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一些切身體會(十四)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平等性
癌症治療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副作用(side effect)。除了治療過程中間的副作用,甚至在很多時候,雖然癌症治療已經完成,但是這些治療還會繼續對患者的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接受癌症治療以後,清除了腫瘤,延長了壽命;可是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會受到這些副作用的折磨。因此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也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
在臨床上,副作用也被稱為毒性(toxicity)。毒性又分為早期毒性(early toxicity)和晚期毒性(late toxicity)。一般來說,早期毒性是指治療結束三個月之內的副作用反應,晚期毒性則是指在那之後的副作用反應。
在癌症治療之前,當患者和腫瘤醫生討論和製定治療方案的時候,副作用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討論事項,這是因為幾乎所有的治療方法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所以好的腫瘤醫生,會幫助患者了解他們在癌症治療中可能會經曆哪些副作用,以及這些副作用的表現和症狀。在完成了治療之後,腫瘤醫生還可能會在複診時具體篩查,以此判斷患者有沒有晚期毒性或是後遺症。
我下麵詳細介紹一下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所對應的一些副作用。首先是放療。因為放療的輻射可能會損傷腫瘤附近的正常組織,而這些損傷取決於放射區域的大小,劑量的高低,腫瘤與正常組織之間的距離,等等。總的來說,放療的副作用包括了身體疲勞,口腔潰瘍,皮膚瘙癢,發紅,脫皮,吞咽疼痛,肺炎,肝炎,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血細胞計數降低,貧血,瘀傷,出血,以及泌尿係統的問題(譬如排尿頻率增加,排尿時有燒灼感)。有些針對頭頸部腫瘤的輻射還會損害患者頭部的上層皮膚,唾液腺以及口腔和咽喉的粘膜。
其次是化療。化療的副作用隨著藥物種類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化療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食欲下降,體重減輕,身體乏力,血細胞計數降低等症狀。另外,接受化療的患者通常會有脫發的反應。這其中血細胞計數減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化療的藥物可能會對骨髓(產生血細胞的組織)產生毒性作用,可導致一種或多種血細胞缺乏症。例如,紅細胞缺乏(貧血),白細胞缺乏(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或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缺乏(血小板減少症),這些副作用有可能會導致嚴重貧血和增加感染風險。
接著談手術治療。疼痛是手術治療的最常見副作用,以外還有手術部位有可能的感染,以及器官功能部分或是全部喪失(例如腎切除術,或是肺切除術),其它的還包括出血和血凝塊。癌症手術剛完成的幾天之內,由於膀胱和腸功能的改變,患者有可能會有排便或排尿困難。除此之外,還有因為手術麻醉所帶來的副作用(主要指全身麻醉),例如惡心,咽喉疼痛,嘔吐,瘙癢,寒栗,恢複意識後出現混淆,肌肉疼痛等等。
癌症治療中的其它一些常見副作用,包括患者出現炎症或黏膜潰瘍,進而導致進食困難,還有就是食欲不振和腹瀉。有些患者還可能會產生抑鬱症以及藥物對其它身體器官(如肺,心,肝)的損傷。有研究顯示,接受化療特別是接受烷化劑的患者,在治療後數年後發生白血病的風險性會有所增加。有些烷化劑藥物還可能引起部分女性和男性不育。
有些類型的癌症,它們所對應的治療方法還會帶來某些特殊的副作用,比如說頭頸癌的治療往往會影響人體的某些重要功能,例如語言和進食能力。因此頭頸癌的治療團隊往往包括了語言病理學家,營養學家,和疼痛管理學家,他們會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幫助患者更好地處理這些相應的副作用。
