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這裏發帖,既然是文化走廊版,就隨便聊聊何為“文化人”吧。可能這個稱呼首先讓人聯想到手捧書本的眼鏡知青,然而現在讀書寫字基本都在手機和電腦上完成,一眼看不出誰在用這些科技做什麽。
而且文化人不見得非要和文字相關,精通音樂繪畫甚至花鳥魚蟲的雅人,都能算在文化人之列。這些人有什麽共同的外在特征嗎?不是給誰貼標簽哈,就是娛樂一下,歡迎討論。
我認為這是最明顯的一個特征,這也是人之所以要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興趣愛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英文中的enrichment,可以很好地表達這個意思。
時常在一些華人論壇上看到有人發帖,說不知該做什麽好、不知道活著有什麽意義。其實能意識到生活的空虛、能反思的已經算好的了。還有人沉浸於互相攀比,發帖發朋友圈主要是炫耀物質生活。
一般來說,文化人就不會這麽無趣。雖不見得同那些“分分鍾幾百萬上下”的商人那麽忙,但文化人總有事做,且樂在其中。比如新書新思想、讓他關心的話題、或者自己很想表達的思想。又或者如樓主一樣好為人師,整天給人提建議出主意,反正閑不住。
說到這裏,岔開兩句:學理工科的,做研究的,算文化人嗎?我自己的看法是,不分文理,而是看你在某一領域的眼光、見解,與深度。就算學文的,倘若隻會搬磚、人雲亦雲,你也不是文化人。有種說法,各種學科在最後都是相通的,一個人在鑽研任何一樣學問的道路上,所獲得的智慧大同小異。
有人眼神不專注的嗎?有。事實上,我認為眼神是區分文化人的一個重要外在特征。一個人眼神散亂、東看西瞅,並不是興趣廣泛或者好奇心強的表現。有文化有教養者,就算觀察四周也不是那種嘴裏嗑著瓜子、倚門而立的舊社會丫鬟樣。
樓主認為,眼神專注代表的是一種“取舍”。文化,必須有取舍,有去偽存真的慧眼,有非禮勿視的修養。更不用說,專注的眼神在與人交往中,代表尊重和理解。
此外,還代表自信。四處亂看、不專注的人,要麽是喜歡隨大流,生怕自己被“另類”了;還有的就怕有啥好事被落下。
再擴展開來說,整個人的氣質、精氣神,都和文化息息相關。和上了多少年的學倒不見得有關聯。
關於這條,我打了個問號。是不是說話喜歡引經據典的人,就是文化人,這要看具體情況。
有文化的人,更容易知道許多事情的出處,尤其是文辭曆史方麵的。毋庸置疑,這類人一開口,大眾特別喜歡聽,其言談有很強的知識性娛樂性。就像聚會的時候,有人一說話,別人都靜下來,凝神傾聽;還有的人無論說啥,都容易被打斷或者忽略。這與文化有關,另外與天生的領導能力有關。
但是作者還觀察到一種現象,這種現象甚至也存在於部分文化人身上。具體說來就是,太喜歡引經據典,顯得不自信。比如不久前看的一個Ted Talk,內容還不錯吧,但是給講座的人每隔兩句就要來個, who who said this. 我真想當麵問她:What would you say? Say what you believe. 為啥非要依靠權威來 back up 自己?
這點是必須的嗎?樓主相信,是必須的。首先樓主承認,合群、喜歡social的性格,是很寶貴值得稱讚的。然而一個人要是不能同時享受獨處的時光,他就沒有時間也不會有動力去成為一個文化人。
喜歡獨處並不僅僅是因為你需要安靜的時間來學習和積累。文化,等同於內涵。有文化的人腦子不會閑著,他在呆看窗外、在做家務、甚至在和一些話不投機的人聊天的時候,他的腦子實際上是很忙的。所以文化人必然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來享受(或處理)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據說英文隻需要1000個單詞左右,就可以把這輩子日常生活中想表達的意思都表達出來。文化人不僅要詞匯量大(大量閱讀的必然結果),而且還要用詞準確。
複雜優美的長句式,也常見於文化人的言談寫作中,但這不是必須的。首先長句式不等同於囉嗦,很多非文化人(我覺得這比叫“沒文化人”要好聽)一丁點兒事說起來沒完沒了、顛三倒四。文化人說話,首先應當保證的是簡潔、有力度,不加一些不必要的重複和嗯嗯啊啊。不過這點與一個人的領導能力也是相關的。
在簡潔的基礎上,用長句式是有原因有目的的。一個長句與其分開來講的幾個短句,其產生的效果甚至語義都可以不同。
文化人容易失眠,或者睡前胡思亂想,不少文化人天生覺就比較少。總的來說,文化人的精神痛苦要比其他人多。
聽話喜歡聽話外音。文化人ego比較高,自尊心較為敏感,臉皮相對較薄。說到這裏,算是終於觸及到了缺點上。
很少有文化人同時還很street smart。
很少有文化人善於與人周旋、談判、扯皮。
很少有文化人是推銷商品的高手。
……
但是這些都是可以主動去改善的。文化人需要變得更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