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1-6章

(2020-09-14 22:12:21) 下一個

第一卷  定西北

第1章 金積堡

將刀從一個滿臉胡子的人胸口抽出來,劉錦棠聽著後方的鳴金之聲不甘地撤了下去。

回想起自己10歲亡父,母親改嫁,祖母含辛茹苦撫養自己和弟弟劉鼒(zi,四聲)。15歲那年,叔父回鄉募勇,為報父仇毅然從軍。之後年年征戰,心頭不禁一陣疲累。從軍時叔父劉鬆山已經於兩年前代替病死的王珍成為老湘軍的首領,受左宗棠節製。從軍前妻子剛生下兒子,等再次回家已經是五年後,太平天國已被平定,自己也是老湘軍中的總理營務,叔父之下第一人。雖然自己離家之前就給孩子起好名字劉國祉,但兒子對自己卻是沒什麽印象。於是閑暇弄兒為樂,孩子漸漸和自己親近起來。但是快樂總是短暫的,過年之後沒過幾個月,叔父通知起軍剿撚匪,隻好舍下懷孕的妻子再次上路。一直到第二年兒子出生都沒有回家一趟,隻好按約起名劉國安。

前麵一兩個月還好,大部分時間是坐著看僧格林沁在那大發神威,領著各種戰功,雖然大家心裏抱怨,但畢竟自己安全。但是後來當年5月18日僧格林沁戰死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朝廷命令曾國藩剿撚,要死不要活,逼得他隻能動用湘軍死命打仗。但是他卻不是一個打仗的人,屢戰屢敗,朝廷震怒,換了李鴻章做欽差大臣,終於扳回了局麵,

將撚軍打成東西兩軍之後,老湘軍就一路追著西撚的屁股在打。來來往往就是三年的時間,終於在1968年6月剿滅了張宗禹,歸家省親。

不料又是才三四個月,朝廷又調老湘營平甘肅回亂,隻好回軍。至軍方知,叔父剛和二十年前聘的嬸子在洛陽剛洞房十幾天,就已經接到軍令整軍備戰了。

冬天的時候全軍抵達陝西,歸陝甘總督左宗棠節製。作為老湘營副官,劉錦棠跟隨叔叔劉鬆山到左宗棠總督衙門議事。此次出兵目的是剿匪和剿回,最終決定先將土匪剿平,然後再剿回。一是土匪戰鬥力不強,可以用來練兵,讓士兵熟悉一下戰場;二是掃平自己的軍需之路,並且斷了回亂的後路,免得回亂雖平,回卻變匪。

回軍之後,叔父派自己率軍三千攻打懷遠大理川的回匪巢穴,牽製回匪;然後親帥主力八千餘人攻打小理川、店子寺、周家嶮。半年時間,往返奔波近千裏,擊潰了馬萬得、馬棘子號稱數萬的回民流匪。

到了八月份,天氣正熱。各路回匪因為清軍的打擊不得不抱團。劉鬆山帥部擊潰了回匪,但是由於用人不利,隻抓到了匪首百餘人,其餘都各自逃竄。知道自己沒能將所有亂匪一並捕殺,於是上書自請處分。折子到了左宗棠處被壓了下來。左宗棠有臨軍專斷之權,於是將劉鬆山革職留任。

雖然自請處分,但是戰役並未中斷,繼續向西依次拔除西北路各個回匪占據的堡子。這時候董福祥坐不住了。他雖然控製了陝甘十餘州縣,但也禁不住清軍這麽蠶食鯨吞啊。於是董福祥集中了自己手下大部分力量兩萬餘人在瓦窯堡與清軍大戰。結果董軍打敗。劉鬆山也自此開始真正認識到這個董福祥的彪悍之處。通過和當地民眾的交流,劉鬆山認識到董福祥是官逼民反,並且在反清之後仍然努力保護本境內漢民安全。他覺得董或可以收服,於是在之後的幾個月內沒有重兵圍剿,二是層層緊逼,同時也派人送信給董福祥,努力以脫罪來說服董福祥投降。最終,在劉鬆山攻破自己老巢鎮靖堡之後,董福祥終於被打服了,於是投降了劉鬆山。劉鬆山也在這幾個月的層層圍剿中認識到了這個小自己八歲的漢子是真正維護自己民族的,於是將他的手下一起收編,作為民營,依為左膀右臂。

劉錦棠有一次和叔叔聊起董福祥。他問叔叔為什麽對這樣一個降將如此倚重。劉鬆山回答說:“一個能夠在亂世保境安民的人,不會是從內心想造反的人,不會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再者,就算他再反了那又如何?在敵眾我寡、敵占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我都能滅了他第一次,那滅他第二次又有何難?並且,我能一次次滅他,但他隻有一次再反叛的機會!”

