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五卷 定西北-第111-119章

(2020-10-21 00:37:29) 下一個

第111章 中俄戰爭-戰後總結

這場戰爭,我們在東北投入了6個師8萬軍隊和5萬的後勤人員,其中前線3個師4萬,在西北投入了50萬軍隊和20萬的後勤人員,其中前線47萬。東北死傷5000人,西北死傷5萬人。算上緊急修建道路、調運糧食、軍械、建築材料等物資。”

糧食每人每年2擔,合6兩銀子,額外之也有6兩,也就是要12兩,這是常規支出,不計入軍費。長工費用每人每年12兩。仗打了8個月,就有200萬兩。5.5萬人的傷亡,撫恤金每人30兩銀子,還有軍官,總計300萬兩。人員費用總計500萬兩。

步槍消耗與配給50萬枝,總計300萬兩銀子。

重機槍每個師配給162挺重機槍,總計35個師配給5670挺,其中2268挺是原本就有的,故需新購的機槍總計3402挺,耗費680萬。前線9個師(含東北1個師),平均每挺機槍累計4個小時,每分鍾600發子彈;二線27個師,每挺1h,每分鍾100發;總計消耗2.35億發子彈。步槍一分鍾10發,前線9個師,每天戰鬥1h;二線27個師,每天戰鬥0.1h,;戰鬥30天,消耗子彈4700萬發。子彈2兩銀子100發,總計子彈費用為564萬兩。總計機槍與子彈費用為1244萬兩。

大炮每個師配備108門野炮,18門榴彈炮。35個師共配備野炮3780門,榴彈炮972門。野炮1萬兩銀子一尊,榴彈炮5萬兩銀子一尊。需要新購買的有一半,總計4320萬兩。9個師在前線,平均戰鬥30天,每天30發。野炮炮彈每發150兩,榴彈炮炮彈每枚200兩銀子。炮彈總價1.6億兩。大炮與炮彈總價2億兩

鐵路運送人員費用100公裏1.5兩銀子,總計路程40億公裏*人,運費0.6億兩白銀,來回就是1.2億兩白銀。

戰爭中應急修建鐵路。北部戰區新建300公裏,改建980km鐵路。中部戰區無新建,隻改建200km鐵路。南部戰區新建210km鐵路,無改建。總計新建鐵路510km,改建1180km。新建1萬兩銀子1km,改建1000兩銀子。總計耗銀628萬兩。

公路3000兩1km,基本無新建公路。

建築材料,水泥1兩銀子2噸,鋼筋混凝土預製板1兩銀子1.5噸。截至1904年底,總計消耗10萬噸水泥和126萬噸的預製板。總計銀子89萬兩。

鐵路運輸價格是650兩100公裏300噸,即每噸百公裏為2.17兩銀子。1904年7月10日之前用鐵路530公裏運到庫爾幹3.63萬噸水泥,之後有陸續運到一些,總計4.5萬噸。專列包車650兩100公裏,能運300-350噸。總計運費52萬兩。水泥和水泥預製板都是從布爾津開始運輸到鄂木斯克的,是用水路運輸的,是鐵路價格的三分之一,每噸百公裏價格是0.72兩銀子。總計從布爾津運輸到鄂木斯克2072km,136萬噸;運輸到托博爾斯克27萬噸,水路1160公裏;運輸到曼特-曼西斯克27萬噸,水路1830公裏;總計36.25億噸公裏。水路運輸總價為2610萬兩。總計建築材料運輸費用2662萬兩。

上述費用總計3.74億兩銀子。

第112章 中日戰爭-肇端

1904年12月1日,中俄簽訂協議。此時日俄也在談判之中。在英國、法國和美國的調解之下,日俄在1905年2月10日夜簽訂了停戰協議。

協議規定,俄國將在東北的權益轉讓給日本。日本本還打算割取庫頁島,但是俄國怕劉錦棠不開放西伯利亞大鐵路,在試探他之後堅決拒絕了。

得到此消息之後,李鴻章等人大怒,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向俄國公使提出抗議與交涉。俄方辯稱中俄協議中沒有涉及東北權益的內容。李鴻章、劉錦棠也沒辦法。這是之前劉國昌主持之下辦的,他們也沒有考慮到這方麵的問題。雖然有人向二人提出過這個事情,但是他們都沒有反饋。

幾位總督於是在北京商議,讓劉國昌做出說明。

此時國內已經建國四五年,形勢趨於穩定。李鴻章執政也是著力發展民族工商業,政策四平八穩。李鴻章、嵩蕃、劉錦棠、張之洞、魏光燾、譚繼洵是仍健在的執政委員,劉坤一、許應騤在前幾年先後逝世。增選了周馥為執政委員。

劉國昌之前和李鴻章、劉錦棠說過這麽做的原因,但是也是語焉不詳。此次質詢,在劉國昌的建議下,設為常例。

劉國昌說道:“諸位委員,大家好。我想問一下。日俄戰爭,我們的目的是什麽?把俄國趕出東北!現在我們得到了什麽?俄國被趕出了東北,哈薩克草原以及以東以北的地方都是我們的了。我們的目標不僅實現了,還遠遠超出了!”

中國的威脅在哪裏?陸地上有四個國家英國、法國、俄國、日本。海上則是所有國家。海上的威脅在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之前是無法消除的。而陸地上,之前法國被我們限製在了越南,英國被我們限製在了緬甸;現在俄國被我們限製在了鹹海和烏拉爾山。唯有一個國家還在威脅著我們的安全,那就是日本!”

日本這個國家,在我們強大的時候就會蟄伏,裝作很順從的樣子;在我們羸弱的時候就會來侵略我們,從明朝的倭寇到三十年前的琉球十年前的台灣、朝鮮,無一不證明了此點。如果有可能,我們堅決要滅亡了這個國家。但是,他們地處海外島嶼,我們海軍還不足以滅亡一國,甚至都不能和他們抗衡。”

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們上岸了。朝鮮,被他們占領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他們的強大,也是他們的軟肋。如果日本人都移民到朝鮮,他們還有什麽優勢?”

