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是挪威劇作家易普生的話劇。多年前我在中國時,它曾被認為是女性解放運動的先驅之作,多次在中國演出。如1924年北京,或是1990S北京。那時年少的我一直想全本看一下,沒逮到機會 早幾年在紐約社區大學修課時,我曾在英語課堂上擔任若拉(分角色朗讀戲劇片段時).最近查知它在Hudson Theater有演出,我就慕名而來了。
那家劇院是家老劇院,我在其過道牆壁上看到若幹幅老海報,其中有奧利佛勞倫斯在1940S在該劇院擔綱主演某劇的海報。有曆史感的劇院不多啊!我喜歡老味道!
我的座位在Balcony。張惠妹歌裏唱到:“我站在高崗上向遠處望啊,那一片綠波海茫茫”。我在心裏唱到:“我坐在高高的山牆上望啊,看那諾拉扁扁的啊”.當然跟我一起坐山牆的還有很多人。劇院近千人座位,座無虛席。我近旁,大多數是學生幫或家庭組。如我左方是一家五口,估計是大姐大姐夫請鰥居的父親和妹妹加妹夫。那父親胖胖的,有點邋遢,但似乎聊天還風趣(令我腦中憶起多年前,我在西安請我父母一起去看烏克蘭芭蕾舞團的訪問演出《天鵝湖》的情形。母親那回不知嫌悶還是怎的,中途睡著了,我偷眼看去,直情形沒給她買《唐吉柯迪》那場,更會感覺悶呢。那會兒咱家也住城牆內,劇場在西安市中心啊,是享受的跟住曼島人一樣的便利呢。隻是此城大,西安市區小,四麵城牆之內四平方公裏左右)。
劇院裏觀劇的女士們真是各種小試風情。各種小露肩小露背的Top或小晚禮(我那天下午順路去梅西百貨看鮮花展,順勢試了些小晚禮服。都有些小暴露難穿搭沒買什麽。結果晚上看劇的女士們為我演繹怎麽穿那些衣服,“現身說法”啊)。 外加在話劇散場時我看到在劇院街走動的女士們,曼島夜晚觀劇女士們很是在釋放夜的魅力(平時沒機會展示的衣裝,晚上她們觀劇吃飯時都穿上街了。如有位穿十二號衣服的黑人小姐,大露背黑紗長衣裙在街上飄著走很顯眼。您是準備去唱(魔笛)裏的黑夜女王還是怎的?大家玩的高興就好。如果女士們白天做的是費腦力費口舌的工作,她們下班得整頓衣裳洗練容,立馬轉頻道換作精裝淑女頻道,掩住一身困乏來到這劇場欣賞戲劇,小小有點累。還是那天休息的工作人和老年觀眾們稍從容一些。但年輕女性們也就幾年時間享受戲劇。若結婚了,家安長島了,每天下班趕著火車,接孩子顧家事,她是怎麽也沒精力來看戲劇的。我還是祝她們享受青春).
言歸正傳,其實劇院裏最亮眼的是台上的女主演若拉,及其他演員們(那舞台特簡單,演員上台自帶一把椅子,就是全部道具及布景了)。那若拉自首至尾穿著一件黑色長袖連衣裙,很是賢淑隱忍的模樣。其他演員也是一樣,各樣的黑衣服,似在說明一句“我們的重點是劇情是台詞,這部劇的時代背景是陰沉的”.
(玩偶之家)的劇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贅述了。我一直在想,這部一百年前寫的話劇,在今天演還有什麽時代意義?在我看來,跟我一同看劇的紐約本地女士們,無不享有自由平等和公平機會,基本人人都很會保護自己的權益。若拉被鬱於家庭範圍裏,被當作玩偶和工具而不受尊重的這種困局,在此地此刻似是不存在了,但它在彼時彼地可能會以其他一種形式存在。“I AM A Human Being”,是諾拉的呐喊,它在當今還有現實意義嗎?
