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44)
2022 (223)
2023 (193)
有人說,過年就是圖個熱鬧,紅的綠的老的少的一起上才有這個氣氛。其實四五個小時的晚會,有幾個這樣的節目就達到效果了,更多時候大家還是希望看到真正的藝術。是藝術,就要遵循一下藝術的規律。
先舉個例子,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當年唱的時候,就是舞台上擺一顆植物,西服小眼鏡的一個青年隨著伴奏唱,家裏的卡拉OK也能弄出的效果。結果呢?卻是震撼了億萬人。
換成現在,“中國心”,那還了得?張的後麵起碼得站一個連:最前麵是光著脊梁紮著紅腰帶的鼓手。中間是穿民族服的女伴舞,個個麵容俊秀舞姿優雅但又沒一個讓人記得住,一邊跳一邊想象等真的有一天自己出頭了該如何描述這段給人做分母的日子。而她們的家人此刻正站在電視機旁,一看見目標閃現就用手指快速敲一下屏幕,“這個!”
再往後是衣著千奇百怪的五十六個民族代表(“都有一顆中國心呀!”),最後麵是大屏幕背景,不斷轉換著大閱兵,莊稼豐收,抗洪搶險,習大和外賓握手,以及海外直播買買提中國同學會十多個俊男靚女像照相一樣站成兩排,後排中央的大臉男咧嘴而笑舉手做V狀。。。
反觀,《無需要太多》,張國榮哥哥這首歌的粵語官方MV,就是一個黑屏,一個他。有他人在,有他歌在,還需要什麽?Less is more.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記憶也是有限的。
我現在好愁過年發E卡,不是flash就是video,好難再找出一張像樣的傳統式靜態卡片。先是一個狗跑出來,叼著個球,放下球出來個聖誕樹,呼啦亮了一堆蠟燭,禮物從天而降。。。藝術在哪裏,在狗身上還是球身上?大家又該記住那個?注意力都給分散了。
好比一個掛滿了首飾的女人,你要是美女你搞這麽多幹嗎?你要不是,掛的越多越不是,還顯現出你缺乏判斷力。首飾隻是用來點綴和提升你的。那大家為何還要搞這些動態E卡?容易設計呀!一張靜態卡要想好看,得考慮主題,取景,顏色搭配等,跟畫畫一樣。沒有這種設計天分或者懶於動腦動手的,就隻能靠絢麗的形式來掩飾蒼白的內容。
練武也是這樣(說得好像我會似的),真正有用的招數,看著絕對不花哨。要不就別動,一旦決定要出手了,拿捏住時間和方位後,用最有效的路徑,重拳出擊。是厲害的招數,一下就夠了。
藝術也應該是這種效果,無論是繪畫,音樂,文學,還是文藝,不痛不癢過目即忘的搞來幹啥?馬季的《宇宙牌香煙》,因為說的時候到處走動,所以我至今還記得會場的情形:比一個飯堂大不了多少,就是“聯歡會”的感覺。哪有什麽煙霧模擬高科技呀,又主會場分會場什麽的。樸實的表現手法,一絲不苟的創作,不裝腔作勢的感情。
換成現在,估計又得加個“老婆”進去,樣子小他二十歲,漂亮潑辣高嗓門兒(溫柔賢淑都不行,我已經十年沒在春晚小品裏見過溫柔賢淑的老婆了),滿嘴時髦詞兒。最後為了煽情,決定將卷煙廠改成電子煙廠幫廣大煙民戒煙。
大雜燴反應的就是內容的貧乏和導演的不自信。“光搞這個,恐怕還不夠好吧?”自己也知道拿不出一個“十”來,就給你東拚西湊十個“一”。問題是藝術這樣東西可以說是“非線性”的,十個一加起來還真不等於一個十。
是民間的高水平藝術家都消失了嗎?當然不是。而是大家覺得導演們,領導們,就“好這一口”。揣摩上意,都拿一個框框來規範自己的東西,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像是同一個人創作的。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明明沒有好東西,自己偏說給自己打滿分。下麵的人看了,隻能繼這這個創作路子往前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領導們老實承認:我們沒辦好,我們期待變化,你們各地排節目的藝人,大膽換換樣吧!
開端的寫法適合你,寫一部現代小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