說的遠了,但是等一會會提到這個問題。”

日本發動日俄戰爭的目的是什麽?幫助中國?不是。他是想要得到中國東北,他們認為東北是他們的,怎麽容許別人吞下?!這也是之前三國幹涉還遼的原因。”

如果日本戰爭結束什麽都沒有得到,它是不會甘心的,隻會直接發動對中國的戰爭。而俄國,就算在我們規定他不得轉讓東北權益,那他也會在其他方麵用各種辦法挑撥中日矛盾。要知道,俄國是我們的敵人,遠交近攻,它不會希望一個強大的中國的出現的。在他試圖蠶食中國失敗之後,日本,就是他牽製中國、平衡中國的棋子。”

與其讓敵人選擇戰場,不如讓我們來選擇,這樣主動權就在我們手裏。”

東北權益轉讓,這就是我們選擇的戰場。我們有三個選擇。一,直接開戰,趁日本日俄戰爭之後人困馬乏,一鼓作氣收回全部權益。二,暫時認了,東北和西北的戰爭耗資巨大,死傷將近10萬,我們休養生息然後再對日開戰,將其趕出東北。三,認了,任由日本獲得東北權益。

先說第三種選擇。日本不會得到東北權益就滿足的,就像它獲得琉球之後又割讓台灣,又占據朝鮮,現在又將勢力伸展到了東北。十年後,他就會完全占領東北,緊接著就會是華北、黃河、長江、華南。這不是危言聳聽。日本是個島國,它的發展是有先例可循的。英國,現在為什麽是日不落帝國,因為它占領了無數的土地,而現在世界上列強之外的土地,國立比較弱,又靠近日本的是哪裏?中國!

第二種選擇,休養生息,擇日再戰。看起來很美。日本為什麽會對俄開戰?日本對東北和朝鮮的野心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是英美等國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俄國。同樣的,列強也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列強就是一群披著文明外衣的強盜。日本,就是他們的刀子,讓中國慢慢流血致死。他們支持日本,抑製中國,休養生息隻會讓雙方實力差距更大。時間,不在我們手裏!

第一種選擇,開戰。很苦,很艱難。大家知道,我們在戰場投入很大,死傷很多,可是可能並不了解最新的情況。我們也剛剛統計出來。

這場戰爭,我們在東北投入了6個師8萬軍隊和5萬的後勤人員,其中前線3個師4萬,在西北投入了50萬軍隊和20萬的後勤人員,其中前線47萬。東北死傷5000人,西北死傷5萬人。算上緊急修建道路、調運糧食、軍械、建築材料等物資。總計支出軍費3.74億兩白銀,合6000萬英鎊。”

日軍付出的軍費據情報,是16-20億日元,取中值約合2.6億英鎊,或者16億兩白銀。現在,日本的外債有3億英鎊左右。”

俄國戰前預計運費為6億盧布,但是由於連續和日本、中國作戰,軍費實際支出為30-40億盧布,取中值約合3.5億英鎊或者21.7億兩白銀。這些錢有30-40%是外債。”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國的貨幣比值約為:1英鎊=5美元=6.2兩白銀(9銀圓)=25法郎=10盧布=7日圓≈20德國馬克”

1904年,我們的歲入是2億兩白銀,合3200萬英鎊。日本是則是2.5億日元,合3600萬英鎊,是我們的1.1倍。沙俄是28.6億盧布,合20億日元,合2.9億英鎊。同年,英國的財政收入是20億英鎊。

這一場打下來,軍費和財政收入的比值,我們是2.5,日本是6,俄國是1.2。相對損失最大的是日本。

日本支持這場戰爭,國內的人都是勒緊褲腰帶在供應。他們國內資源短缺,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積累了多年才能有如此的實力。八年,從甲午戰爭以來,日本積攢了八年。

俄國呢?他們對日俄戰爭有所警惕,但是俄國的戰略中心在歐洲。戰前一百萬的俄國軍隊,在東北隻有十萬人。這也是我們把日本抵在前麵仍然打得這麽艱難的原因,我們是在靠近俄國腹地的地方戰鬥。俄國戰前基本沒有什麽準備,國內各種君主立憲或者革命的苗頭就已經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以一敵二,仍然是輸的很體麵。

不要看我們獲得了那麽多領土,上麵的人口恐怕一百萬都不到。一個府的數量而已。我們占領了庫爾幹,所以得到了這些領土,可是一旦西邊的庫爾幹守不住,這些領土將隨即丟失。並且列強也會趁此一擁而上。我們輸不起!

我們呢。軍隊動用了新疆的;陝甘、河南支援了7個師,還沒有上前線。中原各省都沒有派兵,或者說招募軍隊剛結束,戰事已經穩定。真正受影響的就是新疆,陝西、甘肅和河南受到一些牽連。其餘地方仍然如故。不過大家也知道,中國能夠拉出來打仗的,也就湖南、和黃河以南的幾個省,其餘各省新式軍隊要麽沒有要麽隻是流於形式,戰鬥力差得遠。我們說是是動用了新疆兵力,實際上也已經動員了一半的能戰軍隊。以及,從建國至今,積累了3年的資源。

我們花了這麽多銀子,可是大家應該都感覺不大吧。這是有兩個原因。第一,鐵路國有,錢還沒付。第二,鐵路運費之外,還有2.5億的銀子,我們向美國舉債1億美元,向國內晉商、徽商、浙商分別舉債2000萬兩。

現在,是我們對日開戰的最好的時機。

第一,日本兵力疲憊,輜重也消耗了很多。

第二,我們陝西、甘肅、河南、山東、直隸、山西等地的兵員大部還未動用,是生力軍。

第三,如果對日作戰,法國和美國會支持我們,德國和英國可以爭取他們在戰爭初期中立。

第四,我們對日軍的海軍沒有辦法。現在日本陸軍在東北就有25萬人。如果我們能讓他們在東北的軍隊達到40萬,把他們困在東北,甚至俘虜。那麽我們就可以以此為籌碼與日本簽訂協議中止戰爭。當然,朝鮮是不可能也不能收回來的。日本會發瘋地攻擊我們的沿海地帶,我們也失去了牽製日軍陸軍的辦法。

質詢結束之後,眾人討論。劉錦棠、張之洞、周馥、魏光燾、譚繼洵覺得可以打一打。這是相持之局,如果果如劉國昌所言,日軍無法久戰。就算輸了也至多丟掉半個東北,不會更壞,何況贏麵更大。李鴻章擔心萬一打敗。嵩蕃認為以如今國內情況,不能都讓北部各省出兵,其餘各省也要分別出兵,正好趁此試探推行義務兵役製,省錢。

於是,眾人議定出兵,讓劉錦棠做戰前準備。同時,李鴻章為和平收回東北權益做最後努力。李鴻章幾次與日本談判無果,然後向英美求助。但英美等國的幾次不盡力的努力失敗了。

第113章 中日戰爭-戰前形勢

1905年4月10日,劉錦棠派兵出關。劉國昌負責後勤和戰事統管,劉國福為前軍統帥。

出關之前,中國在東北也已經有了6個師的軍隊和5萬鐵路工人。1903年8月20日,李鴻章和日本簽訂了秘密協議之後,先是派出了一個師占領了溝幫子火車站,然後陸續派出5萬鐵路工人將從山海關到溝幫子的250km俄製鐵路改建成中國製式。改造進度是每萬人每天1km。

