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遊子

久識文學城,才有時間整理文字。願與諸君共享浪花,慰藉遊子之意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堂烘培課

(2023-10-25 18:50:59) 下一個

近日,我大女兒給小女兒一起報名了一堂烘培課。結果上課那天小女兒身體不適不想去了,於是我替場,跟大女兒一起上了一堂烘培課——學習製作馬卡龍點心。

這課是由某學校(CoCusocial)舉辦,在它租用曼島一家中型酒店的餐廳裏進行的。那餐廳有三十平米大,分了四組,擺了四攤兒烘培用品給大家學習。主廚是個西班牙裔,有個年輕女助手,幫忙做雜事兒。
來的基本全是年輕人,共十三四個,白人居多,也有印度裔和華裔。
主廚他們預先備好用品:分離好的蛋清一盒,混合好麵粉及其他一大份,白糖一份等,及電動攪拌器,大小食盆,模型紙,及大蠟紙等。
然後一步步教我們:一先攪拌蛋清,二後混糖攪拌,三再混合麵粉等料攪拌,四是把混合好的料加好色素加入三角擠膠袋擠到蠟紙上。
然後由他們拿去烘培約三十分鍾。
直至最終成品出來。大家做的有好有壞,基本合格,小小馬卡龍顏色很美。
成品由大家各自帶回家享用。
這是我有生參加過的頭一堂烘培課,還是跟曼島的時尚年輕人共享的一堂體驗課,感覺頗為複雜。
喜的是我有幸參與烘培美味的學習,驚異的是原來學習體驗烘培課是年輕人們交友或約會的一種場合,鮮少有我這年紀的來這種場合,會感覺有點怪怪的。
那主廚是苦出身,是從廚房洗碗工做起做廚房的。他表達能力不強,講話聲音不大,努力想活躍一下氣氛,效果不太理想。(比如他可能說過做好馬卡龍餅胚後要要一下烘盤排空氣,他聲音小我們這組沒聽見。結果我們組最終烤出來的馬卡龍基本都頭部是破損的)
年輕人們都挺NICE,有禮貌有興趣,但我覺得都是抱著看看玩玩的心態,真是想學烘培的不多,我說不好。
而以我的眼睛看起來,這烘培體驗課是一門生意。
真正想學這些的人都得到烘培店去幹著學,吃得了苦才能真正掌握批量出成品的辦法。
這麽玩著學,就得找語言豐富表達好的教師,真廚子似乎文化程度欠一點,不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大家的長遠興趣。
這初秋的周末下午,這十幾個人共享一個輕鬆美好的時間和空間,還是一樁美事。
人生中還有多少類似的美事兒,年輕人會一樣樣嚐試下去,大多過了也就過了。也許就試出一種業餘的HOBBY,也許還因之結識同齡人。。。
唯一缺點是我得從皇後區來回,周末地鐵也晚點,兩個多小時的烘培課,加上來回我花了六個小時時間,回到家挺累的。
可能這課對我還是太稀罕了,我對那點心也興趣也不很大(因為發現馬卡龍製作需用大量糖及油,為健康著想,不能多做啊,改了糖油比,就做不出來了)。
隻當跟女兒共情了一次吧。留個念想吧。
我想起國內我同學,陪著大學放暑假的孩子參加小規模烘培班,並不斷讚著孩子的烘培試驗品。
而我,從沒精力念想說讓娃上烘培課。還是我孩子自己感興趣,自己報體驗班,我就別不識趣,見好就誇吧。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