在消滅董福祥的戰役中,董福祥部前後投降多達十七萬人。戰役結束後,榆、延、綏、鄜四郡皆肅清,進攻馬化龍部金積堡的路已經被掃平。

第2章 近崩

秋天的時候,天氣轉涼。圍剿董福祥的戰鬥仍在繼續,但是主力已經向靈州(今靈武)挺近。路上攻破了回寨數百個,之後攻破靈武,收到朝廷旨意官複原職。敗退的回匪於是派人送信給劉鬆山,希望朝廷能夠招撫他們。劉鬆山感到他們並不是真心想招撫,而是想趁此喘息,於是將計就計,攻破了回匪的寨子大小數十個。

十二月董福祥投降,於是用他攻打靈武,為打消左宗棠和劉鬆山對自己的疑慮,董福祥親冒矢陣,上陣肉搏,多處受傷,為奪取吳忠立下了頭功。

吳忠南麵就是金積堡。金積堡位於靈武西南大約25公裏,東通花馬池,南通固原,西靠黃河,是回匪中實力最強的馬化龍的老巢,經營已久。

奪取吳忠之後,金積堡就近在眼前了。回匪依然是沿著秦渠和漢渠築牆挖壕,節節抵抗,同時騎兵騷擾糧道和側翼。

老湘軍東邊花馬池和定邊城被馬化龍的人攻占了,老湘軍的糧道再次中斷了,幸而之前已經有意積累了糧草,短期內無短缺之虞。於是劉鬆山命令大軍緩行急戰,意在消滅馬化龍的有生力量,同時也把從靈武到金積堡路上的各個莊寨緩慢而堅決地拔除,以防西寧、河州、臨洮、靖遠等地的回匪來救援。同時,雖說是防,但也不無一點點的期盼他們來救,那樣就是他們勞師遠征,正好南側中路的左宗棠大軍就可以在金積堡將其聚而殲之。左宗棠大軍早已經在11月中旬就已經到達金積堡西南五公裏的秦渠一代了。而左宗棠本人則是進駐平涼,距離金積堡約600裏。

12月份,在攻占堡寨過程中,總兵簡敬臨率楚軍突入亂軍陣地,被亂軍包圍,士卒死傷甚眾,簡敬臨等也被擊斃。此時金積堡附近已經聚集了二十餘萬回民軍,大小哨卡、莊寨遍地,

1870年2月14日劉鬆山(字翼長)在進攻馬五寨時被人詐降,槍擊中左乳重傷。劉鬆山知道自己將亡,於是托孤於董福祥:“悔不聽爾之言,致賊中吾要害。吾死矣,三湘子弟隨吾深入不毛,猶子錦棠於軍事尚有經驗,可輔則輔之,不然爾自為之。”。董福祥垂涕而泣曰:“不敢有二心”。遂置鬆山屍身,同張俊李雙梁至吳忠堡購棺含殮。

湘軍是和綠營、八旗不一樣,是私兵。士兵隻認自己的統帥。劉鬆山死後,軍中無主,激戰正酣。於是董福祥按照劉鬆山的遺囑,提議劉錦棠接任,駕輕就熟,裨益良多。營中有老軍官覺得劉錦棠年齡小,不服氣。於是董福祥按劍而言:“劉毅齋(劉錦棠)是翼長統領的親侄子,親自從老家帶來的,在軍中也已經過十年了,一直是總領營務。翼長統領死了,這老湘軍就是他的,這個道理講到中堂大人那裏也是對的。反正我是支持的,誰不服可以和我單挑,或者找中堂大人講理!”。於是各人都不說話了,默認了劉錦棠接任。