日本大力讚揚,認為這是中國打算對俄開戰的前奏。俄國隻是相反,多次抗議。李鴻章對俄國解釋,這是為了方便民眾離開戰亂之地等等。俄國也不願過於逼迫,免得中國真的出兵,讓自己腹背受敵。後來看到中國之時派了1個師的軍隊和一群鐵路工人之後就不在意了。打敗日本之後,這就是威逼中國將東三省割讓的理由之一,何樂而不為。一個師,舉手可滅,就算再多幾個也沒什麽戰鬥力。還以為都是西北劉錦棠的軍隊啊。

此時日俄正在遼陽會戰。日軍要求領軍的袁世凱進占沈陽。袁世凱擔心俄國直接打過來,開始隻是同意派兵1個師到大石橋幫助守衛,日軍考慮後讓袁世凱駐軍改為營口。於是9月10日,袁世凱駐軍1個師到營口。之後戰事不順,日軍多次要求袁世凱直接進攻俄軍,袁世凱不同意。多次商議之後,袁世凱於9月30日派兵1個師進駐新民縣,牽製俄軍。俄軍派1個師進攻了幾次,失敗了。袁世凱派人和俄軍聯係,這隻是為了便於修路,人民離開,不會進攻俄軍。同時他也舉了營口的例子,俄軍隻好相信。

10月17日,山海關到溝幫子的路改建完成。此時日軍已經打贏了遼陽會戰,正在準備進攻旅順。於是多次要求袁世凱優先改建從溝幫子到大石橋的鐵路。袁世凱於是在修建萬山海關到溝幫子之後,將鐵路工人都調集到了溝幫子到大石橋的130km沿線。11月12日,改建完成。然後繼續修建複線。開始鋪設從溝幫子到大石橋的複線地基,並於12月8日(農曆11月12,已經立冬了)鋪完地基。最終修建完成時已經是1904年的1月20日。

中間日本在9月份公布密約的事情並沒有影響到這些工作。鐵路修建過程中, 東北地區的民眾很多陸續乘鐵路進關。

在改建鐵路的同時,李鴻章也派了5萬的鐵路工人開始修建對應鐵路的複線。此時,陝甘新疆三省的鐵路都是複線,北京到石家莊的鐵路是複線,山海關經唐山、天津到北京的鐵路也是複線,其餘國內的鐵路都是單線。

複線修建速度是萬人每天修建0.5km。李鴻章調集了5萬的鐵路工人修建複線。由於天氣冷得早,所以開始先鋪路基,從山海關經溝幫子到新民縣,然後才開始鋪枕木和鐵軌。10月31日鋪完從山海關到溝幫子250km的地基,11.26鋪完從溝幫子到新民縣120km的地基。此時已經是農曆9月28霜降了。然後於4月10日鋪通複線。

此時日軍正在進攻旅順,並在沙河地區和俄國人對峙。於是在日軍的要求下,派出修完溝幫子和大石橋複線的5萬人中的3.5萬改建從旅順到沙河的350km鐵路。優先修建從大石橋到旅順的230km鐵路,然後修建從大石橋到沙河的120km。冬天日頭短,萬人每日隻能改建0.7km,於4月25日修通,然後於6月1日修通從大石橋到沙河的十裏河站的120km。7月10日修通。

5月20日,日軍發動奉天會戰。在日軍要求下,袁世凱5月24日派出兩個師前出奉天,同時還留在山海關-溝幫子-新民一線正在修建水利設施的的5萬人開始調往新民縣改建從新民縣到奉天的60km鐵路。鐵路改建於6月10日完成。

6月15日,俄軍戰敗。袁世凱的補充軍隊後,在沈陽站駐軍2個師。

此時,駐軍大石橋的也有1個滿編師,營口1個師,溝幫子和鐵路沿線則是有2個師。後勤人員(不計鐵路工人)5萬人,則是留下1萬人,其餘逐漸回撤到關內。鐵路工人則是留下5萬人繼續修建鐵路沿線各地的水利。

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日俄簽訂協議。日俄簽訂協議後,中日雙方軍隊立時緊張而來起來。

第114章 中日戰爭-戰始

1900年八國聯軍的時候,袁世凱麾下的武衛左軍基本沒什麽損失。李鴻章當上總統之後,大力支持山東巡撫袁世凱編練新軍,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於是袁世凱被拉攏了過去。

在這幾年中袁世凱的麾下軍隊從1萬多人基本沒變,但是實力大幅增加,成為李鴻章手下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山東的兵役製度也推行得比較得力。

1903年9月征兵開始的時候,山東兵役人數占到了總人口2000萬的1/3,共計3萬人。1904年9月為6萬。1905年9月則是全麵推行達到了9萬人。之所以這麽少,是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大部分團民已經被劉國昌劉國福兄弟倆給改編了,數目達到了30萬人。

1904年5月劉國昌出兵進攻俄國之後,派人聯係袁世凱。對他分析了中日在戰後可能會有衝突,請他在戰後守衛沈陽,至少也要守住火車站,以保證增援和後勤。

日軍的糧食有很多是李鴻章從關內運過來的,即使日俄簽訂了不利於中國的協議之後也沒有停止。隻是開始在各種渠道催促日本退兵。這也讓日本有些鬆懈,認為李鴻章不敢對他們開戰。袁世凱也有了駐守火車站一帶的正當理由。

1905年4月10日,劉國昌率軍出關。劉國昌負責後勤和戰事統管,劉國福為前軍統帥。

此時中國駐軍在沈陽有袁世凱2個師,大石橋一個師,營口1個師,溝幫子1個師,其餘沿線1個師(其中新民縣3個團)。另外5萬人的鐵路工人已經被劉國昌秘密替換成了3個師的軍隊和1萬的鐵路工人。

此時新疆全境軍隊布防已經恢複正常,有28個師駐防;另外陝甘、河南的14個師正在撤回本省過程中。到8月份,陝甘河南的14個師已經撤回完畢。陝西、甘肅等地也正常布防與訓練。

4月9日,劉國昌命令大石橋的1個師向南、向北推進,以將日軍截斷為兩截。營口的1個師增援大石橋。1個師的偽裝部隊前往增援袁世凱,後續部隊1個師陸續增援袁世凱,另有1個師保護新民縣到沈陽沿線鐵路。

劉國昌4月10日率軍出關,聲稱奪回沈陽。於是日軍中斷了撤軍計劃,在沈陽集結,並準備進攻袁世凱。大石橋因其重要性,日軍也是打算奪取的。但是段祺瑞、蔡鍔、張孝準等人動作太快,搶先一步向南北推進。一夜之間向北推進到了遼陽,向南推進到了普蘭店。

