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五卷 定西北-第100-110章

(2020-10-21 00:35:21) 下一個

第100章 庚子之變-建國

自慈禧和光緒死了之後,中國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慶親王奕劻名為大清最高的官員,還是皇室,於是宣布監國。但是劉國昌8月20日向他要軍費的事情然他明白了,空然一個監國的名頭,沒有實力,那也是任人欺淩的份。並且,他也知道,清朝已經完了。於是奕劻聯係了各部侍郎、八大總督等實力派人員,交流之後在9月10日宣布大清禪位。同日,七大總督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共和國暫時采取七大總督聯合執政的方式,各省巡撫都為參議院成員。

劉錦棠於是以商議建國為名,延請各路總督進京。各總督猶豫觀望。後來李鴻章進京之後,各總督才陸續派心腹幕僚進京。建國方案一直到12月上旬才確定下來,決定建國日期確定為1900年9月10日。李鴻章就職總統在1901年1月1日。

八大總督轄區基本不變,隻是修改了陝甘總督和直隸總督的轄區;另外計劃設立東北總督,暫缺待議。河南劃歸陝甘總督管理,山西省、山東省劃歸直隸總督管理,東北、烏裏雅蘇台由國家直轄。內蒙古六盟二旗中,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劃歸直隸管理,哲裏木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等三盟受直隸總督轄製;伊克昭盟劃歸陝西管理,阿拉善厄魯特旗和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劃歸甘肅管理。後來東北收複之後,卓索圖盟、昭烏達盟劃歸直隸管理,哲裏木盟劃歸遼寧管理。

中華共和國簡稱中國,施行聯合執政製度。成立執政委員會,八大總督為執政委員會委員,總統為委員長。設參議院,額定60人,各國家部委主官和巡撫為議員,不足的由各省布政使中選出;仍不足的,由部委副主官、按察使和學政中選出。計劃設眾議院,每省20人,議員不得擔任公職。計劃各省設省議院,每府提名10人,直隸州提名5人。各級議員不得為各部門主官。眾議院議員由省議院議員中選出。省級和國家級議員由相應級別政府提供薪金,為前一年當地平均收入的2倍,公務工作引起的費用由相應級別政府進行審核和報銷。

執政委員會五年選舉一次,由參議院選出。每人6張票選舉執政委員會成員,填寫人名重複的,不重複計票。得票75%以上的,直接當選。不足8人的,按得票數從高到低選擇。低於60的,不得當選。三次選舉仍不足5人的,由眾議院選舉差額。

國家總統由當選的執政委員會成員內部推選。總統從政務委員會成員中提名政務院總理,報參議院審核,得票80以上者通過。

國家設國防部、政務院、都察院、大理寺,直接對執政委員會負責。

原兵部提升為國防部,直接對執政委員會負責,第一任國防部長由劉錦棠擔任。國防部隻管軍事,不得涉及地方民治。國家劃分為九大軍區:西部軍區、四川軍區、西南軍區、南部軍區、湖廣軍區、兩江軍區、東部軍區、中部軍區和東北軍區。分別對應各總督轄區。其中四川軍區管轄西藏軍事;中部軍區管轄直隸、山東、河南、內蒙東部和外蒙軍事;東北軍區管轄東北三省軍事,暫時由直隸總督李鴻章代理。

政務院下設部門大有調整。戶部、吏部、刑部基本不變。刑部的斷案功能劃歸大理寺。工部拆分為工業部和建設部,工業部下轄農業司、商業司、礦產司、鋼鐵司、水利司等主要部門,建設部下設公路司、鐵路司、規劃司等主要部門。禮部改稱教育部,主管教育、科學與文化事業,下設度量司、教育司、科學司、文化司。總理衙門改為外交部,仍負責對外交涉。新設國家計劃委員會,負責國民經濟統計與規劃,此次條約簽訂後的采購協調也由它負責。可見,政務院下設七個部:戶部、吏部、刑部、工業部、建設部、教育部、外交部。另有政務院辦公廳、計劃委員會直屬於政務院。

各省機構設置參考國家機構進行,設置常務委員會,巡撫為委員長,布政使為,按察使、學政、提督為委員。對應國家機構設置對應部門,受政務委員會集體領導,督察院、大理寺在各省設派出機構,隻對上級負責,巡撫隻有監督權。

第一屆執政委員會成員為八大總督,李鴻章為第一任總統。雲貴總督崧蕃任第一任總理。直隸總督由李鴻章心腹周馥接任,雲貴軍事由四川總督譚繼洵兼管,改稱西南軍區。後來1902年底兩江總督劉坤一去世,湖廣總督張之洞調任兩江總督,湖廣軍事由兩廣總督魏光燾兼管,改稱南部軍區。1903年底,閩浙總督許應騤病逝,閩浙軍事由兩江總督張之洞兼管,改稱東部軍區。1906年設立東北軍區。

周馥,1837年生,1862年李鴻章組建淮軍時即進入其幕府。自此跟隨李鴻章辦理洋務三十多年。在中法戰爭期間曾與劉國祉有過交集。劉國祉對其印象甚好,在籌辦天津武備學堂之時,曾經向周馥請教。1888年,周馥升任直隸按察使。甲午戰爭之時,周馥兼“總理後路糧台”,前期屢戰屢敗事務繁雜而無功,後期在劉國祉接任統帥之後,連戰連勝,周馥也因此對劉國祉印象甚好。劉國祉也對其後期保障的有力很是感激。《馬關條約》之後自請開缺,回籍養病。1898年李鴻章複起之。八月,簡放為四川布政使。

第一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為劉國昌。喬致庸、胡雪岩、盛宣懷為委員。眾人分工負責礦業、加工製造業、工業成品的采購。

第101章 種子

國家新立,事務繁雜。各總督仍駐守各自地方,忙的主要是中央政府各部門的拆分、各部主管的任命等等。劉國昌忙完手頭的事情,已經是立夏了(5月初)。同濟大學傳來消息,很多老師和學生人心浮動,想回老家。劉國昌於是從京城趕回了蘭州。

連續十幾天,和大部分老師交談之後,他召開了全體老師大會。

他說:“我和在做大部分老師交流過了。許多老師想回家鄉開辦學校。大家認為現在是共和國了,維新終於開始正式推行了。在這裏,我先對大家回鄉辦教育的想法表個態:支持!強烈支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什麽是教育?教書育人!沒有育人的思想,我們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就失去了方向。”

“在和大家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都是熱情很高,很多都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規劃。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我很擔心。我和幾位同誌思考、討論了很久。現在把我們的想法和大家說一下。

“我和大家籌辦同濟大學,初衷不就是為了讓有誌於追求國家強盛的學生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學到真正實用的知識的地方嗎?!我和大家籌辦同濟大學不就是為了以知識改變民族,以教育強國強種嗎?!隻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太過樂觀。是的,現在共和了,維新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大的氛圍下的小的阻礙我們也不要忽視。大局決定了一件事情是不是可以做,細節決定了一件事能不能夠做成。

“大家要明白,現在各位家鄉的父母官仍然是三年前的父母官,現在各位家鄉的鄉紳仍然是三年前的鄉紳。

 “所以,對於各位想回家辦學的同僚,我提出四個問題:1,銀子從哪裏來?2,老師從哪裏來?3,教材用什麽?4,辦什麽樣的學校!5,用什麽樣的製度。

“第一個問題,銀子從哪裏來。很多人想,回去找當地鄉紳募捐一下,找當地知縣、知府募捐一下。但是,維新了,都在想發展工業強國。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可能沒辦法找到一個穩定的投資來源。所以,我為大家準備好了每個人100兩銀子,作為開辦學校的初始費用。有不足的,募捐也好,向我來要也沒問題。我隻請大家在辦學開始之前盡量全麵地規劃一下,開始之後不要半途而廢。