第3章 合圍

其時正是攻打馬五寨緊急之時。於是劉錦棠與董福祥等人議定,暫時保密叔叔的死訊,繼續加緊攻打馬五寨。本來馬五寨就已經是岌岌可危,在董福祥等人的攻打之下,三日後即城破。

馬五寨被破之後,大軍暫休整期間,劉錦棠私下見了董福祥:董將軍在當日我叔叔死後仗義執言,力挺我接掌老湘軍,並在之後戰鬥中大力支持我,我以後以叔父之禮待你!董福祥連忙起身謙讓,幾次推辭不過,於是說:你是翼長統領的親侄子,更是他一手帶起來的;我自從反正以來,翼長統領對我信任以加。你說把我當長輩對待我真的擔當不起。這樣,我癡長你幾歲,以後兄弟相稱如何。劉錦棠於是同意。

左宗棠幾日後知曉劉鬆山死訊後,心下憂慮,大將已失,如何保證戰役的順利進行呢。劉錦棠從軍已經過十年,兵凶戰危,萬一再戰死,北路軍將群龍無首。於是急忙修書告知劉錦棠,此時你叔叔剛死,你剛掌管全軍,要以穩為主。你可以堅守現在戰線,或者可以退回靈州修整。

劉錦棠接到左宗棠書信後,與董福祥等人商議。老湘軍幾名將領猶豫不決,而董福祥認為,當前戰事正在緊要關頭,大軍形勢雖然眼前良好,但是甘肅、陝西的各回匪現在也在來援助金積堡馬化龍。一旦北線大軍不再進攻,甚至退守靈武;那麽回匪將會受到很大鼓舞,會把現在僵持甚至清軍占優的局勢一手葬送掉,前麵劉鬆山統領的死就太沒有意義了。董福祥的看法正和劉錦棠一樣,於是說服了幾名老湘軍軍官,決定繼續攻打各堡寨。

劉錦棠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分析,並回書左宗棠,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劉錦棠認為大軍現在氣可鼓不可泄,應當繼續堅決地剿滅回匪。永寧洞和峽口是戰略重地,奪取這兩個地方,能夠有效阻止陝回和甘回對馬化龍的大規模援軍,同時還能夠避免馬化龍的逃跑。另外,糧道現在在回匪的攻擊之下已經斷了,必須要重新打通,要不然大軍在兩旬之後將不得不退兵。

左宗棠收到回信,感到非常欣慰。劉錦棠這過十年的仗不是白打的,能打能動腦子,老湘軍在他手裏應該不會比在劉鬆山差多少,加上董福祥等人的相助,在北線保持戰略優勢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對劉錦棠的這些部署與戰果,左宗棠很滿意,上奏清廷,“薦其才可大用”。清廷立即下旨,加封劉錦棠三品卿銜,令其正式統領老湘軍。

劉錦棠接任之後首先加強了糧道防護和對永寧洞的防守。之前叔叔已經攻打下來的各堡寨複叛,於是召集各將領議事。劉錦棠說,從各回匪降而複叛,和之前花馬池、定邊等地的情況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回匪在叛亂中屠殺漢人,大家都是漢人,所以隻有死了的回匪才是不會叛變的。在之後的戰鬥中,除永寧洞、峽口等戰略要地不容有失之外,其餘一時一地的得失將不記為戰功,戰功將以殲滅回匪的人數計,投降的回匪戰功減半。

接下來,劉錦棠按照之前叔叔的策略,疾行緩打,以殲滅回匪的有生力量為主。在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率兵攻占了靈州至吳忠堡之間的各堡寨,前後耗時數月為攻取金積堡打開了通路。

一直到了七月底,天氣正熱,偶爾暴雨。中路各軍也已經合圍金積堡。劉錦棠於是上書左宗棠,言城中有十數萬人,且堡中有堡防守非常嚴密。先前北路軍已斷絕回匪從北麵的糧食來源,可圍而不力打。外來援救之匪,可於峽口處稍縱,放其進入,期間盡力滅其人員與糧草,但嚴禁金積堡之敵外逃。如此可待其糧盡自潰,然後滅之。