日軍大驚,連忙從朝鮮經鳳城、奔襲向沈陽調兵,並派遣旅順軍隊向北攻打普蘭店,試圖打通到沈陽的道路。在沈陽則是一方麵進攻袁世凱,另一方麵則是進攻遼陽張孝準率領的中國軍隊。

此時的日軍,在沈陽和沙河一線還餘20萬人,另外已有10萬人已經在日俄戰爭後回了日本。中國則是在沈陽有3個師,總計4萬人。

沈陽袁世凱本想固守,但是到達前線的是劉國昌,隻好聽從劉國昌的意見。劉國昌4月9日到達沈陽1萬人,在後麵督戰。同時早已經在日占區打聽好消息的士兵偷襲了日軍的軍火庫。能占領的占領,不能占領的炸掉。大炮也是如此。

一晚上,劉國福的2000人和已經早就隱藏在日軍炮兵周圍的2000人發動了騷擾。4月10日早晨的時候,日軍發現,自己的炮兵已經都沒了。大炮和炮彈被炸或者被搶。於是向南部和東部收縮。袁世凱趁機帥兵占領了沈陽北部的一係列高地,並占領了渾河火車站。從沈陽往南的火車站,隻有蘇家屯、沙河和林盛堡火車站還在日軍手裏。從南向北的遼陽、張台子(舊稱煙台),燈塔、十裏河、五裏台子都已經在中國軍隊控製之中。日軍在渾河北岸被限製於鐵路以東的大概10公裏見方的地域之中,在渾河南岸則是被限製於沙河到渾河之間15km的區域。

第二天,雙方整軍備戰。

第三天開始,日軍多次密集衝鋒,試圖奪回渾河火車站。4月15日,堅守多日後,中國軍隊撤出渾河站,炸斷了渾河上的鐵路橋。此戰日軍死傷5000人,中國軍隊死傷則是不足500人。日軍死傷大部分是機槍造成的,中國軍隊的死傷則是大炮和日軍的步槍。

日軍於是在其控製的渾河段重新修建了3座大橋並重兵把守,以連接兩岸日軍。

日軍想在袁世凱的軍隊增援到達之前奪回沈陽火車站,甚至擊潰袁世凱。11日,在沒有炮兵支援的情況下,日軍對中國軍隊的守衛地點發起決死衝鋒。中國軍隊4萬人要守衛28km的戰線,平均每米有14個人,而日軍一下子投入了10萬人,全線進攻。

當日,北部的第一條戰線被突破,徐世昌帥軍退到第二條也是最後一條防線。沈陽火車站及其往南的鐵路一線則是在機關槍的防守下有驚無險。

接下來的幾天裏,北部戰線是往來爭奪,西部戰線則是穩如泰山。隻是渾河火車站孤懸在外。於是劉國昌命令吳佩孚撤回江北。

到4月15日的時候,日軍仍然沒有突破北部戰線和西部戰線。日軍占領渾河站之後,渾河南岸的日軍解除了危險。五天的戰鬥,日軍傷亡3萬人,中國軍隊傷亡5000人。日軍在沈陽-沙河的兵力降低到了17萬,而中國軍隊有了2萬人的援軍,數量增加到了5個師,6.5萬人。

此時,遼陽方麵的日軍突圍戰役也在進行。一方麵日軍在沙河以南是孤軍深入,另一方麵,不是主攻方向。4.15的時候,遼陽日軍傷亡3000人,中國軍隊傷亡1000人。

4月15日遼陽的中國軍隊已經增加到了3個師4萬人,而普蘭店方向則是有1個師防守。

從山海關出關的軍隊每日有1萬人,到達溝幫子之後,5000到沈陽, 5000到大石橋。從4月11日起,每日到達沈陽的有5000人,三天一個師。到達大石橋的也是如此。

日軍也是大肆調兵,將20萬的駐朝鮮軍調過來10萬。此時從安東經鳳城、本溪到沈陽蘇家屯站的鐵路還未完成。由於溝幫子-營口-大石橋一線被段祺瑞切斷,日軍隻好走更加難走的鳳城、本溪線路280km。這樣,大炮等重武器運送起來就很困難。於是日軍輕裝前進。後來的重武器在劉國昌派出的騷擾隊伍的攻擊下也沒運到沈陽。

日軍原本撤軍就不積極,隻是後勤供應困難,再加上李鴻章的各方催促,所以才陸陸續續撤往朝鮮。他們也擔心中國突然發難。4月10日,日軍得到劉國昌帥軍出關的消息之後,立刻停止了撤軍,並緊急將軍隊調往沈陽,以穩定局勢。12天後,日軍增援部隊陸續到達。沈陽的日軍達到了27萬人。

同時,日軍緊急從國內調兵前往丹東。4月15日,第一艘運兵船運載著1000士兵和相應物資到達丹東,並在之後的1個月時間裏,平均每日有6艘運兵船到達。

第115章 中日戰爭-相持

隨著雙方支援的陸續到達,沈陽和沙河一線的戰鬥也持續進行。

東北的戰場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是沈陽,到5月15日為止,沈陽-沙河的日軍已經前後總計有45萬人。而中國軍隊則是在沈陽有21.5萬人,在遼陽-沙河有19萬人。

另外一個則是營口以南的遼東半島,主要是大連到鮁魚圈一線。

起初的時候,蔡鍔的快速進軍最南抵達了普蘭店。但是日軍在旅順的軍隊也有幾千人。隨著之後日軍在莊河、旅順等地的登陸和遼東半島西安的騷擾,防線逐漸後退。到達浮渡河一線後終於借助山水地利阻擋住了日軍的進攻。此時日軍有3萬人進攻,而蔡鍔則是仍憑借1個師在阻擊,另有1個師保護從大石橋到浮渡河一線的交通線。多次攻擊無果後,5月初,日本放棄了打通奉天南部通道的打算,雙方陷入零星戰鬥。到戰爭結束為止,遼東半島戰線日軍傷亡達到了2萬人,而中國部隊傷亡則是有5000人。

在沈陽戰場。王世珍主要是殺傷日軍的有生力量。鑒於日軍沒有了炮兵,王世珍一邊用大炮轟擊日軍的集結地。一邊將機槍陣地次第前移,壓縮日軍的活動空間。為免被趕到渾河左岸。日軍隻好在每次被壓縮陣地之後用人海戰術奪回陣地。王世珍也配合地逐步再放棄陣地。如此往複。在一個月的拉鋸中,日軍軍力被迅速消耗,傷亡達到了10萬人。與此同時,沈陽的中國軍隊傷亡則有1萬人。

