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間

《科大瞬間》與您分享中國科大校友和教師校園內外真實、親切的回憶以及多視覺、多維度的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顧小南和他的同學們

(2022-11-06 03:11:06) 下一個

路陽 788223

 

顧小南其人

 

顧小南是科大778的一位學長,1977年冬從合肥考入中國科大,19783月進入科大物理係生物物理專業學習,先後獲得科大的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他留學美國,獲得美國邁阿密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校區,他師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諾獎提名人 Nicholas Spitzer,完成博士後訓練,並留校任教。

 

 

顧小南大學畢業時

 

 

工作期間,顧小南成了家,後來又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然而天嫉英才,就在他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顧小南不幸罹患癌症過世,留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兒子,令人扼腕。

 

顧小南(右)與同專業(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同學,戴征山(左),張一虹(中)合影

 

這張照片是顧小南和戴征山、張一虹三位學長合影,他們三位都是科大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專業的學生。來自上海的戴征山科大畢業後,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研究所馮德培所長的研究生,先後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來自天津的張一虹同樣獲得上海生理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後留學美國,攻讀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

 

據張一虹學長回憶,顧小南在上大學期間就表現得聰穎過人,特別是在解數學題方麵。他經常不按常規邏輯一步步按部就班地解題,而是喜歡用創造性的方法找到捷徑,迅速得出答案。

 

小南學長更出色的是有機化學,特別是有機合成。由於有機合成和數理邏輯有所不同,某種程度上,有機合成其實是數理邏輯結合藝術與想象的一種綜合能力。在各種有機合成實驗中,小南學長總是可以靈活地用多種不同的反應路徑合成出目標產物。他的這種特殊天賦在第一次考試時就被老師發現了,並被任課老師指定為有機化學課代表。之後多次作業和考試中,小南學長都表現出特殊的創造性,多次被老師表彰。

 

小南學長在大學學習期間學有餘力。盡管生物物理專業課程負擔相對較重,既要和物理係一起學高等數學,普通物理,還要學無機、有機化學和各門生物學科,然而,小南總能擠出時間閱讀科學史,人物傳記及各類文學作品。在和小南的朝夕相處中,時常可以感受到他的閱曆、素養和與生俱來的幽默。他在邁阿密讀博時期的室友,對此也有同樣的感受。

 

科大生物係的由來

 

科大一九五八年在北京建校時,生物物理係屬於十二係,係主任是時任中國科學院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貝時璋先生。那時的十二係隻有一個專業,即生物物理專業。貝時璋所長擔任係主任期間,對科大培養生物物理專業人才提出了課程設計的要求,強調打好堅實的數理化基礎。由於貝時璋所長事務繁忙,當時在玉泉路(長安大街向西約25公裏以外的延長線上)科大校園裏具體執行教學管理的是係副主任沈淑敏先生,她的先生就是中國著名電子學科學家陳芳允院士,陳院士是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建立高科技的“863”計劃的首倡科學家之一。

 

科大早期的幾級學生,包括五八級的黃婉治老師、五九級的壽天德老師以及六零級的施蘊渝院士等,都在校園生活回憶中提到,沈淑敏先生為科大生物物理教育付出大量勞動、做出了很大貢獻。

 

科大生物物理課程的選定,對後來科大生物學科的學生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那時科大生物物理係的學生,前三年學的基本上都是數學、物理、化學課程,這個重視數理化的傳統,在科大生物係被一直保留下來。

 

文革前,科大進行了係科調整,生物物理係被撤銷,並入物理係,成了物理係生物物理專業。

 

筆者入校時,生物物理專業已經從物理係分出,單獨建立了八係,即生物係。據八九十年代擔任生物係執行主任的壽天德教授介紹,那時的生物係沒有明確的專業劃分,隻是在大學四年級和五年級開設了生物物理、神經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方向,以及加入了細胞生物學的課程。

 

