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13-18章

(2020-09-28 20:52:01) 下一個

第13章 鐵路(1)

在洛陽的時候(1871.03.23)收到的左宗棠(03.10寫的,已經在驛站裏等他五天)的信裏,他也提到,去年年底搬到蘭州的蘭州製造局已經在三月份開始正式生產了。計劃於四五月份就仿造普魯土螺絲及後膛七響槍,並改造原有的劈山炮和炮架。之前上書朝廷請求修鐵路的事情也已經允了。

事情回到四個月前。本來後勤和善後的工作基本上交給了劉錦棠去辦,隻是他估計過不了多久就要回老家了。所以這些事情,還是要自己開始操心了。左宗棠一邊思考一邊寫著給朝廷的折子。

用苦役修路,這條建議絕對是高見,劉錦棠或許是無心之言,但對自己對整個平叛軍可是用途大了。尤其是對於之後的出征新疆。朝廷裏那群人蠅營狗苟,就算是李鴻章那幾個也是大多在勾心鬥角,說句話都要在嘴裏滾三遍,十分做事的力氣,能落到實處的能夠有三四分就已經不錯了。所以西征還是要靠自己組織起來,這樣說服朝廷也會容易些。

新疆,路途遙遠,從蘭州要四千多裏。到時候大營至少需要轉移到嘉峪關才行。要不然前線調度、後勤之類將會非常麻煩。前往肅州的驛道正在修,年底前將肅州回匪肅清之後,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修好。還有一年的時間,現有的苦役留下十萬,加上將要增加的苦役,估計到年底應該還有五十萬的十年期苦役可以使用,如果加上需要服苦役一兩年的那些罪行比較輕的從匪,那麽至少還有五十萬。

秋後之前估計也就五十萬人,也就是說需要額外解決五十萬人的吃飯。靠打仗得到的能解決一半就不錯了。所以至少需要九個月的糧食。四萬大軍12萬擔,五十萬人18萬擔,一共要40萬擔。移民年後應該有二十到三十萬到寧夏和陝西西安膏腴之地之外的地方,需要20萬擔。也就是說,需要準備60萬擔的糧食,現在的情況糧食應該是勉強狗的。這還是從山西和河南等地到西安附近膏腴之地的一百萬人不需要太過擔心的前提下。

秋後糧食下來,光是寧夏的300萬畝土地收成就應該有600萬擔,可以得到100萬擔的糧食稅。糧食的產量足夠後勤所用了。其餘民用或者苦役所用糧食完全可以用陝西的糧稅來供應,綽綽有餘。可見,糧食本身供應不是問題。移民過來的道路和農田水利等才是大問題。

所以,一定要趁著現在把陝西、甘肅境內以及和附近省的交接的路修好,把水利設施修建好。這樣到明年的時候,移民到了就可以種田了。

估算一下,若是修建16丈寬(50m)的省道,每一萬苦役每年可以修建100裏。若無需打地基、開鑿山石,隻是平整之類,估計速度可以增加三四倍。五十萬人一年能夠修建五千裏。從蘭州到肅州(酒泉有一千五百裏,可以調用15萬人修建,其他35萬人則負責修建甘肅、陝西境內道路和水利。

但是算起來驛道雖然便捷,但是和西洋的火車相比,還是差得很遠。火車雖然短時速度不如奔馬,但是它可以日以繼夜地跑阿,它可以裝好多東西啊。

最簡單從蘭州到肅州。如果是大軍行進,走一千五百裏,需要四十天。而如果是火車呢,速度60裏/h,隻需要25小時就到了,人也能在上麵休息。差的是裝載能力有限,一列火車就五六節車廂,裝五六百人罷了。五萬人需要一百節車廂才行。其實最大的好處是後勤運輸壓力大大減輕了。火車拉力大,一節車皮就可以拉200擔的糧食,五六節就可以拉1000擔。看起來不多,但是這就能夠供得起5萬大軍4天的消耗,而從蘭州到肅州火車來回隻需要三天。

如此看來,火車最大的用途應是貨運,以及短時間的少兵力運輸。距離越長,火車運輸的優勢越大。這次的從蘭州到肅州已經是能看到明顯的優勢。至於其他方麵的商用,左宗棠也差不多是一無所知。明天的時候讓晉商和徽商這群人去思考好了,到時候可以讓他們做事,就像胡雪岩在福州船政局能夠把它管的很不錯一樣,隻要朝廷能夠把握住用人的權力就好了。

