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豐豐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個人資料
正文

見過很多天才,卻選擇依靠神 /唐維平(92級化學係)

(2022-10-10 07:03:22) 下一個

見過很多天才,卻選擇依靠神

/唐維平(92級化學係)

人們常說“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今年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所大學做教授已經超過十年了。回顧過去,早先沒有成為基督徒的時候覺得很多事情隻能用天意才能解釋,成為基督徒之後,知道這一切其實都在神的掌握中。

英語不及格,竟去了美國?

我在初中快畢業時,從中國新疆的一個隻有兩萬人左右的小鎮隨父母轉業到了內地的省會城市。當時麵臨的第一個重要的人生抉擇,就是初中畢業後做什麽。當時家裏的建議是讀中專,這樣很快就能畢業出來工作。在20世紀80年代新疆的那個小鎮裏,學習稍微好一點的孩子絕大部分走的都是這條職業道路。而我正好在這個時刻轉回了內地,也許是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我最後跟著班裏大部分同學一樣,選擇了去上高中。

當時新疆和內地的教育資源差距比較大,所以我高中時各個科目都覺得吃力。特別是英語,幾乎每次都不及格。唯一輕鬆的科目是化學,因為大家都是剛開始學,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參加了省市和全國的化學競賽,最後免試保送去了北京大學。如果參加高考的話,按照成績我真的不知能否考上大學。

我們高中英語老師在中學同學聚會時還經常感歎:那個高中班裏英語老是不及格的同學怎麽就去了北大,後來還到美國大學裏去教書了?我也沒有合適的答案。雖然我會在人生的每一步都盡力,但總覺得很多的事情不是我努力就能做到的。

因為我英語一直不好,上大學後本來也沒打算出國的。因為王君(當時的女友,現在的妻子)決定出國,我也就跟著她去參加各種培訓班和英語考試。最後這些英語考試的成績極其慘不忍睹,從來沒有聽說有人用這樣的英語成績拿到國外學校錄取通知的!

當時的想法是實在聯係不到任何學校,就當家屬出來陪讀。後來因為一個比較了解我能力的師兄把我推薦給他所在的紐約一所學校的華人助理教授,我在4月15日後作為備選學生,最後拿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後來跟導師做了一段時間的科研,最後去了斯坦福大學讀博士,在這裏開始了學術生涯新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在這認識了基督,接受了他成為我個人的救主,開始了新的人生。

如果有神,哪一個神是真的?

剛一去學校就被同一個實驗室的北大同學沈宏和蔣春暉,拉去參加基督徒的學生聚會。大家管這個組織叫“團契”,其中也包括很多非基督徒,每周都有不同講員講解聖經和相關的話題。我對去團契並不反感,因為我總覺著這世界冥冥中是由超越我們的力量掌握的。

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從大陸來的,一直接受無神論教育,因此團契裏有很多關於進化論和創造論的話題。其實我對這個世界並非進化而來的,從不覺得抵觸。就像我們看見汽車、飛機,甚至簡單的桌子或者椅子,第一反應一定是:他們是人造的,沒有人會認為這些東西是進化來的或者自己組裝起來的。所以我也一直覺著更為複雜的人和自然界的生命都是被比我們更高級的智慧創造的。我的主要問題不是有沒有神,而一直是信什麽樣的神,信這個神和我有什麽關係?

人怎樣才能和一個創造萬物的神溝通?人能自己找到神嗎?盡管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都準備送人去火星了,但我們距離離開太陽係、銀河係的日子還遙遙無期。即使有一天可以離開,我們離那位神的距離還是要多遠有多遠。人靠自己是沒有辦法找到神的。

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神會主動啟示人、尋找人。因為我們靠自己不可能找到神,所以這個神降世為人,成就了祂許諾給人的救贖,耶穌用祂在十字架上流出的血洗淨世人的罪,使一切相信祂的人不再被定罪。《以弗所書》2章8-9節中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在我們尋求基督之前,其實祂早已找到了我們。

神做事不是按我們的時間表

基督徒常說要把自己的一切都交托到神的手裏,相信祂的安排都是最好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不是所有事情都會一帆風順的,神成就事情也不是按照我們的時間表來安排。在申請綠卡的事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

妻子在我到灣區之後一年,就放棄了在其它地方繼續讀博士的機會,拿了碩士學位後來到灣區工作。工作後馬上就開始著手申請綠卡的事情。結果一波三折,總是出問題。

博士畢業後,我申請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妻子工作幾年後,也覺得需要回學校讀完博士學位,就申請了波士頓的另一間學校麻省理工。妻子後來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先於我幾個月搬到了波士頓。

我在博士畢業之前,以學生身份遞交了特殊人才的綠卡申請。搬到波士頓後綠卡很快就獲得批準。我們事先誰也沒有料到王君通過公司這種正常途徑沒有申請到綠卡,反倒是我通過學生身份這種非常規途徑申請到了。如果當時在公司申請順利的話,我們可能就很難下決心放棄綠卡,離開灣區一塊兒去波士頓了。

回頭看看,心裏隻有感恩。在那之後,生活中再遇到不順的事情時,就經常會回想起這件事。作基督徒的時間越長,越覺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實都沒有以前想的那麽重要。任何事情都是暫時的,但基督信仰帶給我們永久的盼望。