左宗棠看後覺得正和自己心意。於是命令各軍,加強圍困,一旦匪軍出城,堅決消滅。日常則在金積堡四周築炮台,不斷轟擊。

有將領說這個辦法有傷天和,左宗棠回複,當初死在回匪刀下的兩千萬漢人會保佑的。

第4章 定策

以一人一天2斤糧食計算,十萬人每天需要二十萬斤糧食。之前金積堡中已經從各處搜刮,總計存放了約十萬擔糧食,大約一千萬斤,足夠十萬大軍吃一個半個月的。本來馬化龍以為已經足夠周轉,沒想到後來局勢變化,援軍不斷進入,又不好拒絕,最多時達到三十萬人。金積堡周長9裏,人員摩肩接踵食睡無地,有說堅守的,有說出擊的,不時有衝突發生。糧食來源被斷,現在四麵圍城,糧食隻夠二十天月,戰爭激烈的話甚至也就夠十幾天的消耗。

馬化龍等人認識到自己已經窮途末路。於是他多次遣人表示自己願意投降,但是左宗棠堅決不受。

直到九月中旬,左宗棠見各處來援的回匪已經反應過來,不再力求進入金積堡,而是觀望甚至逃跑。

再者,從回匪的活動中,發現城內糧食已經用盡,於是左宗棠決定接受馬化龍等人的投降。馬化龍等人多次投降被拒,本已絕望,有了救命稻草趕緊抓住。於是親赴左帥營中請降,表示願以一人“抵罪”。馬化龍及其子馬耀邦向清軍交出各種火炮56門、各種槍千餘杆。

左宗棠於是召劉錦棠、雷正綰、黃鼎、金運昌、徐文秀等北路和中路將領議事。各人均表示反對,回匪已是甕中之鱉,圍困即可清繳,功勞最大,何必接受投降,功勞次之?其中劉錦棠態度最為堅決。言語之間,態度激昂,恨不得殺盡陝甘回民叛匪。

左宗棠則認為“此次陝西漢、回仇殺,事起細微,因平時積釁過深,成此浩動。此時如專言剿,無論誅不勝誅,後患仍無了日。且回民自唐以來,雜處中國,蕃衍孳息,千數百年,久已別成氣類,豈有一旦誅夷不留遺種之理!?”。所以“剿撫兼施”才是上策。

會議最後,畢竟左宗棠是上官,最終說服了大家接受馬化龍投降,但是決定作為“首惡”,他自己既然都想以一家三百餘人的性命換金積堡一代餘匪的死罪,那麽他就必須死,並且滿門死絕。劉錦棠雖然最後同意,但仍然氣憤難平。

會後,左宗棠單獨留下了劉錦棠。左宗棠望著劉錦棠,好久沒有說話。劉錦棠也一反剛才的激烈態度,隻是稍微負氣不言。許久,左宗棠說“‵此次陝西漢、回仇殺,事起細微,因平時積釁過深,成此浩動。此時如專言剿,無論誅不勝誅,後患仍無了日。且回民自唐以來,雜處中國,蕃衍孳息,千數百年,久已別成氣類,豈有一旦誅夷不留遺種之理!?′,這句話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劉錦棠身形微微一震,他聽出了左宗棠此次說的和先前說的雖然言語一致,但是重點變了,將最後一句加重了。於是試探著問道:“中堂的意思是‘回人雖然集中在甘陝新疆,但也已經遍布中國,根本沒有辦法殺絕的。’,所以要‘剿撫兼施’?”。

左宗棠微微一笑:“再說”。

劉錦棠稍頓:“因為殺不盡,所以不能盡殺”。

左宗棠捋須微笑。

於是劉錦棠問道:“那麽陝甘回匪呢?”

左宗棠立目而言:“殺!”

稍傾,又說:“回民殺漢民十,就算以命抵命,其他九人如何?”

劉錦棠稍微沉吟一下,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反而問道:“中堂大人受聖命平回亂,至今已四年,前兩年主平西撚軍,後兩年主平回亂。剿回匪至今,陝西回匪已經盡剿,寧夏府僅金積堡苟延殘喘,旦夕可滅。唯餘甘回仍在,但已在金積堡傷了筋骨,日後雖或有反複,但以中堂大人之謀,至多兩年可平。為何中堂大人仍無喜色?”