路基已經鋪好。鐵軌短時內可以用陝西、山西的土鐵來湊合,按照西方的鐵軌質量來選用;長期還是需要按照西洋的辦法開辦鋼鐵廠才行。下麵最大的問題就是火車頭了,輪船可以運到港口,但是從港口到蘭州可是至於是自己造還是從西洋買,看看價格和時間吧。

所有這些都是之後的事情,可以慢慢來解決,現在關鍵是要說服朝廷,允許建鐵路。現在朝廷格局雖然是東西兩宮垂簾聽政,但是明顯慈禧比慈安要聰明很多,朝政大局是掌握在慈禧和恭親王手上。所以首要是說服這兩個人。

第14章 鐵路(2)

左宗棠一邊寫折子,一邊揣摩著。

慈禧此人心機深沉但是格局小,將國事當做家事;恭親王格局較大,家事是家事,國事是國事,但是國家是他們這一大家的。所以說服他們需要的是說明對國家和對他們自己都是好事。

“馳道,秦時所築,相距久遠而現不知。或於明朝被西方學去,然後發展,現在又傳回大清。或有人認為此為西方之物,實為數典忘祖也。古之馳道,在河南南陽尚有留存。下官在遊曆時曾見。可請禦史往觀。差異者,時代進步,用機車代替了原本的馬匹。其尺寸、形式無甚變化。

“昔日英人杜蘭德以小鐵路一條,長可裏許,敷於京師永寧門。此用心歹毒。京師乃天下之重,豈可任西洋人任意進出。修建鐵路需要勘察周圍居民、土地各項,事無巨細均為外人所知。洋人修鐵路即為搶占我大清土地子民和資源,其心可誅。

“且鐵路機車聲音頗大,擾民甚重。機車來時周圍二三裏均聞之,周圍一裏之內居民無法睡覺。

“由此可見,修建鐵路必須慎重。有三不得,不得讓洋人建,不得近居民建,不得近京師建。

“然,西洋各國爭相建鐵路。各國所有之鐵路數千上萬裏。我大清湯湯中央之國,首創鐵路而無鐵路,此微臣深恨也。

“會陝甘之亂待平,後勤甚艱。大軍與賑災後勤大部依靠西安,朝廷大軍坐鎮蘭州,賊酋盤踞肅州。自西安至蘭州千五百裏,軍用後勤運送耗費無數且用時過月,往往入不敷出。自蘭州至肅州又千八百裏,討匪之難蓋倍之而不止

“故,臣請修建自西安經蘭州至肅州之鐵路,其間有通往寧夏府之分道。自始皇及今已兩千年,西洋有機車可用,臣請自西洋購買機車。至於道軌,我大清擁有四海,山西、山西之鐵可優中選優使用,或另探礦藏。

“甘陝之地經此兵禍,已經是赤地千裏,民不聊生。急需修鐵路以便於移民,並供軍需。此時的陝甘之地,缺的不是地,而是人。

“陝甘地處內陸,洋人無所到達也。即使一兩個到達,也無甚危害,徒羨我大清之強也。

“若是有人反對修路,隻要他能夠一年移民50萬到陝甘之地,下官掃榻相迎。在甘肅風沙之地為朝廷服務五年,下官寧可以陝甘總督之職想讓,自己隻當一個草民。

“臣曾經計算過,鐵路修好之後每十萬大軍運送一次與後勤等就可以節省數十萬兩。

“並且,鐵路修好之後往來商旅會很多,可以收票,每人每次5兩銀子,是源源不斷的進項。商旅交易還可以課稅,物品運輸業可以收費等等。

“向西洋國家借款也可以,但是臣覺得那是引狼入室,還是謹慎。即使借款,也不能讓他們染指鐵路運營等事宜,隻能坐收利息。”

“鐵路修建之後,利於後勤運輸和軍隊行軍,商人也會因此得益,厘金也會收的多些,還能收些運費,不會像往年,陝西二十萬兩,甘肅十萬兩,寥寥無幾。”

“臣計算鐵路成本應有一萬兩銀子一裏地,現在亂匪降者甚多,曾濫殺朝廷官員與滿漢人民,可用之修建。如此即可昭顯朝廷體恤民力,又可另亂匪贖罪。成本應可降至5000兩。暫時西安至蘭州馳道,臣請朝廷撥款800萬兩。”