在沙河戰場,雙方是隔河對峙。日軍保有一個林盛堡火車站,日軍企圖以此為箭頭突破中國軍隊的防線。但多次進攻,卻無法突破。同時日軍也在沙河一線全麵進攻,隻是在中國軍隊的防守之下,最終還是沒有被突破。在此戰中,張孝準的防守張弛有度。到5月15日為止,日軍在沙河一線傷亡有5萬人,中國軍隊則有8000人。

劉國昌於4月13日被劉國福、劉錦棠、李鴻章等人強令返回山海關。劉國福則是將大本營設在了錦州溝幫子。

到5月15日,沈陽中國軍隊以王世珍為統帥,總計有16個師21.5萬人,傷亡總計1.5萬人,還有20萬人。沙河中國軍隊則是段祺瑞為統帥,總計14個師19萬人,傷亡總計不到萬人,還有18萬人。沈陽-沙河的日軍則是有48萬人,傷亡18.5萬人,還有29.5萬人。

旅順-浮渡河一線的中國軍隊總計有1個師1.8萬人(及時補充),傷亡5000人,還有1.3萬人。日軍則是有4萬人,傷亡2萬人,還有2萬人。

中國軍隊另外還在溝幫子、新民、營口、大石橋、各駐軍1個師,山海關-溝幫子-營口-大石橋-浮渡河一線則是在鐵路沿線有2個師的軍隊防備日軍偷襲,總計有6個師8萬人。

此外,安東還有1萬人的日本軍隊駐紮,安東-鳳城-本溪-沈陽一線則有2萬軍隊負責運送和保護後勤補給。以免被中國軍隊切斷補給線。

一個月裏劉國昌發現日軍運送的後援部隊越來越少,於是在5月15日將此情況通報了劉國福。劉國福決定進攻丹東。於是他開始增援防守浮渡河的蔡鍔,到5月25日,將戰線再次推進到了普蘭店。日軍多次從本土增兵到6萬人,仍然無法阻擋蔡鍔和吳佩孚的進攻。推進到普蘭店之後,蔡鍔率領兩個師開始穩步防守,沒有海軍支持,沿海各地都是日軍的登陸點。

吳佩孚則是率領兩個師向安東進發。240km,在6月10日到達安東。他沒有貿然進攻,二是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安東的日軍是有炮兵的,並且早已嚴陣以待。在進軍的這些時間裏,日軍又陸續增兵了3萬人保衛安東,此時的安東已經有了4萬人。

於是吳佩孚等待後續軍隊的陸續到來,而自己則是派士兵向上遊探查。10天後的6月20日,增援的部隊達到了4個師5萬多人,於是以這些人繼續牽製安東的日軍,自己則是率領兩個師從安東北部三十多裏地的地方渡江。

同時袁世凱、徐世昌則將士氣低落的日軍壓縮到了鴨綠江沿岸兩公裏的狹長地帶,日軍艦炮能夠支援的地方。

吳佩孚過江之後,也不再等待後續的增援, 也不攻擊江對岸的日軍,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直插平壤。

此時由於將軍隊都調往了東北,朝鮮的日本駐軍很少,總計也不過5萬人,還大部分駐紮在漢城及周邊。漢城以北隻總計駐紮了1萬人。朝鮮本地人得知日軍在東北被圍困之後,各地騷亂不斷,日軍隻好收縮防守,首先保證首都漢城在掌握之內。

7月1日,先頭部隊到達了平壤。日軍早已是驚弓之鳥,於是一邊追擊潰軍, 一邊進攻,直到7月10日到達海州。日軍已經在海州嚴陣以待,一邊是2萬人的嚴防死守,一邊是艦炮的支援。

於是,吳佩孚停止了進攻的步伐。留下小部分軍隊扼守要地,然後將軍隊退回了新院。

此時後續部隊7個師9萬多人已經陸續占領了從丹東到平壤到沙裏院一線。在朝鮮土著的帶路和幫助下,很快就穩定住了局勢。

戰略目標達成,吳佩孚保調回沈陽。徐世昌留守平壤,袁世凱派兵1個師看守海城的日軍,然後派兵2個師進攻並於7月25日占領了延安郡。延安郡到漢城直線距離隻有80km。

7月20日,沈陽-沙河的日軍部隊彈盡糧絕,投降。此時沈陽-沙河的日軍還剩下20萬人。

第116章 中日戰爭-和談與戰後

6月20日,日本在東北的軍隊已經被圍困在了大連和沈陽-沙河兩個地方。在日本請求下,英、法、美三國調停。

日本要求中國承認日俄條約,中國則是妖氣日本撤出東北,放棄權益,退回中日1895年協議的邊界,即清川江-禿魯江-鴨綠江-圖們江邊界。

雙方條件差距巨大,於是一邊談一邊打。具體談判由唐紹儀負責。

隨著7月份朝鮮戰事的崩潰和沈陽戰事的希望渺茫,日本同意了劉國昌提出的條件,但是要求中國無條件放歸日本俘虜。但是劉國昌已經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了條件,要求歸還日本、琉球,在朝鮮以臨津江口為界,以北歸中國,以南歸朝鮮。日本威脅轟炸中國沿海,中國則威脅把日本從朝鮮趕出去。

最終,由於日本海軍中國無解,列強調停也是偏向日本,雙方於12月1日簽訂了條約。

條約規定:

1.中朝邊界以朝鮮半島最東端的長山串為起點,向東依山形走勢到兔山,到平康郡,然後走山穀到東岸高城郡。北部為中國,南部為朝鮮。

2.日本撤出中朝邊界以北所有軍隊,放棄東北所有權益,原俄占土地均歸中國。

3.日本按照士兵100兩銀子,尉官2000兩銀子,佐官(校官)1萬兩銀子,將軍5萬兩銀子,大將20萬兩銀子的水平支付人員食宿費用。

最開始的時候,唐紹儀等人提出讓日本賠款。但是日本寧願繼續打也不賠款。於是改為俘虜贖金。

日軍俘虜中有大將軍團長6人,其餘將官80人,佐官800人,尉官5000人。總計費用2320萬兩。普通士兵20萬人,每人100兩銀子,總計2000萬兩。費用總計4320萬兩,以金子付款。1905年每兩金子相當於33.9兩銀子。

日方因與英美銀行團談判條件,一直到1906年2月才談妥。本想分批付款,但是後來看到金銀比價越來越高,所以為少付一些,直接以金子一次性結清。1906年初金銀比價每兩金子相當於31兩銀子。日本兩個月內付清全款140萬兩金子。一斤16兩,一兩相當於35-37g,取中值,總計50.4噸金子。

