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文學城筆名FionaRawson):首先要感謝稀奇奇同學!自去年我的玄幻連載《魅羽活佛》在文學城海外原創版刊登以來,已完成90萬字。這當中最高興的就是結識了很多對文學和演藝有興趣的朋友。稀奇奇熱愛用聲音演繹故事傳遞文化,目前正在喜馬拉雅平台上播講我的連載。這是一本免費的有聲小說,我們無論是寫作亦或播講都憑著一腔熱情,希望能讓更多的聽眾和讀者知道我們的作品。
另外,我自己雖然做過不少學術界和文學界的中英文采訪,“雙向采訪”的形式還是第一次嚐試,不知算不算有創新的成分?采訪全文如下,采訪的語音在帖子的開頭可以播放。要問采訪的目的是啥,It’s less about marketing but more about entertainment. 不是我倆好為人師啊,隻是希望能娛樂到您:)
言歸正傳,請問稀奇奇,你是在什麽時候開始對播講感興趣的?在現如今文學影視娛樂異常發達的時代,你認為單靠聲音來敘述一個故事、來和聽眾進行交流,有什麽利弊?
稀奇奇(喜馬拉雅筆名稀奇奇QQ):我一直很喜歡有聲演播,高中和大學時候就在學校廣播台和班級活動中擔任一些播音主持和朗誦工作以及參加學校的普通話比賽之類。不過最近這些年使用到普通話的幾率越來越少,以至於水平下滑非常顯著。 激起我重新拾起這份年少時的熱愛源於教我家小兒學習語文。我覺得聲音作品盡管缺乏了影視作品的畫麵感卻也因此大大擴展他娛樂的廣度和深度,你可以一邊開車一邊聽,或者在做一些家務的時候聽,可以利用很多的碎片時間。這是相對於影視作品很大的優勢。
高妹:是這樣的。那你認為有聲演播者該如何去同影視作品競爭?
稀奇奇:如你所說,單靠一個聲音來敘述體驗感肯定是不如影視作品好,聊勝於無吧:)同時這也需要演播者不斷的學習提高,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讓聲音能最大限度的來發揮他演繹的力量。所以現在有聲行業其實也在往多人有聲劇,廣播劇的方向發展,這個行業無論是主播,投資方,培訓方都在迅速的成長和擴展中。 在這樣一個大潮中,我想,還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並堅持不懈的努力。
高妹:很欽佩你的敬業精神。我覺得東方文化中的業餘文藝愛好者很容易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簽。這點西方的藝術家做得比較好,他們能把藝術當做一種嚴肅和讓人驕傲的事。說起小說類的作品,經常牽扯到人物對話。你是如何在播講中做到迅速“轉換角色”的?要做到這一點,都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你覺得對話多的作品好講,還是敘述多的作品好講?
稀奇奇:在播講中的角色轉換,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要對人物的了解和代入,對我來說就好像實實在在的投入到了小說中,感覺我就魅羽,我就是陌岩,我就是裏麵的各種人物。其實這也是目前我最薄弱的地方,我本身對詩歌散文的情感投入把握的相對好一些,以前都是讀那一類的作品。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去演繹一本長篇小說,特別希望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聽眾的反饋,我也可以不斷地學習和調整吧。我本身可能還是更擅長敘述,不過最近我覺得對話也挺有意思。當然,對話可能更適合多人,演繹不到位隻能希望聽眾多多包涵了:)
高妹:哦,怪不得見喜馬拉雅上好多作品是多人一起錄製的。聽你說過,除了朗讀之外,配樂等後期製作也是很花時間的。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麵的經驗嗎?這個問題算是替所有對播講有興趣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來問的。
稀奇奇:對,這個部分我原來是兩眼一抹黑的,最近才剛購置了話筒監聽耳機等並學了點三腳貓的功夫。選擇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很重要,所以我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但是像今天外麵煙花聲此起彼伏的就不行了。我用的是一款免費的聲音編輯軟件:Audacity, 來做一些降噪除錯,添加背景音樂,到目前為止我會的也大概隻有這些了。
高妹:同影視相比,播講者無法用麵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隻有聲音這一樣。能不能介紹一下用聲音傳遞情感的竅門?