“第二個問題,老師從哪裏來。我們要辦得是新式的教育,不是四書五經科舉八股。依靠鄉間的私塾先生或者普通的舉子是不行的。大家要明白,陝甘我們開辦各類學校是用了15年的時間強製推行才有了現在的效果。你們家鄉的基礎和這邊不一樣。私塾先生和舊式的秀才舉人教育出來的仍然是八股文章,新瓶裝舊酒,又有什麽意義?徒然浪費了一代人的時間。這裏,我並不是說詩詞歌賦金石考古不好。這些很好。隻是我們現在強國最需要的是經受過西式教育的人才。詩詞歌賦、金石考古,甚至是八股文章都是有很深學問的,但是,有少部分人研究就夠了。大部分人還是要西式教育。所以,我建議各位至少三位以上的同僚一起辦學,或者能夠請到曾經留學歐美的學生也行。就像我們同濟大學,有中文的老師,也有西學的老師。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教育。

“第三個問題,教材用什麽?陝甘已經推行新式教育十幾年,我們的教材也經過了這麽長時間的檢驗。我們培育出來的學生在陝甘三省建立了中國最強大的農業、工業和商業。我們培育出來的學生在西部防禦住了俄國,在西南防禦住了英國,在京城打敗了八國聯軍。實踐證明,這套教材是行之有效的。我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從蒙學到大學的一整套的教材,諸位需要的到教研處去領取。每人限領10套。

“第四個問題,開什麽樣的學校。我曾經請人做過調查,西北三省之外的人民,若以書寫簡單信件為標準,文盲有90%。若以順暢地讀公文,會讀四書五經為標準,則文盲率有97%。若以千以內的四則運算為標準,文盲率近乎100%。而西北三省這三個數字是多少?!70%、70%、70%!什麽概念?這就是說近十五年來的教育,我們使得所有受過教育的人民都已經不再是文盲,都已經可以滿足現代工業、商業、農業的基礎需要。大家都知道工業強國,怎麽強國?都要有這些人作為基礎!所以,我建議大家做基礎教育。這是惠及萬民的事情,也是強國之本。

 “另外,我也建議大家在有條件的地方辦職業教育。十個會說的不如一個會做的。無論多麽好的想法,都要做出來才能夠有實際效果,才能夠強國。

“至於大學,如果有條件大家也可以辦。西北三省集十幾年基礎教育之力,在五年前辦了同濟大學,第一期學生有多少?100人,比老師還少。現在多少人?四個年級總計1000人,老師有150人。當各省有足夠的基礎辦大學的時候,各位來和我說,每省我準備好了1萬兩銀子。第一期。在各省還沒有大學之前,各位如果發現有好多苗子,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可以介紹到同濟大學來,我掃榻以待。十年之後,當各省有了實力自辦大學,這些人就是種子,就是基礎。那才是我們這群人揚眉吐氣的時刻,才是我們以教育強國的真正開始。

“第五個問題,製度。在我和大家談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可是各位想想,列強和我們比,他們強在哪裏?工業、武器!這是什麽造出來的,人!他們的人比我們聰明嗎?沒有!我們到歐美留學的人都能是那邊學生的佼佼者。他們強在製度!有一個能夠自我監督自我進化的製度!西北三省開辦蒙學、小學、中學、大學的製度和經驗我也已經請人匯總成冊。請大家參考。”

講話過後,老師們各自打算。到了學期末,老師散去了1/3,留下的大多是之前西北三省送出的留學生。

劉國昌在擔任國家計委主任多半年之後,近5年的采購計劃已經製定完畢。於是,他回到了蘭州。計委的日常工作他交給另外唐紹儀。唐紹儀是他新發現的人才。1874年第三批留美幼+童,曾為駐朝鮮總領事,今年剛剛父喪起複。是詹天佑推薦的。詹天佑現任工業部鐵路司司長。

第102章 緬甸

1824年起,英國殖民主義者多次發動侵緬戰爭,侵占緬甸大片領土。1824年3月,英國殖民者以曼尼坡和阿薩密事件為借口,向緬甸發動了第一次英緬戰爭,並取得了勝利,1826年2月迫使緬王孟既簽訂了割地賠款不平等的楊端坡條約以及隨後打開緬甸門戶的商約,占領了若開和德林達依地區將其置於英屬印度總督的直接管理下。1852年4月發動了第二次英緬戰爭,大約半年多的時間就侵入下緬甸,占領了勃固和莫塔馬,將莫塔馬地區並入德林達依,而勃固由英印總督派一名專員來直接管理。這樣,加上第一次英緬戰爭後占領的若開,此時共有三名專員管理緬甸被英國占領的區域。1862年,英國修改了這種“分治”的政策,在已占領的緬甸領土上實行了統一,將若開、勃固、德林達依等地合並起來,統一行政管理,稱為“英屬緬甸省”

1880年的中俄戰爭、1884年的中法戰爭,讓英國開始重視中國的態度。雖然清政府腐敗無能,但是它的封疆大吏卻是有很大自主能力的。這切實減緩了英國對緬甸的侵略。但是英國的侵略欲望在受到打擊之前是不會消失的,隻是被壓抑了起來。

1890年,英國第三次發兵攻滅緬甸,占領了曼德勒,宣布將其全部領土並入大英帝國所下屬的印度,成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份。清廷長期視緬甸為其朝貢國,於是命令當時的駐英公使郭嵩燾向英國抗議。多次抗議、協商之後,在劉國昌的參謀下,郭嵩燾提出以彬文那為界,向西延伸到若開山脈,向東延伸到本弄山(怒江西麵那條山脈),彬文那以北屬中國,以南屬英國。而英國一直主張以曼德勒為界,北部屬中國;沿大金沙江向南到勃固,以東以北屬中國。

直到1891年7月劉國福回國募兵,英國看到劉錦棠、郭嵩燾、雲南巡撫魏光燾等人態度堅決,才大體同意魏光燾的提議。但是英國提出,緩衝期3年。3年期間中國可以在邊界線內駐軍,但不得阻撓英國采取措施將緬人遷移到南部的行為。最終,1893年6月,以此為最終版本簽訂了條約。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之時,英國緬甸部隊也向北進軍,但此時的雲南巡撫是丁振鐸,也是個剛硬的主,直接派重兵直接給打了回去。

1900年9月10日,中華共和國成立。11月20日,中國與列強簽訂合約。英國對緬甸的野心又蟄伏了起來。

第103章 南洋與阿拉斯加

1900年9月10日,中華共和國成立。

由於有東南互保,南部各省並沒有受到影響。南洋艦隊仍然照常來往於婆羅洲、菲律賓和廣東、福建之間。此時婆羅洲的主政者名為李玉昌,已有六十來歲,原本是蘭芳共和國的一個參謀。蘭芳共和國被滅之後吉隆坡,經商致富。1890年,劉國昌在婆羅洲留下張明龍等人取得了婆羅洲的軍事統治權,和荷蘭人分庭抗禮。他回到了婆羅洲,在梁路義的政府下工作。到了1898年,梁路義傳位給他。