然後專門給慈禧寫了密折,除了這些之外,還寫了為了消除朝廷的非議,請慈禧準許自己在宮內修建鐵路,路線等等慈禧指定。並且同時給恭親王等人去信大體說了此事。

左宗棠揣摩,現在朝廷主事的是恭親王和文祥,應該問題不大。

果不其然,一個月後,聖旨下來了。準了是準了,隻是自己申請的八百萬變成了五百萬。

也還好,本來自己報的就有些富餘,這些銀子省著用還是能修西安到蘭州鐵路的,一段段修一段段開通,也能收些運費貼補一下。

火車頭開始是肯定要外購,大概五千兩一台,至於車廂,買上五節就好了,自製的話也能湊合,反正弄個有頂的棚子就好,就是把普通的馬車改成鐵的,輪子改成內凹的麽。隻是火車頭的購買運輸反而會耗的時間比較長,倒是可以一邊買一邊試試自製。隻是事情要盡快做起來了。火車頭沒有之前,也隻能先用牛馬或者人力來拉一下了~。

第15章 周漢

劉錦棠拿著郭嵩燾送的書回了家。自己大老粗,能看不能寫,還是找個學問人抄一遍先,免得一個月後還給郭書之後,把裏麵的知識也一塊還給他。

於是找縣城的人推薦,他們推薦一個叫做周漢的,大自己一歲。用用看吧,不成就換。

不到十天,周漢到了。畢竟劉錦棠也是個道員了,還有雲騎尉、黃馬褂,雖說是閑散的官,但是人家是軍隊啊,說不定哪天就又出征了,多打些勝仗或許又是一個左宗棠李鴻章。

劉錦棠粗略看了一下,周漢這個人還是很有才華的。於是讓他和自己一起讀郭嵩燾的的書,也讓他給自己講解。同時請他幫忙抄寫一遍,以便自己以後看。

二人來來回回,雖說是主幕,但是關係確實越來越好。

劉錦棠覺得周漢學問大,自己提出的一些民眾治理、修橋鋪路之類的疑問他也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雖然說有些不是很合實際,但是相去不大並且很有想法,對自己啟發很大,以後實際做一下,應該比自己強得多。

周漢呢,覺得劉錦棠雖然是高官,但是沒什麽架子,又好學。自己說的一些不對的地方,也能委婉指出能包容。並且對劉錦棠的抓回匪做苦役的辦法很是佩服。按照他自己的想法,不如殺了幹淨,但是算起來還是抓做苦役更解氣的多。隻是對隻有苦役十年有些怨念,為啥不是一輩子。劉錦棠解釋要給他們一些盼頭,周漢倒是也認可。隻是心想,以後如果自己來主持,肯定往死了用這群人,想盡辦法地加罰,讓十分之一的人變成民籍就夠了,多了也是禍害。並且,移民一定要大大增加,不願意的,直接強製。

一個月後,書讀完了,也理解地差不多了。於是劉錦棠帶著家眷,周漢則和幾個親兵護衛者離開了家。

在家呆的時間久了也膩了,不如到長沙城南書院去拜訪一下郭嵩燾,請教一下疑難,也好好看看自己兒子。同時拜訪之後也正好和胡雪岩見一麵。

之前左宗棠提到胡雪岩此人多次,說甚識大體,擅長商業。以後大帥帶兵也好,自己帶兵也罷,估計也免不了和他打交道,提前聯係一下也沒壞處。胡雪岩也會做人,早早和自己打招呼來拜訪,既然自己要到長沙,就約了他長沙見麵。

話說自己拜訪郭嵩燾,不應該帶著周漢,雖然自己佩服他的學問,但是郭嵩燾即使下台也不是一介書生的他能夠說見就見的。但禁不住他軟磨硬泡,隻好以友人兼幕府的身份帶他一起。畢竟湘軍淮軍很多將領都是從幕府出身的,還說得過去。

