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現在你寫完了一本書,注意,是寫“完”,不是“計劃”寫,也不是寫到中間“就差結尾了”——要知道,國內諸如起點、晉江這些網文站上,未完成的作品是完本的好多倍——總之,你到微信群裏去宣傳你的書,會出現什麽情況呢?我來猜一猜,你看對不對。
比方說,你有50個朋友,那麽有5-10個會說,他她也早就打算寫一本書了,甚至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出是個什麽天才的idea來。還有3-5個人,會發一些他她寫的詩或者短篇給你看。這裏的短篇,是真的“短”啊,一般不超過十頁。這些人的文筆通常都是相當不錯的,可能比你的文筆還要強不少。
但是這當中會有多少人告訴你,他她也已經寫了完整的一本書呢?出不出版另說。我想,最多有一個吧。大部分情況下,沒有。除非你是在作家群裏。
那你現在會問我,囉嗦了半天,想說明什麽?首先,不是在貶低詩歌或者散文、雜文。這些東西如果量夠多,也能湊齊一本文集。所以咱們這裏說的“完整的一本書”,並不限於小說,各種“集”也算在內。
“Talent is extremely common. What is rare is the willingness to endure the life of the writer.” ~Kurt Vonnegut
這就是我想說的話,也是我多年來觀察到的,東西方文學界一個比較大的差異——東方文學界,甚至擴展到整個藝術界,科學等各個方麵,把“天賦”看得過重。
西方,更看重成果和行為,別提那些有的沒的。
最常見情況就是,如上麵說的,你的朋友扔給你一篇短文,你讀一遍就能體會到:哎呀!確實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下了功夫,描寫方麵淋漓盡致、色彩斑斕;評論深刻,風格或者俏皮、或者玩世不恭。然後你再問都寫了多少作品了?
“唉,太忙了,實在是沒有時間。就等著——”這後麵可以是孩子大了、照顧完老人、實現財務自由或退休,各種conditions.
這當然是件好事。我的意思是說,一輩子寫了一篇優秀散文的,比一輩子沒寫任何文字的,人,要強。寫,就好過不寫。小說寫了開頭,也好過從來沒寫過小說,是吧?
問題是什麽呢?這類人往往有這麽一種錯覺,就是“我的文筆這麽好,我的小說開頭這麽新穎,我有天賦是沒疑問的了,而我就是沒有時間而已。一旦給我足夠的時間,那我的作品肯定比市麵上那些又臭又長的灌水文強百倍。”
真是這樣嗎?就像很多人說,鳳姐就是靠扮醜走紅的。那你去扮醜試試,你也能走紅?
“In a longish life as a professional writer, I have heard a thousand masterpieces talked out over bars, restaurant tables and love seats. I have never seen one of them in print. Books must be written, not talked.” ~ Morris L. West
你到底有沒有天賦我不知道。我假定你有,但你沒有堅持寫出來——沒寫完一本小說,或者沒堅持寫完足夠數量的詩歌和散文,那麽就算你有天賦,so what?
我最近和人在微信群裏探討,我的觀點是——40歲之後,朋友越少越好。先問讀者你,這個論點你讚同嗎?嗯,你90%的可能性是不讚同的,nor do my friends. 我來分析啊,兩個原因。
一是你和我的朋友們確實有這方麵的心理需要。遇到事了需要有人說,有人聽你“吐槽”。我其實也有那麽十幾個人,都是一個領域裏的同行,大部分時間聊工作,除此之外說些輕鬆話題。嗯,也是可以吐槽的——如果我想的話——但我很少這麽做。
作為一個有著全職白天工作,還有家務要完成、孩子的學業要操心,同時!還想不間斷地寫長篇連載,並在這期間再時不時發一些雜文的主婦,我,來說,我並沒吐槽的需要,因為我沒時間了。
是真的沒時間。
一分鍾都沒有?對,一分鍾都沒有,你還有什麽要問的?