八十年代後期,隨著研究生培養的開展,科大先後有了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授予權。近年來,隨著生物係、生命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部的長足發展,科大又有了更多方向的碩士和博士授予權。

 

由於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是生物係的第一個專業,77級入學時,更是隻有物理係生物物理這一個專業,所以顧小南學長和大部分77級的學長,都選擇了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為專業方向。

 

778的幾位同學

 

在科大的後幾年,筆者曾經和778的戴征山學長、萬峰學長以及788的朱小榮同學同為室友,對這幾位學長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在考入科大前,戴征山學長曾在上海的某工廠工作數年。他有一個竹製書架,上麵擺滿了數學物理方麵的書籍,如果有不知道內情的朋友來訪,還以為戴征山學長是數學係或物理係的學生呢。戴學長在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先選擇留所工作,後來又到美國工作,現在他和妻子及子女居住在北卡羅萊納州。

 

張一虹學長來自天津,考入科大前他在天津的一間工廠工作。從科大畢業後,先取得上海生理所碩士學位,後到美國留學,獲得阿拉巴馬大學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再後來他進入金融領域工作,現在與妻子及兩位兒女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2005年前後,張一虹學長在他位於費城郊區的家,接待了戴征山、趙建民、趙小紅等科大校友家庭,我們一家也有幸參與了778幾位學長的家庭聚會。大家在一起暢談在科大度過的日日夜夜,真是令人神往!

 

 

從左下方逆時針:顧小南,甄立平,石建,戴征山,鄧力,張一虹,孫其堅,王必前

 

上麵的照片是778生物物理和神經生物學的幾位同學合影,除了顧小南、戴征山、張一虹三位學長之外,甄立平和王必前兩位學長來自廣東,石建學長來自安徽,鄧力學長來自福建,孫其堅學長來自北京。

 

大學畢業時,鄧力學長獲得郭沫若獎學金,那是科大本科生能取得的最高榮譽。

 

石建學長在澳大利亞完成博士學位,又到美國完成博士後訓練以後,選擇回到複旦大學任教,現擔任神經生物學教授。

778畢業合影(全班28位同學,缺吳季輝和肖亮同學,二排右一是顧小南)

上麵這張是778畢業時的合照。778共有28位同學,女生7人,正好是1/4。筆者曾經撰文紀念的朱以林學長為一排左三。

 

778的諸位學長都學有所成。除了大部分同學獲得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碩士、博士學位以外,還有兩位同學做過大學副校長:一位是牛立文(前排右一),曾經擔任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兼安徽大學副校長;另一位是張淑林(前排右四),曾經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顧小南學長,你的同學們懷念你,願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作者致謝】778的多位學長,包括葉京京、張一虹、戴征山等,以及原科大生物係執行主任壽天德老師、科大生物係原總支書記王更生老師、科大625華新民博士、原科大學生處副處長錢若華老師等,在本文寫作過程中補充了很多細節,筆者對他們的幫助表達特別感謝!

 

附上顧小南學長發表的兩篇《Nature》文章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375784a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2518

 

 

【補正】上篇《76和77級群儒舌戰於食堂》

1. 科大1958年在北京建校的地址:玉泉路,位於長安大街向西約25公裏的延長線上。

2. 文革後期科大的“回爐班”:僅僅包括文革前最後入學的兩屆學生64級和65級,這兩級學生是科大下遷到安徽以後才分配的。而較早的62級和63級,學校認為已經完成大部分學業,而且在北京就已經分配,遍布全國,比如華新民被分配到雲南昆明的一家工廠等。感謝科大62級學長華新民和科大八十年代學生處副處長錢若華的更正。

3.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1976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力學係。1978年考入文革以後的第一屆碩士研究生。1987年獲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等離子體和磁流體專業力學博士學位。美國德克薩斯奧斯汀校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博士後。1993年回到中科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94年晉升研究員。2001年進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2013年獲評首批北京學者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見下圖)。

 

吳漢明

 

 

編輯:沈濤

排版:俞霄,許讚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