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

"Art is the depth, the passion, the desire,
the courage to be myself and myself
alone."
~ Pat Schneider
個人資料
正文

作家角度評《三體》

(2021-11-13 08:01:26) 下一個
  • 從寫作的角度來說說《三體》,上,地球往事

這個暑假,學校要我為廣大師生推薦一部夏季閱讀。我想來想去,推薦了《三體》。中譯英兩年多來,第一本書已經是美國Amazon的best seller,有一千多條讀者評論了。同時意識到,我之前也就是零散在網上讀了下,還沒讀完,於是立刻買了全三本,借著travel的無聊,抽空給每本寫個書評吧。我在寫之前刻意沒有去看其他人的評論,而且我多數是從寫作而不是閱讀的角度來評論,所以希望不是老生常談吧。當然了,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的整理和學習。

 

1. 文革

從一開頭我就在下意識的琢磨,why文革?這在科幻小說中是極少涉及到的話題。選這個大的背景,當然首要的是劇情需要,要為背叛者對人類社會和人性的失望找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而且這個支持最好不是個人恩怨,而是關係整個社會和很多人命運的。但是讀著讀著,我覺得更大的一個作用(也許是副作用)就是給中國讀者帶來強烈的真實感。通常我們看的與外星人有關的電影,都是在宇宙戰艦,外太空,最親近的也是五角大樓之類的地方進行。文革雖然是我們這代讀者沒有親身經曆的,但卻是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文化血液中的,真切能感覺到的“曆史”。當一個虛無縹緲的setting構建在一段真實的曆史上,可以大大加強讀者的代入感和認同感,心理距離一下就拉近了,而不會有“那麽遠的事兒與我何幹”的感覺。

 

其次,雖然文章開頭也提了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危害,但後來列舉的各種事例(比如砍伐森林)以及文革本身,倒不能歸為高科技的危害。更多的是人性中本來存在的極端和野蠻,包括與此並行的三體人為了生存對自己個性情感和道德的壓抑。事實上呢,我覺得有好多苦難反而是高科技通過豐富資源和改變環境最終有希望解決或者緩解的。這裏不知是不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一個 plan switch。另外,曆來科幻作品中牽扯到戰爭和衝突的,多數是以反戰思想為主流的。對人類,對文明,是以愛心,惋惜,世界和平,和希望為主流。《地球往事》雖然最終是擁護拯救派(希望派)的,但在這之前我們也能多少感到作者對降臨派(毀滅派)的很多認可和偶爾冒出的那種“幹脆全人類一起完蛋了倒也不錯”的一種悲觀情緒。總的來說,這第一部書黑色調比較深,*****的成分比較少。

 

2. 細節

在讀作者對文革和一些硬科學的描寫中,我時時有些擔心:你這麽忘情的dive到這些細節和曆史中去,會不會lose your audience? 尤其是對沒有文革背景的西方讀者。結果驗證了Gustav Mahler 的一句話:If you think you're boring your audience, go slower not faster. 也就是說,和大多數人認為的相反的是:真正寫得好的細節是不會讓人厭倦的,而會讓人不舍得漏掉一個字。一昧圖情節快進而空洞草率的描述,才是丟掉讀者的最大原因。拿《亂世佳人》來舉例,在開頭有很多偏離主線的描寫,比如斯嘉麗去哪個親戚家吃飯的長篇幅描寫。換成當代的作家,多數不敢這麽寫,因為寫得不好很容易被人把書丟一邊去了。必須有足夠的文學功底和自信,保證自己寫的任何一段話都不是廢話,都既能喚起讀者對類似生活場景的熟悉感又能帶來全新的體驗和認識(這兩者的同時滿足其實是任何一部書成功的關鍵)。而缺乏這種功底的作者,就隻能靠快速前進,懸念,甚至激情暴力等來抓住讀者了。

 

3. Info dumping

Info dumping是初學寫科幻的人比較容易犯的一個毛病。無論軟硬科幻,都肯定有不少虛擬科技和想象的世界。很多作家認為必須要把一定的background information呈現完整了才能開始寫故事,這被現代西方文學創作視為大忌。我覺得這點作者處理的非常好,這個故事牽扯的物理數學專業知識很多,有真的有虛構的。他雖然也把該解釋的都解釋清楚了,但是絲毫沒有slow down劇情的發展。也就是剛好把要說的說了,凡是此時此刻不是必須說的都略去或者放到後麵。事實的真相是不緊不慢的一點點揭示的,直到接近結局的四分之一的時候,觀眾才算是有了一個完整的picture。這個pace把握的非常好!