左宗棠於是說:“甘陝回亂雖大,但離京畿之地近,朝廷重視,兵糧也調用方便充足。但是再往西,還有阿古伯和俄羅斯,已經占據了新疆地方,距中原有七八千裏之遙,一旦開戰,所耗甚大,朝廷難許阿~”

劉錦棠於是獻計:“在下見識淺薄,不知道新疆之事。但是在此次平陝回和寧夏府回匪的過程中也曾想過類似的問題。希望能對大人有所助益”

“其一。陝西、甘肅,戰後人口稀少,可以仿湖廣填四川例,奏請朝廷以土地來招山東河南江浙四川等地漢民來此耕種。此事宜速不宜遲,方可對西征以有力的人員和糧草支持。”

“其二。西北道路不平,恐是運糧最大困難。征民修路,朝廷耗費良多,且誤農時,易疲民。現有金積堡二十萬回匪將降,何不將之罰做苦役十年?隻需出糧,隻計進度,不計生死。如此糧道可迅速修成。另,屬下聽聞英吉利有鐵路,運量甚大,是否可以修之?”

“其三。此次朝廷可以五萬之軍滅回匪五十萬眾,槍炮之力難以抹殺。左公是否可以奏請朝廷於甘肅選址建造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日後新疆若平,則亦可在新疆建造,以就近支持抵抗俄國。”

聽到劉錦棠的話,左宗棠猛然覺得,自己好像小瞧了這個沒受過多少教育的同鄉漢子,若假以時日,或可成為自己在甘陝的繼任者。畢竟自己身為朝廷重臣,可戰可建但不可能久居平穩之地。

這些想法隻是瞬間閃過,左宗棠沉思稍許,讓劉錦棠專門寫一封私信給他,詳述相關想法,不論對錯。

劉錦棠於是告退。

退出之前,左宗棠對劉錦棠說:“我為朝廷重臣,除個人喜好,還需考慮朝廷戰略,所受掣肘甚大;爾等既為將軍,好好打仗即可。”劉錦棠心領神會,躬身而出。

第5章 末日

眾將既已議定,則通知馬化龍帥眾來降,若再反複,則堡中回匪盡屠。

馬化隆自知末日已到,隻希望能夠以一家之亡替二十萬回民軍之亡。他殺性雖大,但是也是為了讓別人害怕並聽命於他。到了這種必死的境地,還是希望能夠保留下自己反清的一些種子。但是並不是所有家人都能理解,四兒子和六兒子就把自己家最小的小孩藏了起來。馬化龍發現後,嚴厲地斥責了他們。

他說:“不要以為隻有我們能殺漢人。現在清軍多少眼睛在睜著看著我們,希望有一個理由把這裏的二十萬人給屠掉。你以為他們沒有查過我們家有多少人?你以為這次瞞過之後就萬事大吉了?一旦他們事後發現,死的就不會隻有現在堡裏的這群人了!”

於是眾人默默。

其實,馬化龍說的很對。現在各軍統領都在盯著他的家族,希望能夠找到正當理由,哪怕一個小小的理由來殺了他和堡內回匪為自己的家鄉父老報仇。

馬化龍帥全族三百餘人出城投降,同時在左側遠處用大車拉著城內匯總的大炮56門,槍械上萬。

左宗棠代表清廷在大營中接待了馬化龍和幾個回匪首領,勉勵他們戴罪立功。馬化龍等人小心詢問城內回匪的處置方案。左宗棠說“此事有聖斷,為臣者不得胡亂揣摩”

馬化龍等人繼續追問。左宗棠臉色沉了下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或將苦役或將戍邊,全憑聖裁。若不願,則天威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馬化龍等人唯諾不敢言,實則心下安穩了許多,能活命就很好了,苦役應當時間不長,頂多不過戍邊築城。他們是不會想到,苦役的時間不止是十年,並且最終這些人活下來的也不過十之一二。