見到郭嵩燾之後,周漢隻是客氣了幾句,就不再說話,免得喧賓得主。

劉錦棠也就繼續向郭嵩燾請教西洋之事。一來二去,郭雖然研究西洋日久,但是也沒去過,現今也沒什麽專門介紹西洋的書籍什麽的。也是徒歎無奈。劉錦棠也很是可惜。

但是後來郭嵩燾提到,現在有個朋友,叫做容閎的,正在遊說曾國藩和李鴻章,想派幼+童出洋留學,據說是留美。於是問劉錦棠,能否將長子留美。劉錦棠對西洋感興趣,但是如果說讓自己沒在一起呆多久的孩子出國卻是非常舍不得。郭嵩燾見狀也沒有強求,自己都舍不得,為什麽要勉強別人。於是說,此事尚在籌劃,估計年內會出結果,自己會留意,有變化就告訴他。並且,留洋之事也不急於一時,並且孩子年齡尚小,腹少儒書,德性未堅,尚未究彼技能, 實易沾其惡習。若要留洋也最好是十五成年之後。

此時,劉錦棠長子劉國祉虛歲13,次子劉國安虛歲7歲。

此事就這麽著過去了。不過劉錦棠也留下了心,或許自己以後可以派一些年輕軍官或者直接自己去西洋轉一轉。

第16章 胡雪岩

初見胡雪岩,花白長須,瓜皮員外帽。看起來精明強幹。

說笑寒暄。劉錦棠拱手道:

“多次聽大帥提起雪岩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胡雪岩連忙拱手,躬身致意:“不敢不敢,怎敢勞大帥掛念。還請毅齋兄不要折煞小民”

劉錦棠道:“莫要客氣,雪岩兄恐怕不日就不隻是民了。前些日子左帥提起曾為你申請朝廷恩典,朝廷已經準了,具體就聽消息吧。”

胡雪岩喜不自勝:“那就多謝大帥了,還請毅齋兄有機會代我向大帥表示謝意。”

寒暄已罷,在茶樓包間坐了下來。

劉錦棠說道:“大帥在信中應該和你說過可能需要銀子的事情吧?”

胡雪岩道:“說過,但是沒有說太多,不知用於何處。所以我預備了一下,約莫一兩百萬兩,若是不夠用,可以再準備。”

劉錦棠說:“短期是夠的,長期還是不足。”

“大帥已經奏請朝廷修建鐵路,申請八百萬,朝廷撥了五百萬兩,修築、采買等事宜應當是夠了。隻是朝廷撥銀子需要時間,大帥希望盡快先采購五輛機車和5輛坐車。”

胡雪岩卻是疑惑:“這個雖然我沒很細了解過,但是肯定過不了十萬兩銀子,應當還有其他的采買吧?”

劉錦棠笑道:“如雪岩兄所料。”

“修建鐵路事務繁雜。但是中堂有幾件事需要急辦。一是中堂希望自造機車,所以各項機械設備和工程師等人員,需要購買和從國外聘用,隻要不是俄國和日本的就好。

“二是鐵軌雖然可以暫時用土鐵來優中選優,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中堂希望自造鋼鐵,購買煉鋼煉鐵之設備並聘請相關人員。同時希望能夠聘請國外工程師來探測陝西、甘肅等地的鐵礦、煤礦等礦產。

“這兩件事於雪岩兄應該能辦,隻是中堂要求,此事必須隻是錢的交易,不能涉及政治,不然修建鐵路的事情可能夭折的。隻是我們花錢買服務。”

胡雪岩思考了一會兒,說到:“此事難辦,但應該還是可以做到,畢竟洋人也是貪財之人。隻是具體費用,我需要了解一下。”

劉錦棠說道:“那是自然。這次的銀子,除了中堂大人留下采買修路所用的銀子外,其餘會都撥到你賬上,你酌情使用就好。應該有三百五十萬兩。

“此外,這次中堂計劃先修從西安到蘭州的鐵路,修一段用一段希望你能從商業上麵考慮一下怎麽能夠更好地從這上麵賺點錢。畢竟後麵還需要修從蘭州到肅州的鐵路,估計到時候各省都會申請修鐵路,朝廷撥給中堂的銀子就沒多少了。”

胡雪岩道:“此事是我分內之事,自當盡心盡力。”

劉錦棠又說道:“這是一回事,然後還有另外一回事。中堂打算西征新疆,還未向朝廷申請。但是準備工作還是需要做的。不用現在開始做,等中堂消息就好。隻是從現在開始留意銀子的事情,怕是朝廷不肯出太多,或許需要向洋人借款。”

胡雪岩沉思著:“此事我會留意。我們現在的事情是機車廠和鋼鐵廠的事情,這是急務。我這就去上海看一下消息。”

