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又見ArthurAvenue

(2023-12-04 19:35:25) 下一個

Arthur avenue 是紐約布朗士的一個意大利人街區。某日我們去布朗士動物園節日燈展前,時間尚早,就順路又遊逛一回。

這是我家第三次來這街區。頭一回是小女兒大學上攝影課。我剛好有意大利裔同事聊天聊起這裏,於是我建議女兒到這裏采風帶拍人像照練習。結果我帶她去那裏,人像沒照幾張,各種意大利咖啡點心及小食嚐試一圈。女兒放大的一張照片是隻蜷縮在意大利小百貨店櫥窗裏美美睡覺的一隻貓。第二次,是帶另一女兒同來,三人嚐試各種奶酪拚盤及茶點。此次呢,感覺此街市比以前稍微冷清一些:如以前我見過的FANCY男裝店,有展售80刀一件的花花圖樣的男短袖。我還驚歎誰會花80塊買那麽花花的休閑款短袖,看著像繡花枕頭般的花樣意大利男子嗎。結果此次,那家店鋪已經關張改業,另遊客顧客人群也沒以前那麽多。。。

我這回是嚐試些別的項目:

一是走進一家街區教堂。它的內裝修很精美,也很熟悉。我回味電影《教父》那些係列中出現的教堂也是這種風格,他們應該是信天主教的吧。而文藝複興時期前後意大利畫家們創作大多是教會題材作品。世界文化壁畫寶庫般的意大利教堂我還沒機會見到,這當代意大利人社區的教堂,咋麽一下滋味也行啊。



二是跟著當地人排隊。當地有挺多賣熟食烘培品的小店,哪家有人排隊,我就跟著排嚐試一二。如買了當場灌裝裏麵軟心的CANALI小點心,如新鮮切麵——是雞蛋發絲細的意大利麵。



三是細讀各家招牌上創建年代——原來這街區大部分老店都真是老——100年曆史的很常見。店鋪規模不大,曆史久遠。

四是在雜貨店品嚐意式濃咖啡。工作人員用一個神奇的全金屬裝置——先壓縮咖啡渣為一個厚餅,再用另一小機器衝出一小盅濃咖啡,給我們嚐試。我加了些糖,還是有點苦有些香,喝不習慣啊。那意大利原籍的人,一天要喝六七杯這樣的濃咖啡,還能晚上睡得著覺,得是什麽體質啊。

五是我的觀察。原來紐約各西人超市賣的意大利品牌食品,大多是那幾個牌子。即使是ARTHURAVENUE的店家也是。其他小品牌這裏也是少數幾家店賣。



總歸我的結論是,此意大利人社區,社區風貌保存得挺好,各店家也能做到禮貌對待各族裔客人。若是我們華埠的特色商店,也能保存的這樣好,售價也較高端,服務也較高端,就太好了,這還需

全體華人一代代的努力才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