把壓力帶到基督麵前

博士後做完,就到了現在所在的大學。因為是排名比較靠前的研究型大學,所以開始做助理教授時壓力比較大,需要同時處理教學、招收和管理博士生和博士後、搭建課題組、申請基金、參與係裏的服務、參加會議、寫文章等一係列事情。所有這些事沒有人教,都要自己摸索。

學術圈子裏經常傳說助理教授如何把麵臨的巨大壓力轉嫁到學生身上,如何壓迫學生。當我站到這個位子上的時候,我可以理解這樣的事情為什麽經常會發生。但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可以把這些壓力帶到基督麵前,不用自己獨立麵對。我盡力去做好每件我應該做的事,至於這些事能不能成,就交托到神的手裏了。

我在自己獨立做科研的開始階段選了一些低風險、相對比較容易出文章的方向。因為做助教第二年就拿到了衛生部的一個比較大的基金,所以做助理教授期間的壓力雖大,但也沒有覺得承受不了。反而是升到副教授之後,雖然不再有終身教職的壓力,卻突然覺得科研方麵的壓力一下子增加了。那時發現沿著原來的科研方向很難拿到基金了。課題組從最多十幾個人減到三五個人,最困難的時候,眼看著就這幾個學生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在困難時總會更多向神禱告。於是開始自問做低風險容易出文章的方向,意義究竟有多大?是不是應該探索一些更有意義的方向?於是我嚐試著調整科研方向。轉型期間當然很困難,但心裏卻比以前輕鬆得多,因為不論從基礎研究的角度,還是從實際應用的角度,新方向都更有意義,不再是為了發文章而做科研。在這個方向上,我也更認識了神所創造的生命的奇妙。經過幾年的努力,新的科研方向終於獲得了比較大的基金支持。

成為基督徒的一個收獲就是不管經曆順境還是逆境,內心總有平安,因為相信神不會安排我們承受不了的事情,而且最後的結果總會是最好的。我和王君兩個人在北大和美國的幾所頂尖學校學習時接觸到很多天才,我明白地知道自己絕對不屬於他們中的一員。因為如此,就更容易依靠神,把做好的每件事都歸榮耀與神。

被孩子感動,我也向孩子認錯

最近幾年,隨著兩個孩子逐漸長大,會經常忍不住要跟他們發火,完了之後又很後悔。有了孩子之後,真的更能體會到《聖經》中很多話的意思,體會到我們跟神的關係。當孩子們不聽話、自以為什麽都正確時,就想到了我們自己是如何自以為是、怎樣背離神的標準的,就更能體會神對我們的愛。

比如我們不管怎樣對上三年級的哥哥說,他應該讓著還在上幼兒園的妹妹,他都覺著我們說的不對。他認為什麽事情上都應該同樣對待才公平。我們在家裏盡量小心不去觸發可能的爭吵。但有時出門在外別人誇妹妹幾句,或者給妹妹什麽東西,他都會有意見。我們大人認為這樣的事情很可笑,但我們大人做的很多事情在神看來又何嚐不好笑呢?

神雖然通常不會向我們直接顯現,但卻借著《聖經》,借著周圍的人和一切跟我們溝通,有時甚至也借著孩子的話讓我們改變。就在前幾天,帶著兩個孩子去參加鄰居舉辦的聚會。大部分小孩都是我們家老二的同學,我們家老大是七八個孩子裏最大的。去之前我們再三囑咐老大,一定要像個大哥哥一樣帶著弟弟妹妹玩。結果在鄰居家裏老大玩得控製不住自己,每幾分鍾就有小朋友上來告狀。回家以後自然要一通數落,電子遊戲時間也被罰去十分鍾。

第二天吃早飯時我沒忍住,又說了他幾句。吃完早飯以後,我就把這事兒忘了。後來老大一早上做什麽事情都不配合,老是亂發脾氣。他媽管不了了,就來叫我。當我要罰他的時候,他說他昨天做錯事已經被批評了,也被罰減了遊戲時間,晚上睡覺前他也向神禱告承認錯誤了,為什麽我今天早上還要拿他昨天的事情來說?

我這才意識到他一早晨都不配合的根源。想著平時如果妻子因為一件事情連著埋怨我好幾遍時,我也會忍不住生氣,何況是小孩子呢。當時,我就向老大承認了錯誤,說爸爸早上不應該再說你了。他馬上就高高興興做事去了。雖然隻是一件小事,但聽到小孩子說他向神禱告認錯時,我的心就被感動,讓我也可以向小孩子認錯。

雖然我們家老大還是會經常做些讓我們頭痛的事情,但我們特別感恩現在他很願意和我們一起去教會,還經常跟我們探討信仰的事情。他說他曾經問班裏所有的同學是否相信神,然後問我們為什麽班裏十九個人裏隻有他和另外兩個同學相信有神、每周去教會。小孩子的這些話也讓我警醒,我們大人是否有向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傳講我們的信仰,我們是否在說話做事的時候會不經意地以福音為恥,應該開口卻沒有開口。

唐維平,出生於山東。1992-1997年,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本科,2000年於舊金山灣區基督之家第一家教會受洗。現居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

最喜愛經文:“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