雖說馬化龍自度必死,但是還是存著萬一之望,畢竟最終決定他生死的是遠在北京城的皇上。若是自己可以戴罪立功,那麽皇上手下一哆嗦自己就能夠活下來了。並且自己聚集了這麽多人都打不贏幾萬的清軍,別說自己投降之後其他堡寨的零零散散的回民軍了。自己勸說他們投降,也是能夠給他們一條活路。

馬化龍投降後第一日清軍就命令堡內回匪三日內全部出堡,單衣赤手,分別在四側城牆外排列。三日後不出者,殺。左宗棠也在其投降後立刻派八百裏加急向京城通報,並請示處置。與此同時,其他幾個主官也同時遞上了自己的折子。

20萬人,無邊無沿。光是從四個城門分別走出並在城牆下方列隊就花費了整整兩天時間。摩肩接踵,城腳下臭氣熏天。

左宗棠身為主官,自然是隻需要製定處置方案,具體工作不用自己去做。他把降兵的處置直接交給了劉錦棠和他的北路軍,自己則率領中路和南路軍押著馬化龍四處說降各堡寨,無法說降的,滅之。

從金積堡到北京有三四千裏地,就算是八百裏加急,那也要十天以上才能回來。果然,十二天的時候,朝廷旨意下來了。同治皇帝同意了左宗棠的“重者誅夷,輕者苦役與遷徙”的意見,但是也考慮了其他軍隊將領和地方官員等的意見。同治帝指出:馬化龍即使立功,也“不得以收複各處代為乞恩減罪,必以伸法,而快人心”。同治帝同時口諭,聖旨將後到,屆時左宗棠臨機處置,擇機宣布聖旨。

左宗棠心下苦笑,確實是快人心了,但是各處回匪見此情況,必將堅決抵抗,剿回戰事怕將因此多費半年以上。不過也好,至少各軍將領滿意了,也算是利於以後的指揮。現在還是加快進度,盡可能多地說降各股叛匪吧。

於是左宗棠親帥中路軍押解馬化龍和其他匪首及其親信在寧夏府及其周邊招降,並將降兵送往劉錦棠處。另派南路軍進軍西寧,剿撫並用,並將招撫的回民軍遷至數處易攻難守之地集中管理。

到了12月10日,聖旨終於姍姍來遲,左宗棠於是派人叫各部統領15日到帥府議事,手頭事項安排副手繼續施行。此時陝西與甘肅寧夏府基本已無較大村落的回民存在,要麽已經逃至甘肅,要麽已經投降,被劉錦棠同意安排築橋修路。當然劉錦棠對此並不熟悉,具體負責築橋修路技術的還是左宗棠從英國外聘的。

左宗棠之前曾經向同治皇帝請求修鐵路,但是不許。於是隻好用變通的辦法,表麵按照清朝日常的驛道樣式或者普通路來建,但實際卻是都按照鐵路的要求來做規劃、打地基等,準備一旦朝廷允許,將能很快改建成為鐵路。同時,為方便當地人出行,路也修的比一般的路要寬一倍。反正人工不要錢,不惜人力地來修路架橋,進度還是很快的。

聖旨到達之時,劉錦棠處做苦役的回回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人。雖說可以不恤人力,但各項事務仍然繁雜無比,再加上之前從未做過民事,更是焦頭爛額。聖旨到,不啻於救了劉錦棠一命。

第6章 收尾

收到左宗棠的通知之後,劉錦棠急忙上路。聖旨是10號到的左宗棠手裏,左宗棠要求各軍將領15日到大營,劉錦棠接到軍令之時已經是12日下午了。於是,他趕忙安排了手下暫時接替自己工作,13日上午就出發了。

路途有九百裏,劉錦棠緊趕慢趕,終於在15日午時一刻到了大營。這時候就算是南路軍打西寧的人都已經到了有半個時辰了。稍微吃了點東西,會議就開始了。

左宗棠首先宣讀了聖旨,然後安排各軍工作。

寧夏府已經平定。老湘營是此次剿回亂出發最早的,並且一直以來都是打頭陣打硬仗,沒有大的休整過。此次金積堡之戰,回匪死傷達五六十萬,再加上投降的二十萬,其有生力量已經減少大半。可見,接下來的戰役應該比較容易,同時考慮到軍費緊張,於是決定老湘營裁撤,時機待定。