八國聯軍開始侵略中國之時,他很關注。到了1900年9月10日,中華共和國成立。此時,列強在通州軍隊的滅亡已經是定數,隻是不知道戰爭是否會擴大。到了11月20日簽訂合約之後,大局已定。於是梁路義在1911年12月10日,親自到北京,求見劉國昌,要求歸附中國。之所以求見劉國昌,是因為之前十來年沒有表明歸附中國就是劉國昌等人的主意。

劉國昌於是同意。

1895年8月,呂宋在柯黎刹的政治領導下,在王世珍、段祺瑞的軍事領導下打敗了西班牙,簽署條約獲得獨立。

得知中華共和國成立之後,柯黎刹立刻派心腹來表示要歸附。劉國昌對他說:“不急,現在大局未定。先看看。”

得知此事,柯黎刹更堅定了歸附的心。有劉國昌如此為呂宋華人著想,自當厚報。到11月20日合約簽訂之時,柯黎刹已經親身到了北京謁見劉國昌。

他再次表達了要歸附中國的意願。這次,劉國昌同意了。

阿拉斯加也是如此,在12月1日派人到了北京謁見劉國昌。

劉錦棠和李鴻章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同意各地的請求。婆羅洲(包括加裏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歸廣東省管轄,設婆羅洲府,蘇門答臘州歸婆羅洲府管轄。呂宋歸福建省管轄,設呂宋府。阿拉斯加將原阿拉斯加政府機構改稱阿拉斯加將軍府,統管軍民各項事宜。婆羅洲和呂宋派西北官員進行執政,兵役、對外貿易等一切依西北。阿拉斯加軍事由西北派軍官管理。第一任阿拉斯加提督為王世珍。

各國在三地政策無任何變化。

第104章 日俄戰爭-練兵

中華共和國的成立並沒有一夜之間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麵貌。

各種新工廠、新學校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成立了。從同濟大學、西安武備學院、蘭州武備學院、新疆武備學院出去的學子都成了香餑餑,被聘為教務長、老師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新式學校基本都是采用西北三省的教材。而稍後同濟大學四十多名教授、老師的歸鄉則是完全將西北的教育體製傳播到了整個中國。

庚子之戰雖然隻是落了個不勝不敗,但一沒割地二沒賠款三沒開放通商口岸,這已經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絕無僅有的事情,除了西北和俄國軍隊打仗之外。。劉錦棠等人也因此在報紙和民間大受讚揚。連帶著,許多開明之士爭相到西北遊曆。

劉國昌趁機編了一些小冊子,介紹西北的執政方式、農業組織結果、工業成果和組織方式等等,從各種側麵向人們灌輸西北的理念。

而同濟大學和西北三所武備學院,也成為了中國熱血青年的目標。為此,幾所武備學院特地在西安的同濟大學統一開辦了預備學校,對一些缺少基礎的人才進行短期培訓和三個月的軍訓。劉國福擔任總教官。

中華共和國成立後,劉國祉被任命為河南巡撫。山西巡撫由原湖南布政使錫良擔任。山東巡撫袁世凱。於是河南、山西、山東開始推行義務兵役製。直隸也開始推行。淮河以南各省則是由於宗族勢力比較強大,加之地方主官也並不熱衷於這個耗資巨大的攻城,故進展不大。

劉國昌任命王世珍負責義務兵的訓練工作。各省編練方式和操典、文化課都是以西北三省為模板進行的。西北也派出了大量的基層士官和團長、營長主持陝西、河南、山東和直隸的軍訓工作。

各省人口,直隸1600萬,山東2000萬,山西600萬,河南1800萬。若全部推行,則每年有兵員60萬人。到1903年9月征兵開始的時候,四省的重要城鎮周邊都已推行,占到了總人口的1/3,共計20萬人。1904年9月為2/3,增加到了40萬人。1905年9月則是全麵推行,每年有60萬人入伍。四川的進度和直隸等省一樣,人口3900萬,1903年9月兵員1/3,共計13萬,1904年26萬,1905年39萬。其餘各省直到1905年9月的時候因為中俄戰爭和中日戰爭的原因推行也不過平均30%。

第105章 日俄戰爭

源起

1900年辛醜條約簽訂之後,各國陸續撤並,各國俘虜也交還各國。俄國此時已經有6萬軍隊進入東北,重兵駐守之前強租的旅順和大連,並在東北鐵路沿線部署了軍隊。東清鐵路是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俄國攫取中國東北的權益而修建的,已經修建到了山海關。這也是1900年9月份的時候劉國福陸續派了幾個師防守山海關的原因。

日本在庚子之變中從朝鮮調三四萬軍隊計劃進入遼寧,但是在俄國反對下沒有大規模跨過鴨綠江。

李鴻章多次派人催促俄國撤軍,但也隻是將兩國軍隊限製在旅順和沈陽以北的一些大的車站,未能促使俄國撤軍。並且俄國還陸續增兵到了13萬人。

1896年的三國幹涉還遼,讓日本深切感受到了俄國對自己獨占中國計劃的威脅。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和俄國的增兵,俄國在朝鮮也開始擴大勢力。日本越來越擔心俄國強占東北,甚至擠壓它在朝鮮的權益。甲午戰後,日本通過一項陸海軍軍備計劃和鐵路建設計劃,所需款項總額達5.16億日元,這項計劃到1900~1901年時基本完成。這標誌著已經作好對俄戰爭的準備。日本武士集團和大資本家的聯盟確信,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建成之前盡快發動奪取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爭,對日本最為有利。

在對俄開戰之前,日本提起試探了李鴻章、劉錦棠、袁世凱等人對日俄戰爭的態度。李鴻章沒有表態,劉錦棠、袁世凱則是表示支持日本,但是對日本提出的參加對俄作戰則是不置可否。在對俄作戰期間,日本一直在努力說服中國參加對俄作戰,以減輕自己壓力,尤其是進展不順之時。

突襲旅順。

1903年2月8日,日本突襲旅順。之後日本持續增兵。8月7日之前,日軍已經集中了軍隊6萬人,火炮400門(其中攻城炮198門),機槍72挺。同時,日方以艦隊(52艘戰艦)封鎖了港口。8月7日開始總攻,一直到24日,也不過占領了一些前沿工事,已經傷亡有2萬人。士兵們士氣低落,甚至有自殘拒絕上前線的。俄軍也傷亡3500人。至此,日軍放棄了迅速攻占旅順的打算,改取長圍久困之計。

日本突襲旅順失敗,改為長期圍困之後,英國拉上美國再次遊說劉錦棠和李鴻章。李鴻章身為總統,仍然是沒有表態,隻是暗中表示可以支援日軍後勤。劉錦棠則是明確表態,和日本達成了共同進攻俄國的協議,並約定秘而不宣。

遼陽會戰

日軍強攻旅順的同時,正在準備遼陽會戰。原擬攻克旅順,抽出第3軍用於遼陽方向。但是旅順突襲不順,第3軍抽不出來,而推遲遼陽會戰又於整個戰局不利,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援軍將從俄羅斯腹地源源趕到。為此,必須抓緊時機,以現有兵力第1、第2、第4軍)一舉殲滅集結於遼陽地區的俄軍主力。雖然日軍兵力火力都占劣勢(以13.5萬人、474門炮對16萬人、592門炮),但前一階段作戰已摸了俄軍的底,增強了以少勝多的信心。1903年8月24日日軍發動遼陽會戰。