除了副作用,癌症治療還有可能給患者帶來更加長期的影響,臨床上叫做遲發效應(late effect)。下麵這張圖歸納了一些常見的遲發效應。
為了在不降低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能盡量減緩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科研人員和醫護工作者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說,為了減少對正常細胞的過度損傷,現在更加提倡精確定位放療。同時,免疫療法也開始正式應用於臨床。我在前麵介紹過,免疫療法是利用刺激身體的免疫係統來對抗癌症,它的治療效果一般要求不低於化療,同時副作用要明顯降低。這個癌症治療領域正在被深入研究,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IH)有完整的免疫療法藥物清單(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 NCI)。
除了治療的副作用,還有就是癌症及其治療所可能導致的並發症。這些並發症可能是單一,也可能有多個同時出現,包括了疼痛,疲勞,呼吸困難,惡心,腹瀉,便秘。有一些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有體重降低,主要原因是惡性腫瘤會奪取正常細胞的營養,甚至不管患者攝入多少卡路裏,更換食譜,也還是難以治愈。還有就是有些癌症會打亂患者體內正常的化學平衡,出現過度口渴,尿頻,便秘,意識混亂等多種並發症。
除此之外,還有大腦和神經係統方麵的問題。因為癌症會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有時會導致身體的某些部位激烈疼痛和喪失功能。有些累及大腦的癌症還可能導致頭痛和類似中風的症狀。另外,對某些癌症類型,身體的免疫係統可能會通過攻擊正常細胞來對腫瘤作出反應。這種非正常的反應被稱為副腫瘤綜合征,會導致很多異常的症狀,比如說如行走困難和癲癇。
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和並發症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在下一篇會具體談談這一方麵的情況。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媽媽在去年11月份走了,我還是到現在沒有走出來。
除了痛悔自己沒有及時回國,見她最後一麵,還是不解這一切怎麽就發生,怎麽會,怎麽可能呢。
媽媽去年八月年度體檢中查出肝癌中期(腺癌),就和老父,哥哥慕名前往北京一家據說擅長肝癌的三甲醫院。 之後,因為肝癌腫瘤達五厘米,所以大夫要求先進行放療和化療, 待病灶縮小後再做手術。九,十月份放療和化療之中,媽媽就有較強反應,如口瘡,腹瀉,心髒反應,住院一周後出院。十月底,再作CT,腫瘤減小一半。但媽媽年老體弱,免疫力低,咳嗽, 不燒,漸漸有缺氧表現。不到一周時間,11月初,夜裏突然 喘不過氣,送醫院搶救,血氧隻有60-70,最後在ICU插管。我惶惶從國外趕回,彼時國內還要在旅館隔離一周。 ICU診斷說是由土黴菌,孢子菌,病毒多重感染的重症肺炎。 我從旅館隔離完,即赴醫院,當時疫情管控的原因,也隻能在ICU外麵,和病床上的媽媽視頻,可憐她當時因為插管打了鎮靜劑,人已昏迷,形容枯槁。第二天上午,醫院致電,媽媽走了。我們母子兩自2020年春節武漢疫情爆發,就再也沒能聚首。當時媽媽還有十天就是媽媽的81歲生日。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同時,我也是想不通這一切,知道終有一別,但是事出突然,實在不甘,不忍,不平。在酒店隔離的時候,我在網上查找,還是有幾個問題,不得其解。
這種還未手術而在化療放療過程中病故的病例多麽?醫院做到充分準備工作嗎?我在酒店隔離的時候, 網上讀到化療過程中,有經驗的醫生,會給抵抗力弱的病人使用胸腺肽,複方磺胺甲噁唑等,用以提高病人在化療中的免疫力。後來媽媽在ICU裏,實際上也用了這些。 但為什麽他們不早做這些預防工作, 明明看到老人已很虛弱?
https://m.yunnan.cn/system/2020/12/23/031194918.s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2221893
知道已經於事無補,也不會和醫院打官司,還是想在這裏請教一二。多謝大家了。
這篇挺及時的,————對於我的閨蜜。前幾天我去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收見她的微信,告訴我她胸部又發現了腫塊,已經手術。但醫生告訴她需要做25次化療。她說這個數字對她來說,像要走完兩萬五千裏長征那麽難,讓她猶豫不決。。。
問好,節日快樂!
平等兄聖誕新年快樂!
