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開冒 一丘萬壑

原創????????邱開冒????????一丘萬壑
個人資料
開冒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應試機製與生源之爭

(2021-08-26 16:14:09) 下一個

邱開冒 一丘萬壑 Today

一丘萬壑
一丘萬壑 
影評 書評 時政
500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據新京報報道,為留住本鄉“小升初”生源,湖南邵陽縣羅城鄉中心學校校長易某,號召大家對那些來羅城鄉搶生源的外校人員,“見人打人、見車翻車”。網上輿論大嘩,有讚校長霸氣勇敢的,有嘲諷校長粗魯霸道的。

其實,易校長爭的不僅是生源,還在為學校教師員工爭活路,是在保護自己及學校的生存之源。基礎教育的經費,以縣為單位進行配置、管理,如果學生銳減,那麽教師人數和經費,也會隨之減少。這是易校長匪氣十足地保衛生源的原因。

易校長發出戰前動員:“所有年級的學生都有可能被塘渡口和五豐卜的學校挖走,我們怎麽辦?坐以待斃嗎?絕對不行!要采取‘保、拉、吸、搶’的政策,打好招生保衛戰、攻擊戰!”

易校長的動員詞,是討伐檄文的簡約版,與史上的有名的檄文比,洗盡鉛華直指本質:我們怎麽辦?坐以待斃嗎?絕對不行!

 

過去部落之間、諸侯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戰爭,本質上是為了爭奪和擴大生存資源。爭水源、爭土地、爭草場、爭人口,跟易校長爭生源保生源的性質是一樣的,就是為保護生存之源而戰。羅城中學流失了生源,教師員工會逐漸失去飯碗,牧民丟了草場,農民失去土地是一個性質,奮起打響生源保衛戰,是本能反應,符合人性及動物性——上到老虎下到猴子都用尿味標識自己的領地呀。

現在學生不足,雖然已經開源三胎開始補充了,但鄉鎮學校如何熬過現在的青黃不接真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跨區搶生源就跟《天龍八部》裏描寫的遼宋邊境越界“打草穀”差不多,那時是越境俘獲對方的人口,現在是越區搶對方的生源。邵陽縣的學校正在上演古老的“打草穀”劇目。

但人口不是牲口,學生不僅是生源。學校要保衛生源,學生及家長也可以保衛自己的選擇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學生及家長肯定願意選擇好學校。好學校和好國家一樣,願意吸收好學生和好人才,後者也更願意投奔,保衛生源要靠學校質量而不是半強製的“護草穀”。

據說,歐美最好的大學、中學都是私立的。我們的學校基本都是公辦的,既然是公辦,就有個教育資源公平的問題。具體到縣級中學,憑什麽縣城中學的師資力量及投資硬件就比鄉鎮中學強?官辦教育的資源傾斜帶來的不公平,就應該被責。

新京報報道:北京近日頒發的“教育減負”措施規定,優質教師要跨校、跨區域流動,“可能在新學期,孩子不管是在哪個學校,都能見到更多優秀的老師,提供給孩子更優質的課程和教育服務。”這是公辦教育為了兼顧公平而進行的宏觀調控吧。

為了克服教育競爭的內卷,就不能展開校際競爭,既然短期內不能把一般學校辦成名校,那就致力於把名校辦一般學校唄。不能讓後起之秀冒尖,就把已起之秀割尖以調控公平。中小學校用優秀師資隨機巡回、輪回的方法來讓各學校“均富”。看來,教育界要展開“劫富濟貧”的拆名校吃大戶運動,才能調控教育資源的公平,走“一平二調”的大鍋飯之路,學校質量由“均富”走向“均貧”。考試成績好的學校被迅速調整、調控,兵無常將,將不識兵,名校無名師,差校有臥龍。把學校和教師與考試成績脫鉤,從應試教育中剝離出來,讓考試變成學生自己的事兒,真是一盤大棋,一大鍋靚湯。

不逼著地方之間學校之間競爭,是和諧大鍋飯的前提。不論什麽,一旦成了指標、任務,就都進入應試趕考的陷阱。

 

把打疫苗當成任務,就成了地方幹部的大考,很多地方就出現了越境“打草穀”搶人頭的競爭。如果讓易校長當安徽某縣縣長,那段戰前動員令就很鼓舞人心:

我們完不成任務怎麽辦?坐以待斃嗎?絕對不行!傳我命令,所有外縣來我縣拉人異地打疫苗的,見人打人,見車翻車,所有事故責任由我一人承擔!

多好的幹部啊!被任務和考核逼得這麽悲壯。在應試枷鎖下的不僅僅是中小學生,還有不斷趕考的各級幹部們。

真有點擔心,將來為了從源頭上擴大生源,下達生四胎的任務,地方幹部人工授精的壓力得多大呀。

2021.8.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hniu 回複 悄悄話 標準的農民思維,占山為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