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定義一下這裏說的精英。雖然廣義上可以包括政界,商界,學術界,文體娛樂界,但是今天咱們就隻討論商界和學術界,因為這兩者共同點最多。而且就國內目前的形勢來說,二者越來越難以區分了。其次,這裏說的精英以男人為主。這倒不是我歧視,而是在數量上畢竟還是他們占壓倒性優勢。女人的話題,以後再開吧。
1. 可了不得了!
在說國內的精英們之前,先說美國的吧。舉幾個學術界的例子,都是在本領域裏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些人的共同點都有哪些呢?
一,隻有一個老婆。(聽著很稀奇嗎?)
二,下班之後回家。當然有時候要加班,但是加完班之後回家。
三,逢年過節出門,可能是去父母那裏,或者是到旅遊景點度假,通常就是這二選一。無論哪一種,就是和自己的太太,子女一起去。
四,朋友大部分都是工作中認識的。開會時見到了特別高興,除此之外平時基本見不到。兒時好友,原先的舊同學這些,除了參加婚禮之外的事情讓他們飛一飛聚一聚,一般情況下也都見不到。平時開party來參加的大部分就是鄰居,現在的同事,或者孩子幼兒園學校的家長……
就是這麽單一的生活。甚至可以說,西方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大部分人(除去部分上流社會),就是過著類似的單一生活。在他們看來,過日子不就是應該這樣嗎?
現在我們把鏡頭移到國內去,轉到那些出身可能優越可能貧窮,但都受過高等教育,很多還都受過西方教育,在較為年輕的時候(這點很關鍵!)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的商界和學界的精英們身上。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
可了不得了!
下班後偶爾直接回家就行下班後要是天天回家你不就窩囊死了?為什麽窩囊你沒朋友嗎你沒關係嗎你沒錢請人吃飯嗎你沒成功到讓別人花錢請你吃飯嗎?什麽你沒開公司你不是幹工科的嗎你幹工科都沒開公司或兼職某公司的總經理那你研究的玩意能有什麽用處?你帶誰去吃飯帶老婆嗎人家都帶小三還互相保密就你帶老婆穿幫了怎麽辦另外怎麽就沒人看上你現在是個成功男人都有成堆往上撲的你哪裏長岔了?
2. Diversity
我知道在美華人大都不喜歡diversity這個 詞,其實這個詞在西方的本意是很好的,很進步的,但是後來被越用越偏了而已。
我的理解,這個詞最原始的社會意義是指包容和鼓勵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比方說我就認識原本科研做的很好的名校出身美國學生,放棄做教授去做了高中老師,因為這個職業對他來說更有意義,可以對學生更早的產生積極的影響(他的原話)。這要放到國內,在被口水淹死之前已經被父母逐出家門了。
西方的廚師為何寫的菜譜書籍如此詳細,繁瑣?因為他把這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對待,這是他的事業,並且為自己的廚藝水平感到驕傲。放到國內,不就是“一個廚子”嗎。
織毛衣織的好的主婦,能把各種花樣編成字典一樣厚的書,在毛衣界自成一家。
這些都是有成就的。即使沒有成就的普通人,也懂得value自己的勞動。在我身邊,掃地的,送信的,都很有禮貌,但沒有低人一等的卑微感。都是靠勞動掙錢,你掙得多我掙得少,那又怎麽了呢?我過我的日子,又沒欠你的。
放到國內,人人頭上頂個標簽,不是winner就是loser。因為這些年中國的教育,過於標榜“精英”了。過於標榜年輕有為了。商界弄潮兒,學界新星,動輒多少錢的大項目,世界第一,國內外空白,誰主沉浮?我主沉浮!
隻有loser,才能按部就班的過日子因為他沒別的選擇。我成功了,我made it了,我用了更少的時間就取得了比別人更高的成就。既聰明又年輕,還帥!!!啊,我該如何是好啊?究竟得什麽樣的生活,什麽樣的伴侶,才能配的上這麽優秀的我呀?
一方麵春風得意的不行,另一方麵,又憂鬱痛苦的不行。我壓力大呀,誰能理解我光鮮的外表之下承受著多麽巨大的痛苦啊。跟人說,人都不信啊。沒人理解我,我苦悶,空虛啊。太太也不理解我啊。(對,和你一樣四五十歲了受過高等教育經曆過人生各種波折有高尚職業的太太無法理解你而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文化程度一般什麽事沒見過的小姑娘反倒十分懂你。你真高深。)尤其是事業受了點挫折的時候,嬌嬌的不行。
有時候真想問他們:你幾歲了?這麽大的人還要別人哄,還是因為,如上,這麽優秀的你就deserve更多的attention。
我之前曾因為某著名美籍華人學者離婚的事,在微信群裏和人吵。反對我的人就說,離婚並不一定都是成功男人的錯啊?一人常年在國內,感情淡了也是很正常的事,外人誰知道什麽原因。我說,一個兩個這樣,可能是正常的事。現在是出一個華裔名人就是離婚的,出一個華裔名人就是離婚的,這還叫正常的?整個社會都不正常。整個社會都爛掉了!
壓力大倒是真的,原因就是社會過於標榜成功,標榜精英。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完全失去判斷了,任由別人來貼標簽,打分。整個人生和事業都相當於高考那次考試的無期限的延續。
外加上自己的“作”。
3. 倒底誰傻
在很多人眼裏,人的奮鬥目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make sense的,另一類是傻叉的。傻叉的目標包括:信念,理想,為一個群體做事,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努力,由好奇心驅使著去探索未知,在沒有金錢名氣的回報下追求藝術,等。總之——傻!
之前我身邊的一件事讓我思索了很久。我們學校的一個白人老師,非常成功的一個人,和太太自掏腰包幾十萬,建立了一個學術中心來鼓勵大家做科研。錢不算多,但是大部分教授還是出不起或者不願出這筆錢來做類似的事的。我也知道此人不是富翁,他就是有這個能力,想做這件事,就去做了。
我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這人肯定不會自殺。這人也不會因為急功近利犯了天下之大不韙被人在學術會議上群起而攻。他當然也沒有憂鬱症,而且明顯婚姻也挺幸福的。更無法想象他會被人“誣告”強奸。
一個心中有信念的人,一個人很清楚他追求的是什麽,很明確他應該怎麽做來實現這個目標,每當他朝著這個目標又邁進了一步,他會特別充實和愉快,他在精神上就天生對各種邪魔有了免疫力,也因為無欲而剛自然而然的避免了做錯事,留臭名。你說人家傻,倒底誰傻?
最近還和別人談起leadership。華人在美第一代,自己和子女具有leadership能力的不多。這僅僅是因為語言劣勢,文化差異,演講水平不行,或者膚色嗎?
這裏反應的問題,其實更大更深。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必須有願意為這個群體服務,願意出來做事,不怕麻煩,不怕得罪人的這種理念。無論係主任還是院長,他做領導得到的好處,相比要付出的勞動和處理的惡心事,是微不足道的。你做領導如果為的就是一己之私,也可以做,但是會做的比較痛苦,而且因為格局太小也做不了多高。
所以這就構成了另外一個例子:很多看似傻的東西,才是最精明的;而自認為精明的,往往毀了自己還不知道。
Thought-provoking, for sure, and bravo for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