開始的時候,日軍正麵進攻受阻。日本在調整戰術後,再次進攻,仍然受阻。後來到了10月3日,在一次側翼突擊中擊潰了前線俄軍。俄軍指揮官對戰場形勢判斷失誤,決定放棄遼陽,退守奉天。

遼陽會戰後,日俄兩軍大體上在奉天與遼陽之間的沙河地區對峙。

占領旅順

10月中旬,東北地區俄軍約達23萬人,758門炮,32挺機槍。防線長達90公裏。同期,沙河地區日軍約14萬人,488門炮。前一階段作戰,日軍消耗很大,為補充兵員,在國內進行了總動員,但仍不能根本改變兵力對比。

日方鑒於自己兵力不足,而俄羅斯增援部隊源源開到遠東,戰爭曠日持久對己不利。唯一出路是把困在旅順的第3軍解脫出來。同時,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正在東調途中,一旦與遠東艦隊會合,實力將超過日本艦隊。因此,日本統帥部利用遼陽會戰後俄軍按兵不動之機,將全部後備力量投入對旅順的攻擊,力爭盡快奪取旅順。

10月19日,日軍發動第2次強攻。1904年10月30日,發起了第3次強攻,但仍然沒有取得重大進展。日軍主帥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交出指揮權。暫時由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指揮,兒玉對炮兵的運用遠遠強於乃木,經過調整部署後,一天就攻克了203高地。高地的陷落,基本上決定了旅順戰局的命運。日軍在高地上建立觀察哨,校正炮兵射擊,以海岸防衛用的280毫米大口徑榴彈炮轟擊俄國艦隊。

1904年2月15日,被俄羅斯人稱為旅順俄軍防禦“靈魂”的康得拉欽科將軍斃命。3月15日俄方正式簽訂投降文書。此時俄軍尚有官兵3.24萬名,火炮610門,炮彈20.3萬發。整個旅順戰役過程中,俄軍損失4.4萬餘人,日軍損失約6萬人。

奉天會戰

旅順陷落和俄羅斯太平洋艦隊主力被殲,使日本獲得完全的製海權(至少在俄羅斯歐洲艦隊到達之前)。日方竭力利用這一有利的形勢,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因此,日軍統帥部迅速將第3軍轉移至奉天,同時新編第5軍(鴨綠江軍)也向奉天開進。

到1904年5月上旬,奉天地區日軍在長達100餘公裏的戰線上集結了5個軍,28萬人,1182門炮,220挺機槍。俄軍總兵力達36萬人,炮1366門,機槍60挺。

5月20日,日軍發動奉天會戰。6月15日,俄軍戰敗,但主力已逃脫包圍,隨後在四平建立陣地,直到戰爭結束。

對馬海戰

日俄戰爭初期,沙皇政府決定從波羅的海艦隊(後來加上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太平洋第2分艦隊”,開往遠東增援。這支混合艦隊擁有各型主要戰艦38艘,輔助艦船約20艘,下編兩個大隊(後來又增加1個大隊),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中將統一指揮。這支倉促拚湊的艦隊,某些艦隻尚未完全建成就出海,邊航行邊安裝。官兵戰術技術水平低,有的甚至缺乏起碼的訓練,通信聯絡靠德造無線電台,德國技術員一走,電台即形同廢物。官兵矛盾很深,士氣低落,特別是黑海艦隊水兵受過列寧等共產主義思想影響,具有反抗精神。

太平洋第2分艦隊原定1903年7月中出發,後因準備工作跟不上,推遲到10月中旬出發。航行路線預定從波羅的海經非洲南端好望角直到海參崴,較小的艦隻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故經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入印度洋,兩支部隊在馬達加斯加沿海會合。全程3萬公裏,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按照國際法規定,交戰國軍艦不得在中立國港口停泊,這一規定給艦隊造成了巨大困難。

艦隊出發時,由於日軍的一係列勝利,在俄軍中流行著比較大的恐日病。在這種氣氛下,官兵精神緊張。艦隊航行初期,曾誤擊英國漁船,英國政府借此威壓部分中立國不得向俄羅斯艦隊提供方便。俄羅斯艦隊在中途補給比較困難。

1903年12月底,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到達馬達加斯加沿海,直到與福克薩姆會合後,才於1904年3月中旬繼續向遠東航行。這時船底已長滿了海藻,航速大幅下降。多日航行讓士氣很低落,於是艦隊司令官羅日傑斯特溫斯基計劃在到達戰區之前找地方修整。

1904年4月8日羅日傑斯特溫斯基到達新加坡。海軍部命令他前往越南的金蘭灣,在該處等候涅博加托夫率領的太平洋第3分艦隊會合,然後北上,打敗日本艦隊,並到達海參崴。羅日傑斯特溫斯基艦隊進入金蘭灣,引起日本政府強烈抗議。法國海軍當局以各種辦法拖延,5月20日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在金蘭灣匯合,3天後法國在日本壓力下禮送俄艦出境。此時俄軍雖未修整完畢,但是也已經恢複了大半精神。聯合艦隊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任司令,福克薩姆任副司令。

6月17日,艦隊進入對馬海峽,爆發了著名的對馬海戰。雙方各有裝甲主力艦12艘,但日艦航速快(18~20節;俄艦15.5~18節),火力也占優勢(日艦每分鍾可發射炮彈360發、總重量21949千克;俄艦每分鍾發射134發、總重量8190千克)。除此以外,日俄巡洋艦數量為16:8,魚雷艇數量為69:9,日方均占優勢。

海戰之中,俄軍雖然士氣比較高昂,但是指揮混亂,士兵身體恢複也並不完全。最終俄軍戰敗。

這次海戰,俄羅斯太平洋第2、第3分艦隊4艘裝甲主力艦、1艘巡洋艦,2艘魚雷艇逃往海參崴,其餘全軍覆沒(包括擊沉、被俘和被中立國扣留),艦艇損失總計達16萬噸。人員陣亡3000人,被俘2917人(不包括受傷和在外國港口被扣留者)。日方損失主力艦3艘、巡洋艦2艘、魚雷艇10艘,人員陣亡僅517人,傷1587人。

經此一役,俄軍太平洋艦隊隻餘1/3兵力,海軍士兵對日本極為恐懼,再也不敢出港。日本海軍損失20%戰力,擁有了製海權。

第106章 中俄戰爭-局勢

劉國昌一直在關注國際局勢。

英國:曆來把俄羅斯看作同它爭奪中國的對手。它企圖假手日本阻止俄國南下同它爭奪中國長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結,於1902年1月30日在倫敦簽訂英日同盟,矛頭針對俄羅斯。美國:自1899年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來,幾度想插足中國東北,都被俄國拒之門外。為了打破俄羅斯對我東北的壟斷地位,美國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國一邊。英美兩國對於日本給予了大量的經濟援助,為日本的擴軍備戰輸血打氣。

法國:仍然忠於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兩國在聖彼得堡發表宣旨,聲稱兩國對於將來遠東或中國發生變化時,為保護兩國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動的餘地。這是把法俄軍事同盟推廣到遠東,矛頭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國並不希望俄羅斯把主要軍事力量投入遠東,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歐洲對付德國的實力,因此對俄羅斯遠東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國:繼續執行其推動俄羅斯東進的政策。它希望由於俄羅斯占領東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國的矛盾激化,迫使俄羅斯調開西部邊境的俄軍,間接削弱俄法同盟對德國的壓力。因此,德國對俄羅斯1901~1904年間的遠東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戰爭爆發以後,德國繼續推行這種政策。當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東調時,德國表示願為它加煤。後來甚至醞釀俄德“結盟”。