它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分述如下:
1溝通和聆聽的意義。若拉八年前嫁給她丈夫,是直接從她父親的小寶貝轉給他丈夫做了他的小鳥。依我看她生存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家收拾幹淨,把孩子養好帶好,隨時隨地做他先生的痰盂和精神撫慰者,還要溫柔乖順,一句話,真像雇傭了一個機器人洋娃娃。她醒悟多年來,他們夫妻兩人都沒正經說過話,總是先生要求,她努力迎合,先生要她怎麽做她就依他要求做。若有不同意見,依他先生的意見為準。我意思是諾拉因為家庭發生變故時,醒悟道她從沒有被真愛過,他先生隻是利用她。而她自己也沒有注意聆聽他那些肉麻的稱呼後的意思,什麽“我的小鳥”.那不是愛,是控製,是假裝憐愛的名義欺騙她的愛情她的付出。
2.檢驗人性是遇到困難時候。(矛盾是:若拉剛結婚後,她先生重病。為了醫治他的病,若拉假充她父親做擔保人的簽名,借了4800元私人借款。(1910年的挪威還是99%婦女一生歸於家庭的時代)。八年來,她背著丈夫省吃儉用或外出做零工,努力償還了大部分借款。而今,她丈夫升職成了銀行經理之際,若拉覺得自己的日子苦盡甘來,總算盼來了好事兒。而他丈夫履職後,除名了一個員工,這人就是私人借錢給諾拉的債主。那債主威脅諾拉交出她的秘密,除非她勸說丈夫把工作崗位還給他.於是,若拉的秘密借款一事事情敗露。若拉跟丈夫徹底攤牌了。這時,他丈夫表現出極度自私自利,完全把屎盆子扣在若拉身上,對她極盡辱罵誣陷之能事,他極害怕此秘密的揭露沾汙了他做銀行經理的名譽和前途。當事情有轉機時,他又臉一變,轉回稱呼若拉“我的小鳥”“我的小寶貝”的狀態。由此若拉決定離開他離開這個家。她覺得自己若不離開這個家,一天不能厘清他們的婚姻感情的真實狀態,,她是一天也不能跟這麽個貨色住在一個屋頂之下的。
3.我是蠻滿意演員們台詞功夫的。這劇全部演員都吐字清晰,聲音悅耳。他們的英文吐字,似“標普”或“京白”一般,聽起來不費勁而兒,而且沒有口音。我意思是我雖然坐得較遠,而且演員講說台詞都不是大叫大喊似的,而是如絮語似的,但我依然聽清了大部份。我心裏挺感激也挺高興(因為原先估計又是六七成).
4.是玩偶情結的傳遞。若拉醒悟後說“我是我父親的玩偶,然後又成為我丈夫的玩偶。而我生孩子養孩子後,孩子又成為我的玩偶”.這話讓我一驚,因為我也曾犯過這一類錯誤。我孩子小的時候,很是可愛,我想她們怎樣她們就怎樣,比如說穿我挑來買來的衣服,扮媽媽喜歡的漂亮孩子樣兒。但漸漸地孩子越長大,麻煩事兒就越多,不聽話不聽勸的情況越多。有一陣,我甚至想,我孩子要是不長大,老是兩三歲時的可愛樣子多好啊。但其實真實情況是,做父母的是要培養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健全的社會人。做父母的,要求孩子聽話可愛,其實是害了她們。比如說我家,我家老大比較倔,老跟我頂撞。我家老二比較乖順,我喜歡。但實際情況是,老二老是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和心情,變成一個討好型的軟性子,她在適應美國移民生活的過程中遭遇了較多的挫折,成了一個內向怕事兒的宅女,後期家長要很大勁兒全力推她出門出社會。所以我跟著諾拉醒悟來,是我也有問題,是我也把自己孩子當玩偶來的。現今的我,寧願她頂撞我,也願意她遇事兒有自己的想法做法。
5,再說(玩偶之家)對中國女性的意義。我到美國後才發覺,其實婦女解放或男女平等這事兒在中國挺扭曲。一方麵似乎女性有就業有學曆有些自我啥的。另一方麵,至少從影視劇上,從報章雜誌輿論上,女性似乎還是封建社會從屬地位。如夫妻關係及權重分配時,叫嚷“你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以及“誰誰誰嫁入豪門多年依舊被寵成公主”.我不說看這文字的人會信它,但這調調我在美國這邊絕不會聽到。我聽到看到的是女性從各方麵自立自強,也絕不聽任別人對自己的人生指手畫腳。這才是真正的婦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好嗎?當然,攤開說就攤大了,很難收住。總之,我覺得這劇,特別對東方女性,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6.是劇院的曆史感給人帶來的回響。因為此劇院較老,有綠絲絨做背景的包廂席,有關於(泰坦尼克號)沉沒消息的舊報紙在某處,也有幾十張舊劇院海報。它們讓人聯想劇院曾名演員雲集,觀眾常年趨之若騖的狀態。我又遙想莎士比亞時期的英國戲劇界和英國戲劇劇院,那豈非更有曆史?我在此劇院外閑走時,注意看了牆上一些對老劇院的介紹,和對劇院文化建立之初,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劇場經理人等的事跡。比如說百老匯街第一位話劇男主演是1850年前後到紐約的英國演員。他多場演出後決定建設自己名字命名的劇院,他決定劇院有Balcony跟觀眾有近距離接觸的觀眾席分布形式。這些有原創,可能大部分是從英國戲劇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戲劇是有傳承的。英國有英式劇院,美國紐約有百老匯劇場,有同有不同,綜合一句,百老匯劇場是為了更好服務紐約地區的演出文化的。它的曆史它的發展過程也是值得關注和書寫的。比如他們就有(百老匯博物館).
這些就是我從(玩偶之家)得到的一些收獲。