 

另外,作者不愧是一個搞科普的,能把很多專業知識用形象易懂的平實語言對外行讀者也講清楚(常說的make your grandmother understand),也是這部書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4. 科學與科學家

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於,隻有懂科學的人才能寫好有科研情節的科幻,倒不是出於能把科技講清楚的立場。因為真正懂科學的人,才理解科學家。我們在好萊塢電影裏見過太多長頭發白大褂瘋瘋癲癲的科學家了,比如《獨立日》就是個典型。我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甚至可以武斷地說,不是搞科學這行的基本上都不理解科學家的為人和內心生活。那種單純的醉心科學,對人文和社會都不關心的樣子隻是公眾對科學家一廂情願的誤解。真實情況往往是恰恰相反,無論在哪種基礎科學上走的比較遠的人,都更容易接觸到生命的本質和深奧,都免不了去想一下:這些都是誰創造的,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是否正確,甚至到底有沒有“正確”的絕對定義。《三體》故事裏的科學家,無一不是對人類懷著責任感的,有血有肉的人。

 

這裏順便挑刺一下。劇中人物的性格都很立體,可以完全用他們的語言和習慣把一個人和另一個區分開來。總的來說對男性的描寫更真實立體,每個人不是按照“類”(臉譜)來,而是活生生的人。對女性刻畫則稍差些,有些像古龍劇中的女子,比較容易走賢惠寧靜或者冷豔瀟灑兩個極端。當然了,這是很多男性作家的共同缺陷,比如連著名的《達芬奇密碼》的作者都是這樣(而金庸算眾多男作家中的特例)。相反,女性作家不少都能對男人和女人都有較深刻的把握。但是本書中問題更嚴重的是對人物外貌長相的描寫比較缺乏。不少人的樣子靠的都是讀者虛構。對此我非常理解,因為這種帶點兒action/mystery/suspense之類的小說,其節奏和緊迫感很重要,也就是一根弦兒要一直繃著,不能鬆下來。像紅樓夢裏對人物的細致描寫放到這裏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比如哈利波特裏的外貌描寫方式就很值得大家借鑒,裏麵的每個人物的樣子都是明確無誤的。

 

最後,在寫書評時我經常會提到Point of view這個問題,就是故事的敘述是從誰的眼睛或者感覺裏出發的。目前公認的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是盡量用第三人稱,同時堅持從一個人的角度來描寫(third person limited)。如果因為劇情需要“換人”,至少在同一個場景裏要堅持一個人。可能是受了中國古代的影響,那時候全是放開的(third person omniscient),就是可以在不同人物腦子裏跳來跳去,《地球往事》也有這種不太自然地跳躍。舉個例子,兩個人在一個屋子裏談話,開始都是從甲的角度來寫的,到了結尾時突然寫了乙的腦子裏想得什麽,就會讓人感覺很突兀。不過這點好像在後麵兩本裏得到很大改善,可能是作者專業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吧。

 

========================

從寫作的角度來說說《三體》,中,黑暗森林

 

1. 結構

為何上來就說結構呢?我看過不少類似《三體》第一部的懸疑式科幻小說和電影。通常第一本是最容易寫的,因為讀者從什麽都不知道開始,逐漸地接觸到一個巨大的陰謀。在這期間作者可以像一個老練的脫衣舞女,每次露點出來,又吊著你胃口。但是在第一本結束的時候,無論故事還有多少難題需要解決,懸念基本都沒有了。也就是說大家已經知道你的葫蘆賣的什麽藥了,所以你的第二部就不能重複第一部的脫衣舞手法,而是必須用其他方式抓住讀者。據我觀察,多數類似作品的續集都失敗了。

 