這樣,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國主義國家在遠東問題上形成兩大集團:一個是英日同盟,以美國為後盾;另一個是法俄同盟。德國在歐洲反對法國,在遠東則支持俄羅斯。至此,日俄戰爭的國際條件已經形成。

日俄戰爭開始之前。英國也曾拉攏李鴻章簽訂英、日、中三國同盟,但是李鴻章以俄國威脅甚大為理由拒絕了。英國也從劉錦棠當政西北開始多次慫恿他進攻俄國,或者在邊境部署重兵,劉錦棠也拒絕了。劉錦棠在西北的兵力部署以防守反擊為主。通過此事,英國也看出李鴻章為人軟弱,且見錢眼開,是最好的控製中國的代理人。劉錦棠雖說實力強大,可以抗衡俄國,對英國也有威脅,但是為人內斂,屬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隻要不惹毛他,那就是人畜無害的。並且劉錦棠對於和列強打交道並不排斥,在自己治下的西北三省英國、德國、俄國也賺了很多錢,英國還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英國還是支持李鴻章和劉錦棠的。

在英國的牽線搭橋之下,1903年8月20日,日本在攻擊旅順不利的情況下和李鴻章達成共同對抗俄國的協議,約定秘而不宣。9月底,日本故意泄露了蜜月。李鴻章斷然否認,同時與劉錦棠一起派人和俄國公使解釋,這是出於英國的壓力而做出的權宜之計。西北從簽訂協議之後從未動過一兵一卒。俄國開始還比較強硬,但是10.3遼陽戰役失敗,為了不刺激中國落井下石同時出兵,多次指責之後不再緊抓此事,並且還想和李鴻章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李鴻章以不介入日俄戰爭為由拒絕。俄國人繼而聯係劉錦棠,劉錦棠保證西北兵力不會調動,同時要求俄國在各城駐軍要保持戰前水平,不得有任何進攻西北的意圖。多次談判接觸後,雙方達成秘密協議,約定維持日俄戰爭之前1年的各地駐軍水平。

同時,李鴻章以日本人不守信約私自公布密約內容為由和英國、日本打嘴仗,多次拒絕日本出兵要求,但是後勤供應沒有中斷。1904年4月底,日軍計劃發動奉天會戰,再次聯合英國要求李鴻章出兵,多次協商之後,4月20日中日簽訂秘密協議共同出兵對付俄國。但是在出兵時間上,雙方仍然分歧很大,日本想讓中國軍隊打頭陣消耗俄軍力量,李鴻章和劉錦棠則是想在後麵撿便宜。雙方多次交涉。

第107章 中俄戰爭-參戰1

1904年5月中旬,得知俄國海軍即將在金蘭灣匯合,日本加快了和中國的談判。李鴻章和劉錦棠等人商量之後,覺得參戰時機已經成熟。日本說明,出兵東北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朝鮮的安全,保證在日俄戰爭結束後撤出東北。英國、美國也為其背書。於是,李鴻章答應同日出兵。

西北軍區以劉國祉為主帥;劉國福為前敵主帥,負責北部集群;段祺瑞為中部集群主帥,王世珍為南部集群主帥,受節製於劉國福;劉國昌負責後勤工作。北部軍區以直隸總督周馥為主帥,袁世凱為前敵主帥。

5月20日,俄國太平洋艦隊在金蘭灣匯合。日本決定21日發動奉天會戰。同日早晨,劉國祉調動巴甫洛達爾的1個師,出兵鄂木斯克。中午,劉國祉調動巴爾瑙爾2個團出兵新西伯利亞。

從巴甫洛達爾到鄂木斯克水路600km,每小時30km。日頭比較短,每日可以行船8h。三天後的中午到達鄂木斯克,趁俄軍午飯時間發動突襲,1h後占領鄂木斯克。

從巴爾瑙爾到新西伯利亞水路430公裏,需要兩天。第三天下午到達新西伯利亞。傍晚時分占領新西伯利亞。

5月23日,劉國祉調動各地的軍隊往前線。新疆現有軍隊26個師。喀什噶爾府、阿克蘇府均隻保留半個師的新兵,迪化府、伊犁府和浩罕府各保留1個師的新兵。其餘的22個師,布哈拉州以王世珍為統帥,聚集10個師,以布哈拉和查爾朱為基地進軍鹹海南部綠洲。鹹海州以段祺瑞為統帥,聚集6個師克孜勒奧爾達為後方,以阿拉爾斯克為基地向西、向北進攻。其餘6個師為北部集群,在新西伯利亞駐軍1個師,其餘5個師進占鄂木斯克。

北部集群均為老兵,中部集群2個師為新兵,南部集群則是7個師為新兵。北部集群為主攻方向,中部和南部為牽製。

為保證戰役的突然性,劉國福在突擊鄂木斯克的時候都是有用的巴甫洛達爾原本的駐軍。占領鄂木斯克之後才即刻從卡拉幹達州和塔城府等地開始調兵。同時劉國祉也開始從陝西、甘肅等地調兵到新疆。畢竟俄國是個大國,動員能力至少有四百萬軍隊之多。雖然大部分軍隊要部署在西部前線防備德國,小部分布置在南部高加索和奧斯曼帝國對峙,但是能夠動員後用到東部的也至少有100萬人。在東北和日本的戰爭已經布置了40萬人,那麽在鹹海一線可以布置的軍隊至少有60萬,如果多,可能達到百萬。並且這邊離俄國本土很近,物資和人員的補給很快。所以西北軍區的前線軍隊也要有足夠的數量才能確保不會被俄國打敗或者反擊。

占領鄂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之後,此次的戰略目標達到。劉國福沒有修整,留下一個陸軍團固守,第二天5月24日另外四個陸軍團和兩個水師團到達之後,就派出先到的一個陸軍團沿西伯利亞鐵路向西進攻。俄國鐵路每天隻能開2-3列軍列,運載1000-1500名士兵,於是每列軍列運送1個營的士兵和裝備,將戰鬥力最強的營作為第一個軍列。劉國福以每兩天一個團的速度運兵向西進攻。同時鄂木斯克從5月26日開始,每天有4個陸軍團的士兵到達。5月25日1個水師師到達鄂木斯克,修整1天後繼續向下遊進發,5月27日,又有1個水師師到達鄂木斯克,第二天開始向下遊進發,清掃沿岸俄軍據點。

為了打俄國一個措手不及,劉國福將軍列偽裝成受傷的俄國士兵,5.24早晨7點出發,下午五點鍾左右到達彼得羅巴甫爾後就開始進攻,守軍都還沒收到鄂木斯克被攻陷的消息,半個多小時,就已經被擊潰。火車站被占領。第二天早晨,留下一個連固守火車站等待下一列軍列的到來支援,然後繼續出發。下午到達托博爾河西岸的庫爾幹,強攻。2個小時後,付出一個連的代價攻占了庫爾幹。由於隻剩下200多人的戰力,於是固守庫爾幹待援。從5.26開始,每天下午都有一個營的軍隊到達。此時俄軍也已經反映過來,開始從車裏雅賓斯克調兵進攻庫爾幹。

根據戰前規劃,北部戰區的最低戰略規劃是鄂木斯克,已經達成。預計俄軍反映過來的最快時間是西北軍從巴甫洛達爾出發當日俄軍即命令軍列不再向東行駛,直接停下,固守鄂木斯克,最遲時間是占領鄂木斯克後第二天從車裏雅賓斯克出兵。從俄軍反映來看,他們並沒有及時發現中國軍隊的偷襲。所以劉國福決定趁此機會盡可能多地向西進攻,以獲取戰略回旋空間。