一番交談下來,劉錦棠覺得胡雪岩這個人還是可以用的,對當官的很尊敬,但不是阿諛奉承。對交代他辦的事情,也不是一味地答應而是要考慮一下。這個人應該是個標準的商人,很重視朝廷中人際關係的商人。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好打交道的。錢麽,朝廷有,給誰不是給,自然是要聽話又能辦事的人了。那種隻聽話不辦事的,要來隻是給自己添亂的。

觥籌之間,兩個時辰之後,各自離開了茶館。

此次出來沒有帶周漢,他也去訪友順便給自己招幾個謀士。倒不是信不過他,隻是交淺言深和交深言淺都是大忌。以後的日子還長。並且一些重要的事情還是自己拿主意比較好,回去可以參考一下意見。

第17章 經濟

這次和胡雪岩交談,他是很健談的,不管是故意的還是本來就如此。他講的的都是如何在各種買賣中賺錢,如何在別人發現不了的地方找出賺錢的路子來,說自己手下養活了多少人,又帶富了多少人,對其他人是如何地仗義。

這些話姑妄聽之。但是中間體現的賺錢的事情卻是讓劉錦棠大有感觸。

他們這群當兵的,千裏奔忙,把命綁在褲腰帶上,不就是為了能賺點錢回家養父母和老婆孩子麽。這是個人,推而廣之到朝廷呢?隻花錢沒收益的事情為什麽要幹?就像這次打仗,幾百萬兩銀子水似的撒出去,說大了是要保護滿漢之民,說小了是要保住陝西甘肅那裏的稅收。如果再遠呢?比如左宗棠心心念念的新疆。

新疆沒去過,但再想也不會比甘肅更好。假設收回來如果要花1000萬兩銀子,如果收回來稅收有100萬兩,朝廷肯定收的;但是如果隻有10萬兩的稅收呢?再加上俄國的影響,那就難說了。

所以,如果真的要收回新疆的話,再加上治理陝西和甘肅,就必須能讓朝廷從新疆得到好處。銀子當然是最明顯的。另外還有就是朝廷的安全。

如果新疆丟了,那麽朝廷隻能嘉峪關和玉門關,那麽一下子就從原來的六千裏縮短到了三千裏。估計左宗棠應該會以這個理由來說服朝廷。但是收回來之後呢?朝廷有了6000裏的縱深,對新疆的關注就會少了,投入的銀子也會一下子少了。並且朝廷裏麵好多的官都還希望從新疆拿銀子呢。

如果要能把新疆守住,那麽必須要靠自力更生了。隻靠農業,怕再過十年,就又會有阿古伯之亂的類似事情,並且俄國在,隻有更厲害。所以隻能靠商業發展起來,以此吸引移民過去。同時,建立西洋的兵器廠,這樣如果仗不大的話新疆自己就能解決,朝廷就不會吵鬧了。當然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還是需要平時交稅吸引朝廷的注意力,也同時哭喊俄國壓力大,讓朝廷鼓勵移民,答應辦鐵路、鋼廠等等。

無論如何,新疆必須能夠盡量自給自足有餘,並且還能給朝廷或者稅,或者其他的,要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看來胡雪岩代表的徽商和喬致庸代表的晉商等人,應該是要重視起來了。先利用現在的平陝甘回亂和修鐵路的事情,把他們綁在自己身上,然後收回新疆的時候他們才會出大力。無利不起早,自己要好好看看他們是如何從兵凶戰危中賺錢的,就算自己不學,也要保證不能被蒙騙。

照現在情況,如果收回新疆,自己至少也能當個三把手,估計是負責民政,要開始準備了。看左宗棠的想法和到時候的打仗情況了,或許自己都會像叔叔那樣戰死沙場呢。活下來,打好仗,當大官,這才是正確的順序。

再尋尋幕府吧,也不能隻靠周漢,要不然自己也會被架空的。

靠山山會倒,靠海海會枯。還是要靠自己。這個道理從父親死的消息傳來那天就知道了,叔叔死的時候又再給自己上了一課。現在家裏弟弟已經成人,過繼給了叔叔也是自己弟弟,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是要指望著自己過活,族裏也隻是能保證他們長大罷了。

兒子留洋的事情就算了,萬裏之遙,數年不見,回來也不能一朝高位,自己現在也算能夠蔭蔽兒子了,沒必要。郭嵩燾是個好老師,還是要讓他們跟著他好好學,如果哪天郭起複了,應該不比現在的自己差,也算是自己的助力或者貴人,兒子也能沾光不少。