稀奇奇:如果有可能的話先通讀了解整本書,非常有益於把握好播講當中的情感表達。但是像咱們這樣的連載尚未完本,而且這麽長要先通讀時間上也不允許,我隻能先大致地了解一下人物,性格特點。我想無論哪種形式的作品,有一點是相通的,都需要投入真實的情感。 班門弄斧的愚見哈,我也尚在學習中:)
高妹:真實的情感……就說騙人之前要先騙過自己?開個玩笑。單就小說這一大類文學來說,又包括言情、懸疑、科幻、玄幻、曆史等各種子類別。你認為哪些種類適合播講,還是說,要看具體的作品和風格?
稀奇奇:也許並沒有不適合的類型,隻是有更適合的種類吧。 不同的聲音特點也有適合播講的作品類型。根據你的聲線,播音老師也會提示你適合講懸疑類作品呀還是社科類,還是兒童類呀等等。但這都不是絕對的。隻要好的吸引人的作品,無論是懸疑,科幻還是曆史應該都會受歡迎,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嘛:)說了這麽多,下麵我也來問你兩個問題吧。首先,為什麽一定要寫小說?我說“一定”,是因為看得出你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架勢。
高妹:嗯,你說得對,你的問題其實已經替我回答了。寫作可以有很多目的,但我認為首先得是作家的內在需要,an inner need. 如果說“不讓寫就沒法活”,在公眾聽來可能很矯情,但事實就是這樣。就像說話一樣,不是因為“我們要說話”,而是因為“我們有話說”。沒話找話的,既浪費大家的時間,通常也說不好。其次呢,怎麽去說?我覺得每個作家水平不一樣,年齡閱曆愛好都不相同,敘述角度、寫作手法都會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必須一致的——就是你要真誠。你說的話必須是你腦子裏想的,你講出來的信仰首先得是你自己信奉的。離開了這一點,再花裏胡哨也不會打動人。能夠做到真誠地來寫作的話,其作品究竟能夠給大眾帶來多少啟迪也好,娛樂也好,都不是作家應當操心的事。但是真誠又牽扯到另一個前提——勇敢。沒有膽量呈現真實的自我,你就做不到真誠。
在這之上,寫作技巧也是要不斷學習和提高。我感覺東方的作家其寫作技巧主要是靠讀別人的作品,再加上天賦。西方則有不少creative writing的課程、書籍甚至專業。目前如果去起點中文網的作家網頁上轉悠,也能發現國內很多作家都在學這個。我個人算是業餘學了一些,認為很有幫助。但這些終歸是枝葉。
稀奇奇:是這樣,其實播講也是一種內在需要。你的小說讀起來有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看來真誠真的太重要了哈, 我倆果然在same page……緣分呐。那你覺得目前這種網絡連載和傳統的寫書方式做比較,優勢和劣勢都是什麽?
高妹:寫作曆來都是一種很孤獨的活動。傳統的寫書、出書的方式,作家要等好幾年才能了解公眾的看法,那個時候書早就完結了,作家甚至早move on了。能夠一邊寫、一邊收到反饋和鼓勵是件很幸運的事(另,收到批評更是幸運的事,證明有人care)。作家可以不用急著收篇來發表,可以慢悠悠地寫長一些。但連載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其一是很難進行長遠的規劃。就像我們看有些連續劇,雖然有很多drama發生,但明顯是編劇即興想起來的。前麵既沒有鋪墊,後麵也沒有後續,發生了很快就解決了。一個作品要有深度,就必須有前後呼應的長線。所以寫連載的時候,有時候你不得不在自己沒把握的情況下,隨意撒一些種子。等很多集以後,你還得絞盡腦汁去圓回來。Tie up the loose end.
稀奇奇:是啊,這個圓回來可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高妹:其二是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可以回頭稍作改動,但是不能改太多。其三呢,就是如何對待公眾的反饋。尤其是對初學寫作的我們這些人來說,讀者和同行們的反饋是很有益的。我能明確看到自己從第一章到第一百章之間,因為接受了意見而獲得的改善。但是另一方麵,我們讀一本小說讀的到底是什麽?不是為了“和大家都一樣”的地方去的,讀的是作者本人的uniqueness. 找十個知名作家來一起寫本書,未必就比一個普通作家單獨寫的好看。本來悶頭寫一氣再發出來的作品,有可能在中間因為各種反饋(包括點擊率)而自疑,變得不倫不類。所以連載作家在享受“不孤獨”的待遇的時候,如何有選擇地接受意見是件很考驗人的事情。
高妹&稀奇奇:好了,囉嗦得也夠多了。歡迎大家去喜馬拉雅聽稀奇奇講播(沒有賬號也可以免費聽)。也歡迎大家訂閱點評分享,下麵是鏈接,感謝大家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支持!
https://www.ximalaya.com/yule/5078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