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布下的樂園”是一本偵探小說,又是一部藝術史分析小說。它是由紐約現代藝術館的現任館員原田舞葉創作,由國內新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中文小說。讀了它,讓我對偵探小說及藝術分析等有了新的認識。
這故事開始於東京某美術館巡視員繪織的視角,她在美術館工作期間遇到她混血的17歲女兒隨學校參觀她所在美術館。隨後繪織被館長召見,並提出要她隨館長去紐約MOMA一同協調借出Moma的名畫-亨利。盧梭的(夢)。由此小小巡視員繪織被迫回憶起她17年前在巴黎美術史博士畢業後,在當地參與簽定亨利盧梭的另一幅畫(做夢)的過程。那次鑒定經曆像夢又像奇遇一樣,讓她見過大收藏家和其收藏亨利盧梭畫的相關故事,也使她深入接觸了同被邀請的另一鑒定師(當時任職紐約現代藝術館助理策展人的提姆。布朗),和她一段難忘的情感曆程。故事由此展開。結尾是互相愛慕的兩個亨利盧梭資深研究者終於聚首於Moma.
這部小說有幾點挺突出:
1 是由有美術史研究背景的作者書寫,有很多關於畫家亨利盧梭生平背景介紹,及創作心路曆程的描寫。且事關當時巴黎形成新現代派畫派諸位畫家,也穿插著寫,即描畫出畫家們來往交流的獨立沙龍展/咖啡廳/小酒館,又探討他們相互影響的方方麵麵。牛頓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其實和亨利盧梭同時代或較他年青的畫家也是,受他的影響的就有畢加索等後來著名的畫家。
2是我感覺術業有專攻。我看過一些藝術館的繪畫展覽,時常覺得我自己表達不出對很多畫的詳細感覺,隻模糊地覺得好吸引我或者不感興趣。像原田舞葉這樣以細致的分析畫的曆史背景及對畫麵內容的精妙的描述,使人了解一幅畫及繪畫者的意圖,我真是做不到。就像少時愛讀一本中文雜誌(文史知識),其封底常有一文物圖片和下麵對那文物的精妙描述,我總是要朗讀幾遍,喜愛而寫不出那樣的文字。原來那也是筆有風采的文史工作者的佳作。
3是由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創作的類偵探小說的藝術賞析書籍非常迎人。我是少時愛看偵探小說的人,無論是阿加莎克裏斯蒂或是福爾摩斯偵探集我都爛熟於心。即使後來的(譯林)雜誌,十幾年前是每期都有一部翻譯的偵探小說,我也總細看過。我記得到後期,它那裏國外翻譯的偵探小說裏總夾著某門學科:如有的罪犯專愛用高壓電擊槍作案,(故作者得有電學知識),有的故事有涉及天文學如彗星運行軌道或隕石墜落的研究(故作者得深知天文學知識,否則就得像電視劇聘專家-刑偵劇聘刑偵專家,清史聘情史專家審核,不能貽笑大方)。我意思是,過去偵探小說是被歸入通俗小說範疇的,意思是偵探小說創作門檻不高,其作家文化程度不高。後來的發展變成其創作者必得深入了解某門科學,才能讓故事講得通講得合乎科學道理。現今,由藝術工作從業者加入進這一小說門類,即“在文學作品中融入美術元素,以豐富的專業知識使其作品實現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思想深度的完美結合”--引自其作品介紹,確實“在引領讀者進入美術殿堂,一邊享受閱讀樂趣,一邊欣賞畫作,是獨特的小說形式”--引自作品介紹。
由著作者的介紹,我不由得翻看網上亨利盧梭的全部作品副本,不由得去查看畢加索的相關作品,深覺身心愉悅。
原田真是位好老師,好引路人啊。我略略在紐約大學裏聽過幾位藝術史專業畢業的講師講(西方藝術史)的片段,基本是某節課講中世界繪畫,某節課講文藝複興,都是很快的涉及很多人名很多幅畫的大略講法,就這也讓我老是嘴巴張大全神貫注地細聽—很驚訝他們能看出一幅幅畫裏的那麽些細節。
而原田這書:1是讓我理解了修過藝術史博士的人確切地都在幹什麽,怎麽研究的;2是讓我約略了解了美術館行業怎麽運行的。策展人是如何工作的。隔行如隔山。我過去恐怕接觸最多的就是紐約各美術館的巡館人,那些在美術館的角落裏閑呆著的人,基本像是保安/保衛人一樣。我記得MET裏的巡館人最厲害。如某次看Met路過那裏梵高作品,我忽然心生問題,“我家kindle殼子上的兩幅梵高油畫在哪裏?”那巡官員立馬就指出隻一幅在館內在哪裏。另一次,我要由某館穿插跑去中國館迷了路,那邊女巡視員居然跟我講了超過五句話的路線指引,而半聽明白半迷糊的我,居然穿過幾個廳搭上她說的豎電梯,真的就來到了中國館的後部。3是因著者是紐約mMoma的工作人員,我對那裏又有些熟悉,其一個館員就如此厲害,心覺這美術館得多藏龍臥虎啊。高大上令人敬畏的Moma變得有人情味兒了。
原田女士文筆真好,整部小說構思巧妙。真是那話,“用手中筆寫身邊事”。創作者寫自己最熟悉的事兒寫得最好(但我估計她平日工作最多寫的可能是作品分析報告吧,寫小說屬於副業),這副業不同凡響啊。實實震動了我,感動了我!
還是那句話,開卷有益。原田女士的書,讓我了解了亨利盧梭,也讓我了解些日本及其文化。願有機會再讀她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