一個認識的原本生龍活虎的美國老太,幾星期不見,突然發現她坐在路邊的輪椅上在等什麽,而且帶著帽子。。明白了,她一定得了癌症,在化療。。
以後每過幾天就會看見她這樣坐在輪椅上在路邊等醫院的車。。
有一天又看見她了,剛從醫院回來。人趴在地上爬那幾節樓梯,她的兒子就站在邊上看著,我心裏在罵,“為什麽不上去扶一把?”,於是脫口而出,“It is chemo!“。。
老太太聽了抬頭望著我的痛苦神情至今曆曆在目,她的嘴裏在嘟嚕著什麽,聽不清楚。。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這簡直就是化學老虎凳啊,把一個原本生龍活虎的她打趴在地上。
。。
一個多月過去後再次遇見了她,她已經不用拐杖了,而且是剛停完車回來的。
我很為她高興說,”你比以前好多了啊!“。
她回答說:”去給孩子們講聖經"..
馬上又把話轉回來,告述我說,已經轉移了,她用了一個詞,看我有些楞,解釋說,已經轉到骨頭裏去了。記得她用的那個詞是Leukemia。。
。。以後本人離開了那裏,老太太的記憶時不時還會回到腦際,直到某一天,在鍵盤上敲入Leukemia和化療。。說是它們有關係。
回複 'jw2009' 的評論 : 關於化療對免疫係統的傷害,很多朋友都有些害怕。有些化療藥物的確會部分損傷免疫係統和正常組織,不過一般來說,這些受損的正常組織和免疫係統能夠很快恢複。而且,如果化療使用恰當,它甚至可能通過消除癌細胞對免疫係統的抑製,來幫助免疫係統攻擊癌症。
--------------------------------------
你把化療的副作用說得太輕描淡寫了。。
許多經過化療後癌症再次爆發的都被說成是原生癌的複發,好像和化療沒關係,是不是這樣呢?
平等兄節日快樂!
有沒有癌症患者感染 COVID-19 以後癌細胞消失的案例?
COVID-19 會引發免疫係統高度增強(有時甚至強到致命的程度)。這時,高度增強的免疫係統會不會在和 COVID 鬥爭的時候,順便把癌細胞殺死?
謝謝平教授。希望能盡快有成熟的方案供現在遭受病毒侵害之災的癌症患者采用。醫學的領域真是浩瀚如星空充滿這麽多未知。
祝節日快樂。
一些癌症患者如果感染 COVID-19 會增加患重病的風險,因為他們的免疫係統已被癌症和/或其治療削弱。 過去接受過癌症治療的人(尤其是幾年前)更有可能具有正常的免疫功能。 但是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 一個人患有(或曾經)的癌症類型、他們接受的癌症治療類型以及其他因素都可能影響他們患 COVID-19 重病的風險。
醫生仍在了解 COVID-19 感染對癌症患者的風險。 但與此同時,癌症患者采取措施降低感染風險非常重要(見下文)。 對於患有血癌(如白血病或淋巴瘤)的人以及接受化療、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某些類型的免疫療法或幹細胞或骨髓移植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的免疫係統可能會嚴重減弱。
根據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說法,一些癌症患者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會增加他們患 COVID-19 重病的風險,包括:年齡;器官移植後、幹細胞或骨髓移植後或接受化療等某些治療後免疫係統減弱
超重或肥胖(體重指數 [BMI] 為 25 或更高);吸煙(現在或過去)。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所有患有癌症的人,無論目前是否正在接受治療,都必須與了解他們的情況和病史的醫生交談,這一點很重要。
平教授有沒有研究癌症受新冠病毒的研究?
希望早日研發出新的治療方法,免掉這些痛苦。
祝平等兄聖誕快樂!
謝謝平教授解惑。對癌症的認知感覺很困惑,我如果得癌症會想到治愈也會想有尊嚴的活。有的癌症治愈率很低,五年期複活時間短,對於這種情況怎麽考慮呢?
祝節日快樂。
平等性真是功德無量的好帖!
這個係列非常好,平等花了很多時間,精力,感謝!
節日快樂!
其中一句話,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癌症致死,三分之一是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病死的。”
一方麵領會到精神上的恐懼和焦慮對身體有多大的影響。(伍子胥一夜能愁白了頭)
另一方麵領會到治癌療法副作用的凶險。
博主認為前兩個“三分之一”有沒有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