中路軍一路向西攻打西寧,南路軍負責清掃蘭州以東大大小小的回匪。

對於回匪的投降,大家還是有爭議。最終決定,戰前主動投降的,接受,誅其惡大者,其餘罰做十年苦役,由劉錦棠看管並服苦役;戰事之中因為打不過朝廷而投降的,皆殺。

經過這樣一戰,陝西省人口從一千三百萬降到了七百萬;寧夏府人口損失一百五十萬。甘肅省其他地方還未平定,但是以戰事論,人口也會降低很多。根據朝廷的統計,鹹豐十一年(1861年)甘肅人口為兩千萬,戰後甘肅人口將會降低一半以上。由此看來,從內地向陝甘移民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左宗棠說:“戰前我已經向朝廷稟報,皇上已經同意,並著各省組織了移民。陝西移民工作已經在同治十年(1869年)初就開始了,因為臨著山西和河南,並且路途也好走。所以當年西安附近的春種秋收基本沒有耽誤,也正好有了來年的種糧。到了同治十一年(1870)的時候,已經從河南和山西到了陝西大概一百萬的人,雖說仍是民生凋敝,但是春種秋收已經基本正常。”

“現在各省移民工作正在加緊。今後短時間內還是要靠河南和山西,尤其是河南。湖北湖南各府也在鼓勵移民,隻是現在大路都需要經過河南,所以動作比較慢,估算明年春天的時候應該至多會再來三五十萬的到寧夏府,甘肅其他地方戰亂未平,暫時還不能接收移民。但是接下來這一年,涼州府往東的各地應可以平定,所以移民工作還是不要停。畢竟移民需要走的路程越來越遠,離家鄉越來越遠,想移民的也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的工作主要是要修路,準備糧食住所等等。最近的四川到甘肅來反而是最難的,所以接下來重點之一是修通成都府進入甘肅的路。所以,劉錦棠,你接下來主要需要規劃好如何修路,另外移民的規劃工作也要做好。”

將剿、撫之策公布至各地。

會後,左宗棠專門將劉錦棠留下來。他要求劉錦棠考慮一下自己老湘軍裁撤的情況,其他手下將領的安排,同時要他提供一份接下來的民事工作方案,以便劉錦棠歸鄉之後接替他的人的工作。然後劉錦棠也和左宗棠說了希望能夠盡快送叔叔靈柩歸鄉安葬,左宗棠允了。左宗棠說,什麽時候回鄉決定於劉錦棠手頭工作什麽時候完成。

劉錦棠回營之後就開始安排苦役修建寧夏府境內各水利設施和道路。考慮到接下來需要從四川、河南、湖北移民到陝西和甘肅,他更是分出一大部分人修了三條從寧夏府向外的路。第一是從中寧縣向東南方向修路,一路經同心縣、涇源縣、過甘肅華亭縣、到陝西隴縣和千陽縣,共計九百裏。第二是從靈武一直向東修,經鹽池縣、定邊縣、靖邊縣、綏德縣到山西呂梁為止,共計一千一百裏,但由於左宗棠隻是陝甘總督,所以實際也就修到陝西山西交界的吳堡縣,一共一千裏。第三則是從中寧縣到蘭州的官道,六百裏。這三條路線,他分別安排了10萬、5萬和5萬人。另外他還派了2萬人從隴南向四川修路。

隨著戰事的進行,投降的回匪越來越多,三個月後(從馬化龍投降開始計算),劉錦棠手上的苦役已經到了五十萬人。光解決這些人的糧食住宿,劉錦棠就忙得腳不沾地。如果不是還要用他們修路造橋修水利,他恨不得直接把這些人殺掉。畢竟如果用漢民做這些工作,既要給錢,又要考慮他們身體承受能力、離家遠近等等。而回匪,留著他們的命就是讓他們幹活的,能不能活到十年後,看他們自己造化了。

於是劉錦棠在得到左宗棠允許後,陸陸續續向修建從隴南向成都府的路的方向又送去了十萬人。其餘新增俘虜便是以萬人為單位修建寧夏府的道路、水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