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難得清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王小波的書,讀了幾篇。小波是我一直所佩服的人,亦是我精神上和文學上的良師益友。每次讀他的東西,總會有些不同的感悟。我記得年輕的時候讀書,是開卷有益,多多益善,不分良莠,很有些囫圇吞棗的味道。第一次讀到他的書,是大學畢業不久,讀的是那本台灣聯經出版社的《黃金時代》。
初讀這篇小說,還以為是什麽情色文學,讀了幾章才知道自己錯了。第一遍讀完了,故事的脈絡還是整不清楚,隻覺得文字非常有特點,但並不是自己最欣賞的那種風格。不過,記住了書中的一句話,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在那個時候,我覺得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每天見到的,經曆的,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即使有了小小的煩惱,一陣風也就把它吹散了,自然體會不到什麽是壓抑和隱忍,以及那種經曆了所有之後的從容和沉著。
盡管當時覺得《黃金時代》是一本不同尋常的書,但是看過了也就放下了。後來又仔細讀了一些他寫的雜文,覺得很有共鳴。小波的雜文,首先文字上簡潔流暢,朗朗上口,讀起來頗具韻律感。再一個,他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確,語言詼諧,嬉笑怒罵皆是戲,讀起來很爽。另外,就是他那種活躍的思想,天馬行空一般的行文,浪漫如詩意,不落俗套,很對我的胃口。當然,最打動我的,還是他對人性的洞察,對我們熟視無睹的生活的深入和提煉。我覺得那是一種對生命,對世界,對精神,對信仰的深刻理解。大家有機會去讀一讀,應該也會有所感悟。他寫的雜文很多,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沉默的大多數》,和《小說的藝術》。
一個人的思想是在生活中慢慢成長起來的,一個人的藝術和文學修養也是需要積累沉澱,然後得以提高的。到了三十歲以後,我看小波的書就更多了。這其中打動我最深的,是《革命時期的愛情》和《三十而立》。這兩部中篇都是反思文革時期人的思想禁錮和精神追求,都是對專製製度的強有力的控訴和唾棄,也是對每個人的個性自由的頌揚和讚美。除開其思想的深度,他對文字上的駕馭也是爐火純青,收放自如,讀起來大呼過癮。你甚至可以看到眼前有一個活生生的王二,他高高瘦瘦的個子,桀驁不馴,從不妥協,但是又重情重義,是個值得一交的好哥兒們。
當然,他最好的作品還是《黃金時代》。這一篇我後來又讀了不下十遍,都快趕上我讀《笑傲江湖》的次數了。我覺得,他真的是用心和血在寫作,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段文,都是仔細斟酌,反複醞釀。如果您曾經熟讀他的作品,自然會明白我所說的那種感受,能夠體會那種大氣而又灑脫的境界,以及他對生活和苦難的體驗和升華。
《黃金時代》裏的佳句實在太多了,僅摘錄兩段: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麽也錘不了我。”
“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都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王小波的小說和雜文,對我自己寫作的風格,影響非常大。我年輕的時候,寫東西洋洋灑灑,喜歡麵麵俱到,免不了拖泥帶水,麵目模糊。而他精煉的文筆和用詞,布局謀篇,語境的塑造,詼諧的行文,都讓我受益匪淺。當然,一個人的風格,是會受到很多人,很多經曆,以及本人的思想和世界觀的影響的。但是,我始終仍為,在我的師承裏,有著小波的位置。其實他自己的文字,也是受到了前輩高手的影響的。比如說,他就非常推崇杜拉斯和王道乾。前人的積累,到了他這裏,有一種集大成的感受。他的文字是生活的積澱,是獨立的思考,也是對自由的渴求。他的行文活潑風趣,一花一木皆可為文,卻從不矯揉造作。
文以載物,除了文字的風采,他文章中思想和理性的高度,更是一騎絕塵。人性的自由和壓抑,被控製的集體思想與浪漫的個人主義的衝突,小波的文章中常常在做著這樣的對比。他推崇人性自由,追求獨立的人格和思考。相比較那種毫無原則地為他人奉獻,做體製內的螺絲釘,他更提倡做個獨立的人,有著自我的思想,能夠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人生選擇。平等,自由,獨立的人格和品質是他價值觀的核心。他讚歎知識和科學,覺得
“知識另有一種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過去、未來和現在,使你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趣。這其中另有一種境界,非無知的人可解。”
他在文章中,毫不掩飾自己靈魂中那些真實的東西。我年輕時讀他的書,主要是喜歡他的自由精神和天馬行空的文筆。而現在讀他的文章,感受更多的,是那種坦誠,獨立,和理性的思辨。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有這樣一位亦師亦友的精神同伴,真是有幸。隻可惜他英年早逝,有生之年不能和他開懷暢飲,指點江山,甚憾,甚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這個形容真到位,也同意風輕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