7月20日,日軍投降之後,劉國昌留下10萬名俘虜,開始修建從沈陽經本溪、鳳城到丹東(安東改名為丹東)的280km鐵路,並於12月底修通。然後,俘虜開始以每天10km的速度改建沈陽以北的俄製鐵路。到3月底這些人被遣送回國的時候,已經鐵路已經改建了從沈陽經四平、長春到哈爾濱的547km鐵路,從哈爾濱到綏芬河的480km鐵路,從綏芬河到海參崴的240km鐵路。

另外10萬人則是被運往內地,修建從石家莊經鄭州到潼關的770km鐵路複線。修建完成之後,則是趁著黃河的枯水期整修黃河大堤。關外的10萬日軍在修建完沈陽到丹東的鐵路之後也被運來整修黃河大堤。1906年日本付款後從2月底開始,一直到4月底,終於將所有戰俘運回了本土。

劉國昌同意日本能贖回這些戰俘也是有考量的。日本也是一個大國,沒有正當的理由扣留戰俘,尤其還是在美英支持的情況下,很容易授人以柄。二是南洋即將有大量的免費勞役可以使用。

日本為防備中國軍隊再次在朝鮮發動戰爭,在朝鮮布置了10萬的軍隊,其中半數布置在前線。為此,中國也在前線部署了10萬的軍隊。

第117章 中日戰爭-收尾

中日戰爭從1905年4月10日劉國昌正式率軍出關開始,到7月20日,沈陽戰區的日軍投降,總計三個月零10天;到7月25日袁世凱占領延安郡,則是總計3個半月。之後日軍已是山窮水盡,實質性的戰敗了,隻是在英美等國的調停下,在和中國進行停戰談判。日本在後續中增兵朝鮮戰場5.5萬人。

日軍共計投入沈陽戰場50萬人,傷亡30萬人,遼東半島戰場投入8萬人,傷亡3萬人;安東4萬人,傷亡5000人;朝鮮戰區5萬人,傷亡5000人。總計日軍在終日戰爭投入戰場67萬人,傷亡34萬人,被俘20萬人。

中國共投入沈陽戰場40.5萬人,傷亡5.9萬人;遼東半島戰場投入6萬人,傷亡7000人;安東投入5.5萬人,傷亡3000人;朝鮮戰場投入9個師12萬人,傷亡1000人。另外後方防守各地與鐵路線6個師8萬人。總計72萬人,傷亡7萬人。

中國軍隊中有22個師30萬人是庚子國變之後,劉國昌收編訓練的義和團等因活不下去而暴動的山東、直隸、河南等地的災民。新疆、甘肅軍隊未向東北調兵,而是主要防備西部的沙俄。陝西駐軍16個師,調了6個師8萬人。直隸額定駐軍24個師,實際18個師,共調集6個師8萬人。河南額定駐軍27個師,實際22個師,共調集9個師12萬人。山東額定駐軍30個師,實際24個師,共調集3個師4萬人,其餘軍隊加緊防守半島各地。山西額定駐軍9個師,調3個師4萬人。四川額定58個師,實際49個師,出兵6個師8萬人。這些省兵役製做的比較好,動員也快,出兵也快。

從4月10日到5月15日戰場基本穩定,中國軍隊在關外已經有55萬人,減去原本就有的13萬人,平均每日出關1萬人。之後每日出關五千人,直到7月20日。

7月20日,沈陽日軍投降。但是出關的軍隊並沒有停止,南方各省的軍隊陸續出關。這些省份在戰爭開始之後也陸續派兵出關,隻是由於動員和距離的問題,時間比較晚。但是也陸續從7月到10月到達了關外。各省都出兵了,少的1個團,多的2個師,這些兵力加起來也有24個師32萬人。另外青海、西藏、烏裏雅蘇台等地也分別派了500、500、5000人。青海的是和陝西兵力一起出關的,烏裏雅蘇台則是派的騎兵直抵新民,西藏一直到了10月底才出關,是最遲的一批了。這些軍隊加起來也有33萬人。算上之前已經在關外的67萬人,到10月底的時候,東北已經有中國軍隊100萬之多。而此時的東北人口才1000萬左右。

執政委員會曾在戰局明朗之後就召劉國昌詢問過是否需要繼續派兵的問題。劉國昌認為:“我建議,即使沈陽的日軍投降,我們也要持續派兵出關。有三個理由。”

“第一,日本就算投降,也不會真心實意,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他們肯定還會耍小動作,如果戰局有了反複,那是得不償失的。

“第二,我們雖然和沙俄簽訂了條約,鄂畢河以東所有土地都歸中國。但是沒有拿到手之前,不能放鬆戒備。日俄戰爭沙俄在東北總計有50萬的軍隊,傷亡大約20萬。現在在東北還有33萬的沙俄軍隊。如果他們趁機偷襲我們怎麽辦。我們在沈陽沒有主動進攻,二是以圍困為主,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防備俄國軍隊的偷襲。就算他們不偷襲,我們總是要和他們交接各座城市和堡壘的,隻有有足夠的兵力,才能在他們作亂的時候鎮壓下去。兵力,就是威懾。

“第三,南方的兵役製度一直沒有很好推行。一方麵是因為主官不重視,另一方麵也是沒有足夠的各級軍官。這次我希望借這個機會,在東北把各省出關的兵力都集訓一遍。”

因此,雖然7月20日沈陽戰區的日軍投降,但是中國軍隊仍然持續出關,平均每天出關3000人。

1905年7月20日,在東北的中國軍隊有67萬人;之後到10月底,關外的中國軍隊到達了100萬人。

沈陽會戰日軍投降之後,北線王世珍還有18萬人,劉國福命令他前出四平街,接收俄占中國領土。如果遇到俄軍拒絕或者拖延,暫時等待。果然,王世珍先頭部隊到達之後,俄軍拒絕退出四平街。此時的俄軍在四平街有軍隊20萬人。隻是隨著後續部隊的到達,俄軍的態度不得不軟化,但仍然是百般拖延。

劉國福將段祺瑞指揮的軍隊分出10萬人到北線,並調了吳佩孚、蔡鍔等人,陸續增援王世珍。1905年8月20日,大軍齊聚四平街。王世珍18萬人,吳佩孚、蔡鍔等10萬人,後續出關部隊10萬人。中俄軍隊數量已經是38:20。

劉國福命令俄軍一天內出城投降,俄軍仍然百般拖延。於是21日,炮轟四平街,俄軍死傷1萬人之後投降。這也是自日俄戰爭開始之後的最後一場成規模的戰鬥。

接下來,以王世珍繼續向北接收俄軍占領的地域。這次俄軍學聰明了,直接乖乖地交接。於是,隻將俄軍繳械,而不作為俘虜對待。

沙皇俄國要求中國將其士兵送回國。照協議,俄國士兵可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返回中國,中國不得阻攔,俄國負責士兵運費每人70兩銀子。