所以在開始讀第二部的時候,我也是多少為作者提心吊膽的。首先我看到的是一些非常零散的分支,而且基本上沒有一個人算是dominant的主人公。雖然說羅輯一直都是最“厲害”的那個,也是起決定作用的那個,但實際上他的戲份不怎麽多。第二部裏可以說好多人物對劇情發展都平分秋色吧。但是讀到快一半的時候,這些看似散亂的threads就慢慢開始匯集,有的已經交叉融合,有的突然終結了(但其效用還在持續),而有些則是直到故事最後才明朗起來。每個麵壁者都有自己的算盤,自己的plan和自己意想不到的遭遇。沒有一個分支是可有可無的。所以我認為,“結構”是第二部《黑暗森林》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說實話,在第一本已經把大的懸念都揭露的前提下,第二部還能這麽有懸疑感,水平是相當不一般的。

 

 

2. 人物

上麵說到人物,基本上還是和第一部類似,男性都很有特色,有明顯的優點,缺點,弱點。本來數目就極少的女性也依然是不夠深刻,敗筆是主人公摯愛的對象:莊顏。我知道很多男人,無論他們自己是何種類型,夢中情人都是這樣純潔美麗善良但又毫無趣味的妹子(唉,怎麽想的嘛!),我甚至認為大部分男人的少女情結比處女情結還要濃,這是外話不提。反正是又一次驗證了:1)完人不可愛,2)完人不好寫。除此之外呢,上本書裏我讚了作者對文革和科學細節的描寫,但是這次男主和愛人在世外桃源裏的很多描寫都比較乏味,區別在哪裏呢?對曆史和科學的描寫“有料”,作者的下一句話講的都是上一句沒有的。而伊甸園的描寫很多都是重複的,這牽扯到近些年文學界提倡的sophistication of writing. 舉例說就是前麵要是說了他好累,後麵就不要再說一遍好累再說一遍走不動了,任何事情隻說一遍。

 

還是回到幾個男性身上吧,非常讚的一點是,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緊緊和劇情以及他們要完成的曆史使命糅合在一起的。我非常欣賞作者的這種寫作方式:不是憑空創作一個人,而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來琢磨這個人的曆史,讓人既感到這不是個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人,又為他今後的信念和行動提供了依據。對每個人,作者都非常清楚地展現了此人的“曆史局限性”,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永遠都不可能比他的境界更高。同上部中文革的作用一樣,作者非常在意曆史(即使大部分都是隱去了的)在一個故事中的重要作用。“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a book of two hundred page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nd a book of two hundred pag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an original eight hundred pages. The six hundred are there. Only you don't see them.” (Elie Wiesel) 非常同意啊,所謂的功夫在詩外。一個作者如果隻是想到多少寫多少,是無法成就一部有深度的作品的。看得見的文字隻是一部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未必是(而且通常不是)決定性的那部分。

 

特意提一下兩個人。章北海這個正麵人物形象,在文學創作中是很少出現的。因為無論古今中外的作者都明白,除非你下定決心這部作品誰都不給看,否則都會在創作過程中有種“有一天可能會被剝光了拉到舞台上”的一種exposure感。這就決定了,很少有人能夠完全拋開世俗的眼光,忠於自己的創作本意來寫。章殺了人,其實第一部裏的葉文潔也殺了人,關鍵他倆殺得還是無辜的好人,不像主流作品裏英雄殺人也是要不就為民除害要不就逼不得已(這點在最後我們再談談)。很少有作者會舍得給自己喜愛的主人公套上這樣的情節。

 

和他最早一同出現的吳嶽,則是我認為莊顏之外的另一個敗筆。他完全是為了映襯章北海而存在的,但是在閱讀過程中,我想,如果他也能給人surprise就好了。所謂的麵壁者計劃,其實吳嶽完全可以成為潛伏的一個真正的麵壁者。表麵上看來是最沒信心,也最沒心機的一個人,如果他最後能被證明其實是真正的勝利主義者(要知道大部分主要人物都是隱藏的失敗主義者)而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那眾多人物塑造就會有種平衡感,這部書就更好看了。

 

