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的漫畫書(Callme Emma)出版簽售後,我經常在想它的讀者群是哪一類人。如我就想到我所工作的場所就有很多相似的人。怎麽個相似法?下麵說說。
我工作公司有九十個員工,大部分是青工及中老年工,當然有一部分文職人員。這員工中,有很多族裔,西班牙人/韓國人/孟加拉人/伊朗人/中國人/菲利賓人/海地人/秘魯人等等。
年輕人中有些在美國上過學,可以英語溝通,有些在本國高中畢業來美,英語口語較差。他們中勤勉努力的居多,但幾年下來,我可以觀察到即使在韓國企業的韓國青年做青工的,也有一種可能無奈和精神疲憊。Why?做過工的都知道,做工得操心但大體是重複。這工作使得你得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而人不甘心做螺絲釘又無能力改變時,就是一種精神疲憊。。。
這些年輕人不好嗎?挺好!就是少語無奈地做下去。當他們十八歲高中畢業時,想得到自己二三十歲的人生是這樣嗎?可能想不到。於是我回憶起我孩子高中畢業典禮來。
那高中畢業典禮,是在可容奶四五千人的紐約聖約翰大學的室內運動館舉行的。莊嚴肅穆的典禮環境下,運動場正中站立著一千名高中畢業的孩子們,繞場觀眾席坐著幾千名家長親友來觀禮。
先是奏美國國歌,再校長講話,學生代表講話等等。再頒發畢業證書等等。我印象最深是,學生們退場前,近一千頂方形禮服帽,上麵塗著各種顏色或設計的圖樣,基本同時飛向空中。。。那海一樣喧騰的高中畢業生們,無不歡欣雀躍!無不朝氣蓬勃!信心滿滿!我當時意識到:這一千人,不是每個都上大學成就大事業的。但社會學校“造人”,大多數是造合格的可用之人。他們之中,就有售貨員/救火隊員/車場修車工/公交車司機等等,社會所需的基礎崗位工作人員。孩子們,隻要一直保持一顆向上學習的心,在任何崗位上都能幹出些成績來。隻要他們健康積極地生活工作,就是社會所需的人,就是有用的人。
這想法過去不甚強烈,遇到自己孩子進學不利,遇到別的孩子進學工作遇到各種困難,轉條路走出迷局,開心工作生活的情形後,我也明了了。這人世就是這樣,每人都有每人的運數路子,都能走出來的。
比如我認識較久的一家三姐妹。她家是厄瓜多爾人。母親跟我同齡,繼父大其母二十歲多。十六七年前,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嫁給同是厄瓜多人但有美籍的父親,舉家移民美國了。現如今,最小男孩十五六歲,最大女孩25歲多。說起老大,真是手眼很巧。自己工作努力,嘴甜心細,學習能力強。而且照顧自己姐妹分別進公司工作,並逐步謀上較輕鬆有前途崗位。除了較年輕剛大學畢業的老三,前兩位都是在學校施展不開的主兒。可是工作能力,人情世故,真是處理得好。人說“窮人孩子早當家”,在公司把當家那一套用得好用得多,在工作上就嶄露頭角,比別的年輕人成熟老練。。。
看著這家這三個孩子,我真覺得讀書多的孩子學不到她們身上的體貼勁兒靈活勁兒。。。
說遠了!我意思是看我女兒的反映高中生活的漫畫書,她是迎難而上取得學業成功的,還有些學業不成功,但幹別的心靈手巧的,不一而足。人說“十個手指伸出開不一樣長”,人的特性也是有所長有所短。隨性發展吧!隻要他們願意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就好吧。
僅以此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