東北的俄軍有33萬人,這樣算起來俄國總計需要支付共和國政府2310萬兩銀子。同時,由於四平街戰鬥俘虜了20萬的俄軍,中國要求這些俄軍因其戰爭行為,不在協議之內,需要另付每人70兩的照看費用。這樣,俄國就需要再多付給中國1400兩的費用。

俄皇舍不得這些銀子,並且拒絕中國將四平街那20萬人看做俘虜的行為。多次協商之後,俄國決定將在海參崴的太平洋艦隊賣給中國。俄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艦隻還有4艘裝甲主力艦、1艘巡洋艦,2艘魚雷艇。多方協商之後,整個太平洋艦隊作價300萬英鎊合1860萬兩銀子賣給中國。俘虜照看費降低為30兩銀子。最終,俄皇將13萬人的軍隊和9萬人的俘虜通過鐵路運回了俄國。不再支付中國其他任何費用。最終於1905年12月底全部回到俄國。各種裝備、物資等都留在了中國。

於是,另外的10萬俄軍成為中國軍隊的俘虜,被用來將鄂木斯克以東到哈爾濱的4880公裏俄製的鐵路改為中國規格。最終於1907年夏天改建完成。在之後的日子裏,他們成為專門的建築隊,為西北地區的移民修建道路和村落。大部分人10年後享受平等待遇,15年後可以入籍中國。

四平街戰鬥之後,俄國人不再反抗,於是王世珍以20萬人陸續接收俄占領土。南線段祺瑞則是以10萬軍隊保持對旅順的壓力,東線袁世凱則以20萬的軍隊保持對朝鮮的壓力。中部沈陽-長春-哈爾濱一線劉國福則是率領50萬軍隊進行係統軍訓。這也是劉國昌向南方傳播自己的思想和製度的有力行動。

第118章 中日戰爭-耗費

中日戰爭,中方傷亡7萬人,撫恤金400萬兩。

劉國昌在中俄戰爭中發現了武器配給的問題,不用全員配齊,隻需要前線軍隊配齊並留出一倍的餘量就好。所以總計的前線步槍沒有重新采購。重機槍則是從陝西16個師駐軍中調用了3/4。前線9個師,平均戰鬥90天,每天5min,每挺機槍累計8個小時,每分鍾600發子彈,消耗4200萬發;步槍一分鍾10發,前線9個師,每天戰鬥1h,戰鬥90天,消耗子彈7200萬發。總計消耗子彈1.14億發。子彈2兩銀子100發,總計子彈費用為228萬兩。

大炮也是從陝西調用,配備給前線部隊。其餘部隊的炮兵則是集中使用。因日軍基本沒有炮兵,故中方的炮兵使用頻率也不大,大部分火力是重機槍和步槍提供的。9個師在前線,平均戰鬥10天,每天30發。野炮炮彈每發150兩,榴彈炮炮彈每枚200兩銀子。炮彈總價5346萬兩。

每人每天1斤糧0.4斤肉0.5斤菜和其他油鹽醬醋0.1斤,總計要1kg。100萬人每天需要1000噸食物:500噸米1萬兩銀子,200噸肉1萬兩,250噸菜1300兩,50噸其他作料2200兩,總計需要26.7萬兩銀子。這光靠東北之前囤積的糧食、物資等是不夠的。每天需要從關內運輸3列的車皮才行(每列載重350噸)。

路費一個車皮650兩100公裏350噸,每噸百公裏為1.86兩銀子,1000噸則是1860兩。物資量很大,平均運輸距離2000公裏,1000噸的運費就是3.72萬兩。中日戰爭前期物資的一半由關內供給,按平均60萬人的一半30萬人,100天,需要物資3萬噸,運輸距離1000km,原價800萬兩銀子,運費55.8萬兩,總價855.8萬兩。

後來日本打輸之後不再封鎖中國的海運,於是可以從海路運輸,成本為陸運的四分之一。運輸距離遠了,從武漢到上海1100km,從上海到營口1900km,總計3000公裏。100萬人,每天1000噸,價格26.7萬兩銀子,運費1.4萬兩,總價28.1萬兩。大軍一直訓練到1906年的7月底,以平均300天估算,總計耗費8430萬兩銀子。

鐵路運送人員費用每人100公裏1.5兩銀子,100天的戰爭期間72萬人,平均每人1500km,總計路程10.8億公裏×人,運費1620萬兩白銀,來回就是3200萬兩白銀。

後期各地軍隊都到了東北,總計33萬人,平均每人2000km,總計6.6億公裏×人,運費1000萬兩白銀,來回就是2000萬兩白銀。

戰爭中應急修建鐵路。新建300+910=1210公裏,改建910km鐵路。。新建1萬兩銀子1km,改建1000兩銀子。總計耗銀1300萬兩。

日本投降之前,住宿都是軍隊的臨時住宿。日本投降之後,開始在東北各地建設軍訓場所,並做以後移民所用。統一建造20m×5m方圓,高3m,地基1m牆厚0.3m的鋼筋混凝土圍牆的房子,頂部用木頭和茅草覆蓋。每間房子能夠住宿40人,需鋼筋混凝土120噸(其中水泥24噸),造價80兩銀子。總計需要造2.5萬座房子,用掉300萬噸鋼筋混凝土預製板,造價200萬兩銀子。從1904年10月開始,劉國昌就以市價7折購買了唐山水泥廠生產的所有水泥。此時的唐山水泥廠年產水泥20萬噸。到1905年的10月底,總計購買了22萬噸,花費7.7萬兩銀子。算上購買的鋼筋,花費了11萬兩銀子。

路費一個車皮650兩100公裏350噸,每噸百公裏為1.86兩銀子。平均運輸距離為1000公裏,則總運量為2.2億公裏噸,需運費409萬兩。算上運輸的鋼筋等材料,運費總計500萬兩。

總計中日戰爭,中方各種費用花費了2.1億兩白銀,其中人員日常口糧就占了8430萬兩,運費5800萬兩,炮彈和子彈則是占了近5600萬兩。

運輸與日用品采購的事情劉國昌交給了國內的商幫。為緩解軍費壓力,劉國昌在戰局明朗之後開始售賣東北的無主土地。此時山西南部土地價格是4兩銀子一畝,其他北方地帶也不少於這個數字。劉國昌曾經簡略調查過東北的耕地麵積。由於人少地多,大多都是荒地,但是都是很好的黑土地。於是他作價2兩,賣給各商家,如果要轉賣,則需交50%的溢價費用。陝西、山西的商戶都對東北有很多了解,於是紛紛上門求購;後來安徽、浙江等地的商團、散戶都上門求購。於是劉國昌在12月底前陸續賣掉了6000萬畝的土地籌集了1.2億兩的銀子。抵消了人員返回費用之外的所有費用還有所盈餘(約700萬兩)。