3. 超讚民族風

其實這條也屬於人物描寫,但是我要單獨拿出來講。最近一些年,中國走向世界的電影或者中國人在西方電影中出現的也不少了,可是通常落入這兩種俗套:一種是過於民族,以至於畸形,例如被罵的不輕的《紅高粱》之類作品,以及《Matrix》裏要不就是武打保鏢的長衫年輕人,要不就是配鑰匙的人這種老式“唐人”。第二種是幾乎西化的中國人,比如成龍大哥的一些和西方明星合作的作品,裏麵大哥的很多行為語言價值觀(摳女方法)等都比較西化和前衛。楊紫瓊章子怡出現的電影中,她們用來代表中國人中國女人的地方其實就是她們的亞洲麵孔,完全沒有在性格行為上體現亞洲女性的特征。像史強這種地道的中國警察,粗魯蠻橫,和我們身邊熟識的那些局子裏的人可像了。但確實有在和窮凶極惡的罪犯摸爬滾打一輩子後練出來的西方特工都比不上的好本事,無論心理素質,還是直覺。這在過去的文學中(特指中西方文化一起出現的作品)很少見。

 

我不是那種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但是我認為這種表現方式體現的是一種不卑不亢的民族精神。就是說:我們不是一定要把自己的一些不太見得人的醜陋東西隱藏或者誇大之後,才敢向世界呈現自己。對了,老子他媽就是橫,就是個大老粗,我不去假惺惺的*****,這就是真實的我,但是這個我可能比你們這些高科技武裝的007們都還厲害呢!這是我對作者非常讚歎的一點。不限於文學藝術,如果整個中國都能在對外關係中秉承這樣一種自信(例如奧運高峰會時不去刻意驅趕街邊小販)那就好了。

 

除此之外,我還非常喜歡的一點就是,雖然文革的成分不再,但是在章北海和上司的交涉中還是保留了很多中國特色的語言和文化,例如我們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等,這又一次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就是說作者寫的故事不是非要割離了跑到攝影棚裏的假太空中去由新人類完成,這就是我們這撥人現在可以幹的事兒啊!

 

4. 寫的到底是什麽?

到此為止,這頭兩部書寫的到底是什麽?外星人入侵?不是不是。再問問自己,這兩部書寫的倒底是什麽?

 

寫的完全是人類社會自己。這是一個借著外星人話題來重新認識自己,審視過去,並且對未來的人類社會形態和道德進行探索的故事。這本書從文革開始,討論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然後是人和自然界的關係,接著到了個人和社會在各種物質資源和精神壓力下,可能出現的思想,行為,道德觀,兩性。最近不是在討論難民問題嗎,在水滴探測器剛剛出現,人們以為就是件外星人示好的藝術品的時候,文章就大篇幅展現了人類社會常見的那種泛濫的愚昧同情心,簡直和現在的難民問題一模一樣!

 

說到這裏,就涉及到除了“結構”之外,這部書成功的又一個原因。請原諒我又要大幅引用了,可是下麵的話真的一句也不能減。

The trouble with science fiction is that you can write about everything: time, space, all the future, all the past, all of the universe, any kind of creature imaginable. That's too big. It provides no focus for the artist. An artist needs, in order to function, some narrowing of focus. Usually, in the history of art, the narrower the focus in which the artist is forced to work, the greater the art. ~ Philip Klass

從發現三體艦隊要來,到第二部結束,人類社會可以說一直處在一種捉襟見肘的資源緊缺狀態。當然了,這不是隨便安插的,而是和開頭的第二個黃金定理:宇宙的總資源不變,吻合的。作者非常善於在大環境上製造危機和局限,什麽東西都“總是不夠”。也隻有在這種局限當中,人的精神和肉體被最大限度的挑戰,才能撕去外衣展現各種人性的本質。

 

另外再返回來說人物。這裏作者又證明了,成功塑造人物的一個要素是conflict。不同人之間要有conflict,比如每個麵壁者都給他設置一個破壁者,而且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故事就很好寫也很好看了。更重要的是,人物自己的內心也總是充滿各種conflict。

“The story...must be a conflict, and specifically, a conflict between the forces of good and evil within a single person.” (Maxwell Anderson) 如果人隻是和外界鬥,和他人鬥,那自己最起碼是完整的。而當人自己和自己鬥的時候,痛苦才是撕裂的一望無際的。

