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城或國內知乎網上及各處媒體上,都有諸多文章討論《繁華》中女性的命運。我也有一點想說的。
一是有人說她喜歡在東京和再開夜東京後的玲子,不喜歡回上海後的玲子,我有一點不同想法。首先,玲子是自強敢闖的女子,她孤身一人去日本東京淘金闖蕩,這勇氣是我沒有的。網上有閑話說,90S去日本的都是做雞的。不敢苟同。因為我得同學之同學,也是那時去日本,回國後也是被人說坐過女公關等等。其實是打工。玲子在東京自強不息,沒有隨便找個日本人嫁了,而是實實在在打工,處處想著照顧同是中國人的姐妹及阿寶,是很有能量有格局的女性。故阿寶回國後,做股票發達了,請她回來做夜東京飯店的老板娘,其實是看中了她的義氣和能力。她投桃報李,也耍一點上海女人的小聰明,挺可愛的,挺POSITIVE。因為男女之間,少有純哥們交情。這寶總送出的這份心意,作為女生來說,很難不理解為投出的桃李枝。且寶總有點不避嫌,跟玲子牽牽扯扯有很多互動,作為一個美麗強幹的女性,很是欣賞他,也很想依靠他伴隨他一輩子也是常情。。。隻是寶總受情傷至深,隻是太出色的男人,其身邊總是花團錦簇,玲子需要跟一撥撥女性競爭,戰況有點兒慘烈。而她不甘平庸,用青春時光去日本開眼界掙經驗,實際比二十出頭就嫁人,平平安安過一生的上海本城女性勇敢得多。
她因珍珠耳環事件之後,清楚明白她在寶總心中的權重,就徹底放下尋求新生了。。。這期間,有心傷有自我考量有夢幻破滅,因為這是1990S初,社會大思潮也是變換來去的,有新思想有舊倫理。。。
再分析一下,玲子讀過書可能性的比例。1980S 末時,考大學錄取率是七分之一,若1980S中,那還是十分之一的錄取率。若玲子沒進過大學,那她就是大基數的十分之九那批人。在人群中創出生路,去日本是好選擇,即使沒掙到多少錢,開眼界這事兒總是做到了。
二是回憶一下我的熟人中外嫁的情況。1990S我熟人女性中,有一學日語女孩嫁了日本外商去了日本:有因做貿易嫁了香港客商去了香港的。還有我同事同學在校期間苦追外教嫁到德國去的。。。有好的歸宿有不好的歸宿。。。都是跟那人自身是否一直自立自強或是性格懦弱有關,跟去的國家無關。。。如我熟人嫁去香港的,因所學專業在港立不住,她趁回國生孩子養孩子幾年,重新回高校讀會計本科,再去香港。。。我意思是外人隻知道那些女生選了好些的平台,不知她們背景離鄉要克服多少困難融入當地生活。。。故故事聽聽而已,閑人嘴說。日子總要自己過的,一天天,一年年。。。自己的幸福自己掌握自己知道。。。
連我也曾是浮想聯翩的人,想國外的好,沒想到它的難。。。
即使同時期在國內,也是有些行業很好,有些人很好,有些就很差。。。但呆在自己的國家,有些學識有些經驗,過日子還是沒問題的。。。不至於像近日新聞中孫博士一樣,遭遇孤立無援的流浪遭遇。。。因在故土故國,幫助總是多一些。。。我是不理解孫博士不回國重新開始。。。也許也是很難吧。。。
雜亂之詞。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