從占領彼得羅巴甫爾和庫爾幹的情況,劉國福推測,庫爾幹俄軍已經精神上有所準備,但是仍然沒有料到西北軍進軍方式和速度。所以5.26到達庫爾幹之後,5.27早晨那一個營即出發繼續向西進攻。此時,俄軍已經開始從車裏雅賓斯克調兵。5.27傍晚,到達車裏雅賓斯克,進攻火車站,付出1個營的代價之後占領。但是從俄軍的有素反應和後續的調兵圍困情況來看,已經不可能攻占車裏雅賓斯克,於是吳佩孚決定回撤。

吳佩孚擺出進攻的態勢,同時安排人員奪取已經加煤完畢的列車,第二天淩晨天還沒亮,就用奪來的大炮轟擊俄軍陣地。俄軍一片慌亂。吳佩孚趁機直接開車向東撤回。一路之上隻停車加了一次煤,下午的時候回到了庫爾幹。5月29日下午,庫爾幹已經有1個團,並且每天還有1-2個營的補充。6.10之後,庫爾幹以東的俄軍各個據點已經被基本掃清,每天增援部隊增加到了1個團。

雖說吳佩孚決定固守,但不是消極的防守。他每天派出一個營進占30-50km外的下一個車站。占領之後派出下一個營,這樣每天能夠向西進占2個車站。到5.31日的時候他在占領第四個車站舒米哈的時候,和俄軍交火了。交火之後打退了俄軍。於是接下來他從第四個車站開始,不再向西。

6月1日,在得到1個營的增援之後,他繼續向西進攻下一個車站,俄軍已有準備,就等他打過來。沒想到,吳佩孚並沒有進攻,而是在離車站還有兩三公裏的地方在大炮射程之外下來了十幾個人,他們在鐵軌下埋了炸藥,將鐵軌炸毀了,然後往回退。退5km就炸一次。不僅如此,還退5km就收幾根鐵軌到車上。俄軍也發現吳佩孚的狠毒了,這是直接拆了鐵路,讓俄國人走著進攻。但是沒辦法,人家已經炸了,修也沒那麽快。

同時,吳佩孚將舒米哈和以東的車站的物資都搜刮到庫爾幹,連磚瓦都不放過。士兵都在取笑,不是來打仗了,二是來拆遷。

物資搜刮完畢之後,就是一段段地將鐵路和枕木裝車運回庫爾幹。這些東西很沉。每公裏的鐵軌重量就有64噸,正好一個軍列。還有枕木,一根就有95公斤,1km鐵路有近2000根190噸,需要三個軍列才能運走。也就是說,1km的鐵路,要有4個軍列才能運走1km,差不多要1天的時間。而俄軍徒步進軍速度大約15km/天。從舒米哈到庫爾幹135公裏,俄軍徒步行軍需要9天,騎兵隻需要2天。

有一個參謀想了個辦法,運鐵軌和枕木麽,用不著車廂,把改成平板車皮就好了。於是一個軍列的載重變成了250噸,正好可以運走1km的鐵軌和枕木。每天可以拆走4km的鐵路。40km需要10天。

於是吳佩孚層層阻擊,在每個車站阻擊10天之後就回撤到下一個車站。俄軍機動能力最強的是哈薩克騎兵軍。吳佩孚按照劉國昌的辦法,用可拆卸的鐵絲網阻擋靠近的騎兵,用外敷鐵皮的車當做掩體,用蘭1機槍防禦騎兵。這種辦法既能保證機動性,也正好克製沒有重武器的哈薩克騎兵。

在連續兩三天進攻不利死傷慘重之後。俄軍隻是派遣騎兵偵查,進攻換成了常規的步兵。吳佩孚也將主力部隊運到了前線,一邊阻擊一邊後退。一個月之後(7月1日),退到了庫爾幹。前線阻擊部隊每天都有一個營的補充,越往後雖然敵人越多,但是防守起來也越容易。6.3開始阻擊的時候隻有1個團,6.7有2個團,6.12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師了。

6月10日的時候,從鄂木斯克到庫爾幹的俄軍據點和哨所被掃清,每天增援庫爾幹的軍隊增加到了1個團。後顧無憂,於是留下2個團防守,其餘軍隊每天派往前線1個團,當天到達第三個車站莫什基諾布置防守。隨著俄軍的增兵,阻擊壓力越來越大,於是逐步後退。7月10日,退守到庫爾幹。此時沿河岸、湖岸和高地、堡壘建造的戰壕和堡壘已經建造完成。庫爾幹的軍隊也已經增加到了5個師將近7萬人。而此時的俄軍也已經增加到了15萬人。

指揮一兩個團還算遊刃有餘,甚至一個師也勉強還成。但是5個師就沒辦法了,無論是各種事項,還是部隊之間的協調,吳佩孚自覺還是差得太多。幸好,第二天6月20日的時候,劉國福到了庫爾幹,親自指揮布置防守等事宜,吳佩孚隻負責前線節節阻擊就好。退回到庫爾幹之後,劉國福將吳佩孚任命為隨身副官,辦理各項事宜。

5月23日占領鄂木斯克之後,劉國福將之作為進攻的大本營。24日派遣1個團向西沿鐵路線進攻,25日派遣昨天到的兩個水師團沿額爾齊斯河向下遊進攻。從鄂木斯克到托博爾斯克水路有1190km,需要3天。張孝準卡準時間,第四天(5.27)的傍晚到達,然後突襲托博爾斯克成功。5.29(第三天)增援的2個團到達,補給之後,5.30的清晨出發,由張孝準率領繼續向下遊進攻。5.31傍晚到達曼特-曼西斯克,連續作戰一晚上,6.1淩晨攻占了曼特-曼西斯克。然後張孝準派兵占領了額爾齊斯河注入鄂畢河的河口北岸的高地,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從曼特-曼西斯克和鄂木斯克向它運送了很多大炮和彈藥。

6月20日,額爾齊斯河沿岸各據點已經基本清掃完畢。在托博爾斯克駐軍一個師,在曼特-曼西斯克駐軍一個師。

雖然從軍事上劉國福還有進攻的力量,但是西北軍後勤卻是已經到達了極限。這也是劉國福和劉國昌選擇庫爾幹、和鄂畢河-額爾齊斯河作為進攻終點的原因之一。

西北軍原本的水軍是在齋桑卓爾訓練的,隻訓練了三個師。此次戰役在兩地駐軍2個師,戰鬥中減員2個團,兵力已經捉襟見肘。

第108章 中俄戰爭-後勤

俄國的鐵路狀況比較差。日俄戰爭的時候,每個月才能運送2萬兵力到遠東。每天開2-3個專列,平均每天可以運送670的兵員和物資。北線部隊前前後後也隻繳獲了俄10個專列。由於俄國人不配合,占領鄂木斯克之後,每天隻能向庫爾幹開1個專列,可以運送1個營500左右的士兵和對應物資。