第18章 日常

天黑的時候,周漢回來了,兩手空空,身側空空,想來是沒有收獲。果然,他略有喪氣地說道:“那些人白交往了,都覺得在你手下可以暫呆些日子,但是如果你還是去陝西、甘肅那種窮苦地方,他們就不願意了。我都沒敢和他們說可能去新疆……。隻好說要考慮一下,回來也征求一下你的意見。”

劉錦棠卻是不甚在意,哈哈一笑說道:

“就是,他們哪裏有周兄這麽大的魄力。要是好找也不會這麽久才尋訪到周兄一人了。莫要放在心上,慢慢來。大不了到時候高價聘幾個過來。再說了之前打仗沒有懂民政的幕府也不都這樣過來了,更何況現在有了周兄。如果有事,也肯定是前期打仗,後期才會有民政的事情。找人的事情卻是不急,到時候出發之前臨時找個紹興師爺算賬就好了,也減輕一下周兄的負擔。”

周漢聽了搖搖頭,卻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放下心事,笑笑拱手回屋。明日還是要繼續,道理是道理,隻是得不到的時候安慰一下自己。如果能找到誌同道合的人一起那肯定是更好的。

過了幾天,劉錦棠出發去拜訪曾國藩。雖然他與左宗棠不和,但那時大佬們的事情,自己和他們差著至少兩三級呢。再說了,曾也是兩江總督,掌管著東南財稅重地,左宗棠要出征朝廷肯定要問他的意見,所以左宗棠也專門囑托劉錦棠以劉錦棠自己的名義拜訪一下。左曾不和,滿朝都知道,左也不是能夠低聲下氣的人。

兩江總督管理江蘇、安徽、江西三地,總督府在南京。從長沙到南京是要經過武漢的,到時候也向兩湖總督的李翰章投帖子拜會一下,讓不讓見兩說,父母官,禮節還是要到的。路上經過嶽陽樓,去看看,蹭蹭風雅。其他地方麽,也就在等待曾國藩接見的時候遊覽一下南京好了,六朝古都,金粉聖地阿~

於是回家,到處拜親訪友一番,如此過了半月二十天,就帶著老婆丫鬟和幕僚親兵一行十幾人往南京而去,在長沙還接上了郭嵩燾主仆三人和自己兩個兒子,一下子擴大到了二十一人。

從家到長沙二百裏走了兩天,然後接人,改坐船,沿湘江直上嶽陽。欣賞兩日之後,就繼續向武漢行進。在船上行路總計用了兩天,晚上不好行船阿。在武漢停留了兩天半,果然李翰章找理由沒有見自己。於是就改坐英國怡和洋行的小火輪順流而下直至南京,速度極快。船上用了不過三天。如此,到南京采用了12日。

由此,劉錦棠覺得在有河的地方,還是用輪船比較好,載重量大,速度快,每時每刻都在行進。距離兩岸如果夠遠,還比較安全。隻是聽說西洋有在船上裝炮的,這應該就是最大的威脅了。內陸行路,還是輪船更快,隻是依賴於河道。隻是輪船的製造,自己從來不懂,看來還是需要到上海和福州看一下,以便以後招買西洋機器自造,並看一下是否確實需要聘請洋人。

從這裏延展開去,這次陝甘回亂,朝廷雖然占了火器之利,但是畢竟軍隊較少,一直都是以少打多,如果能夠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好了。大炮雖然管用,但是如果敵人不畏死地衝上來,那麽終究還是打不死幾個人。抬槍雖然厲害,但是打一次就裝一次藥,敵人多了,最終還是要靠大刀長矛。所以問題有三個,一個是怎麽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二是怎麽阻止敵人靠近,三是靠近之後怎麽在肉搏中戰勝敵人。

第一個問題現在看隻有大炮,隻是數量一定要上來,炮彈威力也要大。

第二個問題現在沒什麽好辦法。抬槍裝填太慢,沒打幾次敵人就到跟前了。

第三個應該有辦法。江湖上,尤其北方,有很多武林高手,朝廷去直接征召,讓他教授兵丁。一個高手不夠,那就十個百個。一傳十十傳百就好了。隻是隨身帶個大刀,沉。一時半會感覺不出來,長了就不成了。

反正這幾個問題到時候詢問一下西洋人,他們是怎麽解決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