就算有,俺也不想花時間說那些子啊!嘮叨半天能解決什麽問題嗎?一個人一輩子就幾十年的光陰,除去生老病死,好日子就更少了。這是我的life,和我的錢一樣,我想怎麽花就怎麽花你管不著嘿嘿。
第二個原因呢?下麵的話要紮心了,你要沒做好準備就別再繼續讀。這第二點就是——大眾如此推崇廣交朋友、推崇“自己人幫自己人”,其實是因為有人會從中獲益。
我認為,現代的各種社會學、處事學、心理學等等,太過於強調“朋友”的重要性了。內向、不廣交朋友、不幫助人?OMG, you are horrible! 可以說,這是一頂非常沉重的道德帽子,有膽量對這種價值觀說“不”的,得是和大媽我一樣臉皮厚、心理異常強大的主兒(咱握手)。
但你們知道真相是什麽嗎?姑且不說愛動筆的人都性格內向,我曾經聽過一個Ted Talk,說西方人,對,你們眼中的特別喜歡party喜歡social的美國人,真實情況是80%都是introvert,這是天性,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公開承認。
我再舉個找打的例子。很多華人在職場中推崇“華人要像烙印那樣,報團取暖,多照顧自己人”。我不反對啊,我太讚同了!但是我還是要偷偷說一句:誰要是整天把這個掛嘴上,那他很可能就“還沒上岸”,他需要人幫!
這就像“女人要三從四德”等論調,都是什麽人在提倡?那些人為啥不提倡“女人要打扮漂亮,要自己爽”呢?誰送你道德帽子,通常那個人就會從中獲益。
上麵說了,我微信有十幾個同行兼朋友的,天天說話,that’s more than enough。
除此之外,我有0個同學群(你沒看錯),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同學。事實上,小中大博士博後期間認識的任何人,都0來往。要是在一些華人場合(比如中文學校)遇到人要加微信的,通常幾個月後就被我偷偷刪了。我已經有足夠朋友了,這就跟已經吃飽了一樣,你還要往我嘴裏塞,何必呢?
到這裏估計就有讀者翻白眼兒了——你算個什麽東西?地球離了你也照樣轉。啊對對對對對,就是後麵這句話。地球照樣轉,leave me alone, please.
至於家族群,原先我經常發言來著,後來發現後果就是不僅占用大量時間,還給原本簡單的親友關係、夫妻關係帶來好多狗血,已經被我雪藏了。看都不看,就是這麽絕。
“那老人還有吐槽的精神需要尼?”
那俺也有寫作的需要啊。俺還……那啥、特別需要錢。Who cares? Who (TM) cares about my needs? 我要是上麵的群都活躍,後果如何?你根本看不到我這篇文章,也看不到我任何小說、雜文、相聲,because I wouldn’t have the damn time to write, as simple as that.
華人就是抹不開麵子,下麵的話,華人有幾個敢說的?
“Writing is a solitary occupation. Family, friends, and society are the natural enemies of the writer. He must be alone, uninterrupted, and slightly savage if he is to sustain and complete an undertaking.” ~ Jessamyn West
認識一些有誌於寫作,但找不出足夠時間來寫的朋友。聽完我上麵的“奇葩言論”,就會說,這個也太極端了吧?我隻是想做個普通人,寫作是興趣。所以下麵的話我都咽回去了——
我的朋友中,作家不多,科學家不少。有各種高端雜誌主編、學會主席,那些人,尤其是女人,知道他們都做出了多少犧牲嗎?三個孩子的母親,晚上工作到12點才回家。他們不說你們是不知道的,大眾看到的隻是他們的成就。
做什麽不需要代價呢?都是一天24小時,這就是現實。“正常人”有的,你也都要有,你不當奇葩。那你……可不……就……隻能做個普通人了嗎?還希望有別的可能性?
所以很多西方作家,電腦上貼著這麽一個小黃post-it,都是同一句簡單的話:
Shut up, and write.
最後一句話太趕勁兒了:Shut up, and write.————講真,我是母親走了後,才下決心這樣做的。但是對於文友,俺還是喜歡互通有無,切磋相長。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