水泥隻能存放三四個月,最多不超過6個月。戰爭開始之後,劉國昌就開始囤積水泥。1898年的時候,新疆年產水泥34萬噸,其中劉國昌在布爾津獨資一家10萬噸的水泥廠,其他水泥廠也都以劉家的名義占股20%。1903年,陝甘三省年產水泥已經上升到了60萬噸,其中劉國昌獨資的就占了25萬噸(布爾津擴產到15萬噸,伊犁新建10萬噸)。劉國昌從戰爭爆發的1903年2月開始囤積水泥,快過期的時候就做成空心鋼筋混凝土預製板保存。自己生產的水泥不再出售。到1904年5月底的時候,已經囤積了6萬噸水泥和126萬噸的預製板。5月份開始劉國昌以市價的7折全部收購全新疆的水泥,每個月可以獲得0.5萬噸的水泥。

占領鄂木斯克之後,劉國昌征用了所有的輪船,基本相當於20艘500噸的輪船。每天可以運送4個團的兵力到鄂木斯克。當鄂木斯克5.30已經總計運到3個師18個團之後。每日運的兵力減少為2個團,同時開始運送鐵路工人和火車專列。每天運送2個專列、2000的工人和700噸的水泥到鄂木斯克。每天也隻有2000工人從陸路到達塞米伊。西伯利亞鐵路是用的俄國的軌距,中國的火車沒辦法在上麵開動。2000人每天可以改造鐵路12km。運送的700噸水泥隻能修建23米的城牆,所以被用來和人員一起運送到庫爾幹,並於6.2被運送到庫爾幹,正好被用來建造堡壘和地堡。

庫爾幹城經測量隻有西側5.2km需要做陸地防守。城北有條寬有10-40m的河流,完全可以用作天然屏障;西側南側則是托博爾河,是大後方。庫爾幹城西側需要防守的陸地分為1.5km、1.0km、1.5km和1.2km的四段。

建一座城池周長5km,城牆為10米高的雙層1m厚的鋼筋混凝土,基礎打3米深,8米寬,需要混凝土77萬噸(水泥約占20%,即15萬噸,水泥、砂、石子比例約為1:1.5:3),鋼筋2.3萬噸。

劉國福調整了建城方案,計劃在庫爾幹城左右兩側各1500米的地方各設置一個堡壘。機槍有效控製範圍800-1000米,可以完全覆蓋,步槍也可以。堡壘高度1米,向地下挖1米,總計高2米。地下部分牆後1米,地上部分正麵牆厚2米,機槍位和側麵牆厚1米,背麵厚度0.2米或木板/棉簾,頂厚0.5米。外部輪廓長度,各側均為10米,在後方和麵對己方的側麵各留4米的進出通道。正麵和內外側麵各設3個機槍孔,寬度1.2-1.5米。每隔2米設1個1m×1m支撐柱。總計每個堡壘需建築材料127m3,總重約500噸,需水泥100噸,鋼筋1.5噸。每個專列載重300噸,如果都從外麵運過來,則需要2個專列。

6.20的時候,已經向鄂木斯克運送了總計10個師,達到了戰前要求。工人已經運到4.2萬人,並將從鄂木斯克到庫爾幹的530km鐵路都改造成了中國的軌距。專列已經運到42組。於是,又專門運送了2天專列,使得專列數量增加到了54組。從6.23開始,專門運送建築材料,每天向鄂木斯克運送2000噸的水泥和1000噸的的鋼筋水泥預製板,每天向托博爾斯克和曼特-曼西斯克分別運輸1000噸的水泥和400工人。到了7月6日的時候,劉國昌囤積的水泥已經全部都運到了前線,於是改為運送鋼筋水泥預製板,每日5000噸,分配如舊。

5.31到6.20共向庫爾幹運送水泥1.47萬噸。6.23到7.10,共向庫爾幹運送水泥2.16萬噸。總計庫爾幹有水泥3.63萬噸及配套的鋼筋。吳佩孚用這些材料為720門炮(630門野炮和90門榴彈炮)都建造了掩體,還為全部405挺機槍建造了45個堡壘。

7月10日開始,俄軍開始進攻庫爾幹。但是在大炮和堡壘、掩體等的綜合防守下,俄軍基本沒什麽進展,還經常被吳佩孚派軍隊打進自己的本隊。

庫爾幹的防守消耗著俄軍的有生力量和士氣。劉國福則是趁著這個時間修通從卡拉幹達到彼得羅巴甫爾的680公裏鐵路。俄國早先已經建成從彼得羅巴甫爾到阿科爾的鐵路,隻是由於劉錦棠的反對,再加上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給了俄國政府很大財政壓力,才未繼續向阿克莫拉修建。而中國的鐵路早已修建到了卡拉幹達。劉國福隻需要修通從卡拉幹達到阿科爾的300公裏鐵路就好。由於有吳佩孚拆的135公裏的鐵軌和枕木,所以7月15日的時候,就已經從北向南延伸到了阿克莫拉,5月25日,得到增援後,駐守卡拉幹達的1個團開始向阿克莫拉進攻,6月5日到達阿克莫拉。苦戰三日後占領了阿克莫拉,但是也已經暫時無力進攻。已經到達卡拉幹達的1萬築路工人從5月30日開始修建通往阿克莫拉的鐵路。

枕木和鐵軌每公裏254噸,正好一列火車。每天2列火車運到,工人則是預先鋪好地基。8月30日,鐵路終於鋪通。中間的俄製鐵道寬度也改成了中國的軌距。

第109章 中俄戰爭-牽製

南線戰場由王世珍統領。劉國昌給王世珍的交代也是一樣,固守領土,以攻為守,牽製沙俄盡可能多的軍隊,同時最終不占領或者少占領希瓦綠洲,以讓俄國繼續保持對英國的壓力,以避免與英國衝突的可能。

王世珍在布哈拉州集結了15個師,聲勢浩大。從撒馬爾罕到布哈拉到查爾朱,光是集結就用了1個月。5月23日,駐守查爾朱的2個團派出一個團的騎兵沿阿姆河突襲阿姆河下遊的希瓦綠洲。到邊境小鎮克孜勒拉巴特的時候已經是5月24日晚上,第三天修整一天之後,繼續突襲。26日傍晚到達德魯日巴並不惜傷亡攻占了下來。第二天,增援的1個團到達,協助防守並清掃到小鎮以西10km。

克孜勒拉巴特原有駐軍1個營。第一個團經過時,征發了鎮上所有的青壯年男子,留下一個連駐守。另外的四百士兵和500的青壯年開始運送提前囤積好的2個團的輜重。並於8天後的6月1日到達德魯日巴。此時希瓦汗國已經在俄軍的命令下聚集了3000的軍隊攻擊了中國軍隊兩次,都失敗了。

俄軍已經在5.23得知中國對俄國開戰,但是沒想到這麽快。整個希瓦綠洲隻有本地駐紮的西瓦汗國的3萬軍隊和1萬的俄國駐軍。

俄國在國內的軍隊正在源源不斷地以每天1000人速度增援希瓦。5月30日第一批的1000沙俄軍隊已經到達了沙俄在希瓦的駐軍中心達沙古茲,正在等待後續軍隊的到來。

此時俄軍已經反應過來,於是臨時加強了防守和探查,同時計劃將調往北部戰區的10萬人調到希瓦綠洲。

6月15日,第一個主力師到達德魯日巴。俄軍仍然在集結。在俄軍的督促下,已經有希瓦汗國已經派遣了一萬人在攻擊中國軍隊的防線。雙方打的並不是很激烈。

從5.23日,劉國昌開始調集2萬峰的駱駝負責南路的後勤。同時,他調集鐵路材料和1萬鐵路工人,從5.25日開始,平均每天鋪設1km。到12月1日中俄簽訂停戰條約的時候,已經快修建到了克孜勒拉巴特。

雙方條約規定:

1.中國與布哈拉以德魯日巴西側10公裏處為界,東側為中國領土,西側為布哈拉領土。

2.中國在德魯日巴駐軍不超過1個營。俄國在布哈拉駐軍不得越過希瓦城一線。

3.德魯日巴開辟通商口岸。

中線戰場由段祺瑞統領。劉國昌給段祺瑞的交代是占領阿拉爾斯克,以攻為守,牽製盡可能的敵軍,同時不能切斷俄國經過鹹海和黑海之間的陸路通道。

段祺瑞在鹹海州集結了10個師。他5.23當天就用駐軍的1個團占領了邊境小城阿拉爾斯克的西半城。當天晚上從卡梅斯霍巴斯增援來的1個團的騎兵就到了。第二天,他派出1當地駐軍的1個團向北沿鐵路進攻。接下來的時間裏,每天到達阿拉爾斯克的有1個團。段祺瑞在阿拉爾斯克保留了一個團防守,其他軍隊在阿拉爾斯克修整1天後就繼續沿鐵路線向北進攻。如果是騎兵就向西進攻。6月17日的受,段祺瑞已經派出1個師沿鐵路線進攻,2個騎兵師向西向北進攻。

段祺瑞負責的中部戰線是沙俄哈薩克騎兵的駐守範圍,所以進展很不順利。於是段祺瑞開始從阿拉爾斯克向西緩慢修建堡壘。就像俄國占領哈薩克草原那樣。向北,則是依靠鐵路線進行大力駐軍。

劉國福在北部戰場聚集了10個師,其中5個在庫爾幹,1個在托博爾斯克,1個在漢克曼西斯克,3個坐鎮鄂木斯克。對麵俄軍有20萬人。

段祺瑞在中部戰場聚集了10個師,3個在克孜勒奧爾達,6個師駐紮阿拉爾斯克到沙爾卡爾一線,1個師沿伊爾吉茲河以伊爾吉茲為基地向上遊緩慢而堅定地進攻。牽製俄俄軍30萬人,尤其是機動性最強的哈薩克騎兵。

王世珍在南部戰場集結了15個師。有10個投入和希瓦綠洲的戰役,最遠推到了希瓦城的東側。另外5個在查爾朱和德魯日巴一線保衛後勤。總共牽製了俄軍50萬人。

至此,西北軍以35個師的兵力牽製了俄軍100萬人。

第110章 中俄戰爭-停戰協議

俄軍在日俄戰爭1905年5月前征召了100萬人,在東北的戰場投入了60萬人,傷亡和被俘27萬人,還有33萬人在防守各地。5月底中國參戰,切斷了俄國輸送兵力的西伯利亞鐵路。但是俄國國內的動員並沒有停止,到10月份的時候,俄國已經又征發了60萬人,總計征發了了160萬人。其中東北戰場60萬,西北戰場100萬,另外還有20萬人正在動員之中。

戰爭前夕俄羅斯總人口達1.2億人,1904年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總計480萬人。由於俄軍的主要戰線防備方向是西線德國,所以如今的動員已經是極限。

西北三省總計人口3600萬,其中新疆占一半1800多萬。軍隊有28個師近37萬人。因戰爭爆發,延遲退役14個師18萬,1904年9月又新征入伍18個師。總計新疆最多時有軍隊56個師74萬人。前線有35個師,境內負責治安的則有7個師。

劉國昌考慮到軍隊太多會影響國內經濟。在當年9月份和俄國開始談判之後,陸續用從陝西、甘肅調來的7個師和從河南調來的7個師替換了前一年就應當退役的14個師。做出這種決定也是因為此時前線戰事也已經日趨平靜。到12月1日和俄國談判結束之時,新疆有42個本地駐軍的師,其中有14個是延遲退役的三年兵。另外還有14個師時從陝西、甘肅、河南支援的2年兵。

談判結束之後,雙方開始陸續以國界線撤兵。新疆首先是陸續將14個師的3年兵複原。到1895年4月份的時候,新疆兵力已經又減少到了28個師,另有14個師為陝甘河南的2年兵。到1895年8月份,陝甘河南的支援部隊也撤回了本省。

俄國國內此時革命浪潮風起雲湧,也樂得撤出邊界軍隊到國內鎮壓革命。它的撤軍欲望更加強烈。

到1895年8月的時候,新疆的阿克蘇、喀什噶爾、迪化三府各駐軍1個師,塔城府、鹹海州各駐軍2個師,布哈拉州、浩罕府、伊犁府各駐軍4個師,新設鄂木斯克州駐軍8個師。鄂木斯克州為北部戰線,鹹海州為中部戰線,布哈拉州為南部戰線。至此已經基本恢複到戰前的駐軍分布。中部的哈薩克草原地域廣闊難以頂點駐兵。劉錦棠將之交給了哈薩克牧民,並在托博爾河上遊

中俄戰爭-簽訂合約

8月份,隨著戰場形勢俄膠著,俄軍進攻有心無力,中國軍隊進攻則是有力卻在等待後援。陝西、甘肅、河南的軍隊陸續上路。俄國國內風起雲湧,從去年12月份,工人罷工,流血衝突不斷;高加索、波蘭也是動蕩不已。為不過分削弱俄國,於是英法聯合調解。

在英法保證下,雙方以現有邊界暫時停戰。雙方有限度撤出前線部隊。期間幾次爆發短時間戰鬥。

1895年12月1日,中俄雙方簽訂合約。

1.雙方北部以托博爾河-鄂畢河為界,右岸歸中國,左岸歸俄羅斯;中部以托博爾河最南端到沙爾卡爾以西10公裏的連線、從沙爾卡爾以西10公裏向鹹海西岸的連線為邊界;南部以德魯日巴西側10公裏處經線為界,東側為中國領土,西側為布哈拉領土。

2.托博爾河西岸庫爾幹以南、以西、以北的20km為中國領土。

2.中國在德魯日巴駐軍不超過1個營。俄國在布哈拉駐軍不得越過希瓦城一線。

3.庫爾幹、沙爾卡爾由中方擇地設立通商市場,政策如通商口岸。德魯日巴開辟為通商口岸。

4.俄國士兵可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返回中國,中國不得阻攔,俄國負責士兵運費每人70兩銀子。俄軍過境不得下車,不得有危險行為,否則中方有權采取任何行動。中方有義務以市價提供過境所需各項物資,有疑問的雙方商定。

條約中沒有規定各地政權交接的事宜。

後來的劃界過程中,其他地方都很順利,但是托博爾河最南端的確定卻是出了問題。俄方堅持談判所指的托博爾河最南端是指的是紮伊爾馬西南方向17公裏處的河流轉彎處。中方認為,經過測量的最南端是指轉彎處再向西70公裏的地方。涉及的麵積有1.2萬平方公裏。最後,在劉國昌的建議下,主權歸中國,但是中國不得在此區域內派駐任何軍隊。

劃定一段邊界,劉國昌就規劃一處移民點。玩去你劃定邊界之後。劉國昌等人規劃在托博爾河沿岸950公裏的地域設置一係列的移民點,並重點移民幾個地點,如漢特-曼西斯克、托博爾斯克、庫爾幹、彼得羅巴甫爾、外托博爾斯克(與沙俄科斯塔奈隔河對峙)、科克舍套、休欽斯克、阿克莫拉、卡拉幹達、阿爾卡雷克、熱孜卡茲甘、沙爾卡爾、阿拉爾斯克、查爾朱、德魯日巴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