1882年底戰爭結束之後,又新占領了一些土地,其中撒馬爾罕650萬畝,布哈拉400萬畝,卡爾西地區600萬畝,阿姆河中遊400萬畝,阿姆河上遊900萬畝,克孜勒奧爾達200萬畝,錫爾河沿岸200萬畝,阿拉爾斯克50萬畝,總計新占領的大片耕地有3400萬畝,比原本占領的還要多。總計新占領大片土地耕地有6280萬畝,算上零散的至少有6500萬畝。在1882年之後的移民中,這是移民的重點。到1895年之時,新占領土地上已經移民650萬。其中阿拉木圖40萬(另有土著5萬),科帕爾10萬(另有土著2萬),比什凱克60萬(另有土著5萬),江布爾40萬(另有土著5萬),奇姆肯特70萬(另有土著5萬),塔什幹50萬(另有土著10萬),饑餓草原70萬(另有土著20萬),克孜勒奧爾達20萬(另有土著5萬),錫爾河沿岸25萬(另有土著10萬),阿拉爾斯克5萬,撒馬爾罕70萬(另有土著10萬),布哈拉40萬(另有土著20萬),阿姆河中遊40萬(另有土著10萬),阿姆河上遊50萬(另有土著10萬),卡爾西地區40萬(另有土著20萬)。另外20萬移民在各個小片綠洲,另外100萬土著在廣闊草原上遊牧。匯總如下表1。到1895年底,新占的總共6500萬畝土地耕地中有6125萬畝在耕種中,農稅收了944萬兩和270萬擔。在之後的日子裏,基本變化不大。預計1896年底能夠全部耕種。到1896年,農稅預計會收1023萬兩和293萬擔。在之後的日子裏,基本變化不大。

表1:新疆新占土地各地耕地麵積與移民數量(1895)

序號

地區

耕地麵積

km2

耕地麵積

萬畝

移民

萬人

土著

萬人

  1.  

阿拉木圖

2000

300

40

5

  1.  

科帕爾

533

80

10

2

  1.  

比什凱克

3015

452

60

5

  1.  

江布爾

2125

319

40

5

  1.  

奇姆肯特地區

3968

595

70

5

  1.  

塔什幹地區

2856

428

50

10

  1.  

饑餓草原

8848

1327

70

5

  1.  

克孜勒奧爾達

1538

231

20

5

  1.  

錫爾河沿岸

1586

238

25

10

  1.  

撒馬爾罕

4549

682

70

10

  1.  

布哈拉

2741

411

40

10

  1.  

阿姆河中遊

2830

425

40

10

  1.  

阿姆河上遊

6248

937

50

10

  1.  

卡爾西地區

4230

635

40

20

  1.  

其他地區

——

——

20

100

  •  

總計

47067

7060

645

212

 

總計從1896年開始,每年能夠收的農稅有1811萬兩銀子和518萬擔穀。

陝西省耕地4000萬畝。1882年的時候,農稅收了630萬兩和180萬擔。在之後的日子裏,基本變化不大。

甘肅耕地5000萬畝,1882年的時候,隻有450萬人在耕種,農稅收了531萬兩和151萬擔。到了1895年的時候,耕地已經都在耕種了,農稅收了787萬兩銀子和225萬擔穀。在之後的日子裏,基本變化不大。

總計三省在正常年份,1882年時,農稅收了2205萬兩銀子和556萬擔穀(其中新占土地為15萬兩銀子和4萬擔穀);從1896年開始,農稅會收3228萬兩銀子和923萬擔穀。由於各地水旱天災,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用於賑災,所以1896年開始,每年賑災之外的銀子大約有2500萬兩。

原本清朝田賦是三十稅一,但是由於各種苛捐雜稅橫行,還要交給地主地租,佃農的收入自己能剩下的少的五成,多的也就七成,自耕農多一些,也不過八成上下。劉錦棠雖然雖然提高了田賦,但是他直接廢除了各種苛捐雜稅,所以農民的生活反而好過的多了。這也就是在陝甘新疆,由於連年戰爭,原有的鄉紳統治已經支離破碎,所以才執行得下去。即便如此,劉錦棠也是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將此事實施了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