見到各地人員如此踴躍,劉國昌頓足捶胸,要是當初西北的土地都這樣賣掉多好,那是多少銀子。不過也是,西北太遠了,就算現在,除了受災之年,也沒多少人主動去西北討生活。想想這個,心情就平複了很多。不過他也想起了中南半島的泰國和柬埔寨,那可是耕地廣闊一年三熟的地方,雖然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但是應該不會拒絕中國人在那裏種地的,他們還能收稅。而泰國,他們更不能拒絕了,北方還和中國接壤呢,尤其是緬甸已經滅亡的情況下。還有兩河流域、澳大利亞等。看來要積極和英國、法國搞好關係才行。人口,是中國的最大問題,也是最大優勢。

第119章 戰後-平定南洋

1904年中俄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劉國昌的淵源,阿拉斯加和呂宋、婆羅洲(含蘇門答臘)分別派遣了1000人的軍隊參戰。此時,南方各省卻是在觀望,隻是物資支持。9月份,戰事已經停歇,於是三地的士兵分別回家。這些人回去之後,成為當地華人軍隊的中堅力量。

1905年中日戰爭開始之後,阿拉斯加再次派出1500人的軍隊,呂宋和婆羅洲則是各自派遣了2000的軍隊參戰。

阿拉斯加都是中國人,所以還算穩定。但是南洋的華人隻占少數,於是在日本、英國、美國、荷蘭等國的支持下,南洋土著發動叛亂,屠殺華人,給當地華人造成了重大損失。

呂宋由於土著也參與執政,差點就推翻了何塞政權。在參加中俄戰爭的老兵保護下,何塞重傷,連忙向中央求救。此時的閩浙總督張之洞也是個民族主義者,連忙聯係兩廣總督魏光燾,派出了南洋艦隊前往三地,並和張之洞分別向三地派兵兩個團平叛。

此時南洋派往東北的軍隊剛剛到達沈陽,正在和日軍鏖戰。聽聞此消息,南陽軍隊的4000人人心浮動,但是領軍的上層仍然堅持要繼續和日軍作戰。不過他們也想劉國福請求趕緊派兵平叛。

劉國昌正好在劉國福處,於是他對他們說:“我了解你們的焦急心情。最新消息,兩廣總督和閩浙總督向三地分別派遣了2個團平叛,現在叛亂已經基本被鎮壓。你們現在想回去,我可以理解。但是回去也隻是重建家園。你們想報複,我支持,但是現在實力不夠。”

“南洋為什麽會動亂?歸根到底,中國人太少,中國對南洋的威懾力不夠。他們以為,我們還是五年前十年前的中國。五年前,我們打敗了列強的聯軍;去年,我們已經打敗了俄國;現在大家都看到了,我們也即將打敗日本。陸上的戰鬥我們是沒有人可以戰勝的。

“但是,海軍我們不夠。日本、英國一旦直接插手,我們的海上將一敗塗地,沒有了海上支援,南洋的陸軍想取勝很難。所以,我們需要這次對日本的全麵勝利。勝利了,列強不敢對我們的海軍動手。因為我們直接威脅著印度。直接威脅著朝鮮。

“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集中全力戰勝日本。你們可能不知道,現在,山東的沿海都在遭受著日本軍艦的轟炸。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俘虜沈陽的這二十幾萬日軍,以此交換他們的海軍回撤。

“這樣,你們先派一些機靈的人回去。回頭我給你們一些要求,比如調查土著的數量、分布、地勢等。他們先調查好了。再過一兩個月,這次戰爭結束之後,我會對你們進行專門的訓練。明年這個時候,他們調查也調查清楚了。我會調兵和你們一起回南洋,和你們一起,把呂宋、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土人都清掃一遍。就算不能滅絕他們,也要讓他們不能再敢傷害中國人。我會讓南洋徹底成為中國人的地方!”

在之後東北大軍訓的過程中,廣東、福建的軍隊訓練的尤其認真。尤其是派回南洋探查情況的人有人回來訴說的時候。劉國昌也以此為契機加強了民族主義教育。

1906年8月,算上南洋派出來的軍隊,呂宋、婆羅島、蘇門答臘分別派去了1個師全副武裝的部隊。蔡鍔、蔣百裏、張孝準分別負責呂宋、婆羅島和蘇門答臘的軍隊指揮。

9月份,沒有俘虜。這也是他們適應實戰的時間。從10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有4-5萬的俘虜被抓到。一年之後,這個數量減少到了2萬。

呂宋的華人1900年的時候隻有5萬,到1905年的時候已經增加到了10萬。

婆羅島的華人1890年的時候有7萬。後來因為劉國昌派兵支持的原因保住了婆羅洲的自主權,所以1900年的時候華人已經增加到了40萬。1905年則是60萬。

蘇門答臘島的華人1890年的時候有5萬,1900年的時候增加到了10萬,1905年則是15萬。

據估計呂宋土著大約有1000萬,婆羅島土著約有700萬,蘇門答臘500萬。

從1906年的10月到1907年8月,一共有60萬的土著被運送到內地做苦役。在之後的10年中每年都有60萬左右的土著被運往內地。到1916年世界大戰爆發第三年的時候,已經有陸續600萬土著被運往內地。其中呂宋有300萬,婆羅到200萬,蘇門答臘100萬。三地土著已經分別剩餘了460萬、440萬和300萬,並且都在深山密林中,很難進入。此時三地的華人也分別增加到了300萬、500萬和300萬,並占據著最富庶的地域。

按照苦役政策,十年後,苦役擁有了一般中國人的待遇,再5年,可以獲得中國國籍。

力量此消彼長。十年的衝突,土著也知曉了華人的強悍,雖然對華人占據富庶地域很眼紅,但是畢竟勢弱。因要加入協約國的原因,中國也對南洋土著釋放出了善意,雙方也開始了人員和經貿交流。劉國昌專門成立了商號繪製各地土著地圖給經商的華人使用。慢慢地,各土著的分布越來越精細。

而已經做過10年的苦役也剩下有一些的,大部分已經成為苦役中的管理層,小部分則是申請後回到南洋,從事苦役招募的工作。同時對於偶爾發生的土著戕害華人的事件,則是株連全村。這種情況下,正常的招工(待遇也隻有內地人工的一半)和華人權力維護也每年提供了每年10-20萬的傭工。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了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此時,總計已經有780萬的土著作為苦役到了內地各省,做著最危險的工作。1929年,土著人口呂宋還剩餘400萬、婆羅島300萬、蘇門答臘320萬,華人在三地的人口則分別為500萬、700萬和400萬,已經占據了人口多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