========================

從寫作的角度來說說《三體》,下,死神永生

 

1. 故事裏的真正故事

關於這第三部,我知道的人不是特別喜歡,就是評價很糟。如果你問我的話,我會這麽說:第一二部基本都是故事;第三部裏,隻有一小半是故事,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這小半故事,主要是圍繞雲天明那個童話故事展開的。首先,這個童話本身寫的就非常棒,即使不考慮它對於整個作品的隱喻和指向。其寫作方式,我認為是融合了希臘神話和一千零一夜的特長在一起的,它的存在表明作者完全有能力中規中矩地寫出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出來。可以說,當我從這個童話裏出來的時候,我是多少有些傷感的,我甚至不太care倒底研究它的人類能從中得到什麽啟示了。

 

這個童話,以及牽扯到的雲天明,程心等人,構成了第三部裏故事的一條主線。雖然是主線,其占用的篇幅也不是太大。在這本書裏,之前對地球人構成致命威脅的三體世界基本上都不存在了。我推測作者在寫第三部的時候,他最大的目標已經不是如何講完一個故事,而是放任自己去“探索”。探索的內容可以大致歸為兩類。一是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和存在方式。大部分科幻作者在描寫這個內容時,都有些不得已,都是為了給故事發展創造一個合理的背景而已。但是本書的作者,我可以感覺到,是特別在乎,也特別好奇。他無論描寫任何群體時,包括一個逃亡的大型軍艦,都會費盡心思的去揣摩卷在裏麵的人的思想,情感,民主與專政。概括說來,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一個群體最有可能怎麽演變。他還特別關心人類的“群體決策”,對於人類表麵上的愛憎和內心深處真實的恐懼想的比較深。

 

第二類探索是對宇宙。從早期黑暗森林理論的提出,他就開始對宇宙的物理演變和當中的智能演變進行推測。到了第三部的結尾,幾乎達到了科幻狂想的極致,試圖在幾十頁的篇幅中把時間,空間,大爆炸,平行宇宙等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體驗一下。我感覺,到此作者真的有種不管不顧的醉翁感覺:你們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這是我的書,我就要做我最愛做的事。

 

而無論對宇宙還是人類,作者的看法都是偏於灰暗的。我讀著經常忍不住想:這家夥之前一定受了不少罪吧?

 

2. 看電影與演電影

從craft的角度來說,我是很不讚同作者在第三部裏大量使用的《時間之外的往事》(節選)這種敘述方式。這些片段使用純客觀的語氣來做背景描寫,對當時的人類社會,技術發展,宇宙局勢,進行紀實一樣的白描。一部好的電影,觀眾在看的時候不應該是“看電影”的感覺,而是自己親自去演的感覺。誰不知道屏幕上那個將死的人隻是一個演員躺在地下裝的?那為啥大家還那麽緊張呢?因為成功的作品,會讓你甘願give up你的理性,讓你相信故事如何發展matters。

 

好的書也是一樣啊!幾行字之後,你就看不到字了,看到的是漆黑的宇宙,和隱藏在漆黑中的敵人。聽到的是男女主人公急促的心跳,摸著光滑堅硬的戰艦。。。但是,哐當一下,這些《時間之外的往事》又把你拋回電影院的椅子上,讓你“別當真”。可以說,第三部是我最沒被抓緊的一部,隨時看兩眼,隨時可以扔一邊。

 

但是作者就是想寫未來社會,怎麽辦?可以的,有辦法的。《時間之外的往事》裏所有的內容,都可以在正常的故事發展中體現,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閱讀,所做的科研,所做的噩夢,來不露痕跡地表現出來。這種寫法難嗎?其實不難,而且很有趣,也會豐富人物的形象塑造。

 

3. 降維與毀滅

早在前兩本書裏,就有關於升維降維的描述了,比如三體人早的質子計算機。最後太陽係以降維而毀滅,感覺多少有些重複。尤其是一次又一次的描寫幾大行星的二維圖像,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寫一兩次就夠了。近年來西方寫作就很注意這一點,叫做sophistication。

 

