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的魅力

道成了肉身,豐豐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魅力四射,令我折服
個人資料
正文

欲平心中憤,唯唱大江東?!

(2021-05-17 14:18:24) 下一個

欲平心中憤,唯唱大江東?!

十一年前,被稱作中國民法泰鬥的江平先生出過一本自傳,取名《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采訪時問先生:為什麽取了這樣一個書名?

江平先生回答說這個名字來自於他自己詩詞集中他最喜愛的一首詞,《臨江仙·悲歌》:“千言萬語滿胸臆,欲訴欲泣無從。長籲三聲問天公,為何射日手,不許彎大弓。翻雲覆雨人間事,過耳過目無窮。誰主沉浮與枯榮?欲平心中憤,唯唱大江東。”他是從中選擇了“沉浮與枯榮”作為書名,來講述了自己的“沉浮與枯榮”。

我沒有讀過先生的自傳,但有幸讀到這首詞,而且因著這首詞,我對這位素昧平生的法學專家產生了少有的、由衷的敬仰之情。

敬仰之餘,心中也有惋惜,不隻是對江平先生,而是對所有傑出的人文主義學者的惋惜,因為他們麵對社會的各種問題,在尋求答案的時候,缺少了一個屬天(靈)的維度,而這個維度至關重要。

我想到另一位我敬仰的人,章力生先生。

章先生博覽群書,遊學多國,可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跟江先生一樣,章先生是一名關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傑出的人文主義學者。

而跟江先生不一樣的是,章先生四十多歲的時候在印尼的三寶壟蒙聖靈光照,認罪悔改,皈依基督,從此,章先生浪子回家,跟天父和好,而這份和好使他觀察世界的視角憑空多了一個屬靈的維度,地上的政體不再是他終極的效忠對象,天上的國度才是。

讓我們回過頭再來談談江平先生的那首《臨江仙•悲歌》。

麵對生活中遭遇的各種不公不義,特別是製度性、結構性的不公,神的兒女心中一樣會有悲憤的情緒,但隻要他們在禱告中來到神的麵前,其悲憤是有出路的,不像江平先生在前麵的詞中所呈現的那樣,隻有悲憤,隻有無奈,甚至絕望。神的兒女知道耶和華神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祂審判一切,祂的審判是公平公義的,而且祂是聽禱告的主,神的兒女可以透過禱告跟祂互動,尋求祂的心意,聽祂的回應,哈巴穀就是帶著疑問來到耶和華的麵前哭訴,最終心中的洶湧波濤被平複的一位先知。

所以,作為一名神的兒女,我不揣冒昧,將江平先生所填的詞稍作修改,算是與先生唱和吧,改動很少,但你可以從中看到神的兒女麵對不公不義的時局,如何從神那裏找到出路。

《臨江仙•悲歌》:

千語萬言臆滿胸,欲訴欲泣無從。長籲三聲問天父,為何射日手,不許彎大弓?翻雲覆雨人間事,過耳過目無窮。誰主沉浮與枯榮?欲平心中憤,讓聖靈管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