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西安遊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方女生的氣質

(2025-03-23 14:33:19) 下一個

想起這個題目,主要是今日看了幾位籍貫北方(或北京或西安)的知識女性的訪談。準確說,她們都像我母親現在的樣子,那麽相似,令人不禁會想為什麽氣質上那麽相似。下麵說說。

我看的這期節目是上海衛視最新一期(雙城記),主題是有關“家庭需要儀式感,給平凡生活添彩”。說來很有趣。先說人員:上海方麵請的是上海財大勞幗齡教授,加上海台主持人;台灣方麵主持人是盧秀芳,另加一些女嘉賓(如前中天頻道女主持人等),加一位身份是市議員的四十歲左右的男生。

再說對話:顯見得這是一個女性都擅長都很能說道說道的話題。但話題之外,兩岸女性的形象頗讓人覺得兩樣。簡言之,台灣女主持女嘉賓更知性美麗更氣質高雅些。上海台的稍微遜色。

當然換言之,上海勞教授教書三十餘載(她臉龐稍大稍長,自己盤了個頭,後抓鬏,略顯老態),她自身成就上肯定比台灣幾位主持人或網紅太太來得高,是真知識分子/知性女性。特別我在網查她其他相關出鏡圖像時發現,勞教授此次出鏡稀鬆了,普通樣子就來參加訪談了。也是,勞教授的日程可是比台灣太太們來得忙碌緊湊。而勞教授在這期對談裏,甚至還顯露出她上海小女人的一麵,說話有些嗲,說的內容有點兒“萌”-如她舉例說儀式感,是某次她要去上海郊縣開會,她先生說自己那天沒事,願意開車送她並陪她開完會一起回上海,他先生有意選擇跟她相似的服裝搭配。回程前,他夫妻兩人的背影給學生照了美好的照片。。。她心裏感謝先生的儀式感和溫情。。。

這情形肯定是真的,而且在老一代知識分子中很少見的。。。那老一代女知識分子都是什麽樣兒的?我假定勞老師祖上上北方人,因她在電視上顯得身材較高大,臉盤兒也較長較大,是我熟悉的北方女性中年老年以後的模樣。見圖。

我要說啥?我是感覺我母親這一代知識分子,經曆了文化大革命,經曆了要用有限工資養活一大家人的十八年,在職時經曆中國改革開放開始,退休時該開剛取的階段性成果-即城市居民吃飽穿暖沒問題了,大家多還在國企技術崗位或中層管理崗位上退休。因而退休工資並不多。他們托了自家多年重視教育,其子女考上較好大學並擁有了些前瞻視野的福,較早跟隨子女移居國外,過了二三十年比較簡單的無太大焦慮的生活。。。但歲月,在她們身上,在她們臉上,還是留下了比本地美國人/台裔美國人或香港過來的華裔美國人,更多些的滄桑。。。這是時代的留給她們的特點:比如說樸素,大方,要強,嚴於律己,負責任等等。

但年輕時代多年留著清湯掛麵似的齊耳短發,八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燙“菜花頭”-短卷發,基本審美都停留在九十年代退休前後的時尚。總歸,我看電視見到的北方中老年女性,或生活中遇到的北方中老年女性,其形象或氣質或穿戴或談吐,都有相近似的特點。

這和中國南方女性知識分子的樣貌還是挺明顯的不同。原因:有人種之不同,更有北方(包括西北),經濟氣候條件的相對惡略造成的(如皮膚稍粗糙,衣著更簡樸大方),那一時代女方女性勞作多,參與生產生活各方麵多,人身材體量也更高大些。。。簡言之,觀看(雙城記),對上海勞老師(50S)和台灣主持人盧秀芳(50S)幾位(30S)台灣時尚女性的差別,還是蠻有印象。

兩邊主持人/嘉賓的人生經曆不同,國情及自身經濟實力不同,甚至工作強度勞累程度也不同,故在鏡頭前呈現的狀態也不同。可能拿台灣女主持人跟勞老師比不合適,應該拿以下台的蔡英文女士相比才合適。擔擔子的女性才不比外在呢!哈哈!

我的感受是,若勞老師不是高校教師,而是閑太多年,估計也是會有姣好容顏保存多年。不能比,不好比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