比重複更嚴重的是,在太陽係的二維毀滅中,程心和女伴親眼目睹整個人類的滅亡,在感情上的描寫卻是很失敗的。寫的好的書,哪怕一個人的死亡也是讓人讀起來肝腸寸斷的。你這全人類都沒了,怎麽倒讓人讀著沒感覺了呢?其原因有三,一是上麵說的,第三部的故事感和代入感不強,讓人不care。二是站在女主的角度,整個毀滅的人類裏,都沒有一個讓她personally牽掛的。她當然是個善良的人,但其性格卻總的比較被動,不是個有著很強desire的人。放到文學的大海裏,程心算是個比較黯淡的類型(比如對比亂世佳人裏的斯嘉麗),這種性格的人在小說中是不討好的。三是作者沒把氣氛提起來,對於毀滅寫成既定事實一樣,裏麵看不到掙紮,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人物都不太在乎的樣子。他們不在乎,讀者觀眾就更不在乎了。再看好萊塢的災難片,裏麵一定要有家庭,或者熾熱的愛情,這些人都有強烈的求生欲。人是欲望的人,文學作品要引人入勝,必須要有鮮明的愛,恨,憤怒,或者絕望。

 

4. 俗套不能不套

說到愛情了,程心和雲天明一直都是保持著一種浪漫的關係,能穿越時間和空間存在的。最後二人即將在外星球見麵了,卻陰差陽錯,倆人都和其他人“幸福的過了一生”。我可以負責任的說: This is not allowed. 作家不是愛怎麽寫就怎麽寫嗎?當然不是了。打個比方,你描述一個屋子,花了大篇幅寫牆上掛著的一把獵槍,而在之後的故事中這把槍再也沒出現過,這就是不被允許的。一個人想盡辦法去找一個寶藏,最後結局就是他決定放棄這個寶藏,這是不被允許的。The difference between fiction and reality? Fiction has to make sense. ~ Tom Clancy 既然程雲二人的感情一直都是一條主線,最後的收場一定要有相應的強度,如果不是更強的話。即使不能在一起,也要留下刻骨銘心的遺憾,才能把之前相戀了幾百年的擔子給挑起來。插多一句:為啥二人就不能在一起呢?我讀的時候就感覺到,作者不僅對世界和人類的看法比較灰暗,對愛情也沒有多少信心。

 

還有一個應該有的俗套,就是climax和aftermath的處理。如果要我來給第三部寫結局的話,其climax就是程心的逃離。當然如果你不想把她寫的這麽貪生怕死的話,可以給她加一個高大上的使命,比如一定要保證古董不被毀滅等。她的逃離一定要在某事某刻看來完全無望了,而不是書中描寫的一樣輕而易舉。當成功逃離之後,再一個高潮是和雲天明會合(也不要搞得這麽容易),之後便應戛然而止。結尾的對宇宙的探索應該全部去掉,為啥呢?因為那時候危險已經沒了,敵人沒了,就是不痛不癢的觀摩了。說起來是俗,但是任何一個故事都必須有一個villain存在,這個villain不一定是壞人,可以是事,是環境,是自己的心魔,但是必須存在著。一旦其不存在了,讀者繃著的那根筋也就斷了,這時故事就隻能結束,不結束也沒啥看頭了。就像西方童話故事的結尾:  And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永遠都是一句話,兩句都嫌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望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ionaRawson' 的評論 : 以前發過好幾回了,不好意思曾流量了,但是放置一段時間,覺得網友們建議不錯,就改寫一下,也許以後還會改,就當做自己的作業吧,????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望沙' 的評論 : 望沙謬讚了。你最近的科幻為啥不發到版上來?
望沙 回複 悄悄話 聽君一席話勝讀10書,好文。特別是寫科幻小說的應該好好讀讀你的文章。
望沙 回複 悄悄話 讚,力度
FionaRawson 回複 悄悄話 啊,這是好幾年前寫的,我都看忘了三體講的啥了:)主要是評價其寫作技巧,內容上我感覺評論不了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評的很有功力,可看得出作者的深度,我想加一點意見,作者沒評三體的哲學部分,一粒水滴可毀減地球,另如果有人要翻譯你的著作到英文,會不會發生把七步詩當成食譜的笑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